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及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_第1页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及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_第2页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及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_第3页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及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_第4页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及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及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想和大

家交流两个问题,一个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一个是集

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首先我想和大家做一个小小的互动,现在我们先来看一

下这个词,这个小互动在坐的有一些老师分享过,我也曾给

很多老师分享过,因为我感到这是一个既简单又能说明我们

幼儿园课程是什么?以及能反映现在我们幼儿园课程所存

在问题在哪里。我们看这是一个苹果是不是?我们从这样几

个方面,如果用手、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来感受这个苹

果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呢?手摸上去是怎么样的?光滑

的,冷冷的(凉凉的)可是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说的还要好,

耳朵听上去它吃起来是什么样的?嘎嘴嘎嘲、咯吱咯吱我们

的孩子还会说有水。眼睛看上去它是怎么样的呢?圆圆的、

红红的,鼻子闻上去呢?香香的(还有一股辣味),嘴巴吃

上去呢甜甜、酸酸的是吧。好,现在如果把这个苹果换成一

个我们市场上经常买的,给人画素描的蜡质苹果,那么我们

在感受里面会少掉哪几种感受呢?哦嘴巴的感受会少了,是

呀耳朵的感受也会少了,好我们继续往下看,如果现在出示

的是这么一张苹果的彩色图片,那么我们又会少掉哪些感受

呢?手的触感没有了,如果是切开了看,内部的汁水呀的感

觉是看不到了,那么现在再出示这样一张苹果的图片,什么

有没有了?颜色没有了,然后最后再出示一张我们经常会出

现的,爸爸妈妈也用此来考量孩子聪明不聪明的图片,还有

东西吗?什么也没有了。这个启示给了我很多思考,而且通

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和我自己的工作感受,我知道了我们幼儿

园的课程最重要的就是探索过程,在探索的过程当中,让孩

子们实实在在的去感受、去操作、去实践只有这样,他们才

能得出属于他的感受,获得他们自己的经验,而不仅仅是出

现apple、苹果这样只是带有字卡片,但是我们的现状恰恰

是老师们拿着书本,拿着apple、苹果这样的图片来教给孩

子认读、会写、会背,教孩子们十以内的、二十以内的、甚

至五十以内的加减,这是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

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

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

经验。

通过这个小小的互动,我想表达的正是纲要的这一精

神,幼儿园的课程要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获

得经验,让幼儿在行动中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验,而不

是我们老师简单的传授知识。但是我们的现状却是:小学化

教育现象严重,我们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这一点我想我们

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有深切感受的,我们的教学活动,多

是老师讲、孩子听,很少给孩子提供操作材料。那么要避免

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的最大的障碍到底是什么哪?是观念,我

们要改变原有的观念,要理解、明确我们幼儿园课程的理念

是什么?课程理念是课程最核心的要素。幼儿园的其他要素

都受课程理念的支配。课程理念在整个课程架构中处于引领

的地位。没有课程理念,课程就没有了立场,没有了方向。

所以我们一定先要知道我们的课程理念是什么,才能进行课

程的实施。

其实在我们使用的这套省编教材的教师用书中,每个年

龄段的上册的序言里就明确了我们课程的理念:关注生活、

尊重文化、倡导行动、鼓励表现、力求整合,这些也都是《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精神。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深入的

研读过、分析过序言中只有10页内容的这些课程的基本理

念,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纲要的精神和我们幼儿园课程的

理念。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幼儿园的

课程。

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即贴近幼儿的

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关注生活的理念体现了纲

要的这一要求,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源,是幼儿园课

程实施的现实背景,甚至可以说,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目

的。因为幼儿园课程来自孩子的生活,又是为了让孩子更美

好地生活。比如这里有个案例课件

一天午睡起床后,幼儿园为小班的孩子们准备的食物是

香蕉。趁着老师还在忙于帮女孩子们梳头,男孩子们开始悄

悄拿起香蕉玩了起来。见状,老师心中有了主意。当孩子们

在餐桌前就座后,她没有立刻让孩子们吃香蕉,而是和孩子

们谈起话来:“你们看,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呀?“孩子们一

下子兴奋起来:“弯弯的!黄黄的!像小船!像月亮!像滑

梯!像跷跷板……”于是,张老师带孩子们念起了自编的儿

歌,并伴随身体动作的表演:

香蕉香蕉弯弯,好像小木船;香蕉香蕉弯弯,好像月亮

船;

香蕉香蕉弯弯,好像滑滑梯;香蕉香蕉弯弯,好像跷跷

板!

等孩子们开始剥香蕉的时候,张老师又问:“你们剥开

的是什么呀?”孩子们说:“是皮!香蕉皮!”老师继续问:

“那么,你们还吃过什么东西有皮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

说:“西瓜有皮!梨有皮!苹果有皮……”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幼儿来说,一只微

不足道的香蕉就蕴含着丰富的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学习

内容,所以只要我们教师能开动脑筋充分挖掘和设计,就可

以把这些日常或偶发的事件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活泼、具有

教育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也就是最朴素的幼儿园课程。而

这样的课程因为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蕴含着幼儿的兴趣,又

基于幼儿的经验,所以也是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也是我

们课程所倡导的方向。

幼儿园课程也只能来自幼儿自己的生活、幼儿感谢兴趣

的生活或者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成人的生活不是幼儿园课程

的主要来源。正像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比喻的,幼

儿的课程就像幼儿的手指,它们只能长在幼儿的手掌上,不

能长在成的人手掌上。越是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越能让幼

儿产生兴趣,越能引发幼儿主动积极地活动。因此,关注幼

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生活需要、把握幼儿的生活规律、感

受幼儿的生活趣味、明了幼儿的生活见解,对于幼儿园课程

设计来说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关注生活还意味着引导幼儿

以综合的、真实的方式学习。生活是人的综合活动,也是一

种真实的情境。因此,幼儿的学习只有进入生活境界,才能

取得更高的成效。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小公

主,小皇帝,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不会与人交往,

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心中无他人,只知道获取,没有

感情付出的意识。所以我们经常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

种社会情感的学习,不是我们直接“教”幼儿就能掌握的,

而是要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

学习的。如果我们对孩子讲你们要学会关爱父母、尊敬老人,

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孩子们是不会理解什么是感恩的,我

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利用三八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

