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被病原体感染的巨噬细胞会发生内质网应激(ERS)。ERS发生时内质网激酶PERK与分子伴侣GRP78解离,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GRP78则与未折叠蛋白质结合,帮助其进行折叠。ERS的发生还可激活内质网自噬,此时蛋白Atg8a会与内质网上的自噬受体结合,启动自噬过程。Keap1蛋白可提高内质网上自噬受体的泛素化水平,促进内质网自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解离后的GRP78通过减少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堆积来缓解内质网压力B.磷酸化的PERK通过减少运往内质网的蛋白质来缓解内质网压力C.提高Keapl的泛素化水平可促进自噬受体与Atg8a的结合,加速内质网自噬D.自噬可将内质网内堆积的蛋白质降解并重新利用,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答案〗C〖祥解〗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处于营养位置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细胞通过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详析】A、ERS发生时内质网激酶PERK与分子伴侣GRP78解离,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GRP78则与未折叠蛋白质结合,帮助其进行折叠减少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堆积来缓解内质网压力,A正确;B、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减少运往内质网的蛋白质来缓解内质网压力,B正确;C、Keap1蛋白可提高内质网上自噬受体的泛素化水平,从而促进内质网自噬,不是提高Keapl的泛素化水平,C错误;D、自噬可将内质网内堆积的蛋白质降解并重新利用,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D正确。故选B。2.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NBD与ATP水解有关,如图所示。ABC转运蛋白可分为存在于所有生物中的外向转运蛋白和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的内向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B.离子先与SBP结合后经内向转运蛋白进入酵母菌C.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D.SBP、TMD和NBD通过改变构象完成对物质的摄取、转运和释放〖答案〗B〖祥解〗ABC转运蛋白是生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转运物质。【详析】A、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图中,ABC外向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发生了ATP的水解,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A正确;B、向转运蛋白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而酵母菌属于真菌,B错误;C、外向转运蛋白存在于所有生物中,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C正确;D、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作用是构成介导底物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通道,NBD与ATP水解相关。在不同的转运阶段,两个NBD的结合状态与开口方向是动态变化的,NBD接收信息后,结合ATP并水解产生能量进而控制TMD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完成对底物分子的转运。其中外向转运蛋白的TMD可以直接与在胞内的底物分子结合,启动整个转运过程。而内向转运蛋白则是外周蛋白SBP捕获识别底物,形成底物-外周蛋白复合体后呈递给TMD,进而使处于外周蛋白中的底物分子脱落,并通过TMD结构进入胞内,SBP与TMD、TMD与TMD之间是通过改变构象来完成对底物的摄取、传输和释放,D正确。故选B。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此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随血液进入肝细胞后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以供应肌肉运动的需求。该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时产生少量能量并形成少量ATPC.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使NADH再生,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D.可立氏循环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答案〗D〖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析】A、肌糖原不会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ATP产生,B错误;C、依题意,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时消耗NADH,生成NAD+,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C错误;D、依题意,当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可通过转化为葡萄糖重新进行入循环。这种机制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D正确。故选D。4.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在t0时将S期的细胞用3H全部标记,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实验,统计其中带3H标记的M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t1(t1=t0+3h)时发现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进入M期;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t4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均不会经历核糖体形成的时期B.t1~t4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部分细胞核DNA复制会因环境影响而出错D.该细胞周期中G1、S、G2和M期时长分别为4h、2h、3h和4h〖答案〗D〖祥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用3H标记的是DNA合成期(S期)的不同细胞,其他时期的细胞不被标记,统计的是分裂期(M期)细胞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因此研究的是DNA复制期的不同细胞经过DNA复制后期、分裂期和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的历程。题中t1(t1=t0+3h)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说明最先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历G2期进入分裂期,则t0~t1为G2期时间,时间为3h;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说明G2+1/2M=4小时,即M等于2小时;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即S+G2+1/2M=8小时,因此S等于4小时;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G1+G2+S+M),时间为13小时,因此G1等于4小时。【详析】A、核糖体增生发生在G1期,分析题意可知:t1时最早发现被标记的细胞进入M期,t4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所以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因此在t0~t4时间段存在分裂间期,存在核糖体增生,A错误;BD、题中t1(t1=t0+3h)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说明最先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历G2期进入分裂期,则t0~t1为G2期时间,时间为3h;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说明G2+1/2M=4小时,即M等于2小时;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即S+G2+1/2M=8小时,因此S等于4小时;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G1+G2+S+M),时间为13小时,因此G1等于4小时,B错误,D正确;C、S期细胞的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据分析可知,S等于4小时,t2时已不存在S期细胞,因此在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核DNA复制出错,C错误。