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学第一课

\教学深计------------------

【教学要求】

1.和同学分享寒假里的喜、怒、哀、乐及新发现、新收获。

2.交流展览寒假作业,对寒假工作做个总结。

3.了解高年级语文课本的结构,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4.对本学期的语文成绩拟定目标,制订计划,并交流怎样落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特色,明确学习方向。

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松入课。

1.师谈话:愉快的寒假结束了,恭喜同学们长大了,现在老师就送给同学们一

首歌曲《童年在长大》,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后谈感受哟!

2.(课件出示)我长大了,并配背景音乐《童年在长大》。

3.师: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引导学

生谈出又长大一岁,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

二、重温寒假,其乐融融。

1.师:这个春节,大家一定过得很开心吧,你能将你最想说的话给同学们分享

一下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大家一定要畅

所欲言呀!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作业展览,取长补短。

1.大显身手。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你们的寒假过得愉快而有意义,现在,又到

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把最能代表你寒假成长的、你认为最有创新和意义的

作业摆到桌子上,我们来个作业秀大比拼。

2.互动交流。

每位同学现在请携带自己的笔、本,走出自己的座位,去欣赏参观其他同学

的作业,对于有深刻印象和感受的,随即记录下来。

3.学生参观。

4.全班交流。

(1)指名谈谈自己认为最出色的作业,并说出出色在哪里。

①优秀对联的集锦。

②优秀书法的心得。

③出色的手工制作。

(2)优秀学生谈自己的经验。

(3)以不点名的形式给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提个醒儿:不能一放假就忘记自己

学生的身份。

5.教师小结:凡是被选作“黑马”的同学,一定是怀揣着伟大的理想,目标明

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人。

四、语文课本,新的朋友。

1.给语文课本这个“新朋友”起个亲切的名字。

同学们,请拿起你的语文书,轻轻地摸摸,仔细地闻闻,谈谈自己的感觉。

你能给这位“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2.浏览目录,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1)请你数一数本册书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每个单元有

几篇课文。

(2)教师介绍本册书的构成。(课件出示)

第一组“永远的童年”。

第二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三组“遨游汉字王国”。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六组“思维的火花”。

第七组“异域风情”。

第八组”语言的艺术”。

(3)教师介绍这本书上新增的内容。(课件出示)

古文名著

(4)相机推荐四大名著读本。(课件出示四本书)

五、订好计划,展现风貌。

1.在这个学期中,同学们对学习语文有什么新的打算呢?现在,就请你们拟

订一个计划吧!可以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利用时间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

3.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学习态度要端正,上课听讲要专心。

课下作业要细心,日常生活要留心。

莫让时光白白流,莫让父母劳心神。

6.写一句座右铭。

请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贴在课桌最醒目的地方,

让它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快乐地度过小学五年级的时光

吧!

六、送去祝福,化作期盼。

孩子们,新的学期,新的征程,让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做一只快乐的小鸟,

去语文课本这个大森林里尽情地觅食吧!

【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我长大了——>要变作爱读书的“小鸟”

II

快乐"——在书的森林里觅食

教学札记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设计厂-------------------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图,使学生明白图意,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掌握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使学生懂得语文可以多渠道地学习,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初步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至少一篇自己的作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使学生明白图意,让学生了解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

用,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揭题。

1.孩子们,你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吧!

2.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观图:看看上面的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修改作文的话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解读“文章不厌百回改”。

1.齐读课题三遍,分别强调“不厌、百回、改”。

2.指名谈读后的感受。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

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师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4.补充名言,(课件出示)齐读。

(1)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一叶圣陶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一

—鲁迅

这些名言都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三、出示小资料。(课件出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

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

士。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

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

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

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小组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

么?

2.教师小结: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

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

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修改的事例呢?进一步了解修改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说出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贾岛

的故事一一《推敲》)

4.小结:名人尚且如此,我们小学生的作文更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

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2.我们应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请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己的妙招吧!

