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中学九年级下(全册)历史教案_第1页
岳麓版中学九年级下(全册)历史教案_第2页
岳麓版中学九年级下(全册)历史教案_第3页
岳麓版中学九年级下(全册)历史教案_第4页
岳麓版中学九年级下(全册)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下全册

学校XX中学

班级九(X)

学科名称历史

任课教师XX

第七单元全球规模的战争和震撼世界的革命

第25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

大灾难。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

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

②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

③运用问题讨论或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

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今年1月23日乌克兰危机:最近三昼夜冲突中逾500乌士兵阵

亡。城市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困难,国家处于瘫痪,学生畅谈心里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

出:曾经在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世界性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那么,

在20世纪初,为什么会发生一场世界性的大战?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怎

样结束的?作如何看待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课堂新授】

1、起止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2、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②直接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对抗。

③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

④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这一突发事件对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如何评价普林西比的刺杀行为】

这是一种恐怖行为,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后果是极其严重

的,他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也给塞尔维亚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应反对采

用带有政治目的的个人恐怖行为

3、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加,大战爆

发。

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到萨拉热窝的位置及欧洲战场上

的西、东、南三条战线和重要战役的所处大概位置。

一战爆发后,哪个国家是墙头草,两边倒,说明了什么?

意大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国际关系以国家利益为本。

4、三条战线:

主战场欧洲战场,形成了西、东、南二条战线,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5、重大战役:

①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英法VS德使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解说词形式朗读本课文中有关凡尔登战役的小字,介绍

这一战役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惨烈情景。

学生想想读了这段文字作何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文字生动真实地记叙了凡尔登战役的惨烈情景,反映了战争的

残酷性和野蛮性,我们应该增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12月,英法VS德,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碾碎法军的磨盘)。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同时也是一战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德军的进攻被遏

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11月,英法VS德,英军首次使用新式武器“钢铁怪物”坦克。

④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英VS德,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6、大战结束:结束原因:交战各国革命运动高涨(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

①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生的苏俄第一个退出了一战

②1917年4月美国参战(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利地位)

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③1918年10月,奥匈帝国瓦解,11月,德国爆发革命,帝制被推翻,德国投降。

④结束标志:1918年德国投降。

7、影响:

①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名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⑤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最大成果)

⑥新式武器的使用,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客观上也挂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8、特点:经历时间长,牵涉国家多,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双方都使用了新式武器。

【课堂小结】

强调:第一,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

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第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对

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当然塞尔维亚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

质。第三,大战结束的原因及其结局。

第26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

3、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

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一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一一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一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一一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一一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

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

的必然性。)

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v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

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胜利

1、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1917

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一份报告,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

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

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

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

胜利的必然性。)

4、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5、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

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

巨大推动作用。)

思维拈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

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七、教学后记:弄清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的措施

八、板书: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一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一一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一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一一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一一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3、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一一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一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4、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一一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夕I——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一一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一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5、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第2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

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

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这一

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国际关

系,只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一次大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战争的结束,并没使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停止。)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想一想: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地位为什么不同?

(揭示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就是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等实力。)

议一议:针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受益者是谁?对德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揭示列强召开会议的真正目的;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的问题,将会激起

德国复仇的情绪。)

说一说:凡尔赛体系的含义。

凡尔赛体系,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性较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

首先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1919〜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

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士、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

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最重

要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

议呢?

(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其中日、美等在这一地区

的争夺尤为激烈。)

小组讨论:(教师展示《中国历史》中《列强瓜分中国形式图》)

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怎样的历史?《九国公约》是否改变了中国的

地位?

(列举事实说明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仅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中国是华

盛顿会议的最大受害国。美国通过排挤日本而获利,但激化了美日矛盾。)

思维提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作用。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

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

胜国之间的矛盾。

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

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

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

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五、本课小结

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

会议,逋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一华

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

时和平。由于这一体系既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

间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就不可能持久。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德、意、日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

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凡尔赛一华

盛顿体系彻底瓦解。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中学习这些内容。

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六、板书设计

1、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2)巴黎和约:对德《凡尔赛和约》:疆界领土、海外殖民地、限制军备、支付

赔款

对奥、保、匈、土和约

(3)凡尔赛体系

含义: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

影响:改变欧洲、中东等地的政治格局;体系内部隐含着许多矛盾

2、华盛顿体系

(1)华盛顿会议

背景:美日英要重新分割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为》、“中日协定”、《九国公约》

(2)含义:以美国为主导、在抑制英日、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

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影响:东亚、太平洋政治格局变化;体系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

七、教学后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

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

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第八单元战后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独立运动

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戊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

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

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

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阅读课文说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讨论一下,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

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士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

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原因:直接原因一一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一一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内容:农业----根食税;□­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市场经济;

意义:实践一一消除危机,恢复经济理论一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

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

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

导学生看课本P7《苏联各加盟共向国示意图》)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

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

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2、工业化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苏

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

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

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送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

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

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

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

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内容。(看书P9)

五、全课小结:

六、版书设计

1.新经济政策

原因:直接原因一一经济困难、政治危机

根本原因一一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内容:农业一一粮食税;工业一一国家资本主义;

流通一一市场经济;分配一一工资级别

意义:实践一一消除危机,恢复经济

理论一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建立苏联

情况:1922年;成立宣言;联盟条约

3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低制

(1)经济建设

存在问题:产业结构一一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

消费水平一一消费品少,影响人民生活

资金积累一一对农民过多地索取,损害积极性

(2)政治生活

苏联体制: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权力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监督

评价一一曾起过积极作用;存在着严重弊端

七、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八、教学后记: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理解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的特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第29课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通过对甘地、凯末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热爱祖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革命。

难点:如何看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学生自主预习,思考

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及其导火线是什么?

