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纪传体通史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3、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在位期间,六国已经全部被秦所灭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4、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5、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法家思想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6、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共有一百零二篇,包括纪、传、表、志7、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战略的理论基础是:A.国民经济的薄弱性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C.国民政府的军事部署D.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中的战略失误8、以下关于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C.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D.增强了农民的政治权利9、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11、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约瑟夫·斯大林C.卡尔·马克思D.爱德华·吉本13、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行郡县制B.推行法家思想C.实行分封制D.统一度量衡15、《史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这表明()A.秦朝统一后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B.秦朝统一后建筑规模宏大,宫室豪华C.秦朝通过战争掠夺了各国财富和美人D.秦朝重视商业发展,咸阳成为商业都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室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2.受封的诸侯须向周王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3.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影响:1.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统治。2.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3.形成了“周礼”文化体系,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统一。4.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长,逐渐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为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埋下了隐患。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通过血缘关系和功勋来确立社会等级,并以此来维系国家的政治结构。该制度下,诸侯既是周王室的臣属,又是各自领地内的君主,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在履行对周王室义务的同时也享有广泛的自治权。随着时间推移,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与周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了分封制的衰落和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变。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和德国,要求按照资本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材料二:在这一时期,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如: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结合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迅速,对原料产地和市场的需求急剧增长;2.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3.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和德国,要求按照资本实力重新瓜分世界。(2)结合材料二,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1.美国吞并夏威夷:美国扩张领土,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为后来的美西战争埋下伏笔;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罗斯,确立在远东地区的优势地位,加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4.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导致欧洲列强衰落,新兴国家崛起,为战后世界格局的重组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背景和主要事件的掌握。通过分析材料,学生应能够理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加剧、新兴国家崛起等因素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同时,学生需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件,阐述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后,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时期,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材料二:元朝时期,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2)材料二中提到的“行省制度”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第四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记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材料二: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包括“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采取的主要措施。问题2:依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024年广东省揭阳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项A正确。汉朝、唐朝和宋朝虽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但不是开端。2、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纪传体通史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答案:D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它共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而不是纪、传、表、志四部分。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选项A、B、C均为《史记》的正确描述。3、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在位期间,六国已经全部被秦所灭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答案:D解析:秦始皇通过连续的战争,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选项A错误,因为秦始皇是通过战争而非和平手段统一六国。选项B错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选项C错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4、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答案:B解析:《史记》确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然而,选项B中的描述“由司马迁撰写”是正确的,所以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记载方式和主题。选项A、C、D都是关于《史记》的正确描述。5、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法家思想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推行了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集权,这与秦始皇的政策相吻合。其他选项中,A项描述了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六国的历史事实;B项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描述了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政策。因此,C项是不正确的说法。6、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共有一百零二篇,包括纪、传、表、志答案:B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因此A项错误。《史记》确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以B项正确。C项中,虽然《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但这是对《史记》内容的一个概括,不是对其性质的描述,因此C项不完全正确。《史记》共有一百三十篇,包括纪、传、表、书,而不是102篇,所以D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B。7、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战略的理论基础是:A.国民经济的薄弱性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C.国民政府的军事部署D.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中的战略失误答案:B解析:持久战战略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其理论基础在于深刻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提出了持久战的理论。选项A、C、D虽然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但并非持久战战略的理论基础。8、以下关于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C.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D.增强了农民的政治权利答案:D解析: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选项D提到的“增强了农民的政治权利”虽然也是土地改革的影响之一,但不是其历史意义的主要方面。