故选D。5.哺乳动物体内B型脂蛋白(ApoB)有两种类型:ApoB100含4536个氨基酸,在肝细胞中合成;ApoB48含2152个氨基酸,在肠细胞中合成。这两种脂蛋白均由同一基因(ApoB)表达产生,ApoB48的氨基酸序列与ApoB100的前半段完全相同,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是肠细胞中的mRNA分子一个位点上的胞嘧啶(C)转变为尿嘧啶(U)。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氨基酸密码子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谷氨酰胺CAA、CAG苏氨酸ACU、ACC、ACA、ACG起始密码子AUG终止密码子UAG、UGA、UAAA.ApoB100的第2153位上的氨基酸可能是精氨酸或谷氨酰胺B.两种ApoB蛋白的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翻译形成ApoB100所需tRNA的种类不一定比形成ApoB48时多D.ApoB蛋白的多态性丰富了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内涵〖答案〗B〖祥解〗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详析】A、由题干知,apo-B基因没有突变,可能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UAG、UAA、UGA,提前终止了翻译,因此肠细胞中的氨基酸更少,只表达了2152个氨基酸,则第2153位氨基酸对应密码子可能是CAG、CAA、CGA,所以对应氨基酸可能是谷氨酰胺或精氨酸,A正确;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题干中发生转变的是在mRNA碱基,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翻译时所需tRNA的种类取决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所以翻译形成ApoB100所需tRNA的种类不一定比形成ApoB48时多,C正确;D、蛋白质的多态性是指一种蛋白质存在多种不同的类型,哺乳动物体内B型脂蛋白(ApoB)有两种类型:ApoB100和ApoB48ApoB48的氨基酸序列与ApoB100的前半段完全相同,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是肠细胞中的mRNA分子一个位点上的胞嘧啶(C)转变为尿嘧啶(U),丰富了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内涵,D正确。故选B。6.染色体DNA复制时需要一小段RNA作为引物,这是因为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子链称为前导链,该链连续延伸,另一条称为后随链,该链逐段延伸,这些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如图1所示。图2表示图1中一段RNA引物去除并修复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酶1可以切除RNA片段,但不能切除与脱氧核苷酸连接的核糖核苷酸B.染色体DNA复制需要RNA聚合酶、DNA连接酶的参与C.每个冈崎片段的形成和其引物去除并修复的过程需两次DNA聚合酶的催化D.染色体DNA复制结束并切除所有引物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答案〗D〖祥解〗据图可知,DNA半保留复制过程是分别以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3´,分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据此分析。【详析】A、由图2可知,酶1可以切除相应的RNA引物片段,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酶1不能切除与脱氧核苷酸连接的核糖核苷酸,A正确;B、由题意可知,染色体复制时需要合成一小段RNA作为引物,因此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后随链合成时会先形成多个DNA单链的片段(冈崎片段),之后需要DNA连接酶相连接,B正确;C、在引物RNA合成基础上,进行DNA链的5′~3′方向合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前导链连续地合成出一条长链,后随链合成出冈崎片段,去除RNA引物后,片段间形成了空隙,DNA聚合酶作用使各个片段靠近,在连接酶作用下,各片段连接成为一条长链,即每个冈崎片段的形成和其引物去除并修复的过程需两次DNA聚合酶的催化,C正确;D、引导每个冈崎片段形成的RNA引物不一定相同,切除该引物的酶也不一定相同,因此染色体DNA复制结束并切除所有引物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7.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的拷贝数可能不止一个,且插入位点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将抗除草剂基因(B)导入红花香豌豆(Aa)细胞后,利用筛选成功的单个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了4种抗除草剂植株,将其分别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若检测到每个受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B基因,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配子活性和个体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亲本子代甲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9:3:3:1乙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45:15:3:1丙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3:0:0:1丁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0:15:0:1A.甲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为单拷贝插入B.乙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插入花色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且为双拷贝插入C.丙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为单拷贝插入且插入红花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D.丁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为双拷贝插入且有一个抗除草剂基因插入红花基因内〖答案〗D〖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思路: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上代基因型为双杂合。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分离比为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详析】A、由题意可知,甲植株自交后代中,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9:3:3:1,说明抗除草剂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甲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为双拷贝插入,A错误;B、乙植株自交后代中,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45:15:3:1,性状分离比例之和为64,说明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15:1,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有两对,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红花:白花=3:1,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说明抗除草剂基因在乙植株中为双拷贝插入,但没有插入花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错误;C、丙植株自交后代中,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3:0:0:1,说明丙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为单拷贝插入,但无法判断其是否插入红花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C错误;D、丁植株自交后代中,抗除草剂红花:抗除草剂白花:不抗除草剂红花:不抗除草剂白花=0:15:0:1,即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15:1,全为白花,说明丁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为双拷贝插入且有一个抗除草剂基因插入红花基因内,D正确。故选D。8.神经元之间除化学突触外,还存在电突触。