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II页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研究摘要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农产品市场萎缩,二是农民工就业困难,三是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四是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加大,五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迭加,加上上年基数较高,使得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任务十分繁重,难度明显加大。本文主要通过论述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产业产生的各种影响。详细的阐述了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现状,对农民就业及收入降低、农产品生产企业面临的各种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我国农业在金融危机下面临的各种机遇及挑战。经过比对国外的经验及国内目前制定的各种的措施,结合参阅的各种文献及农业产业政策,归纳出我国农业产业要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应采取的一些短期措施,并对未来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长远措施及建议。关键字:中国农业,金融危机,农村经济TheresearchofCHINAagriculturedevelopmentpolicyundertheglobalfinancialcrisisSpreading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continued,significantslowdownofworldeconomicgrowth,thedomesticeconomicslowdown,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onagricultureandruraleconomyandstabledevelopmentofChina'sincreasinginfluence.It’sfocusonvariousaspectsofperformanceinfive:first,thedownwardpressureonpricesofagriculturalproducts,someagriculturalmarketsshrink;secondly,migrantworkersishardtogotajob;thirdly,theAdvantageousAgriculturalbeenhinderonexports;fourthly,it’smoredifficulttodevelopmentontownshipenterprisesandfarmingindustry;fifths,It’shardtoincreaseincomingforfarmers.ThesedifficultiesanddisadvantagesReciprocalactionandreaction;interaction,especiallythehighbaseunit,Sothattheagriculturalcontinuestoforgeahead、famersisthecomplicatedsituationtheyneedtofacing,itisanarduoustask,difficultyhassignificantlyincreased.ThispaperdealsmainlywiththeimpactoffinancialcrisisonChinaagriculturalform2008,Thelecturerexpatiatedonthestatusofagricultureindustry,exploresindepththeproblemssuchaslowemploymentrate、thedifficultpositionthatProduceproductioncompanyoffarmermajorfaced,andsoon.Aftercomparedwithexpertiseofsomeforeigncountriesanddomesticmeasures,sumupinseveralquestions,OurGovernmentShouldAdoptsomeshort-termmeasuresformoveoutofthisdifficultsituation,andputsforwardsomefeasiblesuggestionsthroughtheanalysisofitsdevelopmenttrend.Keyword:China'sagriculture,thefinancialcrisis,ruraleconomics第22页目录1绪论 1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1选题背景 11.1.2意义 21.2文献综述 21.3课题研究方法 32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42.1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42.1.1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42.1.2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72.2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93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123.1机遇 123.2挑战 134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144.1当前中国农业政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突出矛盾 144.1.1补贴粮食作物保障粮食安全与扶持经济作物促增收的矛盾 144.1.2托市收购保证种植业收益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的矛盾 144.1.3农业补贴的短期增产效应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154.2金融危机背景下主要国家和中国农业发展的政策经验 154.2.1重视发挥政府在反经济周期中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政府干预和救助促进农业恢复性发展 154.2.2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给调控,着力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154.2.3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努力提振农产品国内消费 154.2.4加强农业信贷和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经验的风险和压力 164.2.5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农业发展高地 164.3金融危机下中国农业近期采取的措施 174.3.1加快建立中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有针对性地实施农产品促销计划 174.3.2抓紧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方式,减轻政府托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压力 174.3.3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缓解部分主产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 174.3.4做好农业产业安全调研,加快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保障体系 184.3.5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184.3.6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且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动 184.4中长期措施 204.4.1全面科学评估农业补贴的效应,探索农业补贴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 204.4.3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农资损害赔偿制度 214.4.4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培植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1结论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选题背景2008年以来所发生的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充分显露了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所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整体转型任重而道远。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与转化过程中,中国农业总体表现稳健,取得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村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农产品价格与供给“双波动”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农产品需求减少、农产品供给增加和能源价格暴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截至2009年5月3日,猪肉价格已连续13周下跌,比下跌前低26.5%。羊肉、牛肉、白条鸡和鸡蛋价格小幅下跌,跌幅在1.5%以内。大白菜、青椒、西红柿、西葫芦和茄子价格下跌,跌幅在5%左右。2009年4月底,北京市猪肉价格跌至两年来最低,市场上出现了1棵白菜价格等于1斤猪肉价格,即肉菜同价的不正常现象。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猪流感后,消费者恐慌心理加重,使本已萧条的猪肉市场雪上加霜。加上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的特大干旱、洪涝、冰冻、地震等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10814万公顷,仅比上年增加135万公顷,增长1.26%。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已经连续5年增产的粮食继续保持高位稳产增产,难度较大。