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八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八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八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八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第页八班级语文单元学问点总结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学问的关怀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学问。语文这一学科有自身的学问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学问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娴熟的运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班级〕语文〕的学问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6单元学问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yǎn漱shù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6)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7)哀转久绝。绝;消逝,停顿。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假设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样,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风光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这三段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等四季风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地理学家(称谓)。

八班级语文诗词学问点

?赤壁?

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咏史诗,内容上三国的〔故事〕有关,“东风〞指火烧赤壁之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假设东风不给周瑜便利,结局生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锁进铜雀台了,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本诗的一二句的表达方式是表达,三四句的表达方式是谈论。

4、“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汉朝,举出三位这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曹操,孙权,刘备。

5、“东风不与周郎便〞的“东风〞指代赤壁战斗,战斗的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6、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诗人借“东风〞一事,抒发感慨,讽喻当今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期望于幸运。

7、“东风〞不仅指是自然界的风,而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之意。

8、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由折戟沉沙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消逝,物是人非的感情,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9、有人认为,杜牧只关怀东吴两美女的命运,而不关怀国家和人民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两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10、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蕴含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借一件折戟,写出了兴感之由,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1、后两句谈论,表达了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谈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缘由,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必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直说,而是以两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一般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13、本诗是咏史绝句,立意新颖,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确定的条件,假设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也一样无能为力。

八班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材简析:

两那么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气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根本学问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精确          、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大事,生疏中国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3.情感、看法、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概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生疏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制造了人类战斗的宏大奇迹,生疏中国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如今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精确          、精炼的语言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概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挂念,进展实播引导同学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讲解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统帅毛爷爷“向全国进军〞的指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这两那么消息就是毛爷爷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同学自由朗读第一那么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据南岸宽敞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构造。

【1】思考、商量  、沟通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那么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那么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那么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构造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说明消息来源牢靠,时间精确          到“时〞,示意战役在快速进展之中,表达了新闻的真实精确          和快速准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表达新闻的真实精确          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表达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表达新闻的快速准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白新闻的准时性。

小结:这那么消息文字简洁,语言有力度,精确          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说明白消息的根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四)用违反的方法画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导语、主体、结语及新闻的六要素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局部为什么依据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挨次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制,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制,较为坚韧,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挨次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场渡江的时间先后,也表达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依据时间进展及大事特点支配挨次,清楚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挨次连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说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严密连接。

2.文章主体局部哪些局部写得简洁,那些局部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支配?

【1】中路军写得简洁,是由于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具体报道,此处简洁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