2.:以表格形式归纳、对比甘地领导的两次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年一1922年1930年

结甘地认为焚烧警察局事件超出非暴力不合作运英国殖民当局释放甘地,允许沿

果动的范围,自行停止海人民煮盐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何影响?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与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打击了英国的

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夫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印度

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学生讲述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经过。

2.凯末尔革命取得成功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1920年4月,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会议.决定建立国民政府,

反帝武装斗争进入新阶段。凯末尔政府依靠广大群众,争取苏俄援助,改善同伊斯

兰国家的关系,集中力量反对英国和希腊的武装侵略。1923年7月,凯末尔政府

废除了此前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的损害土耳其主权的《色佛尔条约》,签订了《洛

桑条约》,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3.简述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后建立了什么性质的国家?

1923年10月,大国民议会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首都为安卡拉,凯末尔当

选为第一任总统,现代土耳其民族国家就此诞生。

4.教师引导:凯末尔是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创建者,被称为土耳其“国父”。

1934年,凯末尔被授予“阿塔图尔克”的称号。

5.教师提问:凯末尔革命有什么影响?

凯末尔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

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教师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收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其中,甘地领导的印

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革命影响深远,颇具特色,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

发展。

第30课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

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

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

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

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

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

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凡尔赛一华盛顼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

的特点及影响。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

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

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

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讹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

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

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

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

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

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铁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

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

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

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五、本课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

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危矶的沉重打击之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

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

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

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1课德国、意大利、日本的侵略扩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国会纵火案,德意的法西斯头目名,政党组织,对内外政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极端黑暗的一页,在20世纪人类文明获得飞

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会产生极端反文明、反人道的法西斯暴政,并肆虐世界,这是必须进

行深刻反思的。对关系人类命运前途的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有更深切的关怀,对给人类带来

巨大灾难和破坏的法西斯暴行有更深刻的批判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化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知,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

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镂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

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从而导入

新课。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利

用这样的条件,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

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说一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时间、标志、内外政策。

(二)、德国纳粹党上台

历史背景:指出由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

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

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说一说:简介希特勒。(学生课前搜集好资料)

各抒己见:纳粹的迅速崛起有哪些因素?

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势力。具体表现是: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②获得统治阶级

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③加紧勾结军队。④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使相当一部

分人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纳粹竟一跃成为国会中的大党。

议一议:希特勒恐怖独裁统治的建立及表现。

(①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

国家元首。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

党以外的所有政党。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三)日本法西斯化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

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在这种

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军部是日K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

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在此之前,我

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无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

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

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动动手:试制一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简表:背景、建立标志、建立时间、内外

政策、影响等。

(四)、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在扩张过程中,三国相互勾结,相互承认掠夺的成果,于1937年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

政治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从此法西斯国家依仗联

盟,更加有恃无恐地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课堂讨论: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联合起来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其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

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籥世界。这是德、意、日三

国勾结,“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挂出“世界

地图”或展示地图课件,明确德、意、日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使学生转换视角,进一

步认识到轴心国集团形成对世界和平所构成的严重威胁。)

五、本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1、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意大利:背景、时间、标志、内外政策

(1)德国:

原因一客观:危机引起动荡,魏玛政府软弱主观:纳粹党欺骗宣传,扩张势力

建立一一成为第一大党、希特勒上台

政策----政治:建立一党独裁;

军事:扩充陆军,重建海空军;

经济: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严密控制,钳制思想;

民族:种族灭绝,迫害犹太人;

对外:撕毁和约,推出国联,进军莱茵

(2)日本:原因一一客观:危机引起矛盾,工农运动高涨,内阁政府无力

主观: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及其势力的上升

特点一一以军部为核心,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

建立一一九•一八事变、二•二六兵变、广田弘毅组阁

政策一一对内:政治上加强独裁;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军事:对内: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基本国策,准备扩大侵略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影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侵略,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演变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七、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八、教学后记:

第32课大战的爆发与全面扩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战争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

酷性、破坏性

2、过程与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

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

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

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

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和大战全面爆发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

2、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引导。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

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

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3、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慕尼黑阴谋。)

4、德国进攻波兰和战争的爆发

本课一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

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

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3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

伐克。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

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

日子,而不是开始。)

小组活动:介绍德国西进的过程。

(包括战争开始阶段英法对德宣而不战;法国的溃败;英国的不列颠之战。学生在介绍的同

时进行生生互动式的提问。)