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中都含有连接蛋白形成的连接子,连接子端端相连,中央形成亲水性孔道,由此形成连通两个细胞胞质的缝隙连接通道。缝隙连接的细胞群中,一个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后,兴奋可直接传递给相邻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存在化学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B.电突触实现了相邻神经元之间离子快速转移C.电突触的兴奋传导具有速度快和双向传导的特点D.电突触的存在使心肌细胞能同步收缩,这有利于血液射入动脉〖答案〗A〖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析】A、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类似于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也不涉及化学信号的转换,A错误;BC、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前神经末梢内无突触小泡,前膜和后膜之间形成离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在此过程中没有信号的转换,可快速传递信号,BC正确;D、电突触的存在可以快速传递信号,使心肌细胞能同步收缩,这有利于血液射入动脉,D正确。故选A。9.为研究高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类似物(EBR)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T1—T6组先用不同浓度的EBR浸种处理,再用NaCl溶液作高盐胁迫处理,CK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催芽并统计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CKT1T2T3T4T5T6EBR浓度(mg/L)000.0250.0500.1000.2000.400NaCl(150mmol/L)-++++++发芽率97.3%86.2%89.9%96.9%95.1%93.2%86.4%A.油菜素内酯可促进种子萌发及茎、叶细胞的扩展与分裂B.高盐胁迫会抑制种子对水分的吸收从而抑制种子萌发C.高盐胁迫下EBR对西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浓度为0.050mg/L的EBR浸种可有效抵抗高盐胁迫对西瓜种子的毒害〖答案〗C〖祥解〗由图可知,本题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盐胁迫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发芽率;油菜素内脂浓度为0时对应的组别,也就是1和2都为对照组。【详析】A、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A正确;B、高盐胁迫会引起种子细胞失水而影响萌发,即高盐胁迫会抑制种子对水分的吸收从而抑制种子萌发,B正确;C、由表格信息可知,T1-T6组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CK组,因此油菜素内酯的作用只表现了抑制作用,未体现高浓度促进发芽,C错误;D、高盐胁迫下T1-T6组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组,但在浓度为0.050mg/L的EBR浸种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其它组,说明油菜素内酯可有效抵抗高盐胁迫对西瓜种子的毒害,但不能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D正确。故选C。10.为衡量甲、乙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在同一地点将甲、乙两种植物种子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种植,计算收获时的种子数比值,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M与N的关系所反映的两者之间的竞争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植物混合播种时生态位完全重叠B.为保证收获到甲的种子,播种比例不应小于aC.M=b,乙植物将逐渐被甲植物淘汰D.M=c时,甲乙两种植物收获的种子数相等〖答案〗B〖祥解〗曲线可知,当播种时甲的种子数显著多于乙的种子数时即M增大,则N也增大;当M=N时,代表(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可理解为两种生物收获与播种比相等,甲、乙达成竞争平衡。【详析】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内物种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化,任何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都不会完全重叠,A错误;B、从曲线可以看出,当M大于a时,才能收获到甲的种子,B正确;C、从曲线可以看出,在自然状态下,若观测到某年M值为b,M<N,当随着M增大,则N也增大,说明甲没有被乙淘汰,C错误;D、当M=c时,N=M,即甲、乙达成竞争平衡,代表的是(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可理解为两种生物收获与播种比相等,而收获的甲种子数未必等于乙种子数,D错误。故选B。11.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富营养化的海水中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初期细胞体积较小的硅藻类浮游植物占优势;中期海水的营养盐减少,但藻类的种类显著增加,细胞体积较大的角毛藻成为优势物种;后期海水的营养盐浓度较低,海水存在分层现象会妨碍营养盐从下层补充到上层,能运动的大型甲藻成为优势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期藻类丰富度的增加有利于广食性捕食者的生存B.每种浮游植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藻类丰富度的变化与生物的适应性及种间竞争等有关D.与硅藻和角毛藻相比,甲藻对盐浓度的适宜范围更窄〖答案〗D〖祥解〗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出现频率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析】A、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中期藻类丰富度的增加有利于广食性捕食者的生存,A正确;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每种浮游植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藻类丰富度的变化与生物的适应性及种间竞争等有关,C正确;D、海水存在分层现象会妨碍营养盐从下层补充到上层,能运动的大型甲藻成为优势物种,故与硅藻和角毛藻相比,甲藻对盐浓度的适宜范围更宽,D错误。故选D。12.绍兴黄酒一般在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大雪前后正式开始酿酒,到次年立春结束,发酵期长达八十多天。其工艺流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酿酒所需的糖化微生物②主要含酵母菌、淀粉、淀粉酶和蛋白酶等③调节发酵物的温度,补充新鲜空气④将生产过滤完成的酒加热至90℃左右,杀灭其中的微生物,便于贮藏、保管A.黄酒是直接利用原材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酿制的B.开耙有利于发酵物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C.发酵过程会因发酵物的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而逐渐停止D.煎酒可以杀死黄酒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且基本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该图是传统淋饭法生产黄酒的工艺。蒸煮:把米进行蒸煮的,即对米起了消毒作用,也使得米蒸熟之后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落缸搭窝:将淋冷后的米饭加上酒药拌匀放入缸中发酵,在表面搭成一个倒放的“喇叭口”形状的凹窝,称为搭窝。目的是为了增加米饭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便于观察糖液的发酵情况。糖化:落缸搭窝后,控制好温度,曲霉等糖化菌迅速生长,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加曲冲缸:当甜液在窝中达到4/5处,就可以加入麦曲和水,搅拌均匀,促进酵母的生长。发酵开耙:由于酵母菌大量繁殖,进行酒精发酵,醪温迅速上升,达到一定温度时,用木耙搅拌,称为开耙。一方面搅拌均匀、降低温度,另一方面排出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空气,促进酵母生长。后发酵:落缸后约6天左右,即可灌坛,以减少与空气的接触,进行后发酵,生成更多的酒精,提高酒的质量。【详析】A、黄酒制作过程中②过程加入了酵母菌,因此不是直接利用原材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酿制的,A错误;B、“开耙”(搅拌)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可缩短发酵所需时间,B正确;C、酿酒时糖类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过程也会停止原因可能是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对发酵起抑制作用,从而导致酵母菌发酵停止,C正确;D、通过煎酒杀死微生物,可防止杂菌污染,基本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D正确。