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_第1页
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_第2页
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_第3页
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_第4页
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自然资源管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大气环境管理第三节水资源管理第四节土地资源管理第五节生物资源管理第六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第一节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为人类生存发展活动产生经济价值,增益造福的那部分自然环境的总和,也可以说是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衣食之源。(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可以按二种方法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

按照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等特性,通常把自然资源分为6大类:即(1)矿产资源(岩石圈);(2)土地资源(土圈);(3)水利资源(水圈);(4)生物资源(生物圈);(5)气候资源(大气圈);(6)海洋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可利用特点,分为如下二方面:(1)无限资源(2)有限资源(三)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和其他生物资源海洋资源二、自然资源管理的特点和意义(一)自然资源管理的特点

自然资源管理具有3个特点:广泛性紧迫性艰巨性(二)自然资源管理的意义自然资源管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管理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自然资源管理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三、自然资源管理对策

改善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

要特别强调节约资源

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

理顺价格,发展市场

发展资源产业,补偿资源消耗

建立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四、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一)概述(二)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工作程序资源开发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资源开发的方式、深度;资源开发的时限;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其它污染的种类、污染物的排放方式等;废弃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理;资源开发的主要工艺或工程。资源开发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调查(1)地理位置、资源分布;(2)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状况;(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状况;(5)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6)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等情况;(7)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8)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

资源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这是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1)资源开发项目可能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对生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防范措施;(2)资源开发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些影响的措施;

(3)资源开发对周围地区其它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矿产资源开发对森林、土地、生物物种、水资源等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类影响的措施;

(4)资源开发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类影响的措施;

(5)资源开发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防范措施;(6)资源开发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的影响范围及程度;(7)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项目开发区的绿化;(8)各种防范措施的投资估算。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措施(1)制定管理规划;(2)设立合理的管理机构;(3)落实监测人员、设备、项目及布点;(4)确定正常管理的资金渠道;(5)主要的管理制度建议。资源开发的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经济损益分析要尽量做到定量,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应主要包括:资源成本核算;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分析;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分析;资源开发的费用-效益综合分析及评价评价结论

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简要分析;资源开发的范围、性质、强度、方式、规模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各种防范措施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价。(三)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和完善要强调评价的综合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特别强调预防性措施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第二节大气环境管理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制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大气保护法规和能源政策;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基准资料;经济技术条件。2.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

SO2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0.02

0.05

0.150.06

0.15

0.500.10

0.25

0.70mg/m3

总悬浮颗粒物

TSP年平均

日平均0.08

0.120.20

0.300.30

0.50可吸入颗粒物

PM10年平均

日平均0.04

0.050.10

0.150.15

0.25氮氧化物

NOx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0.05

0.10

0.150.05

0.10

0.150.10

0.15

0.30二氧化氮

NO2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0.04

0.08

0.120.04(0.08)

0.08(0.12)

0.12(0.24)0.08

0.12

0.24一氧化碳

CO日平均

1小时平均4.00

10.004.00

10.006.00

20.00臭氧

O31小时平均0.12(0.16)0.16(0.20)0.20铅

Pb季平均

年平均1.50

1.00μg/m3

苯并[a]芘

B[a]P日平均0.01氟化物

F日平均

1小时平均7①

20①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1.8②

1.2②3.0③

2.0③μg/(dm2·d)①适用于城市地区;②适用于牧业区和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蚕桑区;③适用于农业和林业区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宏观分析1.影响城市大气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好能做到定量,其分析步骤如下:先进行类比调查,查清本市的各有关因素指标与本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或与有关指标原设计能力的差距。计算各因素指标达到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或原设计能力时,所能相应增加的污染物削减量。计算和分析各因素指标在平均控制水平下的污染物削减量比值,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计算各因素指标在本市条件下所应达到水平的污染物削减量比值,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2.确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三、大气环境管理对策(—)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源头控制(二)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工业布局调整,合理开发大气环境容量(三)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发展气体燃料,提高城市燃料气化率;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改进燃烧设备,提高烟气净化效率;积极推广型煤。

(四)建立并逐步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

建设烟尘控制区的基本标准

建立烟尘控制区的基本原则

(五)按功能区实施大气环境目标管理

(六)发展植物净化

(七)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第三节水资源管理

一、水环境质量标准1.制订水质标准的依据按照国家确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考虑到各类水域的不同用途,在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态要求的前提下,以各类水环境基准为依据;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要便于监测管理;2.我国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水资源保护

1.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结果确定各功能水域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

