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1课古代埃及总第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与发展、科学文化成就、金字塔、法老的统治。2.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3.从国家的兴盛与人民所受的奴役方面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重点: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与发展;金字塔。难点:古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2页至5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新课导入(3分钟)阿拉伯有俗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的其他六大奇迹都已毁损,唯有代表着古埃及文明成就的金字塔,依然耸立在大地之上。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课去找寻答案。(一)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与发展、科学文化成就、金字塔、法老的统治。2.我能知道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3.我能从国家的兴盛与人民所受的奴役方面分析,辩证的看待问题。*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课题导入,揭示课题。可以设计情境,可以设计为本课新知扫障的问题,可以设计开门见山的导入语等,形式不拘。*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者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者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10分钟)1.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概括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说说兴衰历程:兴起、统一、强盛、衰亡。2.简述古埃及的科学与文化成就。3.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找出金字塔的用途、地位、意义。4.找出古埃及的国王的称号;法老的地位及权力。简述法老地位与王权衰落的标志?合作共研(8分钟)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其影响,理解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含义。2.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尼罗河每年均有一次泛滥。泛滥期间,大致从夏至之日起,延续100天左右。经此泛滥,沙漠遂变为沃土。大水一退,埃及便处处花开。尼罗河的泛滥对于埃及而言,借用希罗多德的话来说,是“一种恩赐”。埃及之所以成为人类文化发源地之一,尼罗河的泛滥足可以解释。其他河流泛滥,往往都会成灾,可是尼罗河泛滥,不但不成灾,而且利于灌溉,更因泛滥定时,人类可预为控制,于是,灾祸变成了福祉。就此而言,仅美索不达米亚堪与之相比。尼罗河每次泛滥,埃及的农夫都不免忧心忡忡。自泛滥之日起,他们便设有专人将水位上升情形,于每日清晨驰赴开罗大街小巷报告。”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10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识记本课重点四、巩固提升(10分钟)(一)当堂演练1.古代埃及文明的摇篮是()A.尼罗河流域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C.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D.黄河流域2.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A.古代印度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埃及文明D.中国古文明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A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C古代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4.尼罗河流域有许多世界公认的“埃及符号”,下列各项与其相符的是()A.金字塔B.泰姬陵C.甲骨文D.《汉谟拉比法典》5.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A.大运河B.《汉漠拉比法典》石柱C.埃及金字塔D.故宫(二)课后达标A类:《学法》课后练习题B类:《学法》“小试身手”题+课后练习题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总第2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名称和文明成就。2.通过阅读教材和合作探究,学生初步了解《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并能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评价《汉谟拉比法典》。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难点:正确分析评价《汉谟拉比法典》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6页至9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3分钟)1.古埃及位于哪一个洲?古埃及文明的出现与那条河流有关?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2.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的时间是什么?公元前525年,埃及被哪个帝国吞并?3.列举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果。(二)新课导入先播放视频«巴比伦空中花园»,再顺势导入: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除了这座奇妙的空中花园之外,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三)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两河流域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等史实。2、我能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认识它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3、我能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评价《汉谟拉比法典》。*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以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0分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两河流域奴隶制小国产生和实现初步统一的时间?2.汉谟拉比的贡献有哪些?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建立、强盛和灭亡)。3.《汉谟拉比法典》是用什么文字刻写的?这种文字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4.《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地位和价值分别是什么?它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二)合作共研(8分钟)阅读下列法律条文,回答问题。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第25条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贪取屋主之财物者,此人应投入该处火中;第199条若自由民损毁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1)材料中这部法典是古代哪一个国家制定?该法典的名称是什么?(2)结合材料说明是怎样划分社会等级的?(3)如何正确评价这一法典?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10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板书设计: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2.约约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产生小国3.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二.古巴比伦王国1.汉谟拉比2.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3.实行君主专制制度4.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灭亡三.《汉谟拉比法典》1.主要内容2.地位与价值五、巩固提升(10分钟)(一)当堂演练1、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的大河是()
A.印度河 B.黄河
C.尼罗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2、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小国最早产生于()A.约公元前3500年B.约公元前2400年
C.约公元前3100年D.约公元前1800年
3、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禹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图特摩斯法典