故选A。13.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进行药用次生代谢物的生产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流程,如下图。毛状根是植物感染发根农杆菌后在感染部位或附近产生的副产物,在生产某些药用次生代谢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植体消毒时,先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再用酒精消毒B.培养体系1中的外源基因导入前需用Ca2+处理受体细胞C.培养体系1、2、3中都含有外源基因D.培养体系3的获得不需要添加外源植物激素〖答案〗D〖祥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整个过程应严格无菌无毒,外植体需将其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30s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这样既考虑了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考虑了植物的耐受能力。【详析】A、外植体消毒时,先用酒精处理后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A错误;B、培养体系1中的外源基因导入前需用Ca2+处理农杆菌,再用农杆菌处理受体细胞,B错误;C、图中仅培养体系1中都含有外源基因,C错误;D、培养体系3的毛状根用于获取次生代谢产物,不需要培育成植株,故不需要添加外源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D。14.M基因在动物的肝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产生M蛋白。培育M基因失活的转基因克隆动物A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操作去核是指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B.将成纤维细胞用离心法收集制成新的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C.提取A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M基因是否失活D.A可以作为研发与M基因相关疾病药物的模型动物〖答案〗C〖祥解〗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完全来自供体动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因为体细胞的全能性低于胚胎细胞。【详析】A、显微操作去核是指去除MⅡ期次级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进而为供体细胞提供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A正确;B、将成纤维细胞用离心法收集制成新的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进而获得大量的成纤维细胞,B正确;C、提取A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M基因是否表达,C错误;D、A动物体内含有M基因,因而可以作为研发与M基因相关疾病药物的模型动物,D正确。故选C。15.肿瘤患者体内T细胞产生的IFN-γ会减少,科学家尝试用“细菌疗法”提高患者体内的IFN-γ含量来治疗癌症:将含有IFN-γ基因的重组温控质粒导入细菌制成工程菌注入患者体内,利用超声诱导产生的短暂热效应调控工程菌的基因表达。已知含有IFN-γ基因的重组温控质粒产生的Clts蛋白能抑制IFN-γ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大于42℃时Clts蛋白失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获得的能产生IFN-γ的变异可以遗传B.“细菌疗法”可根据需要无创调控IFN-γ的量C.正常体温条件下患者体内IFN-γ不会增加D.工程菌在患者体内不会被破坏能持久发挥效应〖答案〗D〖祥解〗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有时为了满足应用需要,会在载体中人工构建诱导型启动子,当诱导物存在时,可以激活或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它位于基因的下游,也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详析】A、依题意,该工程菌是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制得,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该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代,A正确;B、依题意,可利用超声诱导产生的短暂热效应调控工程菌的基因表达,因此“细菌疗法”可根据需要无创调控IFN-γ的量,B正确;C、依题意,Clts蛋白能抑制IFN-γ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大于42℃时Clts蛋白失活。人体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正常体温条件下患者体内IFN-γ不会增加,C正确;D、工程菌发挥作用后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不能持久发挥效应,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中的NADH脱去氢释放的电子经内膜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已知丙酮酸是可以被氧化分解的物质;叠氮化物可抑制电子传递给氧;2,4-二硝基苯酚(DNP)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图中x、y、z分别是上述3种物质中的一种,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全部来自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物质x是丙酮酸,过程①②均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物质y是叠氮化物,该物质可解除电子传递和ATP合成之间的联系D.物质z是DNP,该物质可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散失的比例增加〖答案〗ABC〖祥解〗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详析】A、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除了来自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还有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所产生,A错误;B、物质x是丙酮酸,过程①,消耗的O2量处于较低水平,且相对稳定,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过程②,消耗的O2量增加,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B错误;C、物质y是叠氮化物,依据题干信息,该物质可抑制电子传递给氧,并进而抑制电子传递和ATP合成之间的联系,C错误;D、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两个用途,一部分用于合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物质z是DNP,据图可知,加入该物质后,消耗的O2量增加,可知细胞呼吸产生的总能量增多,而合成的ATP量变化不大,故该物质可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散失的比例增加,D正确。故选ABC。17.人类的每条5号染色体上有2个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或其等位基因。SMN1有基因内长序列缺失和微小突变两种变异类型。无正常SMN1的个体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不能通过PCR扩增。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MN1长序列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微小突变属于基因突变B.人群中健康人的基因型有10种,患者的基因型有5种C.通过PCR扩增后电泳,无条带的个体患SMAD.