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材料模型:弹塑性材料:弹性力学基础理论_第1页
弹性力学材料模型:弹塑性材料:弹性力学基础理论_第2页
弹性力学材料模型:弹塑性材料:弹性力学基础理论_第3页
弹性力学材料模型:弹塑性材料:弹性力学基础理论_第4页
弹性力学材料模型:弹塑性材料:弹性力学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力学材料模型:弹塑性材料:弹性力学基础理论1弹性力学概述1.1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弹性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原状的物体。在弹性力学中,我们关注的是物体的内部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和应变(物体的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物体的形状和稳定性。1.1.1应力和应变应力(Stress):应力是物体内部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用张量表示,分为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正应力是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切应力是平行于截面的应力。应变(Strain):应变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程度,也用张量表示,分为线应变(ε)和剪应变(γ)。线应变描述的是物体长度的变化,剪应变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1.1.2弹性模量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描述材料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弹性性质,定义为正应力与线应变的比值。泊松比(Poisson’sRatio):描述材料在横向和纵向变形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绝对值比。1.2弹性力学的历史发展弹性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牛顿和胡克等科学家开始研究物体的弹性性质。胡克定律是弹性力学的基石,它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更深入的需求,弹性力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限元方法等数值计算技术被引入到弹性力学中,使得复杂结构的分析成为可能。1.3弹性力学的应用领域弹性力学在工程、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土木工程:桥梁、大坝、建筑物等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机械工程:机器零件、工具、车辆等的设计和优化。材料科学:新材料的开发,如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的性能预测。生物医学工程:人体组织、器官的力学特性研究,医疗器械的设计。1.3.1示例:计算梁的弯曲应力假设我们有一根简支梁,长度为4米,承受中部集中力1000牛顿,梁的截面为矩形,宽度为0.2米,高度为0.1米。材料的杨氏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我们使用Python的SciPy库来计算梁的弯曲应力。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importconstants

#定义参数

length=4.0#梁的长度,单位:米

force=1000.0#中部集中力,单位:牛顿

width=0.2#梁的宽度,单位:米

height=0.1#梁的高度,单位:米

youngs_modulus=200e9#杨氏模量,单位:帕斯卡

poissons_ratio=0.3#泊松比

#计算截面的惯性矩

I=(width*height**3)/12

#计算最大弯曲应力

max_stress=(force*height/(2*I))

#输出结果

print(f"最大弯曲应力为:{max_stress:.2f}Pa")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梁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属性,然后计算了梁截面的惯性矩,最后使用公式计算了梁在中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最大弯曲应力。这个例子展示了弹性力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计算可以预测梁在特定载荷下的应力分布,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上内容涵盖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应用领域,以及一个计算梁弯曲应力的示例。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设计各种工程结构。2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2.1弹性模量与泊松比2.1.1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抵抗变形能力的物理量。最常见的弹性模量是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它描述了材料在拉伸或压缩时的线性弹性行为。杨氏模量定义为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E其中,E是杨氏模量,σ是应力,ϵ是应变。2.1.2泊松比泊松比(Poisson’sratio)是材料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绝对值的比值,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横向收缩的程度。泊松比通常用ν表示,对于大多数固体材料,泊松比的值在0到0.5之间。2.1.3示例假设我们有一根钢制的圆柱形试样,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当我们在试样上施加100N的拉力时,试样的长度增加了0.1mm,直径减少了0.005mm。已知钢的杨氏模量E=#定义变量

diameter=10e-3#直径,单位:米

length=100e-3#长度,单位:米

force=100#施加的力,单位:牛顿

E=200e9#杨氏模量,单位:帕斯卡

delta_length=0.1e-3#长度变化,单位:米

delta_diameter=0.005e-3#直径变化,单位:米

#计算纵向应变

epsilon_longitudinal=delta_length/length

#计算横向应变

epsilon_transverse=delta_diameter/diameter

#计算泊松比

nu=-epsilon_transverse/epsilon_longitudinal

#输出结果

print(f"泊松比:{nu}")2.2胡克定律详解胡克定律(Hooke’sLaw)是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材料的弹性模量。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σ其中,σ是应力,ϵ是应变,E是弹性模量。2.2.1胡克定律的适用范围胡克定律适用于材料的线性弹性范围,即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线性的。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胡克定律不再适用。2.2.2胡克定律的三维形式在三维情况下,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σ其中,σx,σy,σz是正应力,τxy2.2.3示例假设我们有一根材料的试样,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当我们在试样上施加100N的拉力时,试样的长度增加了0.1mm。已知材料的杨氏模量E=#定义变量

diameter=10e-3#直径,单位:米

length=100e-3#长度,单位:米

force=100#施加的力,单位:牛顿

E=200e9#杨氏模量,单位:帕斯卡

delta_length=0.1e-3#长度变化,单位:米

#计算纵向应变

epsilon_longitudinal=delta_length/length

#计算应力

sigma=force/(3.14159*(diameter/2)**2)

