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诫子书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诫子书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诫子书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诫子书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

诸葛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意0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这首诗写的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

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一一《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

谆谆教诲。

(一)了解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家世

居二千石官职。建安十二年(207)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请他出山,成为刘备主要辅佐。章武三年(223)

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即位,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朝政巨细,皆决于亮。

诸葛亮坚持与孙吴联盟,并多次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实力相差悬

殊,屡遭挫败。建兴十二年,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前方,谥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

瘁,死而后己”的忠君典型。著有《诸葛亮集》。

(-)题目解说

学习文章前我们分析一下题目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8

岁儿子诸葛胞的一封信,旨在劝诫、劝勉。

(三)读准字音

接下来我们积累一下文章中的字词,请同学们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

夫(fu)君子之行淡泊(b6)淫(yin)慢险躁(zdo)

(四)诵读文章

下面咱们朗读文章,本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同学们注意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在朗

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

接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注意读准节奏。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信同学们在朗读时停顿把握得很准确。

(五)疏通文意

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的重点文言词语

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3.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4.广才:增长才干。

5.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6.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7.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老志衰,没有用处。

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同学们参照重点词语的提示,试着将文章内容翻译一下。

翻译文章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

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

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六)梳理文章内容

接下来咱们一起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作者开篇即以“君子之行”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

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同学们思考

问题一: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句

相信同学们都找到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

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诸葛亮

年轻时隐居田园,躬自耕植,深知物力维艰,所以一生俭朴,为官廉洁。“俭以养德”是诸葛亮智慧的总

结,更是诸葛亮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

2.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明确: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

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净。不受世俗

的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淡

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一

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必然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

无旁鹫,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

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

存高远,勤学成才。

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务须学习。

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害处,好高鹫远、博而不精、浅尝则止、不求

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养,

达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这里是彰显“静”的价值。

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

最后一句,又殷殷叮咛:流年似水,蹉花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

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所以更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于社会,

为社会所用。诸葛亮的教子之心是非常明确的。

由此分析“静”是本文的关键词语。

3.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

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静”是学

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警地学

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

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

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七)探究文章:

1.同学们思考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分析第一问: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二问: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

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

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

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八)小结:

本文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告诫儿子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

(九)拓展阅读

下面咱们阅读一篇诸葛亮写的《诫外生书》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二姐儿子庞涣的书信,收录在《诸葛亮集》里。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庞涣该如

何立志、修身、成材,庞涣后来官至郡太守。

诫外生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

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

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①存,怀有,怀着

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④揭然,高举的样子

⑤恻然,恳切的样子

⑥细碎,琐碎的杂念

⑦嫌吝,怨恨耻辱

⑧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⑨济,成功,实现

⑩强毅,坚强果断

⑪窜伏,逃避,藏匿

⑫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疏通文意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

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

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

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

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

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接下来咱们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1.同学们思考本文主要讨论的什么问题?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

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2.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

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

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

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

到这些,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

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

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