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0中肠酶分泌的调节网络第一部分胃泌素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2第二部分胃酸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3第三部分胆囊收缩素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7第四部分胃抑制多肽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8第五部分迷走神经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10第六部分胃泌素释放肽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12第七部分pH值<3时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14第八部分脂肪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16
第一部分胃泌素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胃泌素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1.胃泌素与G细胞的结合:胃泌素是一种胃肠激素,它通过与G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结合来刺激中肠酶的分泌。
2.cAMP信号通路:胃泌素受体结合激活腺苷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AMP的水平。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A(PKA)。
3.PKA介导的转录激活:PKA磷酸化转录因子CREB,导致胃肠肽(包括中肠酶)基因转录的激活。
G细胞对胃泌素刺激的适应
1.G细胞适应:当胃泌素水平持续升高时,G细胞会适应并减少对胃泌素的反应。这种适应性下降被称为脱敏。
2.脱敏机制:脱敏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胃泌素受体下调、cAMP信号通路抑制以及PKA磷酸化靶点的失活。
3.调节脱敏:脱敏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当胃泌素刺激停止时,G细胞会恢复对胃泌素的反应能力。调节脱敏的因素包括胃泌素脉冲频率和酸抑制剂使用。胃泌素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胃泌素是胃窦分泌的一种激素,可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同时还能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作用机制
胃泌素与G细胞表面的胃泌素受体(CCK-2R)结合后,激活腺苷环化酶(AC),导致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AMP再激活蛋白激酶A(PKA),从而磷酸化G细胞内的靶蛋白。
调控中肠酶合成与分泌
PKA磷酸化靶蛋白后,促进中肠酶原mRNA的转录和翻译,增加中肠酶的合成。此外,PKA还能磷酸化促分泌小泡中的膜蛋白,促进中肠酶原从G细胞中释放。
胃泌素分泌调节
胃泌素分泌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
*胃扩张:胃扩张刺激迷走神经释放胃泌素释放肽(GRPP),促进胃泌素分泌。
*蛋白质和肽摄入:蛋白质和肽进入胃后,激活胃窦中的胃泌素释放细胞,促进胃泌素分泌。
*胃pH:低胃pH抑制胃泌素分泌,而高胃pH刺激胃泌素分泌。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是一种肠道激素,可抑制胃泌素释放和酸分泌。
生理意义
胃泌素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对于食物消化至关重要。中肠酶在高酸性胃液环境中水解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为后续的消化吸收做好准备。
临床意义
胃泌素和中肠酶分泌过多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引起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胃肠系统疾病。因此,调节胃泌素和中肠酶的分泌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第二部分胃酸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胃酸腺G细胞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胃酸腺G细胞主要表达五种受体:组胺H2受体、乙酰胆碱M3受体、胃泌素受体、5-羟色胺2A和2C受体,以及神经肽Y1受体。
2.这些受体的激活通过G蛋白偶联通路,导致腺苷环化酶活性升高,产生环磷酸腺苷(cAMP),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A(PKA)。
3.PKA磷酸化一系列效应蛋白,最终导致H+/K+-ATP酶活性增加,胃酸分泌增加。
胆碱能-胃泌素系统抑制G细胞
1.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激活胃窦G细胞M3受体;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刺激胃腺G细胞胃泌素受体。
2.乙酰胆碱和胃泌素共同作用,通过cAMP信号通路,抑制G细胞中肠酶的分泌。
3.这一抑制作用受到胃酸负反馈的调节,当胃内pH值下降时,抑制作用增强,通过抑制G细胞的酸刺激作用来限制胃酸分泌。
胃酸负反馈调节G细胞
1.胃内pH值通过质子感受器激活G细胞,导致酸刺激作用,促进中肠酶分泌。
2.当pH值下降时,酸刺激作用被抑制,而胆碱能-胃泌素抑制作用增强,共同抑制G细胞活性,限制胃酸分泌。
3.这是一种负反馈机制,有助于维持胃内pH值的稳定。
前列腺素抑制G细胞
1.前列腺素E2(PGE2)通过激活胃腺G细胞上的EP2和EP4受体,抑制中肠酶的分泌。
2.PGE2抑制cAMP产生和PKA活性,导致H+/K+-ATP酶活性降低,胃酸分泌减少。
3.PGE2还具有抗炎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进一步抑制胃酸分泌。
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
1.生长抑素由胃窦、十二指肠和胰腺释放,通过激活胃腺G细胞上的生长抑素受体,抑制中肠酶的分泌。
2.生长抑素抑制cAMP产生和PKA活性,导致H+/K+-ATP酶活性降低,胃酸分泌减少。
3.生长抑素还具有促进胃黏膜增生和抑制胃排空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和调节胃酸分泌。
其他因子对G细胞的影响