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患SMA的孩子,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5/16〖答案〗BC〖祥解〗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详析】A、SMN1基因内长序列缺失,仍然是以碱基对为单位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微小突变也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根据题意可以设控制该病的基因型为A、a1、a2,a1、a2为两种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因为每条5号染色体上有2个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或其等位基因,人群中健康人的基因型有AAAA,AAAa1,AAAa2,AAa1a2,AAa1a1,AAa2a2,Aa1a2a2,Aa2a2a2,Aa1a1a2,Aa1a1a1,10种,患者的基因型有a1a1a1a1,a2a2a2a2,a1a1a1a2,a1a1a2a2,a1a2a2a2,5种,B正确;C、分析题干,无正常SMN1的个体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不能通过PCR扩增,因此通过PCR扩增后电泳,无条带的个体患SMA,C正确;D、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患SMA,a-a-a-a-的孩子,可知亲本均为AAa-a-,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a-a-a-a-的概率为1/4,则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4=3/4,D错误。故选BC。18.炎症反应会导致细胞因子IL分泌量增多。为探究T细胞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NASH)肝损伤的影响,用IL和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ol)合成抑制剂处理NASH模型小鼠,其体内有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如图1、2所示(CX是T细胞表达的蛋白质)。NASH小鼠的肝代谢会产生高浓度的乙酸分子,用高浓度乙酸处理不同T细胞后,T细胞对肝细胞的杀伤情况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表示进行处理,“-”表示未进行处理A.肝炎发展为肝癌与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有关B.IL分泌量与T细胞中CX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C.NASH小鼠体内高表达CX的T细胞增多D.乙酸激活了高表达CX的T细胞从而引起肝损伤〖答案〗ACD〖祥解〗免疫系统的功能有:(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2)免疫自稳: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详析】A、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有关,因而可推测,肝炎发展为肝癌是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导致的,A正确;B、实验结果显示,IL处理组CX相对表达量增加,因而可推测IL的分泌量与T细胞中CX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B错误;C、图3结果显示,乙酸处理组的对于CX正常表达组无影响,但对CX高表达组表现为促进作用,且NASH鼠体内乙酸含量较多,因而可推测NASH小鼠体内高表达CX的T细胞增多,C正确;D、乙酸处理高表达CX组会促进CX的表达,因而可推测,乙酸激活了高表达CX的T细胞从而引起肝损伤,D正确。故选ACD。19.在研究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时,将各种生物都视为“颗粒”,以统一的粒径标准表示其大小,绘制粒径谱线图,粒径越大则生物体型越大。下图为不同海域平衡状态下的粒径谱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径越大的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B.同一粒径级别的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C.过度捕捞某些鱼类会使粒径谱线偏离图示平衡状态D.某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由粒径大的生物流向粒径小的生物〖答案〗BCD〖祥解〗1、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称为该营养级的生物量。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析】AD、依题意,粒径越大生物体型越大,营养级与体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体型更大的生物不一定所处的营养级就更高。能量流动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处于同一食物链的不同体型生物间,若体型大的生物所处营养级高,则能量可由粒径小的生物流向粒径大的生物。若体型大的生物所处营养级低,则能量可由粒径大的生物流向粒径小的生物,A错误,D正确;B、依题意,将各种生物都视为“颗粒”,以统一的粒径标准表示其大小,绘制粒径谱线图。则同一粒径级别的生物可以处于同一食物网的不同营养级,它们间可存在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B正确;C、过度捕捞某些鱼类,会使与其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及竞争等关系的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导致生物量发生变化,而使粒径谱线偏离图示平衡状态,C正确。故选BCD。20.研究人员拟从新鲜蚯蚓粪中分离筛选出对番茄枯萎病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将蚯蚓粪加入无菌水中制成悬浮液,利用甲培养基进行筛选纯化后,将获得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至乙培养基扩大培养,48h后进行“平板对峙实验”:在丙培养基的空白平板一侧放置一直径为5mm的番茄枯萎病菌的菌块,在平行另一侧放置相同大小的滤纸片,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过程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I~Ⅲ过程均需要无菌操作B.对照组滤纸片用无菌水处理,实验组滤纸片用拮抗菌菌液处理C.应培养至对照组病菌菌落长满丙培养基时开始测量并计算抑制率D.选择丙培养基上直径大的病菌菌落对应的拮抗菌作为目的菌〖答案〗D〖祥解〗分析图形:Ⅰ为接种,根据甲培养基是菌落的形态可知,接种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Ⅱ为将甲培养基中获取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至乙培养基;Ⅲ为接种后进行平板对峙实验。【详析】A、据图可知,甲培养基中是各种线的分布,故步骤Ⅰ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关键就是防止杂菌污染,故Ⅰ、Ⅱ、Ⅲ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A正确;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拮抗细菌是否对番茄枯萎病有良好抑制,故实验组滤纸片用拮抗菌菌液处理,对照组滤纸片用无菌水处理,B正确;C、由于对照组没有用拮抗菌菌液处理,故培养至对照组枯萎病菌菌落长满时,通过对滴加拮抗菌液处理组的统计后,开始测量并计算抑制率,C正确;D、为达到阶段一的目的,应选择“平板对峙实验”培养后番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小的细菌,因为番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越小,说明抑制效果越好,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衣藻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传递、ATP合成及H+传递过程如下图。PSⅡ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在反应中心将水分解为H+、O2和电子,释放的电子经光合电子传递链依次传递至Fd,被还原的Fd将电子沿3个途径进行分配和利用:①自然条件下,传递给FNR,用于NADPH的合成;②强光高温等胁迫时,重新传递给PQ,形成环式电子传递;③O2浓度低时,传递给氢化酶(H2ase),用于H2的合成。利用衣藻光合作用产氢是非常有前景的清洁能源生产途径,有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1)图中光合电子传递链位于___(部位),电子的最初供体是___。(2)高温胁迫会使PSⅡ反应中心的关键蛋白D1受损,ATP/NADPH的比例降低,此时环式电子传递过程增强,使ATP/NADPH的比例升高,叶绿体可消耗多余的ATP修复受损蛋白。ATP/NADPH比例升高的机制是___。(3)已知氢化酶活性与氧气浓度负相关,D1是一种含硫的蛋白质。在适宜光照、通气条件下,用完全培养液培养衣藻,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去向是___,此时不会产生H2;为提高衣藻产H2的速率,应使用___培养液,在___条件下培养衣藻,理由是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H2O(2)环式电子传递过程的电子不传递给NADP+,无法形成NADPH,H+的梯度仍维持正常,ATP的合成过程正常进行(3)①.用于细胞呼吸和释放到空气中②.缺硫③.适宜光照、密闭(不通气)④.缺硫时D1受损,PSⅡ产生氧气的速率下降,密闭条件可以阻止外界环境中氧气对氢化酶活性的抑制,氢化酶活性升高;此时仍可通过NADH产生电子和H+来维持H2的合成〖祥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小问1详析】图中光合电子传递链位于类囊体薄膜,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过程,在反应中心将水分解为H+、O2和电子,电子的最初供体是H2O。