等各种节日,创设情景,让孩子身体力行地去作,让他自己

做个小礼物去送给别人,让他通过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去理

解,(图片朱雨桐)比如这是三八节期间我们开展的“我爱

妈妈”的主题活动,三八节之前我们首先用妈妈的工作照,

及妈妈和孩子一起游戏的照片布置成一个主题墙,并要求孩

子在家中观察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是怎样收拾家务的等

等,三八节这天我们先让孩子们想想今天是几月几日,是什

么日子,是哪些人的节日,让孩子们回忆妈妈是如何爱护自

己的,然后重点讨论了如何为妈妈庆祝节日,让他们根据自

己的想法分组准备,最后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妈妈,张贴在

主题墙上,然后再让每个孩子给妈妈做了一张贺卡送给妈

妈,并给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在这个看看、说说、画画、

做做的过程中,让他真正懂得什么叫感恩。所以对于我们幼

儿园的孩子来讲,我们要创设生活的情景,让他们于通过多

感官的参与和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验。

倡导行动行动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行动就是“做

事”,在行动中学习就是“做中学”。在行动中学习是幼儿

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决定的。幼儿就是在探究、交

往的过程中,获得了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获得了关于人际

互动的经验。对幼儿来说,端坐静听不是合适的学习方式,

比如:我们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境,当我们干巴巴地讲课

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玩纸片,游离在我们的活动之外,我

们把他强行拉回来让他做好,可是刚坐好没多久,他又干其

他事情去了,又游离到活动之外去了,我们就知道没法控制

他,实在不行,让他到墙角站着去,他宁肯去站着也不愿意

坐在那里听,因为他没事可干,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因

此,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就是引导幼儿做事,做适宜的事、做

有一定挑战性的事、做能引发幼儿更大做事热情的事。从这

意义上说,课程设计就是给幼儿提供做事的情境,就是给幼

儿安排做事的材料,就是考虑各种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的策略。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观察幼儿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

一年之中的变化,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废旧材料,让他们做各

种各样手工,还可以让给花浇水,给小动物喂食等等,这些

都是给幼儿创设做事的情境。行动也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方

式,行动过程中,包含了对事物和他人的认识,包含了各种

探究和交往技能的运用,包含了学习者可能萌生的各种感受

和体验。因此,行动中的学习是开放的,就幼儿园面对的客

观事物来说,既包含开关、颜色、数量、重量、大小甚至时

间的概念,也包含了各种关系、原理及规律,还包含了幼儿

内心产生的不同感受。行动需要思维和参与,幼儿行动在一

定程度上都受思维的引导。幼儿原有的经验与当前的任务总

是有着特定的联系,现有的行动总是在拓展、深化幼儿原有

的经验。只有引导幼儿不断运用原有的经验并面对适度挑战

的行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设计的

重点是引导幼儿做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

鼓励表现课件表现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表现也是

使幼儿经验和感受得到整理的思维过程,表现还促进了幼儿

各种表现技能的发展。表现有很多形式,包括口头表达、身

态动作和表情传送信息、动手制作和绘画等等。幼儿表达的

手段有很多,幼儿正是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的表达,加深了

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

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表现的过程中也丰富和充实了

幼儿的情感。比如:这是孩子们在给蔬菜浇水,因为洒水壶

不太多,我们就让孩子们带来矿泉水瓶,挂了眼做喷壶,孩

子们特别兴奋,回来之后孩子们通过画画表现了他们给菜浇

水的这个事情,然后用语言来描述了他们画的画,课件

杨梦琪说,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给我们的菜浇水,我们排

成排,一开始我的水不太出,要使劲捏才出的多,我看到李

一卓瓶子头朝下,水很大,我也把口朝下,一捏,真的出来

好多水,后来,大家都头朝下浇水,小菜芽喝了水,一定长

得更快,妈妈接我的时候,我要带她去看看。这是这个小女

孩画的,她说:大家的水都浇完了去接水了,我的还没浇完,

就剩我自己在这里浇水。

这是孩子们拨完丝瓜的种子后画的画,有一个孩子说:

我看到了丝瓜皮是黄色的,丝瓜上面细,下面粗,瓜籽上面

尖,下面胖,是椭圆形的,像向日葵里面的籽,籽有黑色的,

还有白色的,籽上有一层白皮,飘是白色的,有洞洞,洞洞

是椭圆形的,还看到了棉花,棉花也是白色的。

孩子们用画画和语言表达的自己体验和感受。

表现还是使幼儿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在表现过程中,

幼儿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

尽情探寻自己的思想。比如,课件图片:这是我们带领孩子

们去我们幼儿园南边的一块小空地里找冬天,一个孩子回家

后对妈妈说:今天我和老师一起去找冬天,到了玉米地里,

有很多玉米棍和玉米皮,我上去踩了一脚,玉米棍就“砰”