1.胃抑素、肽YY和神经肽Y等胃肠道激素,以及外源性药物,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也可以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2.精神应激、感染和溃疡等因素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胃泌素系统和抑制生长抑素释放等机制实现的。胃酸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引言
中肠酶,又称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类具有高度选择性且高效抑制作用胃酸分泌的药物。其抑酸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胃壁细胞顶端膜质子泵(H<sup>+</sup>/K<sup>+</sup>-ATP酶)的活性而实现,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步骤。
胃酸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直接抑制作用
胃酸在生理范围内(pH值低于3)时对G细胞释放中肠酶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防止胃酸分泌过多。
抑酸剂对G细胞释放中肠酶的间接抑制作用
当胃内pH值升高时,胃酸对G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G细胞分泌中肠酶增加。相反,当胃内pH值降低时,胃酸对G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G细胞分泌中肠酶减少。
抑酸剂的抑酸作用与中肠酶分泌的关系
PPI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增加G细胞分泌中肠酶。以下为具体机制:
*胃泌素负反馈调节:胃酸抑制减少胃泌素释放,后者是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主要因素。
*胆囊收缩素(CCK)正反馈调节:胃酸抑制减少CCK释放,后者是一种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激素。
*生长抑素正反馈调节:胃酸抑制增加生长抑素释放,后者是一种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激素。
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胃酸,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G细胞分泌中肠酶,包括:
*胃窦神经:胃窦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内分泌: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可以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炎症:胃炎等炎症性疾病可以增加胃泌素释放,从而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临床意义
理解胃酸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调节网络对于临床上的PPI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长程PPI治疗:长程PPI治疗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度抑制,进而引起高胃泌素血症和G细胞增生。
*PPI停药后胃酸反弹:PPI停药后,胃酸分泌会反弹性增加,这可能是由于PPI治疗期间G细胞分泌中肠酶增加所致。
*PPI耐药:长期PPI治疗可导致PPI耐药,这是由于G细胞过度分泌中肠酶所致。
结论
胃酸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抑酸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增加G细胞分泌中肠酶。理解胃酸和抑酸剂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调节机制对于优化PPI的临床使用和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胆囊收缩素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胆囊收缩素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抑制作用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一种胃肠肽激素,通过其受体CCK1和CCK2发挥生理作用。CCK主要由十二指肠I细胞和回肠K细胞分泌,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刺激胆囊收缩、抑制胃排空、促进胰酶分泌以及调节代谢。研究表明,CCK对胃泌素(Gastrin,G)细胞分泌中肠酶具有抑制作用,为中肠酶分泌的调节提供了负反馈机制。
CCK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抑制作用的机制
CCK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抑制cAMP生成:CCK与CCK1受体结合后,通过抑制腺苷环化酶(AC)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cAMP是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主要第二信使,其降低会抑制中肠酶的合成和释放。
*激活蛋白激酶A:CCK激活CCK1受体后会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可磷酸化G细胞上的离子通道和信号转导蛋白,抑制中肠酶的分泌。
*抑制钙离子内流:CCK通过CCK1受体抑制电压门控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进而抑制中肠酶的分泌。
*激活MAPKs:CCK与CCK2受体结合后,会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MAPKs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抑制中肠酶的合成和释放。
生理意义
CCK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抑制作用在胃酸分泌的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会刺激I细胞和K细胞释放CCK,CCK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进而减少胃酸的分泌。这有助于中和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保护十二指肠黏膜。
