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1~3题。1.四大工程中属于能源调配的是()①西气东输 ②南水北调③西电东送 ④青藏铁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属于能源调配。2.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C.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答案】A【解析】南水北调自南向北依次跨越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3.四大工程中,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A.西气东输 B.青藏铁路C.南水北调 D.西电东送【答案】B【解析】青藏铁路经过地区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苏州模拟)下图为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关于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资源及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自流引水,能源消耗少B.可利用现有河道,工程量较小C.主要牵涉工程问题,不会出现生态问题D.沿途水质的保护不是调配能否成功的关键【答案】B【解析】序号①代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不能自流;引水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生态问题。5.关于图中②③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资源的调配缓解了东部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B.②资源调配加重了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C.③工程调配的资源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D.③工程调配的资源主要是蔬菜、花卉和木材【答案】C【解析】②代表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不会加重中、西部生态环境压力。③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以水电为主,受地形、气候关系影响较大。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6~7题。6.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 B.c、b、aC.c、a、b D.b、c、a【答案】B【解析】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移到南方。7.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答案】D【解析】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能量消费重心的间距。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根据此图和掌握的知识完成8~9题。8.“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答案】C【解析】西电东送可以减轻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可减少煤炭的燃烧,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9.“西电东送”是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①② B.③④C.④⑤ D.①⑤【答案】D【解析】在我国产煤多的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坑口电站,如晋、陕、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和我国的西南地区。读中缅油气管线示意图,回答10~11题。10.中缅油气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地质构造复杂 B.资金短缺C.技术力量不足 D.多年冻土的存在【答案】A【解析】中缅油气管线穿过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工程难度大。11.中缅油气管线的修建()A.是为了开发缅甸的石油资源B.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安全C.是为了促进沿线少数民族脱贫D.主要用于中国天然气出口【答案】B【解析】中缅油气管线缓解了中国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石油的风险。(·太原模拟)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读图完成12~13题。12.该线路最不利于调水的条件是()A.沿途为喀斯特地貌区,水的下渗严重B.沿途排污量多,水质较差C.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D.沿途全年高温,水的蒸发量大【答案】C【解析】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调水线路的南部地区地势高,调水过程中需逐级提水。13.该调水工程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可能是()A.某些物种灭绝 B.土地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答案】B【解析】调水线路南部地区夏季高温少雨,蒸发旺盛,输水时可能会导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从而产生土地盐碱化。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14.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向周边地区输出资金和技术。15.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答案】C【解析】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可以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聊城模拟)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6~17题。1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一方面使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另一方面使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升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17.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贸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B.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分工明确,结构差异大【答案】D【解析】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各城市分工不明确,结构逐渐趋同。(·保定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分析完成18~19题。1965年1990年年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18.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②在199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辽宁省,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0世纪末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导致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广东省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9.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答案】D【解析】辽宁省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广东省的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它们的产业结构都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下图是电视机产品生产周期模式图,回答20~21题。20.在电视机生产周期中,该产业不断转移表明()A.交通通信日趋重要B.发达国家转移污染C.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D.技术的影响在加强【答案】C【解析】从电视机的生产周期表明,电视机生产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受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影响。21.与图中内容不相符的表述是()A.新产品阶段产品生产与消费地主要集中在美国B.成熟产品阶段该产业实施转移,其主要投资对象为其他发达国家C.标准化产品阶段该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D.发达国家的生产量总是大于消费量【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到标准化生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生产量大于发达国家。如下图为四国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比重很大,属于落后的农业国;乙、丙两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说明这两国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丁国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发达国家,是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23.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答案】D【解析】根据国际上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丁国向甲国转移。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24~25题。24.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C.技术 D.交通【答案】B【解析】最初的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5.由上图可知()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②均描述正确,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一些高耗能、污染严重企业也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③应取决于自身;④资金和技术才是产业升级的动力。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安徽联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已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投资约260亿元,工程线路的总方向是从长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岸,穿越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入淮河。输水干线全长330千米,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10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的综合性工程。(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3)综述该工程对途经区域交通运输的作用。【答案】(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2)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对城市: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3)对交通:沟通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结束安徽江淮之间的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缩短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解析】“引江济淮”工程可以解决淮北春旱灾情,使小麦丰收。该工程可以给沿途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同时解决沿途城市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改善城市水质等。该工程的建设沟通了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给“两淮”煤矿提供足够的工业用水,促进煤炭的深加工;有利于“两淮”煤炭南运,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和铜陵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27.(·嘉禾一中)新华网乌鲁木齐年8月27日电记者27日从新疆霍尔果斯检验检疫局获悉: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达到6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年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全长1833公里,年设计输气量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境内与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可保证长三角、珠三角等沿线4亿人口的生活燃料供应,最远可至香港。读图,回答问题。(12分)(1)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至少答三点)(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理位置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中国能源供不应求,市场广大。(2)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缓解东部大气污染。(3)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4)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解析】第(1)题,天然气管道建设既要考虑线路的长短,又要考虑输出地的能源状况及需求地的市场条件。第(2)题,天然气的输入,能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状况,部分替代煤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从开源角度看,天然气的输入,能大大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第(3)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有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及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第(4)题,读图可知,中亚—中国(霍尔果斯)段处亚欧大陆内部,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灌溉引起的盐渍化问题突出。28.(·济宁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解析】第(1)题,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第(2)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第(3)题,对迁入区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对迁出区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29.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建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分)材料一见图1。材料二见图2。材料三见图3。材料四见下表。外商在中国中西部投资分配表1990年1995年1999年年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