#验证胡克定律

epsilon_calculated=sigma/E

#输出结果

print(f"计算的应变:{epsilon_calculated}")

print(f"实际的应变:{epsilon_longitudinal}")2.3弹性应变能2.3.1弹性应变能的定义弹性应变能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储存的能量。在单轴拉伸或压缩的情况下,弹性应变能可以表示为:U其中,U是弹性应变能,E是杨氏模量,ϵ是应变,V是材料的体积。2.3.2弹性应变能的计算在复杂的加载情况下,弹性应变能的计算需要考虑所有方向的应力和应变。在三维情况下,弹性应变能可以表示为:U其中,σij和2.3.3示例假设我们有一根材料的试样,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当我们在试样上施加100N的拉力时,试样的长度增加了0.1mm。已知材料的杨氏模量E=#定义变量

diameter=10e-3#直径,单位:米

length=100e-3#长度,单位:米

force=100#施加的力,单位:牛顿

E=200e9#杨氏模量,单位:帕斯卡

delta_length=0.1e-3#长度变化,单位:米

#计算纵向应变

epsilon_longitudinal=delta_length/length

#计算应力

sigma=force/(3.14159*(diameter/2)**2)

#计算弹性应变能

U=0.5*E*epsilon_longitudinal**2*(3.14159*(diameter/2)**2*length)

#输出结果

print(f"弹性应变能:{U}焦耳")以上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计算弹性材料的泊松比、应变以及弹性应变能。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行为。3塑性材料的力学行为3.1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超过其弹性极限后,发生的不可逆变形。这种变形是永久性的,即使外力去除,材料也不会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塑性变形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行为,对于设计和分析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3.1.1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分为几个阶段:1.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遵循胡克定律。2.屈服阶段:应力达到一定值后,即使应力不再增加,材料也会继续变形,这个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3.塑性阶段: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后,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变得非线性。4.强化阶段: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直到达到最大强度。5.颈缩阶段:材料在某些区域开始变薄,形成颈缩,最终导致断裂。3.2屈服准则介绍屈服准则是描述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它定义了材料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的边界,是塑性力学分析中的基础。3.2.1常见的屈服准则冯·米塞斯屈服准则(VonMisesYieldCriterion):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基于等效应力的概念,认为材料屈服时,其等效应力达到一个特定的值,即屈服强度。特雷斯卡屈服准则(TrescaYieldCriterion):也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基于最大剪应力理论,认为材料屈服时,其最大剪应力达到屈服强度。3.2.2冯·米塞斯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冯·米塞斯屈服准则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σ其中,σeq是等效应力,σ′3.2.3特雷斯卡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特雷斯卡屈服准则基于最大剪应力,其数学表达为:τ其中,τmax是最大剪应力,σ1和σ3.3塑性流动理论塑性流动理论描述了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变形机制,它涉及到应力、应变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3.3.1塑性流动的基本方程塑性流动的基本方程通常包括屈服准则和流动规则。屈服准则确定了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条件,而流动规则则描述了塑性变形的方向和速率。3.3.2流动规则流动规则定义了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通常与应力状态有关。例如,最大剪应力理论认为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与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一致。3.3.3应变硬化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屈服强度可能会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应变硬化可以通过修改屈服准则中的屈服强度值来描述。3.3.4示例:使用Python计算等效应力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计算等效应力的示例,基于冯·米塞斯屈服准则:importnumpyasnp

defvon_mises_stress(stress_tensor):

"""

计算给定应力张量的等效应力(冯·米塞斯屈服准则)。

参数:

stress_tensor(numpy.array):3x3的应力张量。

返回:

float:等效应力。

"""

stress_prime=stress_tensor-np.mean(stress_tensor)*np.eye(3)

stress_eq=np.sqrt(3/2*np.dot(stress_prime.flatten(),stress_prime.flatten()))

returnstress_eq

#示例应力张量

stress_tensor=np.array([[100,50,0],

[50,100,0],

[0,0,0]])

