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案编制:班级:姓名: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习指导】概况:隋唐时期在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理解:①三教并立、三教合一、魏晋风度等概念理解;②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与时代变迁相关)记忆:①魏晋和隋唐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的原因,并以此掌握分析该类问题的模板;②分析隋唐时对外交往繁荣的原因及意义;【项目探究】一、魏晋到隋唐的思想: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简要历程:①两汉时期(汉武帝以来):②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③唐中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考点拓展:1、儒佛道三家思想在相互冲突碰撞的同时,也在相互借鉴吸收;①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②佛教也吸收的思想,渐趋;③儒学作为思想,吸收,有了新发展;隋朝时,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的理论;2、如何认识历史上统治者尊佛、崇佛与毁佛、灭佛?(1)统治者尊佛、崇佛的原因:(2)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等统治者毁佛、灭佛的主要原因:(3)灭佛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发展并未从上受到遏制。3、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1)表现:政治上主张;生活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崇尚清谈;(2)原因: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东晋名僧慧远针对“僧侣出家有悖孝亲”的问题,提出调和理论,主张区分出家僧侣与在家信徒,将孝道观念纳入佛教的果报观念之中,认为“一人得道,其功德泽留天下,即使亲子关系也不违其孝”。慧远的调和理论旨在A.吸收儒家思想 B.实现佛教的本土化C.助力佛教传播 D.迎合三教并行趋势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二、魏晋到隋唐时的文学、艺术、科技1、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史实类别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文艺、科技成就的原因?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和等各种书体均已具备。东晋“书圣”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南朝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北朝贾思勰著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西晋绘制出《》,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2、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学习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3、归纳唐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4、阅读课本P46——P47的相关内容,结合相关史料说明魏晋到隋唐,在文学艺术方面如何受域外文化影响?三、中外文化交流1、观察教材第4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2、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繁荣的原因?3、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繁荣的意义?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针对性训练】考点一:魏晋到隋唐的思想: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南北朝时期,弥勒形象与其他传入中土的诸佛、菩萨相差无几,光照寰宇、端庄肃穆;到了唐末五代,则变为身矮腹潘、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当时A.佛教信仰的中国化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政府力倡弥勒信仰D.民众心理更趋乐观2、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在鼓励禁欲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佛教A.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C.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追求三教并行的目标3、魏晋玄学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据此可知,玄学A.背离了先秦孔孟之道B.推动了儒释道三教并行C.拓宽了儒学思想内涵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4、隋朝大儒王通,在处理儒、释、道三者的关系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也就是“儒、释、道三教合归儒”。其本质是A.弘扬儒学B.否定儒学正统C.传播佛教D.倡导思想多元5、曹魏以《周礼》中的“八辟”为原型确立了“八议”制度;晋代将表现宗法制度的服制纳入律典以处理宗族内部犯罪;北齐在修定律典时把严重危害政权和礼教的犯罪总结为“重罪十条”。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魏晋南北朝A.社会统治秩序日益稳定B.律令是维护专制的工具C.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定D.宗法血缘成为审判依据6、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7、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奉行三教并行政策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8、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9、魏晋风度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在人格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追求隐逸;在交往中喜好清谈;喜好服食药、酒;在服饰上追求洒脱。影响魏晋风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政治环境C.儒学地位动摇D.士人群体扩大考点二:魏晋到隋唐时的文学、艺术、科技与中外文化交流10、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佐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11、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12、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史料出处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衔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中和三年(883年)癸卯夏……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板,印纸浸染,不可尽晓《柳氏家训序》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珍为二亲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A.文献史料有主观性,须甄别使用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13、魏晋至隋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生产技术进步B.艺术种类众多C.佛教广泛传播D.社会持续动荡14、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A.实现了三教合一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C.风格多元化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15、在唐乾陵御道两旁耸立着两座高大华表,柱身刻有象征吉祥的海石榴纹,柱座和柱顶分别有佛教图案覆盆莲、仰盆莲。这反映了唐代A.佛教已占据独尊地位B.统治者严控外来宗教传播C.文化具有开放性特质D.民族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16、《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反映了南方水田技术的成熟17、据史书记载,唐明宗“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广为抄写,仔细看读,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呋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请依所印刻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一记载说明唐朝A.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B.雕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C.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D.活字印刷推动文化发展18、《新唐书》载“志宁与司空李勣(ji)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帝曰:‘善。’其书遂大行”。该《本草》是A.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B.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C.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D.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19、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性格特点;从文字上看,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B.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C.佛教盛行,提倡男女平等D.民族交融影响到文学艺术20、右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21、右面左图为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右图为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画像较为相似。材料反映当时A.佛教传播改变生活习俗B.宗教信众遍布大江南北C.儒学精义与佛教相融合D.文化交流呈现交融趋势22、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撰,尽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B.盲目崇拜西洋风尚C.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文明中心不断西迁【项目探究】一、魏晋到隋唐的思想: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简要历程:①两汉时期(汉武帝以来):儒学确立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②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但仍为重要统治思想)③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考点拓展:1、儒佛道三家思想在相互冲突碰撞的同时,也在相互借鉴吸收;①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②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③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吸收佛、道,有了新发展;隋朝时,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如何认识历史上统治者尊佛、崇佛与毁佛、灭佛?(1)统治者尊佛、崇佛的原因:①佛教信徒众多,尊佛可收拢人心,扩大统治基础;②佛教强调忍耐的信条利于统治者安抚人心,稳固统治;(2)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等统治者毁佛、灭佛的主要原因: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3)灭佛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1)表现: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崇尚清谈;(2)原因:逃避现实政治斗争;面对社会动荡无可奈何;二、魏晋到隋唐时的文学、艺术、科技1、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史实类别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文艺、科技成就的原因?①社会动荡,促使士人群体精神觉醒;②经济的发展;③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⑤中国古代人民的主观努力文学艺术诗歌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和等各种书体均已具备。东晋“书圣”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绘画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科技数学南朝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绘制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定制采购合同方案
- 信息化审计服务合同
- 教育采购合同格式
- 轻工配件供需合同
- 专业一体化传播合同案例
- 按揭贷款借款合同法律规定
- 潜水排污泵买卖合同
- 酒店清洁与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保健品代理合同注意事项
- 有机蔬菜生鲜购买协议
- 瑜伽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注册质量经理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及答案
- 2024年上海宝山普陀中考英语一模作文集
- 2024年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一章 地球 1.3.1 地球的自转
- 设计变更控制程序
- 三级筑路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新高考英语全国卷I分析教学设计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