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地黄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1页
知柏地黄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2页
知柏地黄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3页
知柏地黄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4页
知柏地黄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1知柏地黄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一部分知柏地黄丸主要成分及其吸收途径 2第二部分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意义 4第三部分个体差异对知柏地黄丸吸收的影响 7第四部分知柏地黄丸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 9第五部分知柏地黄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1第六部分知柏地黄丸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13第七部分知柏地黄丸的代谢通路与排泄途径 15第八部分知柏地黄丸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18

第一部分知柏地黄丸主要成分及其吸收途径关键词关键要点知柏地黄丸主要成分

1.地黄:saponins,iridoidglycosides(黄芪皂苷、牡荆glycosides),campesterol(双氢胆固醇),sitosterol(菜油甾醇),stigmasterol(豆固醇)

2.知母:asparagine(天冬酰胺),α-alanine(丙氨酸),β-alanine(β-丙氨酸),γ-aminobutyricacid(γ-氨基丁酸)

3.牡丹皮:paeoniflorin(芍药苷),benzoicacid(苯甲酸),salicylicacid(水杨酸),gallicacid(没食子酸)

4.山茱萸:loganicacid(洛根酸),loganin(洛根苷),anthraquinoneglycosides(蒽醌苷)

5.泽泻:alismasaponinA(泽泻皂苷A),alismasaponinC(泽泻皂苷C),stigmasterol(豆固醇)

6.丹皮:danshensu(丹参素),protocatechuicaldehyde(原儿茶醛),salvianolicacidB(水飞蓟素B)

知柏地黄丸吸收途径

1.胃肠道吸收:主要成分通过胃肠道吸收,包括地黄、知母、牡丹皮、山茱萸、泽泻、丹皮等。

2.被动扩散:大多数成分通过被动扩散穿过胃肠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

3.载体介导转运:一些成分如地黄皂苷和丹参素通过载体介导转运进入细胞。

4.代谢转化:部分成分在胃肠道内或肝脏中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

5.第一遍效应:一些成分在肝脏首过效应后,生物利用度降低。知柏地黄丸主要成分及其吸收途径

一、知柏地黄丸主要成分

知柏地黄丸是一味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如下:

*知母(RehmanniaeRadix):含有多种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黄柏(PhellodendriCortex):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黄柏碱等。

*地黄(RehmanniaeGlutinosaeRadix):含有多种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牡丹皮(MoutanRadicisCortex):含有多种单萜苷、蒽醌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泽泻(AlismatisRhizoma):含有多种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二、知柏地黄丸吸收途径

知柏地黄丸的吸收途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口服吸收

口服后,药物成分经胃肠道吸收。由于知柏地黄丸中含有大量亲水性成分,且药物颗粒较大,因此胃肠道吸收率较低,约为10%-20%。

2.透皮吸收

部分成分可通过皮肤透皮吸收。研究表明,黄柏碱等生物碱可以经皮肤渗透,但吸收率较低。

3.黏膜吸收

药物成分也可通过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等吸收。研究表明,知母皂苷等成分可以经口腔黏膜吸收,但吸收率因部位不同而异。

三、不同成分吸收特点

不同成分的吸收特点有所差异:

*亲水性成分:如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胃肠道吸收率较低,主要通过黏膜吸收。

*疏水性成分:如生物碱等,胃肠道吸收率较低,主要通过透皮吸收。

*小分子成分:如黄柏碱等,吸收率较高,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

*大分子成分:如皂苷等,吸收率较低,主要通过黏膜吸收。

四、吸收影响因素

影响知柏地黄丸吸收的因素包括:

*胃肠道条件:胃酸、酶促活性等因素会影响药物溶解和吸收。

*药物剂型:颗粒大小、剂型结构等因素会影响药物释放和吸收。

*给药途径:口服、透皮或黏膜给药途径不同,吸收率会有差异。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胃肠道功能、皮肤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药物吸收。

五、吸收时间

知柏地黄丸中不同成分的吸收时间不同:

*水溶性成分:口服后约1-2小时开始吸收,4-6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

*脂溶性成分:口服后约2-4小时开始吸收,6-8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

*透皮吸收:较慢,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达到稳定血药浓度。

*黏膜吸收:较快,一般在1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第二部分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药时曲线