3.教师归纳。(课件展示)

(1)写完后再念、再念、再念。

(2)不通顺和有错别字的地方及时改正,改不了的地方先做上记号,寻求老

师或同学帮忙。

(3)欣赏其他同学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这样有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4)自己的作文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反复读,再作修改。

五、观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作文《小花猫》,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请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

这样修改?

3.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改自

己的作文。(课件出示)

⑴错别字。(2)标点符号不当。

(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

4.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出示

常见的修改符号)

5.小组活动:共同合改一篇作文,说出自己修改的理由。

六、总结。

1.今天的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

其他的好习惯我们也要加强,成为一个好学生。

七、作业布置。

选择同桌的一篇日记进行修改,注意用上修改符号。

【板书设计】

/再念再念再念\

1/I\J

'再改再改再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

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

To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

益。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板书课题)

二、语文大家谈。

1.同学们平时都是通过哪种途径学习语文的呢?你认为还有其他的途径吗?

2.观图:(课件出示)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1)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

(2)同学们到工厂参观。

(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

(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同学们在家里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H)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3.谈谈自己观图的感受。

4.你从中发现他们有哪些良好的习惯了吗?

坐姿端正,书本摆放整齐有序,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专心致志,能做到眼

到、口到、手到、心到……

三、你以后准备怎么样多渠道学习语文呢?

1.小组交流。

2.师当小记者采访同学。

甲:我觉得收听收看广告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途径。比如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

告一一“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一语双关,告诉大家平时你要参

加保险,每次交的费用不多,一旦有困难时就会有大的回报。

乙:我觉得看书学习语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看书可以学到许多课本

上学不到的知识。妈妈告诉我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对话。有一

次,老师第二天要讲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刚刚读过介绍唐朝诗

人的书,对李白和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有一些了解,回到家我又认真看了看,并

且把相关的内容摘抄在课本上。第二天上课,听着我侃侃而谈,同学羡慕,老师

夸奖,可把我给乐坏了。从此,我更喜欢读课外书了!

丙:我特别喜欢和人聊天。以前,我爸爸总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毛病,他说我

天天不停地说,不嫌烦,可我就是改不了。不过,后来语文老师找我聊天,我才

明白,原来聊天也可以学习语文呢!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和人聊天时一遇到

有趣的话题或者听到别人说的有意思的话,我就赶紧掏出小本记下来。有的时候

还能用在我的作文里面。老师都夸我的语言有生活气息呢!现在连爸爸也夸我是

个有心人呢!

丁:我觉得参加学校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渠道。上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

要求稿子必须自己写,内容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不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间做了小调查。经过我的精心准备,最后参加比赛,评委一

致认为内容真实,注重实际,语言流畅,富有激情,给了最高分。我觉得通过这

次比赛,我的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3.教师小结。

⑴学校内:

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学习,宣传栏,黑板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向老

师请教,同学讨论……

(2)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3)校外:

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

交流……

四、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

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

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同学们,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

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

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板书设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

(555)学语文

学校家里社会

第一单元

融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乡村农

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种瓜的

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

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

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一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2

了乐趣,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锌、自得

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

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诗人即景

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

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

2祖父的园子2

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

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月亮让学生感

3*月是故乡明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爱故乡、爱亲人、1

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

4*梅花魂手的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1

颂了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口语交际:走进

交流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1

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由儿时的照片,感悟自己长大了,然后在明

2

那一刻,我长大了确习作目标的基础上开始习作。

TW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古诗,

语文园地1

体会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3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的

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感情。

授课方法探究

1.自读自悟,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1古诗三首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借助注释,交流、感悟。

2祖父的园子抓住字词句体会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

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然后结合题目,

3*月是故乡明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梅花魂理清文章结构,抓重点段落研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典案

古诗三首

\教学课计r【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歌,查找范成大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

诗的世界里。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

的诗句,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诗歌的花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拿出笔,在你的课堂记录本上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强调“园”是“公园”