2.根据城市耗水量预测结果,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计划全面调查、测定、汇总城市淡水储量,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供重要依据。确定城市淡水可开采量。在探明城市淡水储量之后,还要结合水文地质特征和开采的技术装置水平,分析确定城市淡水的可开采量。调查目前城市用水量。根据水量调查的结果,做出水量平衡分析,为制定水资源开采和分配计划提供依据。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预测城市耗水量。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制定水资源开采计划。以城市水量能满足生产、生活活动所需及节约为原则,保证采、供、需水量的平衡,对水资源有计划的开采。3.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要因地制宜,从以下几方面去制定措施:(1)统一管理,控制污染,防止枯竭。(2)合理利用,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提倡一水多用,积极推广和采用无水和少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3)限制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等三大污染行业的工业用水指标,调整工业结构,努力发展纺织、服装和其它深加工的节水型企业,采取有奖有罚的工业用水经济手段,提高工业用水循环率。(4)严格控制生活用水指标,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下水道普及率。

三、水污染综合整治宏观分析1.水污染综合整治主要相关因素分析2.确定水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1)确定城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及矛盾所在(2)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取向分析

四、制定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科学利用水环境容量结合调整工业布局和下水管网建设,调整污染负荷的分布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4.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5.水域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综合整治、整体优化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发展方向,是按功能水域实行总量控制,优化排污口分布,合理分配污染负荷,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定期进行定量考核。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把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各种方案合理组合,运用优化技术进行整体优化,综合分析,确定“三个效益”相统一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第四节土地资源的管理一、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一)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未来(可预见的)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2.土地资源的属性自然属性:①土地具有不可取代性与土地数量的有限性。②土地具有永久性。③土地具有生产性。经济属性:①土地具有利用上的制约性。②土地具有可改良性。(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样化;3.难于开发利用与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三)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面广量大2.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3.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耕地减少二、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1.保持和增强土地的生产功能。2.降低生产风险程度。3.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土地资源。4.具有经济活力性。三、土地资源管理的方法(一)土地资源的开发农业低利用率土地的开发沿海滩涂的开发城市新区的开发城市土地的再开发(二)土地资源的治理水土流失土地的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治理盐碱化土地的治理土地污染的治理第五节生物资源管理一、森林资源的管理(一)中国森林资源现状(二)中国森林资源特点与分类1.中国森林资源特点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森林资源相比,中国森林资源有如下特点:(1)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2)森林资源结构不理想;(3)森林质量不高。2.中国森林资源分类按功能划分为:用材林以生产林木为主的各类森林、林木及竹林。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及灌木丛,包括水土保护林、农田防护林、草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堤林、护路林等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油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的森林及林木。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的林木。特种用途林包括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三)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1.重视维护森林生态系统2.重视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作用3.重视农业林的营造,积极发展推进生态林业4.重视大力营造防护林5.重视发展经济林6.注重森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草原资源的管理

(一)中国草原资源现状

(二)中国草原资源特点与分类中国草原资源有如下特点:草原生物资源丰富草原资源存在有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1)优质草场比例低,且地区间分布不平衡。(2)季节性不平衡。(3)生产力不平衡与年际不平衡。

草原资源按生态环境和利用价值划分为四大类:草甸草原。分为平原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原草甸三类。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及青藏高原。此类草原草质良好,适于牛、羊等家畜利用。典型草原。分为平原草原、山地草原和高原草原三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北方各山地。此类草原产草量中等、草质良好,适于各类家畜利用。荒漠草原。分为山地荒漠、高寒荒漠和干荒漠三类。此类草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以超旱生的小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产草量很低。草丛草原。分为草丛、灌木草丛和疏林草丛草原三类。此类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广大农区,以禾本科饲用植物为主。(三)草原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加强北方牧草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南方草山草坡保护天然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坚持科学管理,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动物资源的管理(一)中国动物资源现状(二)中国动物资源特点与分类

中国动物资源有如下特点:特有动物种类或珍奇动物种类较多动物毛色色彩变化丰富、皮毛质量优良动物资源数量分布明晰

(三)动物资源管理与保护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物种的驯养繁殖工作制定狩猎法、严禁滥捕乱猎加强法制、严格执法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一)生物多样性概述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异(包括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和一种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指某一地区内物种的种类。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物种群落的不同空间存在方式。正是因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才保证了物种多样性的存在。(二)生物多样性特点与存在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巨大的农业价值不可估量的医药价值旅游经济价值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制定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等等,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针、战略以及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第六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一、自然保护区概述自然保护区,指人类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的环境,保护与恢复不同生态类型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保存自然历史遗产,而人为地在自然界中划出一定的面积和固定范围(包括陆地、水域以及一定高度的大气层),并有立法保障的特殊地域。(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任务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基地(实验室)开展自然科学普及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发展生态旅游事业的场所。(二)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与现状

中国由于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及生物种类很丰富,除有着北半球除赤道雨林外的各种生态系统外,还有一系列特有的类型。为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利于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按照保护对象及保护目的的不同,将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6大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动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