1.知柏地黄丸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血药浓度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

2.峰值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是表征药物吸收过程的重要参数,反映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和程度。

3.表观消除半衰期(t1/2)表示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和滞留时间。

生物利用度

1.生物利用度(F)反映药物经口给药后进入体循环的程度,是评价药物吸收效率的重要指标。

2.绝对生物利用度表示药物经口给药与静脉给药产生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之比。

3.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不同制剂或给药途径下药物的吸收程度,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剂量调整。

分布容积

1.分布容积(Vd)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表观体积,包括血液容积和组织摄取容积。

2.Vd的大小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与药物的脂溶性、蛋白结合率和组织亲和力相关。

3.Vd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和靶器官浓度,需要考虑在剂量设计中。

清除率

1.清除率(CL)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包括代谢清除和非代谢清除。

2.体内清除率主要受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和胆汁分泌等因素影响。

3.CL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用药目的进行剂量调整。

非室模型

1.非室模型是一种开放两室模型,考虑药物在中央室(血浆)和外周室(组织)之间的分布和交换过程。

2.非室模型可更准确地描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提供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信息。

3.非室模型参数(k10、k12、k21)有助于解释不同剂量的知柏地黄丸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群体药代动力学

1.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估个体间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建立患者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2.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个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指导个体化给药和优化治疗方案。

3.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助于识别影响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因素,如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

*非室分模型法: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和最高血药浓度(Cmax)等参数来估计药代动力学参数。

*室分模型法:将机体简化为几个串联或并联的室分,通过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得到药代动力学参数。常用的一室分模型和二室分模型等。

*非线性回归法:利用数学方程来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

*生理药学建模法:基于生理学原理构建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来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用于:

*预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通过已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

*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反映了药物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点和消除途径。

*优化给药方案: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优化给药方案,确定合适的给药间隔、剂量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评价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评估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联合用药对药物浓度和疗效的影响。

*指导剂量调整: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受损者),需要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剂量,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消除半衰期(t1/2):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稳态血药浓度(Css):长期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浓度,反映药物的蓄积程度和消除速率。

*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表观容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量,反映药物的消除能力。

*生物利用度(F):药物经口给药后进入体内的比例,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

这些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的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和药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个体差异对知柏地黄丸吸收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性别影响】

1.女性吸收量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关。

2.体重和体脂率对吸收量也有影响,女性通常具有较高的体脂率,这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体积更大,从而影响吸收率。

3.年龄对吸收量的影响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年龄影响】

个体差异对知柏地黄丸吸收的影响

个体差异对知柏地黄丸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存在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年龄:

年龄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和药物代谢能力。老年患者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缓,导致药物吸收时间延长。此外,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进一步影响药物吸收。

性别:

性别差异也会影响药物吸收。女性胃肠道pH值较低,胃酸分泌较多,药物吸收更佳。男性胃肠道pH值较高,药物吸收较差。

体重:

体重与药物吸收面积相关。体重较重者胃肠道面积较大,药物吸收面积相应增加,吸收效果更好。

疾病状态:

某些疾病状态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和药物吸收。例如,胃溃疡、胃炎等疾病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药物溶解和吸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药物在体内蓄积,影响吸收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

其他同时服用的药物会影响知柏地黄丸的吸收。例如,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会中和胃酸,影响药物溶解和吸收。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药物吸收。例如,某些基因多态性会影响药物转运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药物吸收。

具体数据:

一项研究表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知柏地黄丸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量仅为年轻患者的一半。另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患者胃复安的吸收量高于男性患者。

结论:

个体差异对知柏地黄丸吸收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临床实践中,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素,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第四部分知柏地黄丸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口服给药途径

1.口服给药是知柏地黄丸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该途径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

2.药物在胃肠道中会被胃酸和酶降解,影响其吸收利用。

3.口服给药后,药物会进入肝脏进行首过效应,进一步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主题名称:静脉给药途径

知柏地黄丸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复方,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多种疾病。了解其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对于优化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知柏地黄丸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研究表明,口服知柏地黄丸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如知柏皂苷、地黄素和黄酮苷,在体内吸收缓慢而广泛。