2、农民工就业数量与务工收入“双下降”金融危机以来,容纳农民工最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从年初大部分地区“民工荒”到下半年局部地区“返乡潮”,农民工就业形势如同“过山车”一般发生重大逆转。春节返乡到现在仍未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到底有多少,目前尚无权威的说法,各方面众说不一。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月中旬,7000万返乡农民工中有2300万没有找到工作。随着危机的蔓延,一些企业开工不足,农民工就业岗位、生产工时和劳动报酬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据典型调查,目前在岗农民工的收入同比下降15%左右,再加上下岗农民工的收入损失,估计2009年农民工群体的工薪收入同比减少5000亿元以上。3、农民隐性失业与显性失业“双碰头”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耕地面积18亿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有664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由于耕地面积狭小,承载能力有限,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谋生,但留乡务农的农民依然“人浮于地”、“三个月种田,大半年休闲”,隐性失业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率和经营收益的提高。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回流,农村隐性失业显性化、隐性显性失业双碰头的问题更加严重。
4、农村发展与稳定“双考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主要农产晶需求萎缩、价格回落,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外出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势必制约农村投资和消费的扩大,对农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随着返乡农民工增多和长时间留滞,特别是放弃土地举家外迁的农民,陷入无业、无地、无生活来源的困境,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一些地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明显增加,给农村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压力。1.1.2意义未来一段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延续,外围经济走势尚不明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加之土地、淡水资源约束趋紧,自然灾害加重发生,农业部不排除未来遭受更大冲击的可能。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潜在威胁,做好长期应对危机的准备,有必要对金融危机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正视农业产业及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以理性的思维分析金融危机对农业产业带来的问题,使我国农业能够在经济危机下顺利度过难关,并稳步向前发展。本文正是在此前提和背景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对我国农业产业现状及政策的研究,以达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及农业产业健康向上发展。1.2文献综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明确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中央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0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指出2008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应对危机中,世界各国纷纷实施产业救助计划,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的经济繁荣期制高点。种种迹象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引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催生新的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全球产业发展正进入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的时期。如何把握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新动向、新趋势,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3课题研究方法1、采用理论学习和资料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文献研究进行了述评。通过对农业全球化、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以及传统农业企业成长方面的经典文献,找出理论研究和当前实际问题的差距,进而建构本文的研究框架。文献整理的过程,特别注意了在应用国外的相关经验来解释中国农业发展的时机问题的一般性和局限性,尽量做到去粗取精,取长补短。2、采用对比分析法。本文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纵向梳理分析,对有关中国和世界农业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检索和整理,将之结合到中国农业总体发展变迁的经验研究中去。着力讨论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挑战、机遇以及未来出现的转型策略和措施。2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2.1中国农业发展现状2.1.1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总体较低,与其他产业相比,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强。在此次危机形成转化过程中,中国农业总体表现比较稳健,取得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但其增速阶段性回升势头受到一定抑制。部分行业和产品受到较大的冲击,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内销趋缓,价格持续下跌,农业生产效益明显下滑,加工企业亏损严重,继续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增速回升势头受到抑制:在国家“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农业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态势。到2008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4000亿元,同比增长5.5%,较2001年增加18218.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2%。尽管农业增速总体保持平稳,但年度间差异较为明显。自2004年的6.3%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3.7%,到2008年上半年,增长率扔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2008年第三季度后,农业进入增速回升通道,全年增加值增长率比2007年高出1.8个百分点。但是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农业增长势头受挫,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比2004~2007年同期平均增长率低1个、1个和1.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尽管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的总体冲击不大,但农业增速回升的石头明显受到抑制。1、出口比重高的农产品内外需紧缩“双碰头”,出口严重受阻、内销趋缓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共同叠加影响,中国部分出口比重较高的农产品外需急剧萎缩,出口严重受阻。中国农产品出口额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降幅呈收窄趋势,但出口总体下滑态势仍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在传统农产品出口呈现增长放缓或负增长的同时,中国部分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增长也明显乏力。蔬菜、水果、畜产品均呈现增速回落现行。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进口收入需求效应显现,中国农产品外需减弱。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深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过程。其次,减弱危机推动人民币升值,产生出口价格效应,中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在此次减弱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已经处于持续升值中,减弱危机加速了人民币升值中,减弱危机加速了人民币升值步伐。从2007年12月开始计算,升幅几乎达到了18%。人民币快速升值,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挤压了农产品出口企业利润空间,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最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贸易壁垒增加,出口外部环境恶化。