的“园”,“杂”字下面是带钩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撇、点)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

介绍作者范成大:字致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

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4.现在让我们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孩子们在做什

么有趣的事。

设计意图:

引用与童趣相关的诗句,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读准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对于读不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工具书、问同学、问家

长……)

“昼”是翘舌音,“耘”是整体认读音节,“供”读第四声。

2.再读诗歌,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

昼出/耗H/夜绩麻,村田;L女各当家。

童孙沫的供耕织,也傍逐阻学种瓜。

3.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4.结合课文插图,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这首诗写了农村大人们在

耕织,小孩子在学着种瓜。)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文中的乐趣,从而有效诱发学

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多元的感受。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释题:“四时”怎么理解?“杂兴”是什么意思?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四时:

四季。杂兴:各种兴致,随兴而写。诗的题目意思是作者随兴写下一年四季农村

里的情景。)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诗意,与同学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理

解,或者问老师。

3.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农民白天去田间除草,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有各的家

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句意: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种与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设计意图:

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感悟诗情。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想一想,在农村,人们除了要耘田,还要干什么?(播种、插秧、犁田、施

肥、除虫、喂猪……)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相继出示:农民耘田图、夜晚搓麻图,用几句话说说图上人们是怎样

劳动的,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说。

(3)引读:大人们真能干啊一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民们太忙碌了一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最有趣的是谁?(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也傍……学……)你体会到了什

么?(引导想象,体会乡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2)出示小孩种瓜图,说说孩子的神态、动作等。

(3)引读:真是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好孩子一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种瓜。

真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一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懂事的孩子一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可爱的孩子一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想象一下,范成大会和农民说些什

么?会和学种瓜的孩子说些什么?(师扮老人,学生扮农民和童孙)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劳动人民的乐趣。

五、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

2.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养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差不多

落尽正在结籽。

白天长了,篱笆边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感悟。

这首诗写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使学生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让

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

范成大

儿女:耘田绩麻(勤劳、忙碌、热爱劳动)

童孙:学种瓜(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第二课时

稚子弄冰村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注释,自学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教学方法】

抓住关键的几个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体会《稚子弄冰》中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和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

性。

3.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在儿童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

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

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

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一)解诗题,知诗人。

1.理解题目意思。

2.了解作者:杨万里,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

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设计意图:

借助对诗人背景的了解,理解古诗内容。

(二)读准古诗,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了解诗意。自学要求: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诗意:清晨,儿童将夜间冻结在金属盆中的冰块取出,提在手中轻轻敲打,

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玉石破碎的声音。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

的事情?(板书“趣”)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板书)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帆”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

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对“玻璃”“玉磬”“银锌”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设计意图: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

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

乐。

三、学习古诗《村晚》。

(一)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

的。)

(二)读准古诗。

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流利。

2.按节奏读出韵味。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理解古诗意思。

1.教师点拨。

陂(bei):池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漪(yi):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

信口:随口。归去:回去。

2.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一起把影子

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

的乐曲。

(四)领悟诗情。

1.诗的题目是“村晚”,乡村的傍晚有什么景物?(读前两句)

2.学习前两句。

(1)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

(2)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

(3)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样子,生动形象。

(4)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

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5)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抓住用得巧妙的几个字,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图画。

3.学习后两句。

(1)“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

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

(2)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牧童自然就优哉游哉、

其乐融融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体会儿童的无忧无虑。

四、拓展其他古诗。

1.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2.根据三首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古诗积累量,并让学生改写成短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

训练了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趣”:脱、穿、敲一一儿童的天真淘气

村晚

池塘、山、落日'

横牛背信口吹,饶有生趣的乡村晚景图

儿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2祖父的品子

'教学段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园子里的“我”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悟园子里的自由自在。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童年的生活总是让人终生难忘,童年的记忆总是五彩缤纷。作者萧红一生