思维提速: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二、德国进攻苏联

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开始扩大化。

2.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用精锐部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的认识。明确该战役

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三、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12)

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看过的美国大片《珍珠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情节,结合教材了解珍

珠港事件的全过程。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

南亚地区的进攻,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

四、《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

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动动手:写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背景、时间、国家、标志、影响。

五、本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具体原因:经济大危机、德日法西斯化、战争策源地形成、绥靖主义政策

2、战争酝酿:

(1)慕尼黑阴谋

成因:法西斯侵略的威胁、英法的压力、捷克政府的软弱

情况:1938年9月;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英法德意

影响;纵容了侵略、加速了二战、苏与英法离心

(2)苏联自保情况: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初期阶段

(1)大战爆发

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入侵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西线形势

进攻北欧:丹麦、挪威

进攻西欧:卢森堡、荷皂、比利时、法国、英国

(3)重要事件:绕过马其诺防线、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4)战略态势:法西斯德国控制欧洲,实力大大膨胀,处于有利地位

4、大战扩大

(1)苏德战争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2)太平洋战争

爆发原因:日美矛盾激化一一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美英贸易禁运

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后果影响:重创美国舰队、二战达最大规模、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第33课大战的转折与结束

一、教学目标:

i.知识和能力

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

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

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

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导入。

一.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果意义。

二.诺曼底登陆

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

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送德灭亡。)

引导学生列诺曼底登陆战简表:时间、指挥者、地点、主力、结果、意义。

三、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

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

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重要的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重点掌握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与会国、内容、影响。

四.大战的结束

线索梳理:(1)德国战败。

(哪个国家军队最先攻克德国首都;希特勒命运如何;德国何时降;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什

么?)

(2)日本投降。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中、美、苏等日本法西斯的战败发挥了什么作用;日本何时投降?)

历史法庭: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受害者,你怎么看?

思维拓展: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课后完成)

六、本课小结: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七、板书设计

1、战争转折

(1)转折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推动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是二战重要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形势的重大转折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

2.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中美英对日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对德战后合作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对德惩办战犯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处理德国波茨坦公告

3、夺取胜利

登陆战:北非、西西里、诺曼底

会师:易北河

胜利: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1945年8-9月日本投降

4、性质影响

(1)性质: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特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

(3)影响: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促进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四/课堂当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第十单元两级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34课美苏冷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

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

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

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薪的影响

三、启发式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

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

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一张厚重的、隔断

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二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

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

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

家V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

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

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昼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

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

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

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

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2、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

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

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

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3、“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一建立北约。它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

大西洋公约》。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

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因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

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课堂练习:P96思考题

(-)美苏争羁

教师指出: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二战后,苏联成为

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

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

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引导学生读课文,填写下表:教师强调每一阶段的特点和对华关系

阶段时间特点美国领导人苏朕领导人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肯尼迪赫鲁晓夫

年代初期在美国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尼克松勃列日涅夫

年代末为守

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里很戈尔巴乔夫

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

缓和

六、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

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

有攻守。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

七、板书设计

一、杜鲁门主义

1.什么是冷战政策?(1947年)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步骤

1)杜鲁门主义的出笼一冷战的开始(1947年3月)

2)马歇尔计划的抛出(1947年6月)

3)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

3.两极格局的形成一《北约》、《华约组织》组织的建立

二、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3、第三阶段80年代

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九、教学后记

第35课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捏卫国家主权、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

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

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

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

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到90年代初,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结束。

战后,拉丁美洲的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

不懈的斗争。

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下,亚非拉的一些民族和国家间也存在着各种矛

盾和冲突,并发生了地区性战争。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教学重点应从阐述独立前

的解放斗争转到独立后的民族振兴上来。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前一课的内容,然后指出本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非洲独立运动和拉

美国家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

(一)、非洲的独立运动

组织讨论。如:(1)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乂上溯到什么时候?

此后,可恶的欧洲殖民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2)苏伊士运河

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3)结合地图概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

主要经过。(4)结合课外阅读,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在理清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主要线索的同时,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政治

军事地位和经济价值:

(1)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

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

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2)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

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

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

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

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

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

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3)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情况。埃及率先发起了独立运动,1952年7月23

0,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王朝;1953年6

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

权,并挫败英、法、以的联合军事干预。埃及的独立运动将非洲独立浪潮推向高

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赢得独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国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尽着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统治的最终崩溃。

(4)纳赛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二,拉美国家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

展示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情况。

第一,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

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

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期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

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

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

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

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提问“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

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

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

济和战略意义。

第二,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

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

周围1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第三,近百年来,

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

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

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第四,1999年12

月31B,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

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二

六、本课小结

提问:1、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原因、重要经过、结果、意义。

2、简述战后拉美工业化的政策、成就、问题。

第3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

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

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

折和波动。

3、过程与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后在经历了

经济结构的调整之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中的有利地位,成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

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把“硅谷”作简单介绍,以景触情,激发学生学习“美国经济的发展”的兴趣,提问“战后

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96年时这里每24小时就产

生62个百万富翁,1998年这里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

迹是如何创造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

1、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