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一些国家以经济安全和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对国外进口农产品设置了各种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渐显抬头之势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此次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中国农产品外需减弱、出口受阻,对农产品内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居民收入增速减缓、不确定性增大,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减弱。以城镇居民为例,据央行“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件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仅为28.6%,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9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农产品大多属于生活必需品,收入消费弹性较小,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但内需缩减产生的负面影响仍不能小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不少地区的主产农产品均出现了卖难问题,如浙江的柑橘、山东的白菜、贵州的西红柿、宁夏的马铃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压滞销现象,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2、进口比重高的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农业生产收益下降明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中国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据农业检测,2008年9月份以来,国内多数农产品价格均由前期的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10月份全国31中农产品中有30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11月份又有27种进一步下跌。分品种看,大豆和油料价格大幅下滑。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大豆和油料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下滑虽然近期价格再长时间低迷后有所回升,但目前的价格水平仍较2008年同期低。2009年10月,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级大豆平均价格为3634.21元/吨,同比下跌3.7%;二级花生而平均价格为7167.5元/吨,同比下跌3.9%;一级菜籽油平均价格为8000元/吨,同比下降12.9%;一级豆油平均价格为7700元/吨,同比下跌14.6%。3、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放缓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趋淡、竞争加剧,导致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经营风险加大,发展严重受阻,部分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更是出现大幅下滑。据统计,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满足工业统计条件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加剧指标增速同比下降。2008年8月,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3302.56亿元,同比增长41.00%,到2009年5月,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到9454.2亿元,增速回落到13.7%;吉林省农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省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亏损,每加工1吨酒精大约亏损200元,每加工一吨淀粉亏损200~350元,省内较大的深加工企业大多处于本停产状态,实际开工率不走70%。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金短缺是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由于产品销售困难,资金回笼周期延长,企业库存积压增加,资金占用量明显增加,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信贷部门处于放贷风险考虑,进一步缩小贷款额度,严格贷款标准,导致企业贷款周期延长,融资的难度明显加大。据2009年国际统计局湖州调查的的抽样调查,2008年,该市3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48.4%的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紧张,有87%的企业反映融资困难,41.9%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时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阻,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一是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导致现代要素投入减少。在市场前景看淡、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在技术改造投资上更加谨慎,被迫放缓或停止既定的技改和基地减少项目,对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投资也有所减少,造成产能利用率低,也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减弱,契约农户农业经营收入下降。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主体。受金融危机影响,龙头企业效益下滑,危机很快沿着产业链向签约农户传递龙头企业发展遇阻,对农产品的加工需求减少,履约能力下降,企业违约风险加大,影响到签约农户的产品销售;加工农产品价格下滑,拉低了农产品收购价格,造成农户农业收入下降。三是企业减薪裁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减少。由于效益下滑,许多加工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关停倒闭,用工总量下降,影响到农民工就业,造成农民工资性收入减少。江苏泰州市2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农产品收购总额、支付工资总额与2007年基本持平,但10月份以后开始回落,2009年1月份同比分别下降了12%和16%。200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历史罕见特大旱情等不利影响,农业各业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夏粮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夏油总产创历史新高。(2)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渔业生产稳定增长。(3)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跨区机收成效显著。(4)乡镇企业保持增长,农垦经济平稳发展。(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6)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有力。(7)农民外出务工稳定回升,农民收入继续增加。(8)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2009年年初以来,我国和国际主要经济体均进入经济周期下行通道,并开始缓慢探底过程,由于全球消费需求下降,我国产品出口总量下滑明显,对经济发展贡献度降低。在出口贸易受阻情况下,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加之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计划逐步实施,4月份我国工业企业已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全国农垦经济大力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垦经济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垦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垦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1.2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夏粮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夏油总产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达到2467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夏收油菜籽总产129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早稻总产660亿斤以上,有望创近8年来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6.2亿亩,比去年增加2300万亩左右。目前秋收作物长势总体正常,粮食和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发展态势。2、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渔业生产稳定增长2009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580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3.14亿头,增长7.9%,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殖效益企稳回升。奶业正逐步走向复苏,低产奶牛加快淘汰,奶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渔业保持稳定增长,预计产量2044万吨,增长4.2%,健康养殖加快推进,水生生物养护增殖力度明显加大,放流活动大规模开展,社会反响热烈。