魂牵梦萦的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随着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一同走进祖

父的园子,感受作者童年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2.学生课前交流收集到的关于萧红的资料。

3.教师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

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设置了悬念,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

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晃:huWng①明亮:明~~o②光芒闪耀眼。③很快地闪过:一~十年。

huWng摇动,摆动:~荡~动~悠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

4—14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第15—16自然段);在园中

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7-19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

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玩耍,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我”也是自

由、快乐的。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对《祖父的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走进园中,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想想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找出相关的

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并在书的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一)初进园子,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

自由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生机勃

勃)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相机指导朗读。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我”非常喜爱它们。作者描写

得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

切都难以忘怀。

(二)再进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快乐。

1.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16自然段,看看这段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自由

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板书:自由)

3.抓住“花”“鸟”“虫”,感受园子里的自由自在。

(1)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自由自在呢?

指名回答,并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样,都是自由的。

齐读句子。

作者说“一切都活了”,都有哪些事物活了呢?(花、鸟、虫子)

(2)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花活了的?一生接读:就像睡醒了似的。(课件出示

句子)

体会: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

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

出这份自由?

(3)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鸟活了的?一生接读: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课件出

示句子)

体会:鸟儿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一一

自由的。谁来读?

(4)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虫子活了的?一生接读:就像在说话似的。(课件出

示句子)

想象: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自由、快乐的心情。

指导朗读: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我”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

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4.抓住“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进一步感受园子的自由自在。

(1)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课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太阳也不知道。

指名读句子。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它们的自由自在的呢?(从多次出现的“愿意”和“随意”

中感受到的。教师标出课件中的“愿意"和''随意”)

师生合作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

爬上房……

(2)小结: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真不愧是一个一一自由自在的园子啊!(教师手指板书中的“自由自在”)

指导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

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这段。

四、总结。

园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在园子中,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感受祖父的慈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自在)

二、走进园子,感受祖父的慈爱。

1.在作者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就正如她自己所说:“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2.究竟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什么呢?出示课件,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文

章相关段落,标出“我”做的那些趣事,认真体会。

3.交流:“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1)“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晴阚。有时不但没

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紧扣“瞎闹”,体会“我”的自由。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作者的调皮。

(2)“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机例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

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结合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我”是在帮倒忙。

(3)“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

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①“我”和祖父浇菜有什么不同?(一个往菜上浇,一个往天空扬)

②想象:“我”大喊着下雨时的神情是怎样的?(天真烂漫、欢快、激动……)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4.“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调皮得很。那么,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

的?(祖父)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慈爱、疼爱孙女)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请同学

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1)抓住第12自然段中的“慢慢”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住第8-10自然段中祖父的笑:大笑起来一一笑够了一一还在笑,从这

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怎样的情感?(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5.在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的宽

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个园子在“我”

心里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座充满爱的乐园)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真正走

入文本,抓住文本进行深入理解,体会祖父的慈爱。

三、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1.阅读链接,升华主题。

读罢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写的祖父的园子简直就是充满快乐和

自由的人间乐园。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2.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和疼她爱她的祖父。你

明白作者写作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

感激和怀念之情)

3.推荐原著,探究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

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

设计意图:

学习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特别

是在新课程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今天,对于这样一篇节选文章,我们更应义不容

辞地带领学生阅读原著。

【板书设计】

(生机勃勃)

2祖父的园子(自由快乐}眷恋、怀念

(充满爱)

月是故乡明

\教学设计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者对不同地方的月亮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同学们,文章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

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难读的词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浩渺篝火旖旎徘徊澄澈嚼烂

点缀恍然大悟离乡背井

燕yAn:燕窝、燕子、海燕、燕雀、燕麦

yWn:燕山

2.再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层?