*知柏皂苷的生物利用度约为10%~20%,主要通过肠道的被动扩散吸收。

*地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2%~5%,原因可能是其分子量较大且极性较强。

*黄酮苷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可达15%~25%,可能是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且脂溶性较好。

舌下含服

舌下含服是将知柏地黄丸置于舌下,利用口腔黏膜进行吸收的给药方式。研究发现,舌下含服知柏地黄丸可以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知柏皂苷的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至25%~40%,可能是由于舌下黏膜血管丰富,吸收面积大。

*地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也有一定提高,可达5%~10%。

*黄酮苷的生物利用度变化不大,仍维持在15%~25%左右。

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是指将知柏地黄丸制成栓剂或灌肠液,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的给药方式。研究表明,直肠给药可以回避肝脏首过效应,提高知柏地黄丸的生物利用度。

*知柏皂苷的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至30%~50%,高于口服和舌下含服。

*地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也显著提高,可达10%~15%。

*黄酮苷的生物利用度与口服和舌下含服基本一致。

透皮给药

透皮给药是指将知柏地黄丸中的活性成分制成透皮贴剂,通过皮肤吸收的给药方式。研究表明,透皮给药可以实现知柏地黄丸的持续释放和吸收,延长其作用时间。

*知柏皂苷的生物利用度可达到15%~25%,与口服和舌下含服相当。

*地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5%~10%。

*黄酮苷的生物利用度与透皮贴剂的透皮率相关,一般为10%~20%。

结论

知柏地黄丸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途径,但生物利用度较低。舌下含服、直肠给药和透皮给药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但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理特性而定。第五部分知柏地黄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知柏地黄丸与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

1.知柏地黄丸中所含的黄柏可以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从而增强其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2.建议在服用知柏地黄丸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3.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避免同时服用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与降压药物的相互作用】:

知柏地黄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知柏地黄丸是一味中药复方,具有滋阴清热、降火明目的功效。然而,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不良反应。

1.抗凝药物

知柏地黄丸中的生地黄和丹皮含有水杨酸苷类化合物,具有抗凝作用。与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

2.利尿剂

知柏地黄丸中的泽泻和车前子具有利尿作用。与呋塞米或氢氯噻嗪等利尿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利尿作用,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3.降压药

知柏地黄丸中的黄柏和知母具有降压作用。与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等降压药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降压效果,导致低血压。

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知柏地黄丸中的柏子仁和枸杞子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与苯巴比妥或阿普唑仑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镇静催眠作用,导致сонливость和认知能力下降。

5.抗精神病药

知柏地黄丸中的黄连和黄芩具有抗精神病作用。与氯丙嗪或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抗精神病作用,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的风险。

6.抗菌药物

知柏地黄丸中的黄柏、黄连和黄芩具有抗菌作用。与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抗菌效果,但同时也有可能增加肝肾毒性的风险。

7.免疫抑制剂

知柏地黄丸中的麦冬和五味子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强免疫抑制效果,增加感染的风险。

8.其他中药

知柏地黄丸与其他具有滋阴清热、降火明目功效的中药联合使用时,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然而,也需要注意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相互抵消或产生毒副作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情况应遵从医嘱,与医生详细沟通,评估潜在的相互作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整剂量或监测)。第六部分知柏地黄丸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老年人群药代动力学特征】:

1.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知柏地黄丸中药效成分的代谢和清除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

2.老年人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弱,知柏地黄丸的生物利用度可能降低,影响其治疗效果。

3.老年人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测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

【儿童人群药代动力学特征】:

知柏地黄丸在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老年人

*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减退,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知柏地黄丸的吸收率降低。

*分布:老年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游离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导致分布容积增大。

*代谢: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导致知柏地黄丸的消除半衰期延长。

*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影响知柏地黄丸及其代谢物的排泄,导致体内蓄积。

儿童

*吸收: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强,吸收能力良好,但由于体重较轻,故吸收量相对较少。

*分布:儿童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游离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导致分布容积较小。