3、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跨区机收成效显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成倍增长,农民购机热情持续高涨,拉动农机工业快速发展。预计上半年农机总动力8.5亿千瓦,同比增长8%,增速创历史新高。“三夏”小麦跨区机收组织有力有序有效,机收率达到84%,提高近2个百分点。4、乡镇企业保持增长,农垦经济平稳发展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3万亿元,同比增长9.0%,继续保持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农垦经济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据农业部例行监测,上半年畜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分别达到99.5%和95.8%,同比分别提高2.2和2.8个百分点;蔬菜合格率95.9%,同比基本持平;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农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发布农业行业标准268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9987个,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6、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有力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基本平稳,口蹄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大幅下降。全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8%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90%,均高于历年春防水平。生猪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扎实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有效,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面积进一步扩大,防控成效明显。7、农民外出务工稳定回升,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一季度末,全国农民工就业规模已基本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数同比增长1.6%,增速回落4.2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实际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8、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稳定落实,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积极推进,流转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省级农业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垦、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9、产品贸易逆差长期存在金融危机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农产品贸易形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2007年总量为780亿美元,其中出口370多亿美元,进口410多亿美元,逆差40亿美元;2008年总量为992亿美元,进口586亿美元,出口405亿美元,逆差18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达59亿美元。结合最近几年的形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趋势仍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2.2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1、农业资源匮乏制约了未来农业的增长,中国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日益减少,前景堪忧。如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5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2亩。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7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据估计,在北方缺水地区。地表水的利用率已达43%~68%,地下水资源开发率已达40%-84%,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农田大面积的漫灌。使得地面沉降,周遭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水资源日趋贫乏,农田得不到充足的灌溉。另外,水资源的污染正在急剧扩大。致使能作为资源的水正在迅速缩减。今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资源占用还会进一步扩大,资源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将会增强。2、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徘徊。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从1997年到2002年的6年时间里,农民的收入增长没有一年超过5%。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率只有1995—1997年3年间略低于5%。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万元大关(10493元),次年更达到ll59.5元,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才不过3587元,城乡收入比达到创纪录的3.27:1。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有近40%的实物折算,并且还须扣除必需的生产性开支。而城镇居民的隐性福利和补贴的实际存在。专家估计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达到6:1。即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数甚至还赶不上199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4283元)。城乡之间日益加深的鸿沟将是影响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难以从农业中获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来看,1995—2006年间.家庭经营纯收人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从71.4%下降到了53.8%。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从22.4%增加到38.3%。一方面.这体现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了;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农业的危机,预示着农业发展的难度。20世纪90年代末,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绝对数连续下降了3年。历史证明,农民生活最好过的时候并非是普遍外出打工的年头,而是农业方面收入增长迅猛的时期。农业收入的踯躅不前,将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3、国家政府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追踪历史,不难发现,不管是国内粮食贸易管制、国家粮食收购和储备,还是最低限度的政府粮食定购等方面,体现的都是政府向工业、向城市倾斜的意志.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无偿地从农民手里拿走的农业剩余过多。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2005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达到2450.31亿元,是1978年的16倍。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7.22%,比1978年的比重(13.43%)还低。4、生存压力之下,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农耕文明面临消亡的局面。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但长期以来,由于政策导向和生存压力所迫,从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农民通过追加农家肥、草木灰等来保持土地可持续的肥力),到现在通过大量施用无机化肥的办法来维持农业生产的高产量。这仅仅意味着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而其实农民并不关心土地的生产力。农民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土地从农民的命根子成为了仅仅是挣钱的一种工具,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越来越加剧,在这样的状况下。传统的农耕文明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对传统农耕文明的颠覆实质上是对农民生活方式的一种否认.而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宝贵的乡土知识完全得不到重视,科学家和政府联手打造的技术神话让农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被边缘化,这完全背离了“实现人的发展”的真谛。5、外来品种对本地品种的影响很大,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民越来越依赖外来的技术和品种,田间地头不再看到具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本土品种。事实上本土品种虽然产量要较低一些,却有着政府推广品种所没有的环境效益和选择价值。