的一声倒了,玉米皮都干了,有的让虫子咬了,我看见树上

的叶子都落了,只剩下一点点的,还都变黄了,地上的草都

干巴巴的,冬天一点都不漂亮。我一点也不喜欢冬天。还是

春天好,春天开很多漂亮的花,夏天也好,可以穿裙子,吃

雪糕。这种表现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

也丰富了幼儿的情感。

所以说幼儿园课程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我们让

幼儿做事之后一定要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从一定意义上

说,表现也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只是跟探究、交往等不同,

表现更多的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幼儿园课程应鼓励幼儿

创造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表现是课程的重要追求。人基本的

创造素质是从幼儿阶段创造性的表现中开始培养的,一个到

了大学才开始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

此,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与国民的创造精神、与创新型国家的

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

力求整合课件人类的知识原本是整体的,随着知识的

增加,知识被分门别类了,被人为分割了。但对于幼儿来说,

就如同人类的早期,知识还没有那么繁多和复杂。幼儿的经

验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分门别类的,是联系的,而不是割

裂的。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是将认识纳入他整个的经验

体系之中的。幼儿在行动中不会去区分科学的行动、艺术的

行动、社会的行动,幼儿只有综合的行动。陈鹤琴当时提出

的“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都是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综合化的有益尝试。今天,采用主题课程就是力图注重不同

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努力促进幼儿不同领域经验的关联,

促进幼儿不同经验的迁移。也只有坚持课程的整体性,才能

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因为生活就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从这个意义上,越是来自幼儿生活的主题,越能体现综合的

意义。对幼儿园课程来说,重点不是设计不同领域的“课”,

而是各种来自生活的、包含多个领域经验的活动。比如课件

秋天的图画

这天,吴老师带领大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花园里开展

了“寻找秋天”的活动。她先让孩子们在花园的各个角落捡

拾色彩丰富的树叶和果实;然后,请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树

叶和果实陈列在小盘子里,和同伴相互欣赏和比较这些树叶

和果实有什么不同。接着,吴老师请孩子分组把树叶和果实

按颜色、品种、大小进行不同的分类。最后,吴老师发给每

个孩子一张白纸,请他们用这些捡到的“宝贝”制作拼贴

画...

这类活动是作为科学活动更合适呢,还是归于美术活动

更好?没法给它一个很清晰的区分,它是一个综合的活动,

幼儿园里很多的课程内容都是整合的,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大

部分幼儿园都是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情况下,有时候很难把

领域分得很清楚。

通过刚才简单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

念:是关注生活、尊重文化、倡导行动、鼓励表现、力求整

合,把握了这些基本的理念,我们也就清楚的知道了幼儿在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构成了幼儿园的课程。虽然说吃假、穿

衣、洗手、游戏、集体活动等等统统都是幼儿园的课程,但

是我们注重的还是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说集体教学活动是

现阶段我们这里的主要的课程实施方式。所以,今天我们交

流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的集体教学

活动多数和小学的方式差不多,主要是老师讲,孩子听,现

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适合幼儿园的学和教应该是什么样的。

纲要强调:课件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

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

主动地学习。

所以我们幼儿园的学和教跟小学里的学和教是不一样

的,幼儿园老师一定要知道,幼儿园的学习和小学的学习是

不一样的,幼儿园老师的教法跟小学老师的教法是不一样

的,一定要理解这一点。幼儿园的学是指幼儿在多感观的参

与下,操作、交往、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这就是学习,不是老师讲解的过程,不是听老师话的过程,

是行动的过程。就是用感观去感受环境、尝试做事、与他人

交往、阅读、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比如我班上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还是少数民族,他穿的衣服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很

有兴趣地围着他,这是不是学,就是学,在班上交往就是学,

因此,学跟上课的学不完全是一个定义,这个学是很广泛的。

只要能给幼儿带来新经验的活动都是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

动包括观察、倾听、创造、交往、思考、画画、构造、表演、

歌唱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习活动,今天我们就是要避免将

学习形式理解为单一的倾听。现在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

的,倾听,这是我们成人的学习方式,幼儿能用这种方式吗?

绝对不行的,幼儿一定是以行为为主,以观察和行为为主,

这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不同点。

幼儿园的教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兴趣,以

及现实活动问题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是引导幼儿去做事的过程,一个好老师,一个会教的老师,

不是自己会讲,讲的清楚就行了,而是创设具有对幼儿有意

义的环境、给幼儿创造做事的机会、引发幼儿去做、去想、

给予幼儿经验和能力的支持、给予幼儿心理的抚慰、觉察并

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的需要。这就是教,就是幼儿园里面的

教。

了解了幼儿园的学和教,我们现在再一起来探讨幼儿园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孩子们从早晨入园到下午

离开幼儿园,这中间所有对他发展有益的活动都是幼儿园课

程的内容,所以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比较灵活和开

放,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教的识字、拼音、计算这些较为单

一的内容。生活中各种偶发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内容,

比如幼儿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发现了蚱蠕,我们就可以引导幼

儿观察、了解蚱嘛的生活习性,并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开展相

关的谈话,帮助幼儿梳理有关蚱嘛的知识经验。因为幼儿园

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丰富,在选择上又比较灵活,所以我们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课件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经

验为基础、为起点,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年龄特点,适宜于

幼儿的发展,要充满情趣,内容选择好了还有对其进行研究、

分析,就是活动的设计。

二、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

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指南针。教学活动目标的

达成情况往往是衡量教学活动成效的首要出发点。因为目标

是一节课的灵魂,有效的教学活动始于准确地知道即将要达

到的目标,所以目标是评价一切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逻辑起

点。

教学活动目标的制订和教育内容息息相关。

每一个教育素材在没有被充分分析、解构之前都只是素

材,还不能称其为“教学活动内容”,只有教师对其进行剖

析、挖掘,找出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确定了教育目标之后,

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内容。所以目标的定位是

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容和幼儿需要的理解,它主导着教学活动

设计的方向,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的线索,并直接制约着教

育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学活动目标必须是适宜的、科学的,

是可实现的。

我们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切实把握以下

七个方面的要点。

(一)目标难易度:难易适中,适于发展水平

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

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

求,又要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

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

如,课件大班:能够掌握系扣子的方法。(过易)

小班: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过

难)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是不可能合作的,这对小班幼儿来说

过难了,

上述目标均是不适宜的。

一般而言,目标要确保班级2/3以上的幼儿可以达到或

完成。

(二)目标要维度合理,适于完整发展

目标要涉及到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且要考虑幼

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我们可以从认知、动作技

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定,尽量确保目

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现在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是否保留?