此外,CCK对中肠酶分泌的抑制作用也参与胃肠道激素的相互作用。例如,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可刺激中肠酶的分泌,而CCK可拮抗SST的作用,抑制中肠酶的分泌。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调节胃酸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运动。
临床应用
CCK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抑制作用为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例如,在胃溃疡和小肠吸收不良等疾病中,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黏膜损伤。使用CCK受体激动剂或CCK1受体拮抗剂可以调节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胆囊收缩素(CCK)通过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在胃酸和胃肠道激素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解CCK的抑制作用机制对于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胃肠道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部分胃抑制多肽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胃抑制多肽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1.胃抑制多肽(GIP)是一种由小肠K细胞释放的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的作用。
2.GIP通过与G细胞上的GIP受体结合,激活G<sub>i</sub>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
3.cAMP水平的下降导致PKA活性的降低,从而抑制中肠酶基因的转录,减少中肠酶的合成和分泌。
【GIPR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胃抑制多肽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胃抑制多肽(GIP)是由十二指肠和空肠K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在进食后释放。它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家族的成员,负责调节各种胃肠道功能。
作用机制
GIP通过与G细胞上的GIP受体结合发挥作用。GIP受体的激活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cAMP是中肠酶分泌的第二信使,其水平降低导致中肠酶分泌减少。
生理意义
GIP抑制中肠酶分泌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它有助于调节胃排空。餐后,GIP的分泌增加,抑制胃酸和中肠酶的分泌。这有助于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使脂肪和蛋白质在小肠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促进它们的吸收。
其他影响
除了抑制中肠酶分泌外,GIP还具有以下作用:
*刺激胰岛素释放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延迟胃排空
*促进小肠蠕动
*增加胆汁分泌
调节因素
GIP分泌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
*食物成分:脂肪和葡萄糖是GIP分泌的主要刺激剂。
*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生长抑素可以刺激GIP分泌。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可以刺激GIP分泌。
*肥胖:肥胖患者GIP分泌增高,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
临床意义
GIP对胃排空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使其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GIP受体激动剂被认为可以延缓胃排空,促进胰岛素释放,从而改善葡萄糖耐量和体重控制。第五部分迷走神经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迷走神经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1.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与位于胃窦的G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激活G细胞分泌中肠酶。
2.迷走神经刺激诱导的G细胞分泌中肠酶是胃酸分泌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对胃动力和食欲的调节也至关重要。
3.迷走神经对G细胞的调节受到中枢神经系统、胃肠激素和局部神经递质的复杂调控,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或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迷走神经-G细胞-胃酸分泌轴】
迷走神经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迷走神经是一种副交感神经,它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h)与胃肠道中的G细胞相互作用,刺激中肠酶的分泌。这个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1.迷走神经信号传导
*迷走神经起源于脑干,延伸至胃肠道。
*当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时,它会释放乙酰胆碱(ACh)。
2.ACh与G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结合
*胃腺内的G细胞具有胆碱能受体,当ACh与这些受体结合时,会引起细胞去极化。
3.细胞去极化触发钙离子内流
*受体去极化后,钙离子通道开放,允许钙离子流入细胞内。
*钙离子内流是中肠酶分泌的关键步骤。
4.钙离子激活蛋白激酶C(PKC)
*钙离子激活蛋白激酶C(PKC),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PKC磷酸化多种靶蛋白,参与中肠酶分泌调节。
5.PKC磷酸化胃泌酸泵
*PKC磷酸化胃泌酸泵的α亚基,增加其活性。
*胃泌酸泵负责将氢离子(H+)泵入胃腔,这会降低胃的pH值并激活中肠酶原。
6.PKC磷酸化膜蛋白
