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一、单选题1.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如图所示。将黑枸杞浸泡在下列液体中,会呈现蓝绿色的是()A.蒸馏水 B.食盐溶液 C.稀盐酸 D.纯碱溶液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液与盐酸盐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小科分析合理的是()A.这个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B.向某酸溶液加入水稀释,其pH变化也符合本坐标图像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3.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右图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物质化学式是()A.NaCl B.NaOH C.HCl D.H2O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②氧气用于气焊③氮气为原料制取氨④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氮气等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④⑤5.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6.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纯碱⑤生石灰⑥食盐A.①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7.现代科学又发现了H3、C60、C50、C240、N5、N60……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A.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C.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9.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根据图中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化学性质,其中不合理的是()A.加水稀释该溶液,其pH会减小B.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C.向其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0.下列实验目的、操作及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操作及现象结论A验证铁丝和氧气可以反应将红热的细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检验头发和纸张的成分是否是有机物将头发和纸张分别用镊子夹取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纸张C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溶液D验证铁和硫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铁粉和硫粉混合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混合物出现红热现象。迅速撤离酒精灯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混合物全部是红热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A B.B C.C D.D11.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的性质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X是稀硫酸,则d一定是CuO固体C.若X是稀盐酸,则c一定是单质D.若b是Fe2O3,则黄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铁12.从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结论A金属钠可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B将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盐酸混合,温度升高酸和碱反应放热C向某固体表面滴加盐酸,有气泡生成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D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和足量稀硝酸,原溶液中一定含SA.A B.B C.C D.D13.通过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甲所示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为反应过程电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A.d点所示溶液,其中的阳离子贝有Na+B.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40mLC.f点对应溶液的pH为7D.c点和g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成分不相同14.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不溶物可能是CuB.不溶物一定含Cu,但不一定含FeC.不溶物一定含Fe,可能含Cu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15.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二、填空题16.下列现象:①蜡烛燃烧,②玻璃破碎,③金的颜色是黄色的,④铁易生锈。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性质的有(均填序号)。17.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试剂稀盐酸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烧碱溶液石灰水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绿(1)该花汁(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18.氢氧化钙的用途之一是与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其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A+Ca(ClO)2+2H2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次氯酸钙)。(1)化学方程式中A物质的化学式为(2)Ca(ClO)2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酸”“碱”或“盐”)。19.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如图的氨气性质实验,按从左至右顺序操作,小图中的序号是这一步的操作或显现的现象顺序。从图中现象可推断氨气的两个性质是:①:②20.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如图所示的A,B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A中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②B装置中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且密度比空气,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21.A~C为初中科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由H、C、O、Cl、Ca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其中A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是一种不溶性盐,C是一种酸。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一→”表示一步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呈固态时俗称。(2)B是一种不溶性盐,请写出它的化学式。(3)实验室常用B和C反应来制取A,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2.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小雅各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三、实验探究题23.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科制作的模型。评价表:评价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指标一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指标二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指标三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1)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的性质。(2)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3)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科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24.小明同学在厨房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朵紫色的牵牛花喷上肥皂水,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他又将另一朵紫色牵牛花喷上某种调味品,牵牛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现象回答:(1)肥皂水的pH(填“>”"“=”或“<");(2)小明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3)牵牛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性质相似;(4)据中央电视台3015晚会报道:用食用纯碱可鉴别真假红葡萄酒(红葡萄汁中含有花青素),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25.实验室常用氯化钠的固体与过量的浓硫酸(浓度约为85%)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原理如下:2NaCl+H2SO4(浓)强热__Na2SO(1)图中b的仪器名称为。(2)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图中字母序号)。(3)反应结束后,小金猜测有部分氯化氢气体无法逸出,而溶解于溶液中,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剩余物中是否含有氨离子。(4)在实验中,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做气体的干燥剂,以下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A.氯化氢 B.二氧化碳 C.氨气 D.氢气26.某酸性含铜废水(主要含CuCl2,还有少量HCl)有多种处理方法。(1)方法一: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70℃条件下充分反应,得碱式碳酸铜。①加入Na2CO3溶液后,废水的pH(填“增大”“不变”或“减小”)。②碱式碳酸铜有多种组成,可表示为Cu(OH)x(CO3)y,x和y需满足的关系式为。③若反应温度过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填化学式)。(2)方法二:用生石灰或石灰石调节废水的pH,向1L废水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测得废水的pH随加入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是(填化学式)。②加入石灰石调节废水的pH,溶液的pH始终小于7,原因是。③每吨生石灰的价格约为460元,每吨石灰石的价格约为130元。联合使用生石灰和石灰石,将这两种物质先后加入1L废水,调节废水的pH至约为7,经济效益较好的可行方为。四、解答题27.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均匀混合的Na2CO3和NaHCO3固体,每个容器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情况如下表所示。组别甲乙丙丁混合固体质量/g6.8513.727.4?稀盐酸质量/g505050100产生气体的质量/g3.36.64.40已知: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请分析计算:(1)混合固体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2)丙组反应结束后,剩余溶液中NaHCO3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假设溶液不饱和,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丁中加入混合固体的质量至少是多少?28.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还要不停地搅拌。2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2)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0.为测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量取14.6mL(密度为1.1g/mL)该浓盐酸加水稀释后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66%的大理石10g。(1)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2)计算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2.【答案】D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D7.【答案】D8.【答案】C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B16.【答案】②③;①④17.【答案】(1)可以(2)肥皂水18.【答案】(1)CaCl2(2)盐19.【答案】氨气易溶于水;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20.【答案】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水+二氧化碳→碳酸;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灭火21.【答案】(1)干冰(2)CaCO3(3)CaCO3+2HCl=CaCl2+H2O+CO2↑22.【答案】(1)食盐(NaCl)(2)CaCl223.【答案】(1)吸收二氧化硫(2)二氧化碳(3)324.【答案】(1)>(2)食醋(3)石蕊试液(4)红葡萄酒中含有色素,可能相当于酸碱指示剂,而纯碱溶液显碱性遇该指示剂可能会变色。25.【答案】(1)长颈漏斗(2)C(3)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或静置),往滤液(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氧离子。(4)A;B;D26.【答案】(1)增大;x+2y=2;CuO(2)Ca(OH)2;CuCl2的溶液呈酸性;先加入12g石灰石,再加入4g生石灰27.【答案】(1)解;设甲组原混合固体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由Na2CO3生成的NaHCO3质量为yNa2CO3+HCl=NaHCO3+NaCl10684xy106NaHCO3+HCl=NaCl+H2O+CO2↑8444Z3.3g8484原Na2CO3:x=2.65g原NaHCO3:6.85g2.65g=4.2g质量比:N答;混合固体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