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200高二级历史科导学案印刷:200主备:徐汉科组长审核:使用时间:学习内容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导航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学习重点近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梳理知识(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1.废科举(1905年)(1)背景问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废除的原因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原因:(2)过程问题2:阅读课本第39页第1、2段,梳理废除科举制的过程。1898年:1901年:1905年:(3)认识问题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废除的影响。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科举制)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影响:2.官制改革(1)背景:科举制废除,急需新的官制体系。(2)内容政府机构改革改总理衙门为;设立新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选官制度改革统一学制,正式确立制度;不久,又确立了制度;废科举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问题3:结合所学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思想:问题4:结合所学,梳理科举制的发展过程。科举制的最终废除说明科举制落后了吗?过程:确立()、发展()、完善()、中断()、僵化()、废除();分析:科举制不是选拔方式的落后,而是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考试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开端与奠基(1)依据:的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①官员选拔:应以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考试权独立);②运行机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的运行机制(人事权独立);(3)意义:进步——奠定近代中国的基础;局限——文官选拔制度未能真正实施;2、北洋政府时期(1912.4—1928)——形成与确立(1)确立:1913年初,《》等法案的颁布,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内容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甄别: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文官能否留任。(3)影响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发展与成熟(公务员制度)建立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的《》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依据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内容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1929年公布第一部《考试法》,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评价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问题4:根据上表内容,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改革开放前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建立新制:建立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开放后原则:;演变:十八大以前,注重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十八大以来,干部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加强干部的;2.公务员制度(1)过程1993年:初步建立;2005年:正式建立——《》由全国人大通过;2006年:发展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问题5:分析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公务员制度建立意义。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变化:意义:二、实战夯基——真题研练,夯实基础【典例研析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

)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典例研析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 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典例研析3】(2022·云南玉溪·高二期末)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

)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的变革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 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典例研析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典例研析5】(2014·全国Ⅰ卷高考·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典例研析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各下级政府或政务人员,如接得人民向上级政府控告的诉状,特别是控告政务人员的诉状,须随时负责转呈上级政府,不得有任何阻难,亦不得置之不理。”这些规定意在(

)A.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基础C.提高人民群众在边区政府的地位 D.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典例研析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主席任职表。表中信息说明(

)时间(年)主席时间(年)主席1949-1954毛泽东1988-1993杨尚昆1954-1959毛泽东1993-1998江泽民1959-1965刘少奇1998-2003江泽民1965-1966刘少奇2003-2008胡锦涛1981宋庆龄(名誉主席)2008-2013胡锦涛1983-1988李先念2013-2018习近平A.公务员制度走向了法制化 B.主席必须由共产党员担任C.干部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 D.新中国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典例研析8】(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以上表明我国A.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B.公务员制度处于法制化深化阶段C.政治体制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建成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科举制度的变革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近1、科举制度的变革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干部制度2、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2、公务员制度教(学)后反思印刷:200高二级历史科导学案印刷:200主备:徐汉科组长审核:使用时间:学习内容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学习重点近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梳理知识(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1.废科举(1905年)(1)背景问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废除的原因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原因:科举制积弊已久,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条件;洋务运动引进西学,培养新式人才的冲击;(2)过程问题2:阅读课本第39页第1、2段,梳理废除科举制的过程。1898年: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设大中小学堂;1905年:正式废除;(3)认识问题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废除的影响。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科举制)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影响:助于培养近代人才,推动现代化建设;选拔标准不明确,造成政治腐败、动荡。2.官制改革(1)背景:科举制废除,急需要新的官制体系。(2)内容政府机构改革改总理衙门为内务部;设立新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选官制度改革统一学制,正式确立学堂选官制度;不久,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废科举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问题3:结合所学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时代背景。政治: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西学的传入,民主思想传播;科举制度自身局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问题4:结合所学,梳理科举制的发展过程。科举制的最终废除说明科举制落后了吗?过程:确立(隋朝)、发展(唐朝)、完善(宋朝)、中断(元朝)、僵化(明清)、废除(1905年);分析:科举制不是选拔方式的落后,而是考试内容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考试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开端与奠基(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①官员选拔: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考试权独立);②运行机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的运行机制(人事权独立);(3)意义:进步——奠定近代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局限——文官选拔制度未能真正实施;2、北洋政府时期(1912.4—1928)——形成与确立(1)确立:1913年初,《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的颁布,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内容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甄别: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3)影响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产生影响;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发展与成熟(公务员制度)建立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依据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内容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1929年公布第一部《考试法》,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评价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问题4:根据上表内容,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特点:立法建立、制度严密;考试选拔;中西结合;开放平等;实际作用有限;(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改革开放前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建立新制:建立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开放后原则:党管干部;演变:十八大以前,注重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十八大以来,干部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加强干部的廉政建设;2.公务员制度(1)过程1993年:初步建立;2005年: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全国人大正式通过;2006年:发展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问题5:分析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公务员制度建立意义。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变化: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了职级序列;意义:有利于于人才选拔;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二、实战夯基——真题研练,夯实基础【典例研析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典例研析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 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典例研析3】(2022·云南玉溪·高二期末)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

)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的变革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 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典例研析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典例研析5】(2014·全国Ⅰ卷高考·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典例研析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各下级政府或政务人员,如接得人民向上级政府控告的诉状,特别是控告政务人员的诉状,须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