1.认知目标课件

所谓认知目标,主要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

握的概念、经验、信息等。

比如在歌唱“春天”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春天的

了解、对该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在故事教学活动“谁跟

小羚羊去避暑”中,幼儿对避暑的理解、对不同动物身体构

造的了解等都属于认知目标。

2.技能目标课件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

的掌握。它不单纯指动作技能,还包括思维方式、学习方式

等综合能力的要求,通常可分为三种:

(1)动作技能。如洗手、穿放、绘画、做操、打球、

跳舞等能力。

(2)智力技能。如观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推理等能力。

(3)自我认知技能。即自我调节和监控能力,如会自

己做计划、会检查自己的记录、会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纠正等。

3.情感态度目标课件

所谓情感态度目标,是指个体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

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及内在感受,并由此产生的对事物的

评价和行为倾向。比如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求知的欲

望;在学习中的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体验;遇到困难能

坚持、遇到问题会求助等信念的建立;对他人行为的敬佩、

赞扬、羡慕等心理活动等。

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

标,体现了教育者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取向。

以上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以

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所以一般的教学活动都会设

定这三个方面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教育活动

的目标设计都要设定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既不现实,也不符

合幼儿发展的逻辑,也不利于我们灵活而开放地设计教育活

动的目标。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

(三)课件目标要有侧重:突出关键经验(环节),避

免面面俱到

我们在设定活动目标时,一般就是2—3条,最多四条,

而且语言要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活动不肯制定过多的发展

目标,目标还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

和核心的学习任务。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

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失的。

例如,课件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

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

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

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

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

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

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

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

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

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

简洁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

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

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1.能够认真观察画面,学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画面的

意思;

2.愿意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体验看图说话的乐趣;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尝试给故事命名。

上述这个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比较准确而有针对性

地反映了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核心经

验,以及教师所要突出的教育意图。

(四)课件目标要具体:突出针对性,避免空泛笼统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也一定应当是

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

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

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

例如,(课件)在一个中班活动《白白的牙齿》的有一

条目标:“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

很明显这个“习惯”的养成仅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是不能

培养起来的,自然也不可能实现。这条目标可以整为“了解

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早晚刷牙的好处”。

再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让路》有一目标:“培养幼

儿仔细观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该目标缺乏对于该具体活动的针对性,而且语言表达不

准确,把“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并在一起显得

非常生硬。

这条目标可以调整为“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并能较完整

地表述出画面呈现的情节。”

(五)课件目标表述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幼儿角度

活动目标的表述或者是从教育(教师)的角度,或者是

从幼儿的角度,至于从哪个角度并无严格的限定。但作为一

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条目标表述应保持一致的角度为宜,

这是保证目标设计在形式上整齐统一的需要。

例如,课件中班音乐教育活动《尝葡萄》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

2.启发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丰收时人们的喜悦心

情;

3.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进退步、交替步、

托帽位等。

很明显,上述3条目标在表述角度上不一致,前两者是

从教师的角度来表述的,最后一条则是幼儿的角度来表述

的。

关于目标的表述角度,目前大家正逐渐认同于从幼儿的

角度来表述。原因在于,从幼儿的角度表述目标,可在形式

上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意识,

尽量从幼儿的角度去表述,从现实的可操作性上,也便

于目标所确定的发展任务的具体化。

(六)课件目标的纯粹性,要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

“目标”中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避免在目标表述中出现

“通过……”、”在……中”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些句式

不是目标恰当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把属于教育活动”手

段”或“途径”的内容混合于活动目标中。

如:课件我们常见的有些活动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

“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的乐趣,表达同伴间的友

爱”;

“在观察、操作、品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

察力和表述能力”。等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背景

或依托,有利于避免目标的空泛,但却是丧失了活动目标在

逻辑上的纯粹性。

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就是目标,而“活

动过程”才是真正表现或呈现活动的手段、途径及情境的适

宜平台。

(七)确保目标条目之间的独立性:避免彼此之间的意

义重叠

教育活动的目标一般是分条目而列述的,这既是为了呈

现目标内容的不同层次或维度,也是体现幼儿经验要点的清

晰分布,使人一目了然。

分条列述的目标在其各自所呈现的事件及其意义需要

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要避免意义上的交叉或重叠。

例如,某中班教育活动《夸济南》的目标如下:

1.通过观赏的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初步萌发幼儿

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培养认真倾听和说话完整

的能力。

3.知道济南名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该活动目标中,不但存在着表述角度不一致、手段与目

标混合等问题,而且在目标1和目标3之间内隐地存在着意

义的重叠,即“观赏的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和“知道

济南名胜”对于幼儿发展的实质意义是重复的。

针对该活动目标存在的问题,可修改为如下内容,则显

得更为妥当:

1.知道济南有的突泉、大明湖等风景名胜,初步萌发爱

家乡的情感。

2.能够认真欣赏济南的风景图片,并能够尝试完整地讲

述图片的内容。

3.理解儿歌《夸济南》的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以上七个方面是我们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

题。现在我们来看:集体教学活动情境与材料的设计

三、集体教学活动情境与材料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

顺利的完成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创设的场景,是与内

容和目标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直观感知

对象,促使幼儿大脑中的相似经验增加,帮助活动更加顺利

的高质量的完成。所以,教师需要认真、仔细考虑教学活动

情境的创设。

(一)教学活动情境设计的几种方法

1.生活呈现法

生活是幼儿认知的基础。教学活动情境越贴近幼儿的真

实生活,就越接近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也越容易调动起

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呈现法又包括:

(1)呈现真实生活。即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幼儿呈现

的是真实的人物、场景、任务,使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如:

在“我的牙齿”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请来了贝贝的妈妈

一位牙科医生来为大家检查牙齿。贝贝妈妈穿上白大

褂,带来了牙齿模型和几件牙医用的工具,在为孩子们介绍

了牙齿的知识、牙医的工作后,还为每个小朋友检查了牙齿。

现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的牙齿状况,而且再也不怕

牙齿治疗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看到,营造生活的真实场景能让幼

儿有真实的体验,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其教育的实效性非

常显著。在营造真实场景的过程中,利用真实事件、使用真

实的材料、邀请真实的人物参与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2)模拟现实生活。其实,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

在创设教学活动情境时使用更多的还是模拟法。即教师利用

一些材料创造出一些和现实生活相仿的游戏场景,引起幼儿

的原有的经验,从而更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活动目标。

如:

在大班幼儿开始学习“8的组成”的时候,老师设计了

一个“逛超市”的教学活动。她利用班级里“小超市”的角

色游戏材料,在教室中布置了一个大大的“超市”。她给孩

子们每人8块“钱”,让孩子们到“超市”去选购两样物品。

然后,让大家交流,8块钱可以选购哪两样价格的物品。于

是,一个个8的不同组成方式被找到了……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通常为

幼儿的学习提供了知识运用的背景,使学习的内容与幼儿所

理解的生活产生关联,使学习更有意义。同时,“游戏性”

是这个方式运用的灵魂,在模拟的过程中,场景既具有现实

生活的影子,又具有虚拟性,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

个情境。

2.场景布置法

场景布置法,是老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借助各种材

料,布置出能帮助幼儿体验、操作、表演、活动的环境,从

而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身临其境感,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参与

的一种方法。

如:

在一次大班体育活动中,老师在场地上放了几张凳子,

用跳绳摆出了几道线,还有序地摆放了一些积木。她带孩子

们来到场地上,告诉孩子们:“这里是一大片的森林,里面

有树、有小溪,还有大石头,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你们是森林

里哪种小动物,想到森林里做什么游戏?”这下孩子们可兴

奋啦,有的想做小马,有的想做老虎,有的想做乌龟……他

们把凳子、绳子、积木想象成各种树木、河流、小路,开心

地跑、跳、爬……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场景的设计往往来源于教

学活动的内容,如故事的情节、歌曲的背景或角色身处的环

境等。其实,在数学活动中超市情境的设计,也是一种场景

布置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它更侧重于对生活情景的再现,而

场景布置法则更侧重于对教学活动内容中模拟情景的呈现。

3.角色扮演法

这是幼儿园里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是教师

和幼儿通过扮演教学活动内容中的角色,直观、具象地参与

活动过程,从而对学习内容具有更深刻的体验的一种方法。

这类方法往往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如:

老师在“比较前后”的中班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扮演

也他们最喜欢的小羊一一不是一般的小羊,是喜羊羊、暖羊

羊、懒羊羊、美羊羊这些动画片中的角色。于是,“小羊们”

在给前面的同伴揉揉肩、给后面的小朋友敲敲背中进行了关

于“前”和“后”的思考;他们还在通过辨别各种物体的前

后来寻找丢失的小羊;在与灰太狼的方阵游戏中,“小羊们”

发现自己的朝向改变了,前后方向也在相应地改变……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幼儿沉浸

到情境中去做定向的思考一一面对这件事,我该怎么办?这

非常有助于幼儿运用自己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使学习的

内容内化为自我建构的知识。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法必须

要与生活模拟、场景创设、语言描述、动作模拟等方法结合

使用。

4.动作模拟法

这也是幼儿园里常见的一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即教师在

教学活动中以动作、姿势、手势等营造出特定的情境氛围,

以配合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中班音乐表演活动“粉刷匠”中,教师伴随着歌曲模

拟起粉刷匠的动作开始在自己身体的四周刷起墙来,于是孩

子们也惊喜地跟着教师开心地刷起来。等表演完一遍后,教

师惊讶地对着某个方向说:“哎呀,这面墙刚才没有刷到呢,

瞧,这里还是空白的!快,我们再来刷一遍吧!”于是孩子

们真的涌到这个方向来,朝着教师比划的地方又开始边唱边

刷起来...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动作、表情是“最低成

本、高效益”的情境创设手段。教师用简单的“刷”的动作

就凭空制造出了一堵堵的“墙”,虽然孩子们面前一块砖头

也没有,甚至手上一把刷子也不见!作为幼儿教师,拥有丰

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是一项基本的能力,适时地运用它们能

在各种活动形式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语言描述法

这也是一个需要和其他方法联合起来运用的策略。它通

过教师语言表达的形象性使幼儿在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生动

的表象,从而在心理上建构一种现场情景的方法。上面的很

多案例都需要教师配合语言才能进行情境的创设。

语言描述法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讲述作品,通过作品内容、情节本身的渲染达到现场情境营

造的效果。比如在语言活动中讲述故事,在音乐、美术、社

会等领域中讲述事件的背景等;另一种则是描述,即对事物

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描述,使听的人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6.音乐感染法

这是一种通过音乐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来营造活动气氛、

调动幼儿情绪、创设活动情境的一种教学活动方法。

如:

在汶川地震后不久,老师设计了一节中班美术教学活动

“小树林”。在衰伤的音乐声中,她先出示了汶川地震中山

体滑坡、泥石流造成的山林变荒山的图片,并请孩子们用新

学的方法为荒山种上小树,让汶川重新变得美丽起来。然后,

随着音乐渐渐变得轻快起来,孩子们也一改刚才的悲伤之

情,认真、努力地画了起来……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情感对认知活动有着巨大的

推动、强化和调节的功能,而音乐因其特有表情达意的特性,

使这种功能演变成教学所需要的形象化的场景,使幼儿听乐

生情、随乐入境、以乐激情,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

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7.问题诱导法

这是一种以教学活动中的疑问、困难、冲突、悬念等作

为贯穿教学活动过程的主线,诱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促使幼

儿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进而有序推

进学习进程的方法。

在中班科学活动“好用的筛子”中,教师告诉孩子们:

“奶奶不小心把绿豆和蚕豆倒进了一个桶里混在了一起,谁

能想出办法把它们又快又方便地分离出来?“于是,孩子们

开始热心地进行不同的尝试……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

幼儿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把他们带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

而促使他们去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

的求知欲。

(二)教学活动材料设计与使用的方法

教学活动材料的种类有很多,设计和使用的方法也丰富

多样。不过鉴于教具和学具在使用中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和作

用,所以在这里将具体从两个方面展开介绍。

教具设计与使用的方法

教具是在教学活动中供教师使用的,所以一般来说要设

计得较大,能让全体幼儿看到。同时,教具的设计还需要充

分利用教学活动内容中的原有信息,充分体现讲解、说明、

演示、示范等作用。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教具的种类。

1.图片类教具

图片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

包括挂图、图书、幻灯片等几种平面图画的形式。

2.玩偶类教具

玩偶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木偶、指偶、布袋偶、毛绒

玩具等,也可是教师自制的各种纸偶、头偶等。

3.生活类教具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使用生活中的常

见物品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能利用的生活用品非常多,比如在让孩

子们辨别声音时,教师可以在黑板后摇晃钥匙、敲击杯子等

常见物品,让孩子们分辨是什么物品;在让孩子们理解上下、

左右、里外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罐子、盒子、桌子、

椅子等。

4.媒体类教具

所谓媒体类教具,是指利用电视、录音机、电脑、视频

转换仪等现代电子媒介或平台来展现或演示教学活动内容,

从而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幼儿对教学活动内容有更好的

体验和理解。

学具设计和使用方法

学具就是承载着教育目标的玩具,它将一些具有抽象关

系的事物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本能的驱动下

有意识、有兴趣地操作,在有趣地玩、有序地学的过程中进

行自我建构。

L点缀法

这种方法是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以

帮助幼儿创设情境、体验角色等。比如在教唱歌曲《催眠曲》

时让每个幼儿抱个布娃娃;在故事表演中,给幼儿戴上表示

不同角色的头饰。诱人的学具可以吸引幼儿,增加幼儿的学

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此类教具比较适宜低

年龄段的幼儿使用,因为他们更需要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引

导。同时,在使用时,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以免材料干扰到

幼儿的注意力分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2.表征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引导操作要点、提示活动

方法的材料。

老师在教孩子们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时,希望孩

子们在感受它的曲风之外,还能了解、感知每个乐句。于是

她根据乐风的结构,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了几组不同的花,然

后把幼儿分为若干组,让他们手拿不同颜色的花朵,并告诉

他们每一种颜色分别代表哪个乐句。当某一个乐句响起时,

拿相应颜色花的孩子们就要根据乐句进行表演。这种方式使

孩子们不仅很快地发现了乐句结构,还能引导他们用动作创

造性地表现这个乐句的感受。

3.转换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把教学活动内容转化成具体可操作

的材料,让材料蕴含教学活动目标,使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

中完成体验和理解。

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用衣架做

了一个,,平衡称”,请幼儿在衣架的两边分别挂不同的物品,

感受衣架的变化,使孩子们在衣架左右倾斜的操作过程中感

受了平衡,并逐步掌握了使之平衡的方法。

以上我们简单了解了教学活动材料设计与使用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

四集体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

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顺序和过程,这个顺序和过程需要

由一个个的教学环节来组成。环节安排科学、流畅、恰当,

教学活动就会顺畅进行,就能符合幼儿思维的进程,从而有

效推动幼儿的发展,反之,轻则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重则

干扰幼儿的学习思路,造成幼儿认知上的困难,影响幼儿的

发展。所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

问题。

(一)教学活动环节的内涵

教学环节展现的是一节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教

师对教学活动如何有序开展的思考,其中蕴含了教师基本的

教学观和幼儿观,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环节,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活

动目标而对教学活动内容呈现、教学方法运用所设定的步骤

和顺序,是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的具体安排。

它主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学”的问题,意

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

做什么;何时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何时引发幼儿的原有经

验、何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等。所以教学活

动环节安排的合理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

的作用,也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整体面貌。

(二)教学活动环节的作用

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

在这三个部分中又可以演变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

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及

不同的教学活动目标灵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1、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2、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呈现的顺序。

3、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环节就像是一个支架,通

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模式,其环节安排的前后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1.讲授式教学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教师直接控制教

学活动过程,使幼儿从感知到达领会,再通过练习来运用所

学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学程序。其环节的流程设计通常为:

导入一呈现(示范)一练习一巩固(交流)一结束。

小班美术活动:吹出来的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吸管蘸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吹画。

2.能对画面进行想象并用简单的语句大胆介绍。

活动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出示范例(吹画出的一棵枝叶茂盛的树)请幼儿欣

赏:“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原来是老师吹出来的画!真有趣!

你们想学这样的方法吗?”