#计算等效应力

stress_eq=von_mises_stress(stress_tensor)

print(f"等效应力:{stress_eq}")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von_mises_stress,它接受一个3x3的应力张量作为输入,然后计算并返回等效应力。我们使用了一个示例应力张量来演示如何调用这个函数。3.4结论塑性材料的力学行为是工程设计和分析中的关键因素。理解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屈服准则和塑性流动理论对于预测材料在复杂载荷条件下的响应至关重要。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如上述的Python示例,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设计结构,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率。4弹塑性材料模型4.1弹塑性材料的基本假设在研究弹塑性材料时,我们通常基于以下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材料被视为连续介质,没有空隙或裂纹,物理量(如应力、应变)在材料内部连续变化。完全弹性假设:在弹性范围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塑性流动假设:当材料达到屈服点后,应力增加而应变不再增加,材料开始塑性流动。各向同性假设:材料在所有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小变形假设:材料的变形相对于其原始尺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4.2弹塑性本构关系弹塑性本构关系描述了材料在弹性与塑性变形之间的应力应变行为。在弹性阶段,材料遵循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在塑性阶段,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得复杂,通常用屈服准则和塑性流动法则来描述。4.2.1屈服准则屈服准则定义了材料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的条件。最常用的屈服准则是冯·米塞斯屈服准则和特雷斯卡屈服准则。4.2.1.1冯·米塞斯屈服准则σ其中,σv是等效应力,σD是应力偏量,4.2.1.2特雷斯卡屈服准则max其中,σ14.2.2塑性流动法则塑性流动法则描述了塑性变形的方向。常见的塑性流动法则有最大剪应力理论和等向强化理论。4.2.2.1最大剪应力理论塑性变形发生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上。4.2.2.2等向强化理论材料在塑性变形后,其屈服应力会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强化。4.3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塑性阶段。4.3.1弹性阶段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斜率代表材料的弹性模量。4.3.2屈服阶段当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材料开始进入屈服阶段。在这个阶段,应力可能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而应变继续增加。4.3.3塑性阶段超过屈服点后,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变得非线性,材料的变形不可逆。4.3.4示例:使用Python模拟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材料参数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sigma_y=250e6#屈服应力,单位:Pa

strain=np.linspace(0,0.01,100)#应变范围

#应力计算

stress=np.zeros_like(strain)

stress[strain<sigma_y/E]=E*strain[strain<sigma_y/E]

stress[strain>=sigma_y/E]=sigma_y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plt.figure()

plt.plot(strain,stress/1e6,label='Stress-StrainCurve')

plt.xlabel('Strain')

plt.ylabel('Stress(MPa)')

plt.title('Stress-StrainCurveofElastic-PlasticMaterial')

plt.legend()

plt.grid(True)

plt.show()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屈服应力σy通过这个简单的示例,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弹塑性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行为。在实际应用中,弹塑性材料模型的复杂性远超于此,可能需要考虑温度、加载速率、材料的硬化行为等因素。5弹塑性材料的分析方法5.1有限元法在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有限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分析的数值方法,尤其在处理弹塑性材料的复杂结构时,其优势尤为明显。FEM将连续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每个单元用简单的函数来近似描述其行为,通过单元之间的连接形成整个结构的数学模型,从而求解结构在各种载荷下的响应。5.1.1原理在弹塑性分析中,FEM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来模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这些方程组通常包括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本构方程。平衡方程描述了力的平衡;几何方程将位移与应变联系起来;本构方程则定义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对于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是非线性的。5.1.2内容单元选择: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如梁单元、壳单元或实体单元。网格划分:将结构划分为足够小的单元,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边界条件和载荷应用:定义结构的约束和外加载荷,这是求解问题的关键。求解非线性方程组:使用迭代算法,如Newton-Raphson方法,逐步逼近问题的解。5.1.3示例假设我们使用Python的FEniCS库来分析一个简单的弹塑性问题。以下是一个使用FEniCS求解弹塑性梁的示例代码:fromfenicsimport*

#创建网格和定义函数空间

mesh=UnitSquareMesh(8,8)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V,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材料属性

E=1e3#弹性模量

nu=0.3#泊松比

yield_stress=100#屈服应力

#定义本构关系

defsigma(v):

returnE*min(1,v[0]**2/yield_stress**2)*v

#定义变分问题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f=Constant((0,-1))#体载荷

a=inner(sigma(grad(u)),grad(v))*dx

L=inner(f,v)*dx

#求解

u=Function(V)

solve(a==L,u,bc)

#可视化结果

plot(u)