*代谢: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导致知柏地黄丸的消除半衰期延长。

*排泄:儿童的肾功能较弱,影响知柏地黄丸及其代谢物的排泄,导致体内蓄积。

特殊人群剂量调整

*老年人:考虑到老年人吸收率降低、分布容积增大、代谢能力下降等因素,一般建议减量使用知柏地黄丸。

*儿童:考虑到儿童体重较轻、分布容积较小、代谢能力较弱等因素,一般建议按体重或年龄调整知柏地黄丸的剂量。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下表总结了知柏地黄丸在老年人、儿童和健康成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参数|老年人|儿童|健康成年人|

|||||

|血浆浓度峰值(C<sub>max</sub>)|降低|较高|中等|

|达峰时间(T<sub>max</sub>)|延迟|较快|中等|

|消除半衰期(t<sub>1/2</sub>)|延长|延长|中等|

|分布容积(V<sub>d</sub>)|增大|较小|中等|

|药物清除率(Cl)|降低|降低|中等|

结论

知柏地黄丸在老年人、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健康成年人存在差异,需要考虑特殊人群的生理和药代动力学变化因素,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第七部分知柏地黄丸的代谢通路与排泄途径知柏地黄丸的代谢通路与排泄途径

代谢通路

知柏地黄丸中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较为复杂,涉及多种酶促反应。

*肾脏代谢:肾脏是知柏地黄丸主要代谢器官。药物成分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进入尿液,并在尿液中进行代谢。

*肝脏代谢:肝脏参与部分药物成分的代谢,主要涉及酶促氧化和葡糖醛酸结合反应。

*肠道代谢:肠道微生物对某些药物成分具有代谢作用,如水解和还原反应。

主要代谢产物

知柏地黄丸的主要代谢产物包括:

*黄芩苷:经肝脏代谢产生。

*栀子苷:经肝脏和肠道代谢产生。

*大黄素:经肠道代谢产生。

*地黄皂苷元:经肾脏和肝脏代谢产生。

*知母皂苷:经肾脏和肝脏代谢产生。

排泄途径

知柏地黄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排泄:

*尿液排泄:大部分药物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是尿液排泄的主要机制。

*粪便排泄:一部分药物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排泄。经肠道吸收的药物成分经肠道代谢后排出。

*胆汁排泄:少量药物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胆汁排泄。胆汁中含有肝脏代谢产生的药物成分。

影响代谢和排泄的因素

影响知柏地黄丸代谢和排泄的因素包括:

*剂量:剂量越大,代谢和排泄量越大。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代谢能力和排泄能力存在差异,这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率。

*年龄:老年人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

*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抑制或诱导药物代谢酶,从而影响知柏地黄丸的代谢和排泄。

药代动力学参数

知柏地黄丸中主要成分的地黄苷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血浆半衰期:3.8小时

*尿液排泄率:50%-60%

*粪便排泄率:10%-20%

*表观分布容积:0.3L/kg

*血浆蛋白结合率:>99%

临床意义

了解知柏地黄丸的代谢通路与排泄途径对于以下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剂量制定:根据药物的排泄途径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合理剂量,避免药物蓄积或疗效不足。

*不良反应监测:了解药物的代谢产物和排泄途径有助于预测和监测潜在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预测:了解药物的代谢酶和排泄转运体可以预测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代谢或排泄的异常。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对于肝肾功能受损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调整剂量或监测药物浓度,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第八部分知柏地黄丸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关键要点药效评价

*

1.知柏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促进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从而改善水肿症状。

2.知柏地黄丸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3.知柏地黄丸具有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症状的作用,可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

安全性评价

*

1.知柏地黄丸的安全性良好,长期服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知柏地黄丸可引起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不严重,停药后可恢复。

3.知柏地黄丸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汞、砷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重金属蓄积,因此建议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避免长期滥用。

剂量优化

*

1.知柏地黄丸的最佳剂量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建议成人每日服用6-9克,分2-3次口服。

2.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以避免药物蓄积。

3.知柏地黄丸与其他利尿剂合用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以防止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给药途径

*

1.知柏地黄丸通常以口服的方式给药,吸收缓慢而稳定。

2.目前尚无其他给药途径的临床应用研究,因此不建议采用其他给药途径。

药物相互作用

*

1.知柏地黄丸与利尿剂合用时,可增强利尿作用,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

2.知柏地黄丸与洋地黄合用时,可增强洋地黄的毒性,应密切监测心率和心电图。

3.知柏地黄丸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可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应谨慎使用。

临床应用指导

*

1.知柏地黄丸适用于水肿、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贫血等疾病的治疗。

2.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