环节二:示范

教师先介绍材料以及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是滴管的使

用方法)。然后,示范吹画的方法:“用滴管在你喜欢的位

置上滴一滴你喜欢的颜色,然后放回滴管。嘴巴靠近纸面,

用力吹气。”

环节三:练习

请幼儿分组围坐,开始创作。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

成颜料滴到纸上的过程并通过童趣的语言进行吹画方法的

指导,如“大风吹,小风吹;这儿吹吹,那儿吹吹”

环节四:交流

教师启发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画,并说说吹出了什

么。

环节五:结束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共同收拾材料和物品。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讲授式教学活动模式作为一种

直接教学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教育领域中无法被完全抛弃,因

为幼儿年龄小,故事阅读、手工制作、规则传递、动作学习

等都需要教师直接示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讲授式教学就

不必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只要传递灌输即可。相反,在这样

的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

与运用,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

极性。

2.发现式教学

这是一种目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积极倡导的教

学活动模式。它是由教师创设情境抛出问题,让幼儿通过主

动体验和发现,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在认知发生的

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其环节的设计通常为:唤醒(设疑)

一探索一交流一巩固一结束。

大班科学:电动玩具动起来

活动目标

1.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一一有电才会动。

2.掌握正确拆装电池的方法。

3.对电动玩具有好奇心,乐于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环节一:唤醒

(1)玩一玩

教师出示各种电动玩具说:“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你

以前玩过吗?我们来一个玩具运动会吧。请你们选一个玩具

玩一玩,让它动起来。”

幼儿自由玩一会儿后,教师提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

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2)想一想

请幼儿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有的玩具打开开关就动起

来了,有的开关打开了还是没有动起来……并请幼儿猜测原

因。

环节二:探索

(1)看一看

请幼儿打开玩具的“肚子”看看里面什么?(有的有两

节大小不同的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

等),并请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办。

(2)试一试

请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电池进行操作调整,尝试使玩具

动起来。

环节三:交流

(1)请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电动玩具

要装满电池才能动起来,而且电池要一样大小的才行)

(2)请没成功的幼儿把玩具拿到前面,请大家一起研

究解决。

(3)指导幼儿探索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出示电池

安装示意图,并请幼儿拿出电池进行观察,发现电池有“嘴”、

有“尾”的特点。请幼儿尝试电池安装的不同方法,研究怎

样排列电池才可以使玩具动起来)

(4)小结:原来电池要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突出的

嘴巴对准备平平的尾巴,两两相连才可以。

环节四:巩固

开展安装电池比赛:请幼儿进行取电池、装电池的比赛。

环节五:结束

幼儿自由地交换电动玩具。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发现式教学是一种注重

幼儿自主建构的教学活动模式,其环节设计强调的不是让幼

儿靠听讲、记忆来进行学习,而是重视幼儿通过动手“做”

来使外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发现式教学通常适用于

科学教育活动,但是我们应该把这种教学模式上升到理念层

面,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思路而运用到所有的

教学活动中去。

(四)、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中的问题与设计要求

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感到困难,常常觉

得这样设计是不是太老套啦?那样设计是不是没有新意

啊?其实,教学活动环节并不是一件华丽的外套,它不需要

追求新颖和时髦,它需要教师考虑的是现代教学理论在幼儿

学习认知规律上的体现。也就是说,当我们教学活动面貌发

生变化了,并不是因为我时尚了,而是因为我们对幼儿的认

识、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在进步。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

己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效提高自己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

1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实践,在环节设计上体现出来的

问题常常包含了教学活动本身的各个方面。比如有的是观念

上的问题:有的是对教材理解上的问题;有的是对目标把握

上的问题等。所以,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往往是教师对教学

活动的整体性把握不够。

(1)目的不清

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是对教学总目标落实的具体分解,

因此,每个环节都承担着自己独特的任务。很多教师在设计

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所承担的任务和目的认识不清晰,

导致教学环节的过程和方法无效,无法很好地达成教学活动

目标。

(2)递进不足

认知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有序发展的过程,如提取原有经

验、感知新的信息、吸纳新信息、改变原认知等。有些教师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时,没有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为

他们提供逐步展开的学习流程,设计的每个环节没有在幼儿

原有的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活

动处于无效反复中。而有时候教师又没有把握好内容呈现的

节奏,在幼儿还没有足够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展较难的部分,

以致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

(3)追求形式

有的教师只关注活动的外在形式,而没有关注环节的内

在价值,总觉得每个环节都要新颖,或者要各领域“综合”,

因此生搬硬套很多环节,使教学活动沦陷在形式的堆砌中而

没有实效。

比如,某教师在设计大班数学活动“找规律”时,最后

一个环节是“请孩子们尝试去自主设计一张规律卡”。她觉

得前面的环节比较沉闷,所以在最后环节要求孩子们两两合

作以调动现场气氛。结果在设计中孩子们要么发生争执,要

么设计得非常简单、毫无创意。原因在于设计活动是很个人

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路,合作反而影响个体创造性

的发挥,所以这个形式并不适合本活动。后来,教师把环节

改为“每个孩子自主设计几张规律卡,然后同伴相互检查并

续接”,效果就很不错。

2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要求

要想设计好教学活动的环节,教师不但需要把握好教学

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还需要明确自己每一步的意图,合理安

排教学活动的节奏。通常,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1)把握每个环节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好每个环节的

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汇总起来就是教学活动的大目标。

案例

大班社会活动:地震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一些紧急状态下的逃生常识。

活动准备

LKT板、积木、沙盒。

2.图片或录像(内容为地震时房屋倒塌的场景以及人

类、动物遭受的损害)。

3.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

活动过程

环节一:搭高楼和堆沙山(感知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1)请幼儿分别在KT板上用积木搭高楼和在沙盆里堆

沙同。

(2)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搭建的成果。

(3)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地震吗?如果地震了会出

现什么情况?

(4)抖动KT板,让孩子们观察高楼大厦的倒塌;教师

再在沙山下挖洞,让幼儿观察沙山的塌陷。请幼儿说说自己

亲手建造的高楼倒塌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5)小结:地震不仅会让楼房倒塌,还会危害人们的

生命。

环节二: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地震对

大自然、人类的影响)

(1)提问:关于地震,你最想知道些什么?请幼儿自

由谈论。

(2)播放录像或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

(3)提问:你从图片(录像)中看到了什么?你看懂

了什么?