【小问2详析】高温胁迫时,环式电子传递过程的电子不传递给NADP+,无法形成NADPH,H+的梯度仍维持正常,ATP的合成过程正常进行,因此ATP含量增加,NADPH含量下降,ATP/NADPH比例升高。【小问3详析】在适宜光照、通气条件下,用完全培养液培养衣藻,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去向是用于细胞呼吸和释放到空气中。根据题干O2浓度低时,传递给氢化酶(H2ase),用于H2的合成,已知氢化酶活性与氧气浓度负相关,因此为提高衣藻产H2的速率,应该抑制氧气的产生速率,应使用缺硫培养液,在适宜光照、密闭(不通气)条件下培养衣藻,因为缺硫时D1受损,PSⅡ产生氧气的速率下降,密闭条件可以阻止外界环境中氧气对氢化酶活性的抑制,氢化酶活性升高;此时仍可通过NADH产生电子和H+来维持H2的合成。22.水稻是二倍体作物,我国栽培水稻有籼稻(ii)和粳稻(jj)两个亚种,两亚种之间的杂种优势显著高于亚种内杂交种,但亚种之间的杂交种(ij)部分花粉败育导致其结实率低。研究发现,花粉育性与籼稻染色体上的A、B两种基因有关,粳稻不存A、B基因及其等位基因。(1)ij产生的花粉中发生败育的比例为1/2,将ij的B基因敲除,其花粉均不育;将A、B都敲除ij的花粉均有育性。据此判断导致花粉败育的基因为___。进一步研究发现,败育基因表达的毒蛋白可以进入花粉的线粒体中干扰细胞呼吸;另一个基因表达的解毒蛋白可以阻止花粉中毒蛋白发挥作用。A、B基因的表达时期和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布情况是___。(2)根据ij败育花粉的比例为1/2___(填“能”或“否”)判断A、B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理由是___。(3)为确定A、B基因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将外源B基因转入来自ij的细胞,获得转入了单个B基因的转基因植株(ijB),已知外源B基因与ij植株原有的A、B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ijB自交,若子代中与ii、ij表型相同的个体比例分别为___、___,则说明ij中的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且距离很近,不会发生交换。若ijB败育花粉的比例为___,则说明ij中的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①.A②.A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表达,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布在所有花粉中,B基因在花粉中表达,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只存在于含B基因的花粉中(2)①.否②.无论B是否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均有一半的花粉中含有解毒蛋白(3)①.1/3②.1/2③.1/4〖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将ij的B基因敲除,其花粉均不育;将A、B都敲除ij的花粉均有育性,导致花粉败育的基因为A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败育基因表达的毒蛋白可以进入花粉的线粒体中干扰细胞呼吸;另一个基因表达的解毒蛋白可以阻止花粉中毒蛋白发挥作用。A、B基因的表达时期和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布情况是A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表达,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布在所有花粉中,B基因在花粉中表达,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只存在于含B基因的花粉中。【小问2详析】根据ij败育花粉的比例为1/2不能判断A、B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理由是无论B是否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均有一半的花粉中含有解毒蛋白。【小问3详析】科研人员将外源B基因转入来自ij的细胞,获得转入了单个B基因的转基因植株(ijB),已知外源B基因与ij植株原有的A、B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ij中的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且距离很近,不会发生交换,则ijB自交,不含B的j配子败育,则花粉中j:i=1:2,雌配子j:i=1:1,jj个体比例为1/3×1/2=1/6,ii个体比例为2/3×1/2=1/3,ij个体比例为1-1/6-1/3=1/2。若ij中的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则ijB相当于杂合子,产生的败育花粉的比例为1/4。23.实验证明生长激素(GH)能诱导肝细胞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游离态IGF-1与受体结合后能促进钙、磷等元素及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从而促进生长发育。IGF-1还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可逆性结合来调节血液中游离态IGF-1的量。为研究运动干预对矮小症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矮小症儿童作为实验组,同龄的正常身高儿童作为对照组,实验前、后分别测量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组别项目前测后测对照组身高(cm)128.43131.82GH(mg/ml)2.512.52游离态IGF-1(ug/L)196.87234.65实验组身高(cm)125.61130.92GH(mg/ml)4.444.44游离态IGF-1(ug/L)195.20241.40(1)矮小症儿童并非缺乏生长激素,判断的理由是___,该类儿童患矮小症的可能原因是___。(2)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儿童的生长速度超过对照组且身高接近正常儿童的身高。运动干预___(填“是”或“否”)通过提高GH浓度提高矮小症儿童的生长速度。运动干预可促进生长发育的原因是___。(3)GH调控生长发育可能有以下两种途径:途径一:GH促进肝细胞分泌IGF-1,进而促进生长发育。途径二:GH影响IGF-1与IGFBP-3的可逆性结合,进而促进生长发育。用敲除了肝细胞GH受体的模型鼠进行运动干预实验,如果其血液中游离态IGF-1的含量增加,则说明GH通过途径___促进生长发育;该实验___(填“能”或“否”)排除GH通过另一条途径促进生长发育,理由是___。〖答案〗(1)①.无论是否进行运动干预,实验组儿童的GH均高于对照组②.体内缺乏GH的受体或游离态的IGF-1含量低(2)①.否②.运动干预可使实验组儿童的血清游离态IGF-1比实验前有较大的提升,促进钙、磷等元素及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从而促进生长发育(3)①.二②.否③.缺少未敲除小鼠作对照,无法确定两者血液中游离态IGF-1含量是否存在差异〖祥解〗题意分析,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可以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也可以通过促进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来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同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GH和IGF-1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有其受体的靶细胞(如软骨细胞)。【小问1详析】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进行运动干预,实验组儿童的GH均高于对照组,据此可判断矮小症儿童并非缺乏生长激素;表中结果显示矮小症儿童体内游离态的IGF-1含量低,而IGF-1可促进软骨的生长,且GH也能促进软骨生长,因而可推测,该类儿童患矮小症的可能原因是体内缺乏GH的受体或游离态的IGF-1引起的。【小问2详析】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儿童的生长速度超过对照组且身高接近正常儿童的身高,其相关的指标表现为GH含量没有增加,但游离态IGF-1(ug/L)含量明显增加,因而可推测运动干预不是通过提高GH浓度提高矮小症儿童的生长速度。则运动干预可促进生长发育的原因应该是运动干预可使实验组儿童的血清游离态IGF-1比实验前有较大的提升,进而促进钙、磷等元素及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从而促进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小问3详析】GH调控生长发育可能有以下两种途径:途径一:GH促进肝细胞分泌IGF-1,进而促进生长发育。途径二:GH影响IGF-1与IGFBP-3的可逆性结合,进而促进生长发育。用敲除了肝细胞GH受体的模型鼠进行运动干预实验,如果其血液中游离态IGF-1的含量增加,则说明GH通过途径二,即通过影响IGF-1与IGFBP-3的结合进而促进了软骨生长,表现为促进生长发育;该实验不能排除GH通过另一条途径促进生长发育,因为实验设计中缺少未敲除小鼠作对照,无法确定两者血液中游离态IGF-1含量是否存在差异,若无差异,则说明只有途径二,反之有另外的途径。24.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自然状态下,伴随地面抬升和土壤脱盐,植物类群由耐盐的碱蓬逐渐向落叶阔叶林演替。