4、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里写道:“□□□□□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推断□□□□□应该()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5.课文第9页的课后活动题(二)课后达标完成第2课《学法大视野》上的“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六、教后反思第3课古代印度总第3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掌握佛教产生的相关史实及教义,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的原因。2.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3.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重点:种姓制度、佛教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10页至14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3分钟)1.两河流域约从年出现了城市小国,大约在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源远流长。(二)新课导入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古印度的发源地及古印度早期文明代表。2.我能知道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等级及特点,知道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教义以及传播。3.我能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课题导入,揭示课题。可以设计情境,可以设计为本课新知扫障的问题,可以设计开门见山的导入语等,形式不拘。*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者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者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板书设计要对知识有结构化、体系化整理,要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和体系性,要规范美观。(左主右辅)*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25分钟)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于什么流域?文明的代表有哪些?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是什么人创立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种姓制度具有什么特点?种姓制度会带来什么影响?4、佛教为什么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宗教之一?.佛教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合作共研(5分钟)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振“忍时顺从”,一方面让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民众精神得到慰籍,另一方面有利于统治者借此麻痹人民,维护统治。因此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5分钟)接力棒法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5分钟)(一)当堂演练1.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C)A.世袭制B.分封制 C.种姓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A)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D)A.种姓制度B.阿拉伯数字 C.佛教D.《天方夜谭》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B)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5.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B)A.日耳曼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苏美尔人(二)课后达标A类:《学法》课后练习题B类:《学法》“小试身手”题+课后练习题五、板书设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及文化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内容2.实质和影响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立者3.内容4.传播六、教后反思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总第4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早期文明的代表,了解希腊城邦的特点,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扩张的史实。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正确认识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3.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古代交往两种方式:和平交流和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也是一种东西方交流的一种方式。重点:雅典民主政治,政权的组织形式难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实质,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16页至20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5分钟)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起源于()流域,在此发现了()和()等早期文明遗址。2.公元前()年左右,()人入侵。()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在()。3.古代印度社会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掌管();第二等级是(),掌管();第三等级是(),掌管();第四等级是(),掌管()。除此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创始人(),教义是()。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经中亚传到中国,后来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二)新课导入(2分钟)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在什么时候进入文明社会?四大文明古国之后,欧洲文明相继出现。而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通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希腊各个城邦的兴起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揭示课题。(三)学习目标(2分钟)1.我能了解希腊城邦的特点;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扩张的史实。2.我能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早期文明的代表。3.我能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正确认识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课题导入,揭示课题。可以设计情境,可以设计为本课新知扫障的问题,可以设计开门见山的导入语等,形式不拘。*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者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者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10分钟)1.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明最早产生于哪里?主要有哪些文明?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主要与什么有关?希腊城邦居民又是怎样分类的?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他们的关系怎样?3.伯里克利时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如何?4.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是如何扩张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影响?(二)合作共研(6分钟)1.如何认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①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②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它本质上仍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2.古代交往方式有哪些?如何看待亚历山大东征?古代交往两种方式:和平交流和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也是一种东西方交流的一种方式,但是具有一定的侵略性质。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3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用接力棒的方式让学生接龙回答!四、巩固提升(8分钟)(一)当堂演练1.(娄底中考)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在此,他强调的是被称为民主政治的(A)A.原因B.过程C.方法D.程序2.(衢州中考)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3.材料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上图人物的言论材料三:下图漫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源头”指古代欧洲的哪一个城邦国家?(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执政期间国家民主政治有了怎样的发展?(3)材料三漫画中哪一内容与事实不符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民主政治的评价。参考答案(1)雅典。(2)伯里克利。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功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3)妇女参加公民大会与事实不符。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人。课后达标(9分钟)1.共同作业:当堂背诵要点知识,每个小组共同体1号进行抽测。2.分层作业:A类作业:完成《学法》课后训练部分的所有练习题。B类作业:完成《学法》课后训练部分的选择题,自主选择部分非选择题完成,背诵本堂课的要点知识。C类作业:完成《学法》课后训练部分的选择题。五、板书设计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二、雅典的民主政治三、亚力山大帝国教后反思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总第5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3.认识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21页至25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3分钟)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文明包括和。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3.城邦居民:分为,有参与统治的权利,是公民的义务。4.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是在主政时期。5.