(4)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让地震不发生吗?

(5)小结:我们不能阻止地震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学

会自我保护,从地震中逃生。

环节三:演习活动(学习地震的自我保护常识)

(1)和幼儿一起讨论:你知道地震时有什么办法来保

护自己吗?

(2)出示地震时自我保护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都有

哪些好办法。

(3)让幼儿进行逃生演习:孩子们在听到“地震了”

的提示后先躲到桌椅旁边,然后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离开

座位逃到户外的开阔场地。

(4)交流:你刚才是怎么样保护自己的?为什么这样

做?从安全、快速的角度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一些点评。

(5)再次演习o

延伸活动:请幼儿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介了解更

多的关于地震的知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安排环节时不仅要

清楚每个环节应该干什么,还要知道这样目的是什么。比如,

第一个环节“搭高楼和堆沙山”,目的是通过模拟这些建筑

的毁坏情况,给幼儿以直观感受;第二个环节“看录像或图

片”,则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让

幼儿能丰富经验;第三环节则是教孩子逃生的基本方法。这

样思考下来,教师就能准确地把握每个环节的教学重点,使

幼儿的学习过程连贯、流畅。

(2.)厘清层层深入的脉络

在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意义和目的后,教师还应该考虑的

是环节之间的前后关系和安排的顺序,尽量使每个环节的递

进成阶梯状,让幼儿的每一次发展有小步提升。

如:大班体育活动:火眼金晴

活动目标

能看得清、投得准。

活动准备

软沙包若干、妖怪画像若干、各种废纸筐若干、长绳若

干。

活动过程

环节一:自由投掷(练习投掷的方法)

(1)请幼儿自由玩沙包,比比谁的沙包投得远。

(2)请幼儿交流投沙包的经验和心得

(3)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体验用正确的动作让沙包投

得更远。

环节二:投准(练习投准固定目标)

(1)请幼儿扮演孙悟空打妖怪(把沙包投向各墙面上

的妖怪),要求幼儿打得准。

(2)在距离妖怪2米处拉上绳子,表示妖怪喷火了,

不能靠近,要求幼儿远距离投准。

环节三:投移动靶(尝试投准移动目标)

(1)把“妖怪”装入废纸篓背在各个小朋友身后,然

后互相追逐投准。

(2)反复游戏若干次。

环节四:放松肢体,收拾场地

(1)放音乐,让幼儿做放松动作。

(2)要求幼儿收拾好和过的物品。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环节的递进意味着儿童一

步步的发展。在“基本的投掷动作练习一投固定目标一投移

动目标”的过程中,儿童的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游戏兴趣

也不断被激发起来了。

3、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

教学环节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顺序。所以传统的开始

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还是有它们存在的价值的,因为

这个过程符合儿童认知发生的基本流程。但是,我们也应该

看到,教育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从传统的关注教师“教”

逐步地在向关注儿童的“学”转变,所以体现在教学环节的

设计上就是尊重幼儿原有的经验,重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

奇心,重视让幼儿尝试后再提升等。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是由老师发起话题进行导入

的,以便能引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

体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导教师运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

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确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

拿来一本图画书,然后告诉幼儿:“今天,咱们要读一读逃

家的小兔子的故事,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是怎么回到家

的。”

2.问题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问题,以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的活动的兴趣。比如,在

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蛉蟆今天在等

好朋友青蛙来吃晚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

什么事情了?”再比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

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

3.前经验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前期已有的经验来发起活

动,引发幼儿进一步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活

动开始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

吗?歌里唱了什么?”再比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

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说

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4.游戏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

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

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

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并判断是哪种水果;在“沉和

浮”的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让幼儿把各种玩具材料

放入水中进行观察等。

导入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唤醒,即引导幼儿在认知和心

理上对将要开展的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引发他们的原有经

验,确认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唤醒在某些和幼儿原有经验密

切相关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确认本次活

动的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重

视通过提问来让孩子表达出原有的经验。比如在“磁铁”教

学活动中,当幼儿拿到磁铁时,教师应先问幼儿:“你玩过

磁铁吗?你知道关于磁铁的什么?”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教

师可以了解孩子对于磁铁的认知,从而切入话题。(再比如,

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问幼儿:“你知道图书的封面

吗?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这些问题也可以帮助

我们知道“孩子对阅读方法了解多少”,以便在教学活动中

及时进行指导。)

(二)呈现环节的设计

呈现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展开内容、实

施“教一学”的过程。在这个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画面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直接出示教学活动内容,在和幼儿看

看、谈谈、说说的过程中呈现学习的重点。比如,在大多数

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图书、图片、录像、课件的展

示,在与幼儿提问、交流中呈现学习内容;(在音乐欣赏活

动中,老师他常常运用图谱呈现乐曲结构,让幼儿一边听音

乐一边看图谱,从而深入地理解乐曲。)

2.实物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尽可能地把真实的事物展现给幼儿

看。比如,在“有趣的树叶”的活动中,教师会出示各种收

集来的树叶,先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玩玩,感受树叶

的多样性。然后,请幼儿比较两片叶子,具体形象地引导幼

儿感知树叶各方面的不同。这样,在对真实的树叶观察中,

树叶的基本特征便逐步呈现出来了。在大部分的科学教育活

动中,我们提倡给幼儿真实的事物和真实的感受。

3.动作呈现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动作、表情、姿态来呈现学习的内

容。比如,在舞蹈活动“转个身儿来跳舞”中,教师先示范

表演一遍,然后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从而呈现舞蹈动作

的要领:(在美术的纸工、泥工等活动中,老师也经常使用

动作呈现诸如“捏”、“压”、“团”等技能,或在水彩画

时用动作呈现蘸颜料、舔笔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