但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土壤返盐十分严重,落叶阔叶林群落迅速被耐盐能力更高的柽柳所替代,主导该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是___,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2)某地区为降盐增产、养虾增收,“挖塘抬田”建立台田。“挖塘抬田”是在低洼盐碱地上按一定的比例开挖池塘,并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其模式如下图所示。从台田到池塘周围的护坡上,依次种植了棉花、柽柳、芦苇,已知柽柳的耐盐能力最强,据此判断土壤返盐最易发生在___(填图中字母)。虾塘中常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模式,罗氏沼虾可以清除养殖残饵、吞食病死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这种混养模式的优点是___。(3)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分布着大量水鸟,候鸟的迁徙导致群落的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属于群落的___特征。科研人员为了解某水鸟的生态位,需研究的内容有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①.土壤盐分②.速度和方向(2)①.b②.消费者和分解者③.既能净化水体,又能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和)传播(3)①.季节性②.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祥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小问1详析】自然状态下,伴随地面抬升和土壤脱盐,植物类群由耐盐的碱蓬逐渐向落叶阔叶林演替。但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土壤返盐十分严重,落叶阔叶林群落迅速被耐盐能力更高的柽柳所替代,这是因为土壤返盐环境更加适宜柽柳的生存,因此,主导该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是土壤盐分,因而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小问2详析】从台田到池塘周围的护坡上,依次种植了棉花、柽柳、芦苇,已知柽柳的耐盐能力最强,据此判断土壤返盐最易发生在图中的b区,因为该区域栽种的是柽柳。虾塘中常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模式,罗氏沼虾可以清除养殖残饵、吞食病死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或分解者,当其以前者为食时可以作为消费者,而以后者为食时,则为分解者;、这种混养模式表现为既能净化水体,避免水体被养殖残饵、病死的南美白对虾污染,又能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小问3详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分布着大量水鸟,候鸟的迁徙导致群落的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科研人员为了解某水鸟的生态位,生态位指的生物在群里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动物,如水鸟要了解其生态位,则需研究的内容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25.脱水素是青稞中的一种抗冻物质。研究人员利用下图所示的质粒将脱水素基因Dhn4导入草莓细胞,成功培育出了抗冻草莓植株。(1)将Dhn4导入受体细胞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是___。(2)为使Dhn4与载体正确连接,对Dhn4进行PCR扩增时,引物F的5'端应含有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理由是___。(3)为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重组质粒,除了用标记基因进行区分,还可用限制酶KpnI处理质粒,电泳分离后进行区分。在方框中画出电泳的结果___。(4)下图是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此过程设计的引物A应含有两部分碱基序列,分别是___、___。与使用限制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相比,同源重组法的优点是___。〖答案〗(1)让Dhn4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使Dhn4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2)①.PvuⅡ②.转录是从模板链的3'端开始的,与模板链配对的引物F的5'端靠近载体中的启动子(3)说明:普通质粒对应泳道中2条带分别为4.7kb和1.75kb;重组质粒对应泳道中1条带为8.2kb(4)①.同源序列1②.与目的基因编码链5'端相同的碱基序列(或与目的基因模板链3'端互补的碱基序列)③.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不受限制酶识别序列的限制〖祥解〗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小问1详析】将Dhn4导入受体细胞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是让Dhn4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使Dhn4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小问2详析】质粒上含有两个KpnI限制酶切位点,若引物F的5'端含有KpnI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则对质粒进行酶切时会将终止子切除,Dhn4基因转录时从模板连3'端开始,因此模板连3'端(F的5'端)与靠近启动子的PvuⅡ相连,即引物F的5'端应含有PvuⅡ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理由是转录是从模板链的3'端开始的,与模板链配对的引物F的5'端靠近载体中的启动子。【小问3详析】据图示分析,质粒上有两个KpnI限制酶切位点,酶切后形成(1.6+0.15)=1.75kb和(4.6+0.1)=4.7kb两个片段;目的基因插入在PvuⅡ和EcoRI之间,重组质粒只有一个KpnI限制酶切位点,酶切后只有(4.6+1.6+2.0)=8.2kb一个片段。电泳时DNA片段碱基数量越多,移动速度越快,因此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小问4详析】据图分析,引物A的作用是保证目的基因和线性化质粒连接,因此引物A的3'端与目的基因编码链5'端相同的碱基序列(或与目的基因模板链3'端互补的碱基序列),同时引物A的5'端与同源序列1互补。与使用限制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相比,同源重组法的优点是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不受限制酶识别序列的限制。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被病原体感染的巨噬细胞会发生内质网应激(ERS)。ERS发生时内质网激酶PERK与分子伴侣GRP78解离,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GRP78则与未折叠蛋白质结合,帮助其进行折叠。ERS的发生还可激活内质网自噬,此时蛋白Atg8a会与内质网上的自噬受体结合,启动自噬过程。Keap1蛋白可提高内质网上自噬受体的泛素化水平,促进内质网自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解离后的GRP78通过减少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堆积来缓解内质网压力B.磷酸化的PERK通过减少运往内质网的蛋白质来缓解内质网压力C.提高Keapl的泛素化水平可促进自噬受体与Atg8a的结合,加速内质网自噬D.自噬可将内质网内堆积的蛋白质降解并重新利用,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答案〗C〖祥解〗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处于营养位置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细胞通过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详析】A、ERS发生时内质网激酶PERK与分子伴侣GRP78解离,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GRP78则与未折叠蛋白质结合,帮助其进行折叠减少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堆积来缓解内质网压力,A正确;B、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减少运往内质网的蛋白质来缓解内质网压力,B正确;C、Keap1蛋白可提高内质网上自噬受体的泛素化水平,从而促进内质网自噬,不是提高Keapl的泛素化水平,C错误;D、自噬可将内质网内堆积的蛋白质降解并重新利用,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D正确。故选B。2.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NBD与ATP水解有关,如图所示。