如早稻,它无需专门灌溉就能成活,而杂交水稻每亩需抽数十立方米水进行灌溉;许多本地玉米几乎从不生虫不用打农药,政府推广的杂交玉米必须多打药、多施化肥才能保证产量。在历史上生物多样性发挥功效的例子也许更能说明问题:1970年,美国南部地区的玉米由于叶子感染真菌损失超过50%,在一种来自墨西哥的野生基因帮助下,才使这场破坏得以中止。然而,现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基因污染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6、盲目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引发危机。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从8O年代起,中国农村就普遍采用了依靠化肥、农药大量投入的无机耕作技术,这虽然对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与人口的矛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而且使农业成本越来越高,农产品品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冷落,因而目前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都比较低下。例如集约化养畜养禽,它曾经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但它的弊病也不容小觑。首先,极度拥挤的圈笼式饲养方法为动物保护主义者相当诟病;其次,畜禽粪便严重污染空气和水源,由此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分依赖抗生素以遏制流行病,以至于在肉、蛋、奶中残留超标.长期食用导致儿童早熟、肥胖的案例并不鲜见。近期禽流感、疯牛病、猪蓝耳病等疫病大面积暴发.这对盲目追求高产的规模化养殖方式无疑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农业,从种子、肥料、杀虫剂、除草剂、机械、能源、包装、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等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要依赖于外部供给,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独立性彻底丧失,它的自我稳定功能大大降低,变成了一个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依附性、弱质化、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可持续能力、需要靠化学品支撑和财政巨额补贴的产业。3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3.1机遇1、为了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并且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此锁定“三农”,从加大农业支持保护、稳定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2、金融危机迫使国内外风险投资转向,这样有利于农业内外资的增长。原因是农业相比其他产业而言,生产周期长,农产品需求是刚性的,农业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因此,投资农业的收益比较稳定,相对安全。因此是中国农业领域受到国内外资金的青睐。包括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农业观光、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都将可能成为境内外投资的热点。3、推动农民工回流,有利于农村劳动了对我整体素质的提升。20多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有效地改善了中国劳动力利用状况,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一些地区农村劳动力下降,产量降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如今,经济危机导致部分企业裁员甚至倒闭,用工需求减少,返乡农民工数量短期内快速增长,这部分农民工经过闯荡的历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回乡的他们不仅弥补了农村劳动力缺口,而且将技术、资本、知识、观念等带回家乡,还有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合理利用这部分农民工可能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新生力量。4、金融危机有利于中国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金融危机是对包括资本、技术、人力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一次刚性调整,这为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危机使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衰退,一些大企业分分裁员或倒闭,国际就业市场萎缩,大力高端技术人才需要寻找新的出路,由于中国经济所收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且长期以来对高端农业人才村子教导的需求更多的海外人才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位我们吸纳国外高端农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机会。如果能够在当期危机中多吸引和储备一些优秀农业人才,将有利于加速中国农业的恢复性增长并答复提升国际竞争力。3.2挑战1、受经济危机影响,一方面,导致短期内粮食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信贷收紧,粮食生产者获得生存所需贷款难度加大,这给粮食生产前景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2、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维持农业高投入成本与高产出价格的“两高”组合发展模式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提价带给农民的收益,大部分被生产成本上涨所侵蚀。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的增收效益抵不过农业投入上涨的减收效益。为了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农产品收购价格被迫不断推高。农业发展陷入“成本上升—提价—成本再上升—再提价”的死循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后政府继续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的操纵空间已经很小,继续维持农业高投入成本与高产出价格的“两高”组合难度越来越大。3、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急剧冲击,外资并购加剧,对这个农业安全构成严重挑战。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短期内持续走低,这对丰富这个农产品供给、稳定国内价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也打压了农产品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下跌的压力,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打乱了国内农业生产布局,对农业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一些国际和外资机构借机加快对这个粮油、生猪和乳制品流通加工企业的并购步伐,使中国保护农业产业安全的难度加大。4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措施4.1当前中国农业政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突出矛盾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世界经济走势尚不明朗,中国经济虽然率先回暖,但回升的石头扔不稳定、不稳固、不平衡。在此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贡献,为抗御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支撑。为此,要在准确判断分析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以解决农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突出矛盾为突破口,合理确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在保持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4.1.1补贴粮食作物保障粮食安全与扶持经济作物促增收的矛盾几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持续加大对粮食种植的补贴,推动了中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但不容忽视的是,受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当前农业补贴的增产效应有下降的趋势,部分地区补贴的非农使用还造成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然而在国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补贴的同时,对经济作物种植的扶持还十分有限。在耕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种植业内部俩故事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存在互相竞争关系,对粮食作物补贴和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加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经济作物的增产空间。中国粮食连续增产,粮食库村继续增长,有部分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意向却出现大幅下降趋势,由此可能给农业发展和你们增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相比粮食作物而言,经济作物对你们增收具有更大的贡献,而增收又是扩大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是应对危机的战略选择。