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二)新课导入同学们,“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三)学习目标1.我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2.我能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3.我能知道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课题导入,揭示课题。可以设计情境,可以设计为本课新知扫障的问题,可以设计开门见山的导入语等,形式不拘。*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者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者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8分钟)了解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罗马城邦何时产生于哪里?罗马共和国建立与何时?罗马共和国是如何进行统治的?罗马曾经用一部法律征服了世界,这部法律文献是什么?《十二铜表法》它是\t"/item/%E5%8D%81%E4%BA%8C%E9%93%9C%E8%A1%A8%E6%B3%95/_blank"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t"/item/%E5%8D%81%E4%BA%8C%E9%93%9C%E8%A1%A8%E6%B3%95/_blank"罗马法文献。3.斯巴达克起义被镇压后,是谁建立起了独裁统治?(凯撒)又是谁建立了罗马帝国?4.在屋大维统治期间,罗马世界进入了和平与繁荣的黄金时代,罗马帝国的领土什么时候达到最大规模?5.罗马帝国是怎样衰落的?何时分裂?西罗马帝国又是和灭亡的?合作共研(5分钟)1.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2.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找出罗马是如何以武力征服世界,又是如何衰落的?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10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10分钟)(一)当堂演练1.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谁的手里()A.元老院B.公民大会C.五百人会议D陪审法庭2.罗马被誉为“万城之城”是因为他有着辉煌的历史。它由共和国阶段转变为帝国阶段,依靠的主要手段是()A.从事海外贸易B.实行对外开放C.发动扩张战争D.传播民主思想3.罗马元老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称号,象征罗马已经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此人是()A.伯利克里B.凯撒C.亚历山大D.屋大维4.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A.黑海B.里海C.地中海D.波罗的海(二)课后达标A类:《学法》课后练习题B类:《学法》“小试身手”题+课后练习题五、板书设计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与扩张2.罗马共和国衰落、《十二铜表法》3.罗马帝国的建立、繁荣与衰亡六、教学反思*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总第6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希腊和罗马文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成就,以及公历的缘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对西方古典文化的感知和鉴赏能力。2.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材料阅读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他们整理信息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3.认识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增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难点:希腊哲学。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26页至30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3分钟)1、罗马共和国的起止时间?它的权力机关和最高官职是什么?罗马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及建立、分裂的时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什么?(二)新课导入(2分钟)课件展示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图片及相关小故事,让学生说说他的成就,由此导入新课。(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希腊和罗马文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成就,以及公历的缘起等基本史实。2.我能知道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3.我能认识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课题导入,揭示课题。可以设计情境,可以设计为本课新知扫障的问题,可以设计开门见山的导入语等,形式不拘。*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者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者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板书设计要对知识有结构化、体系化整理,要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和体系性,要规范美观。(左主右辅)*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6分钟)3.列举古希腊的哲学家及他们的思想主张。4.简述古罗马法学的地位和发展。5.罗马历法的来源、内容、影响是什么?合作共研(15分钟)1.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一:法国是接受罗马法最早的国家之一。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学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学。这部法典经过修改,至今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而且成为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典的基础。材料二:德国历届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德国大学普遍设置罗马法教程,广输人才学习罗马法。精通罗马法的人才在具体的行政机构中任职。罗马法在德国司法中得以确认。材料三:西班牙王室聘请罗马法学家在王室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学者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罗马法。2.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古代希腊、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3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7分钟)(一)当堂演练1.“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A.是欧洲文明之源B.法学系统完整C.神话影响广泛D.哲学成就突出2.有人说,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阶层的胜利,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法典的制定,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B.法典规定债务法规,被迫改善奴隶处境C.内容广泛,仅仅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D.成文法典,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3.2020年是闰年,2月份为29天,古人为了纠正古代历法中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设置闰年。这种设置闰年的方法最早出自()A.古埃及的太阳历B.苏美尔人的阴历C.中国的农历D.古罗马的儒略历4.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荷马时代也叫英雄时代,是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古希腊地区重回氏族部落时期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由育诗人荷马所写火诗记录,叙地了迈偶尼文明的旧闻,但又表述了当时社会的情况,故又称此时代为“荷马时代”,也称“史诗时代”。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后期,奥林匹亚广场上挤满了“不朽的年轻人”,这是胜利者的雕像、他们被视为英雄,为艺术家提供了研究人类形体的机会。树立胜利者的雕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种风气,体育训练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雕塑的影响最为深远。材料三:见下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马史诗》的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图中的艺术品有什么历史研究价值?它体现了古代希腊民族的什么特征?(二)课后达标五、板书设计欣赏人性的美展现人的创造力思考人的价值欣赏人性的美展现人的创造力思考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美好生活维护人的尊严文学雕塑建筑哲学历法法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六、教后反思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总第7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通过解读、分析、归纳教材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32页至37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3分钟)1、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是什么?2、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什么?3、例举古希腊在哲学方面的成就?(二)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扑克牌中四张花色K,让大家一起来来找茬,找出没有胡子的那位,那么他是谁了?