ABC转运蛋白可分为存在于所有生物中的外向转运蛋白和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的内向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B.离子先与SBP结合后经内向转运蛋白进入酵母菌C.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D.SBP、TMD和NBD通过改变构象完成对物质的摄取、转运和释放〖答案〗B〖祥解〗ABC转运蛋白是生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转运物质。【详析】A、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图中,ABC外向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发生了ATP的水解,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A正确;B、向转运蛋白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而酵母菌属于真菌,B错误;C、外向转运蛋白存在于所有生物中,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C正确;D、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作用是构成介导底物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通道,NBD与ATP水解相关。在不同的转运阶段,两个NBD的结合状态与开口方向是动态变化的,NBD接收信息后,结合ATP并水解产生能量进而控制TMD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完成对底物分子的转运。其中外向转运蛋白的TMD可以直接与在胞内的底物分子结合,启动整个转运过程。而内向转运蛋白则是外周蛋白SBP捕获识别底物,形成底物-外周蛋白复合体后呈递给TMD,进而使处于外周蛋白中的底物分子脱落,并通过TMD结构进入胞内,SBP与TMD、TMD与TMD之间是通过改变构象来完成对底物的摄取、传输和释放,D正确。故选B。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此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随血液进入肝细胞后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以供应肌肉运动的需求。该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时产生少量能量并形成少量ATPC.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使NADH再生,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D.可立氏循环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答案〗D〖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析】A、肌糖原不会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ATP产生,B错误;C、依题意,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时消耗NADH,生成NAD+,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C错误;D、依题意,当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可通过转化为葡萄糖重新进行入循环。这种机制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D正确。故选D。4.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在t0时将S期的细胞用3H全部标记,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实验,统计其中带3H标记的M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t1(t1=t0+3h)时发现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进入M期;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t4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均不会经历核糖体形成的时期B.t1~t4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部分细胞核DNA复制会因环境影响而出错D.该细胞周期中G1、S、G2和M期时长分别为4h、2h、3h和4h〖答案〗D〖祥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用3H标记的是DNA合成期(S期)的不同细胞,其他时期的细胞不被标记,统计的是分裂期(M期)细胞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因此研究的是DNA复制期的不同细胞经过DNA复制后期、分裂期和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的历程。题中t1(t1=t0+3h)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说明最先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历G2期进入分裂期,则t0~t1为G2期时间,时间为3h;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说明G2+1/2M=4小时,即M等于2小时;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即S+G2+1/2M=8小时,因此S等于4小时;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G1+G2+S+M),时间为13小时,因此G1等于4小时。【详析】A、核糖体增生发生在G1期,分析题意可知:t1时最早发现被标记的细胞进入M期,t4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所以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因此在t0~t4时间段存在分裂间期,存在核糖体增生,A错误;BD、题中t1(t1=t0+3h)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说明最先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历G2期进入分裂期,则t0~t1为G2期时间,时间为3h;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说明G2+1/2M=4小时,即M等于2小时;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即S+G2+1/2M=8小时,因此S等于4小时;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G1+G2+S+M),时间为13小时,因此G1等于4小时,B错误,D正确;C、S期细胞的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据分析可知,S等于4小时,t2时已不存在S期细胞,因此在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核DNA复制出错,C错误。故选D。5.哺乳动物体内B型脂蛋白(ApoB)有两种类型:ApoB100含4536个氨基酸,在肝细胞中合成;ApoB48含2152个氨基酸,在肠细胞中合成。这两种脂蛋白均由同一基因(ApoB)表达产生,ApoB48的氨基酸序列与ApoB100的前半段完全相同,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是肠细胞中的mRNA分子一个位点上的胞嘧啶(C)转变为尿嘧啶(U)。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氨基酸密码子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谷氨酰胺CAA、CAG苏氨酸ACU、ACC、ACA、ACG起始密码子AUG终止密码子UAG、UGA、UAAA.ApoB100的第2153位上的氨基酸可能是精氨酸或谷氨酰胺B.两种ApoB蛋白的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翻译形成ApoB100所需tRNA的种类不一定比形成ApoB48时多D.ApoB蛋白的多态性丰富了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内涵〖答案〗B〖祥解〗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详析】A、由题干知,apo-B基因没有突变,可能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UAG、UAA、UGA,提前终止了翻译,因此肠细胞中的氨基酸更少,只表达了2152个氨基酸,则第2153位氨基酸对应密码子可能是CAG、CAA、CGA,所以对应氨基酸可能是谷氨酰胺或精氨酸,A正确;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题干中发生转变的是在mRNA碱基,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翻译时所需tRNA的种类取决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所以翻译形成ApoB100所需tRNA的种类不一定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