interactive()这段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单位正方形的网格,并定义了向量函数空间。接着,它设置了边界条件,定义了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屈服应力。通过sigma函数定义了弹塑性本构关系,然后定义了变分问题并求解。最后,使用plot函数可视化位移结果。5.2弹塑性问题的解析解对于一些简单几何和载荷条件下的弹塑性问题,可以使用解析解来求解。解析解基于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结构的几何特性,通过数学方法直接求得应力、应变和位移的表达式。5.2.1原理解析解通常基于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如Navier-Stokes方程或Lame方程,结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通过积分或微分方程的求解来获得。这种方法在理论研究和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时非常有用。5.2.2内容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在二维问题中,解析解可以简化为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问题。轴对称问题:对于具有轴对称几何和载荷的结构,可以使用轴对称解析解。塑性铰理论:在塑性分析中,塑性铰理论可以用来预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5.2.3示例考虑一个无限长的圆柱体,其一端受到均匀压力,另一端自由。在弹性阶段,可以使用平面应变条件下的Lame方程来求解应力分布。然而,当压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问题进入塑性阶段,此时需要使用弹塑性本构关系来求解。5.3数值模拟技术除了有限元法,还有其他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用于弹塑性材料的分析,如边界元法(BEM)、离散元法(DEM)和有限体积法(FVM)等。5.3.1原理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将连续问题离散化,通过数值计算来求解。边界元法主要关注于边界上的行为,适用于求解边界条件复杂的问题;离散元法适用于模拟颗粒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有限体积法则在流体和气体动力学中应用广泛,但在固体弹塑性分析中也有其独特之处。5.3.2内容边界元法:通过将问题转化为边界上的积分方程来求解。离散元法:将材料离散为多个颗粒,模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限体积法:将结构划分为体积单元,通过守恒定律来求解。5.3.3示例使用离散元法(DEM)模拟一个由多个弹塑性颗粒组成的系统,可以使用Python的Yade库。以下是一个简单的Yade脚本示例,用于创建一个由弹塑性颗粒组成的系统,并施加外部载荷:fromyadeimportpack,utils

#创建颗粒系统

O.bodies.append([sphere((0,0,0),0.5,material=O.materials.append(FrictMat(young=1e7,poisson=0.3,frictionAngle=radians(20),density=2000)))foriinrange(100)])

#设置边界条件

O.bodies.append(box(center=(0,0,0),size=(10,10,10),fixed=True))

#施加外部载荷

O.forces.applyToEachBody(lambdab:(0,-1000,0))

#运行模拟

O.engines=[

ForceResetter(),

InsertionSortCollider([Bo1_Sphere_Aabb(),Bo1_Box_Aabb()]),

InteractionLoop(

[Ig2_Sphere_Sphere_ScGeom(),Ig2_Sphere_Box_ScGeom()],

[Ip2_FrictMat_FrictMat_FrictPhys()],

[Law2_ScGeom_FrictPhys_CundallStrack()]

),

NewtonIntegrator(damping=0.2,gravity=(0,0,-10)),

PyRunner(command='utils.sleeper(1)',iterPeriod=1000)

]

O.run(10000)这段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由100个弹塑性颗粒组成的系统,然后设置了边界条件和外部载荷。通过NewtonIntegrator和PyRunner等引擎,运行了模拟过程,模拟了颗粒在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以上内容涵盖了弹塑性材料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解析解和数值模拟技术,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6弹塑性材料的工程应用6.1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分析6.1.1弹塑性行为概述金属材料在受力时,首先表现出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不再线性,材料的变形将不可逆。弹塑性分析是研究材料在弹性与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这对于预测材料在实际载荷下的行为至关重要。6.1.2应力应变关系在弹塑性分析中,应力应变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模型来描述,其中最常见的是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理想弹塑性硬化模型。理想弹塑性模型假设材料在屈服后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继续增加。理想弹塑性硬化模型则考虑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硬化效应,即屈服应力随塑性应变的增加而增加。6.1.3有限元分析示例使用Python的FEniCS库进行金属材料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行为。fromfenicsimport*

#创建网格和定义函数空间

mesh=UnitSquareMesh(8,8)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1)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V,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材料属性

E=1e3#弹性模量

nu=0.3#泊松比

yield_stress=100#屈服强度

#定义本构关系

defsigma(v):

returnE*project(v,V)

#定义外力

f=Constant((0,-1))

#定义变分问题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a=inner(sigma(u),grad(v))*dx

L=inner(f,v)*dx

#求解

u=Function(V)

solve(a==L,u,bc)

#可视化结果

plot(u)

interactive()此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FEniCS库定义一个简单的弹塑性问题,包括网格创建、边界条件设置、材料属性定义、本构关系定义、外力定义以及求解和可视化结果。注意,实际的弹塑性分析需要更复杂的本构关系和求解策略。6.2复合材料的弹塑性行为6.2.1弹塑性特性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其弹塑性行为比单一材料更为复杂。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分析需要考虑基体和增强相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弹塑性特性。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通常发生在增强相与基体的界面处,这会影响材料的整体性能。6.2.2分析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弹塑性行为通常采用微观力学方法,如混合律、有效模量理论和纤维束模型。这些方法可以预测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响应,以及损伤和失效模式。6.2.3示例:纤维束模型纤维束模型是一种用于预测复合材料弹塑性行为的微观力学方法。以下是一个使用MATLAB进行纤维束模型分析的示例代码:%纤维束模型参数

nFibers=100;%纤维数量

fiberStiffness=1e3;%纤维弹性模量

matrixStiffness=1e2;%基体弹性模量

fiberYieldStress=100;%纤维屈服强度

matrixYieldStress=50;%基体屈服强度

%初始化纤维应力和应变

fiberStress=zeros(nFibers,1);

fiberStra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