要依靠扩大内需来稳固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促使经济重回快速发展通道,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4.1.2托市收购保证种植业收益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的矛盾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国家对主要农产品采取了托市收购政策。该项政策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但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该项政策对这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为目前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的情况下,政府托市收购价一般高于市场价,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价差。如果加工企业以市价收购,企业很难购得满足生产需要的农产品,导致开工不足甚至停产。如果加工企业按国家托市家收购,其生产成本会相应增加。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价格走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方式转嫁新增成本,由此造成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出现亏损。总之,政府托市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双重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政府托市价格主导市场价格,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1.3农业补贴的短期增产效应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多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意在调动你们的生产积极性,充分挖掘农业的增产潜力,从实际效果看,农业补贴增产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一补贴不仅面临边际效应区间的挑战,而且可能对农业的课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4.2金融危机背景下主要国家和中国农业发展的政策经验4.2.1重视发挥政府在反经济周期中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政府干预和救助促进农业恢复性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市场本身并不具有绝对的自我调整能力,在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发生危机是,政府干预是恢复市场功能、重见资源配置机制和促进经济复苏的必要手段。农业是基础产业,同样也是相对弱质产业,在历次金融危机中,不论是发达国际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的干预和救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大萧条时期,美国农产品价格暴跌,你们损失惨重,农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1998年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大幅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因此,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以及效果看,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农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地选择。4.2.2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给调控,着力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从本质上上说,金融危机是产业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和演化而来的。加快长夜架构调整,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由于调整需求的难度更大、时间更长,面对金融危机后加剧的农产品功效矛盾,大多数国家选择从调控农产品供给入手,加快农业产业机构调整,一件事金融危机对本国农业的父母冲击提农业综合效益。4.2.3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努力提振农产品国内消费金融危机都会出现一种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在相当程度下,生产过剩都是相对的,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社会成员的消费需求相对于省会总供给能力过低为此在即溶危机背景下,加强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地收入人群的收入,成为不少国家提振农产品消费,缓解社会危机的常见做法。美国向低收入人气分发食物和食品券的做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解决通货膨胀,罗斯福政府于1939年10月专门成立了联邦剩余产品救济公司,负责向低收入家庭和穷人发放食物。1939年5月,开始推行食品券计划。食品券的发行持续了四年,一次性或多次性收回的人累计达到2000万人,覆盖了美国将近一半的县,总计耗资2.62亿美元。政府发放食品券、现金补贴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扩大农产品需求,缓和国内社会矛盾。但是这些措施只是短期的尝试,其作业不应过分放大。要不根本上提振农产品消费,还在于大力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医疗、教育、养老体制改革,减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4.2.4加强农业信贷和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经验的风险和压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部分农业生产者获得贷款更加困难,债务负担加重。势必相应减少农业生产投资,造成生产的波动性加剧。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冲击,保持农业的稳定性,加强农业信贷和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者的负担和经营风险成为各国常见的做法。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农场信贷法》,该法授权建立12家地区合作社银行和1家中央合作社银行,专门向合作社提供贷款;建立12家生产信贷公司,以便农场主通过他们从联邦中间信贷银行获得生产贷款。同年,成立了农产品信贷公司,主要向广大的农场主发放无追索权的农业贷款。韩国政府颁布了《农业农村基本法》,采取延长贷款偿还期、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扶持。这些措施的实施,是韩国农业在短期内就得到了加快恢复。4.2.5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农业发展高地金融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催生重大科技创新。面对加剧发展减速、失业人口增加、社会动荡加剧的经济社会心事,许多果分分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次推动金融危机出现转机,促进经济的回复和发展。185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推动了以电气哥们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60年度后,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话等一大批新技术相继问世;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先进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几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劳动生产率。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生物产业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当前,由生物技术引领的心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包括生物农业在内的生物产业已成为当前世界主要国际应对金融危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措施。4.3金融危机下中国农业近期采取的措施4.3.1加快建立中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有针对性地实施农产品促销计划为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中国必须采取“以战止战”的方针,不断充实贸易武器库。首先针对近期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应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态变化,建立起相关数据库和评估体系,做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工作,同时,参照国际标准法规和经验,构建适合中国过去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合理利用国际规则加强对农产品进口的管理,减少农产品过度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保护农业产业安全。其次,要种加快落实当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扶持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方式,如减免收费、提供低价运输工具等,减轻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压力,扩展盈利空间。