*PKC还磷酸化胃细胞膜上的膜蛋白,促进中肠酶原释放。
*这些膜蛋白调节细胞内小泡和细胞膜之间的融合,允许中肠酶原释放到胃腔。
7.中肠酶原激活为中肠酶
*中肠酶原是一种酶原,在酸性环境下被激活为有活性的中肠酶。
*胃腔中的低pH值触发中肠酶原的自动激活。
总之,迷走神经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涉及迷走神经信号传导、乙酰胆碱释放、受体结合、钙离子内流、蛋白激酶C激活、胃泌酸泵和膜蛋白磷酸化以及中肠酶原激活。这个过程对于维持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至关重要。第六部分胃泌素释放肽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胃泌素释放肽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1.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胃肠肽,通过与G细胞上的GRP受体结合,激活促蛋白水解激活肽酶2(PC2),促进中肠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中肠酶。
2.GRP释放受胃窦、幽门、胰腺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多种因素调控,包括酸性pH值、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胆囊收缩素和胃肠生长调节肽。
3.GRP刺激中肠酶分泌的效应受各种神经激素的调控,包括迷走神经、胆碱能和肾上腺能神经递质,以及胃泌素释放因子和神经肽Y。
GRP受体信号传导通路
1.GRP与G细胞上的GRP受体结合后,激活Gαq蛋白,促进磷脂酶C(PLC)活化,水解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PIP2)产生二酰甘油(DAG)和三磷酸肌醇(IP3)。
2.DAG激活蛋白激酶C(PKC),促进了PC2的激活和中肠酶原的转化。IP3与内质网上的IP3受体结合,释放Ca2+,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3.升高的Ca2+浓度激活钙调蛋白激酶(CAMK),进一步促进PC2的激活,从而增加中肠酶的分泌。
中肠酶分泌的生理意义
1.中肠酶是一种重要的胃蛋白酶,在蛋白质消化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水解胃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原激活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从而启动后续蛋白质消化。
2.GRP刺激的中肠酶分泌在胃酸分泌和胃排空调节中发挥作用。中肠酶可直接或间接抑制胃酸分泌,并通过胃酸负反馈机制促进胃排空。
3.中肠酶分泌失调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有关。过多的中肠酶分泌会导致胃粘膜损伤和溃疡形成,而中肠酶分泌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胃泌素释放肽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
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胃肠道激素,在小肠、结肠和胰腺中产生。GRP作为G细胞的旁分泌调节因子,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RPR,刺激中肠酶的释放。
作用机制
*GRP与GRPR结合:GRP与G细胞表面膜上的GRPR结合,导致受体激活。
*G蛋白激活:激活的GRPR与G蛋白偶联,导致Gαs亚基与Gβγ二聚体的解离。
*腺苷环化酶激活:Gαs亚基激活腺苷环化酶,将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
*PKA激活: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中肠酶释放:PKA磷酸化靶点蛋白,包括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3(TRPC3)和肌凝蛋白轻链激酶(MLCK),促进中肠酶囊泡外排。
调节
GRP分泌受神经和内分泌信号调节,包括:
*胆碱能神经:乙酰胆碱通过激活M3胆碱能受体刺激GRP释放。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释放胃泌素释放肽(GRP)和促胰液素(CCK),刺激中肠酶释放。
*激素:胃泌素、CCK和生长抑素也刺激GRP释放。
生理意义
GRP刺激的中肠酶释放对于食物在十二指肠的消化至关重要。中肠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水解小肠内容物中的蛋白质。GRP介导的GRP/GRPR/cAMP通路是刺激中肠酶分泌的主要机制之一。
临床相关性
GRP/GRPR通路失调与胃肠道疾病有关,包括:
*消化不良:GRP缺乏或GRPR突变可导致中肠酶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蛋白质消化。
*胰腺炎:过量的GRP释放会导致胰腺细胞损伤和胰腺炎。第七部分pH值<3时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胃酸抑制中肠酶分泌
1.pH值低于3时,胃内产生大量的盐酸,抑制胃窦壁细胞组胺的分泌。
2.组胺是促进G细胞释放中肠酶的主要刺激剂,而胃酸抑制组胺的分泌,从而间接抑制中肠酶的分泌。
3.胃酸的抑制作用是快速的,在胃酸分泌后数分钟内即可观察到,并且持续存在,直到胃酸分泌恢复正常为止。
其他因素对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影响
1.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胃窦G细胞,促进中肠酶的分泌。
2.胃肽释放抑制肽(GIP):GIP是一种肠促胰素,它通过与胃窦G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中肠酶的分泌。
3.索马托他汀:索马托他汀是一种生长抑素,它通过抑制胃窦G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抑制中肠酶的分泌。pH值<3时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调节网络
在胃肠道中,胃蛋白酶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而胰蛋白酶是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中肠酶(也称为肠激酶)是一种肠道酶,负责激活胰蛋白酶原,将其转化为活性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共同协作,在小肠中消化蛋白质。
胃十二指肠周围的pH值对中肠酶的分泌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当pH值<3时,即胃腔内处于强酸性环境下,抑制胃泌素(gastrin)的释放,从而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这一过程涉及以下机制:
1.pH值<3抑制胃泌素释放
*胃壁细胞分泌胃泌素,刺激胃腺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
*低pH值(<3)会抑制胃泌素细胞释放胃泌素。
*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当胃腔内pH值降低(酸度增加)时,抑制胃泌素释放,从而减少酸和酶的分泌,防止进一步酸化。
2.胃泌素释放减少,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胃泌素是刺激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主要激素。
*胃泌素释放减少导致G细胞受刺激减少,进而减少中肠酶的分泌。
*这使得在胃强酸性环境下,中肠酶的分泌受到抑制。
调节网络的生理意义
这种pH值依赖的中肠酶分泌调节网络具有以下生理意义:
*防止过早激活胰蛋白酶:中肠酶在强酸性环境下受到抑制,这有助于防止胰蛋白酶原过早激活,从而避免胃黏膜自身消化。
*配合蛋白酶消化:酸性环境有利于胃蛋白酶发挥消化作用,而中肠酶受抑可以配合这种消化过程。
*保护小肠黏膜:抑制中肠酶分泌有助于防止活性胰蛋白酶进入小肠,从而保护小肠黏膜免受损伤。
其他调节因素
除了pH值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中肠酶的分泌,包括: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影响中肠酶的分泌。
*胆汁酸:胆汁酸促进中肠酶释放。
*激素:生长抑素和胰高血糖素抑制中肠酶分泌。
结论
pH值<3时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涉及胃泌素释放、G细胞刺激和胰蛋白酶激活。这一网络在胃肠道生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蛋白质消化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同时保护胃和小肠黏膜。第八部分脂肪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关键词关键要点【脂肪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1.胃肠道脂肪酸通过激活G细胞膜上的GPR40/43受体,抑制中肠酶释放;
2.脂肪酸激活GPR40/43受体后,抑制腺苷环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
3.cAMP浓度降低导致蛋白激酶A活性下降,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肠促胰岛素分泌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
脂肪抑制G细胞分泌中肠酶的调控机制概述
脂肪抑制G细胞中肠酶分泌的调节网络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过程,涉及多种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内信号通路。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调控机制,重点关注脂肪酸和脂肪激素对G细胞分泌的影响。
脂肪酸的直接作用
*游离脂肪酸(FFA):FFA可通过与G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直接抑制作用。这些受体包括GPR40和GPR120,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家族。FFA与这些受体结合后,激活Gi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进而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的产生。cAMP是胃泌素释放的主要刺激物之一,因此FFA介导的cAMP减少会导致胃泌素分泌降低,从而间接抑制G细胞的中肠酶分泌。
*长链脂肪酰CoA:长链脂肪酰CoA也是G细胞的直接抑制剂。它们可与线粒体中的Carnitine棕榈酰转移酶I(CPT-I)结合,抑制脂肪酸β-氧化。CPT-I的抑制会导致细胞内酰CoA浓度下降,从而降低ATP产生。ATP耗竭会导致蛋白激酶A(PKA)活性降低,进而抑制胃泌素释放和中肠酶分泌。
脂肪激素的介导作用
*胆囊收缩素(CCK):CCK是一种由十二指肠I细胞分泌的肽激素,它对G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CCK与G细胞表面的CCK受体结合,激活Gq蛋白,进而激活磷脂酶C(PLC)。PLC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产生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IP3激活内质网上的IP3受体,导致钙离子释放,而DAG则激活蛋白激酶C(PKC)。钙离子升高和PKC激活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减少cAM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评估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企业实习生综合能力培养劳动合同2篇
- 2024年度民间借款合同示范文本(含借款人信用评估)3篇
- 2024年林权分享采伐协议
- 洛阳师范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含灾害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科技园区秩序维护合同模板
- 2025产品授权销售总代理合同书
- 古建筑修复工程分包合同施工合同
- 商务大厦彩钢瓦屋面改造合同
- 市区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完整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MOOC 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作家协会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3篇
- 2024征信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个人理财(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pc(装配式)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医院内审制度
- 押运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给小学生科普人工智能
- 2024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