9、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答案:D解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不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是D。10、下列关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B解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同时规定国家性质、组织国家机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C、D三项描述正确。B项描述错误,故答案为B。11、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约瑟夫·斯大林C.卡尔·马克思D.爱德华·吉本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因为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世界最早的历史著作之一,对后世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深远影响。B项的斯大林是政治家,C项的马克思是哲学家、经济学家,D项的吉本是英国历史学家,虽然也著有许多历史作品,但不是“历史之父”的称呼。因此,正确答案是A。12、题干: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时期?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隋朝统一D.唐朝盛世答案:D解析:唐朝盛世(唐朝全盛时期)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A项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B项的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一项改革,旨在解决财政困难;C项的隋朝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因此,正确答案是D。13、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行郡县制B.推行法家思想C.实行分封制D.统一度量衡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郡县制,推行法家思想,统一度量衡等措施,而没有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需要。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14、题干: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导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从而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成为世界强国,反而逐渐衰落。因此,选项D是错误描述,是正确答案。15、《史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这表明()A.秦朝统一后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B.秦朝统一后建筑规模宏大,宫室豪华C.秦朝通过战争掠夺了各国财富和美人D.秦朝重视商业发展,咸阳成为商业都市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中关于秦朝宫室建设的记载,以及通过材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选项A,虽然材料描述了秦朝在咸阳北阪上建造了大量宫殿,但并未直接说明这是否是“大兴土木”或“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且这些宫殿的建设也是秦朝统一后的一个重要政治和文化象征,不完全是浪费,故A项错误。选项B,材料明确提到秦朝在征服诸侯后,模仿他们的宫室在咸阳北阪上建造,并且这些宫殿“殿屋复道周阁相属”,规模宏大,宫室豪华,与B项描述相符,故B项正确。选项C,材料确实提到了秦朝在战争中获得了诸侯的美人和钟鼓等财富,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且“掠夺”一词带有贬义,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选项D,材料中没有提及秦朝的商业发展或咸阳的商业地位,故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错误。16、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规定1尺约合今23.1厘米,但是现今出土的秦尺实测长度却不尽相同,如湖南出土的秦尺长约22.7厘米,湖北出土的秦尺长约22.3厘米,安徽出土的秦尺长约23.1厘米。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A.秦朝统一度量衡并非全国一致B.秦始皇度量衡改革未成功C.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度量衡D.文献记载存在虚构的成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历史事实及考古发现对其的验证。选项A,题干中明确提到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并给出了统一的度量标准,但随后又通过考古发现展示了不同地区出土的秦尺长度存在差异,这说明虽然秦朝有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完全达到全国一致,故A项正确。选项B,题干中提到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度量衡,并给出了具体的度量标准,这说明度量衡改革已经实施并有一定的成效,不能仅凭不同地区出土的秦尺长度存在差异就断定改革未成功,故B项错误。选项C,题干中并未提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度量衡之间的关系,且经济发展水平与度量衡的统一性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选项D,题干中的文献记载(即《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记载)与考古发现并不矛盾,考古发现只是揭示了度量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并不能说明文献记载存在虚构的成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答案与解析】答案:主要内容: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室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2.受封的诸侯须向周王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3.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影响:1.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统治。2.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3.形成了“周礼”文化体系,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统一。4.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长,逐渐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为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埋下了隐患。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通过血缘关系和功勋来确立社会等级,并以此来维系国家的政治结构。该制度下,诸侯既是周王室的臣属,又是各自领地内的君主,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在履行对周王室义务的同时也享有广泛的自治权。随着时间推移,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与周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了分封制的衰落和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变。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和德国,要求按照资本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材料二:在这一时期,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如: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结合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背景。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迅速,对原料产地和市场的需求急剧增长;2.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3.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和德国,要求按照资本实力重新瓜分世界。(2)结合材料二,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如下:1.美国吞并夏威夷:美国扩张领土,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为后来的美西战争埋下伏笔;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罗斯,确立在远东地区的优势地位,加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4.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导致欧洲列强衰落,新兴国家崛起,为战后世界格局的重组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变化的背景和主要事件的掌握。通过分析材料,学生应能够理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加剧、新兴国家崛起等因素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同时,学生需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件,阐述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后,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时期,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材料二:元朝时期,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2)材料二中提到的“行省制度”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2)行省制度是在元世祖(或忽必烈)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清两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使得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更加完善。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自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后,无论是秦汉、隋唐还是元明清等时期,国家都在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