(2)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

3.学生自学交流。

4.学生汇报:共有7个自然段。

课文写了故乡的月亮(第1—4自然段)、外国的月亮(第5自然段)、北京的月

亮(第6自然段)。

5.作者对月亮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现在我们首先来看故乡的月亮。

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一)故乡的月亮。

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却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作者由月亮想到

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什么情感?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

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

山,还写了水。

(二)外国的月亮。

1.外国的月亮是怎样的?作者内心有什么感受?

2.学生读文,勾画,交流。

3.外国的月亮:美妙绝伦。但作者还是忘不了故乡的月亮。

(三)北京的月亮。

北京的月亮怎样呢?作者内心有什么感受?

作者住的朗润园是赏月胜地。但作者想到的依然是故乡平凡的小月亮。

(四)深入体会思乡之情。

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

方的月亮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细?

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

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

2.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第6自然段)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

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

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一一借景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

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和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学生甲: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学生乙: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学生丁: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

4.由于作者不能回去,所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事物“月亮”上,文章虽然

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

散的特点。

(对比、借景抒情、形散神不散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四、总结。

1.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

句作为题目呢?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被广为传诵,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用它来

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总结: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

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

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辉煌的人生,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

平民情结。有人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摘抄到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3*月是故乡明

外国的月亮:美妙绝伦

北京的月亮:风光绝妙

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

、4*梅花魂

、教学模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喜欢它的什

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设计意图:

由同学们熟知的梅花引入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课文的学习设置

了悬念。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读通读顺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第4—H自然段):外祖父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第12-13自然段):离别前,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

第五件事(第14-15自然段):临别时,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

“我”。

2.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层。

(首尾各为一层,中间为一层,全文分三层。)

3.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

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

的思想感情。最后一段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4.主要内容: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

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体会外祖父的情感。(三次流泪)

出示自学提示: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学生自学,勾

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1.吟诗落泪一一思乡之泪。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

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⑴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

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适当解释说明诗句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

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

异乡,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在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关闭柴门。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

不能回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希望朋友早日回来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薄薄春寒无声息地侵入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

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

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忧愁悲慨之情。

2.心想归而身不行一一无奈之泪。

(1)“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外孙女的哪句话直接刺痛了外祖父那根敏感的神经?一一“外公,您也回

祖国去吧!”

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

深的眷恋。

(3)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

祖国,他想回国却不能回,多么心酸,多么无奈啊!此时的泪是什么泪?一一这是

无奈的泪水。

3.送别时眼含的泪水一一深情之泪。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4、15自然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

面?(指名说)

(2)想象这令人心酸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准备怎么读?自己先想一想,

练一练。

(3)出示课件: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

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一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4)老师也被这个画面深深感动着。(教师范读)

第14自然段中有一个词特别揪心,是哪个词?(衰老)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

衰老了许多?

(5)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吗?此时的泪是什么泪?一一这泪水饱含

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6)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的泪水都

汇聚在这颗心。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7)这是怎样的手绢?一一这还是那块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飘走的手绢吗?

读出它的沉甸甸一一船快开了……血色的梅花。

设计意图:

学生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师重点抓住几句话点拨,使学生理解得更加

深亥人

五、深入体会“梅花魂”。

1.出示自学提示。

(1)梅花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共同

点?(默读第13自然段)

(2)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1)赞美梅花的精神。(教师相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的精

神)

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一一有品格、有灵魂、有

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3)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

(4)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你

都知道哪些?(指名说)

(苏武)受尽屈辱十九年,爱国之心不变。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日英雄赵一曼)毒刑拷打何所拒,民族气节显忠魂。

(杨靖宇)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江姐)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

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

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

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

神。(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

神)

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5.这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示这颗心,非要用一个词来

形容这个魂,我想,最好是用一首歌的歌名“中国心”o这不仅仅是外祖父的一

颗心,更是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海外华人的一颗心。他们像外祖父一样,虽然身

在异国他乡,但时时眷恋着祖国。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播放歌曲

《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心里永驻一颗中国心。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民族气

节的人物。(音乐声中下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拓展,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让

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