最后,增加农产品促销转向经费投入,在分析国外市场需求形势和中国出口利益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受危机冲击较大的优势农产品,制定详细的国际市场开拓目标和战略,并吸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农业团体具体承担出口支持计划,错金中国农产品特别是优势农产品的出口。4.3.2抓紧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方式,减轻政府托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压力一是逐步稳定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双轨模式。国际上市的最低收购价仅限稻谷和小麦,需要定期提前公布预案;临时存储不超过目前已保护的品种,每年根据市场行情相机抉择,控制临时存储量上限。二是调整最低收购价的制定依据。最低收购价是市场低迷时的保本价格,而不是保证农民盈利的常态市场价格,主要参考前三年的平均成本和国内外市场价格确定,增强价格国际竞争力、三十加大民营企业的参与力度。只在稳定市场的临时收储与确保粮食安全的常规储备不同,可充分吸收民营加工企业参与。四是探索实行差价补贴。4.3.3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缓解部分主产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对解决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部分主产农产品严重滞销卖难问题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经纪人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界定农村经纪人的法律地位、法律条件、经济方式行为规范等问题,保障农村经纪人的合法权益,适当方式农村经纪人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经纪人对我的管理和培训,通过农村经纪人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农村经纪人开着品牌经营特色经济;同时,对农村经纪人实行信用管理和资质评价,鼓励农村经纪人家里相应的自律组织,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监督管理。4.3.4做好农业产业安全调研,加快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保障体系鉴于产业安全的考虑,中国2007年12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对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投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是,该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只针对制度出台后的投资行为,对之前的投资并无太大影响,国际准备在农业领域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当前,在讲农业作为喜迎外资的重大领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国际资本投向农业的同时,还应该加快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保障体系。4.3.5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民间金融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分化:一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发达地区和某些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输出而保留少量劳动力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四是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因此,必须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采取不同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把农村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4.3.6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且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动1、大力发展规模农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已具备。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大量土地闲置。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具备了客观基础。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环境业已形成。我国农村目前已进入到社会化小农阶段,土地不再是其谋生的唯一手段。农民对土地权利的保有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土地的最后保障功能;二是土地权益补偿。在现阶段土地仅起社会保障功能的时候,用制度保障替换土地保障,用市民基本生存权益替换土地权益,使进城农民自愿流转、转让土地承包权,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机会。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力依然强劲。由于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农民更愿意规模经营,尤其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愿望强烈。此外,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农民仍然看好经营农业,具有返乡种田的积极性。农民已初步具有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动力。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第一,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加强执法监督,对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随意变更土地承包合同、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纠正。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要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市场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虽然马克思研究的地租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两者都属于市场经济范畴,所以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改革仍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二,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通过合理的流转,可以改变目前土地经营分散的局面,使土地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规模,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最有效方式是土地银行。简单来说,它的功能在于向存地农民支付“存地费”,再把土地“贷”给经营大户或企业以收取“贷地费”。第三,健全对被征地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目前农民的最大希望是提高土地补偿的标准。因此,要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和安置,生活水平不下降,就业有出路,长期生计有保障。4.3.7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二是优化布局;三是扩大开放,更多地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导向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参与的农业科技队伍。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一是突出应用研究,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应用,打造农业高技术队伍和企业集团。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4.3.8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6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年产1000吨茶油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备案立项
- 气体分析仪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2021-2026年中国饮用水铅污染治理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来宾洁净室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电生理介入器械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2-2027年中国高压氧舱市场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中国鼓气耳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方案
- 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 24-25上九年级物理
- 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储备管理制度(4篇)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4年版)
- 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 安庆市农业雪灾恢复重建和救灾资金使用情况总结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搅拌器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