(查理曼大帝)他执政期间,励精图治,使法兰克王国达到了鼎盛,法兰克王国是怎么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查理大帝在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七课!(三)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基督教兴起的基本史实;2、我能了解法兰克王国发展的基本史实;3、我能知道西欧的封建制度,掌握封君与封臣关系。*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以图片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板书设计要对知识有结构化、体系化整理,要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和体系性,要规范美观。(左主右辅)*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0分钟)1、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及传播情况。2、说出法兰克王国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和结果分别是什么?4、封君与封臣有何关系?封君与封臣制有何特点?5、查理曼即位后,为了获得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哪一年举行的加冕礼?查理曼帝国又是如何走向分裂的?(二)合作共研(10分钟)1.材料一: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观念?(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有何异同?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5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10分钟)(一)当堂演练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A.查理曼B.丕平C.屋大维D.克洛维2.“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奴隶主民主制度B.共和制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联邦制3.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A.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法兰克王国时期得到提高B.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C.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D.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二)课后达标完成第7课《学法大视野》上的课后训练。板书设计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基督教的兴起兴起: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发展:四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它定为国教法兰克王国背景:民族大迁徙;蛮族国家建立时间:481年巩固与扩张:皈依基督教;土地分封制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度)背景内容结果特点查理曼帝国帝国的形成帝国的分裂五、教后反思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总第8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重点: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的作用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38页至41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5分钟)1.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分别是什么?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什么?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了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二)新课导入“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西欧庄园。展示西欧庄园图片。(三)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了解西欧庄园的兴起,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2、我能通过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以及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
*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以图片导入,直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0分钟)1.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庄园的土地是如何划分的?2.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利?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二)合作共研(10分钟)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材料一:庄园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材料二(西欧)庄园实际上是个独立的王国。2.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10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板书设计西欧庄园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发展过程9世纪出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2.庄园居民3.庄园土地自营地“份地”“共用地”二、庄园法庭1.运行特点非常设机构,只涉及庄园内部事务作用维护领主的利益维护庄园公共秩序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的权益五、巩固提升(10分钟)当堂演练1、下列关于西欧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佃户每周一般要为领主劳动3天B.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C.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D.佃户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为领主服务2、下列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①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②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③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罚金④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对佃户而言,没任何好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课后达标完成第8课《学法大视野》上的课后训练。六、教后反思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总第9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发展的进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时空观念: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过程,认识西欧城市兴起特定时空背景。结合时空坐标和历史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从图片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概述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自治的方式。4.历史解释:理解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理解市民阶级的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琅城起义感受到城市居民在反对强权争取自由中所展现出的斗争精神,体会到西欧城市居民所展现出的智慧之光。重点: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2.大学的兴起难点: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读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5分钟)庄园于兴起,遍布欧洲各地。庄园是一个独立的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并且具有。庄园的居民是,分为和。土地有自营地和。庄园设有,庄园法庭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二)新课导入(3分钟)“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展示庄园农奴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图片,分析庄园里的农奴和城市的市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原因和主要代表。2.我能知道中世纪城市的居民有哪些?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哪些?获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3.我能知道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和时间?有哪些自治权利?主要开设哪些课程?4.我能分析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读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课题导入,揭示课题。可以设计情境,可以设计为本课新知扫障的问题,可以设计开门见山的导入语等,形式不拘。*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教者巡查学情,并及时指导和点评。*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教者根据教材重难点补充材料设计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也可设计问题当堂检测过关。*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和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板书设计要对知识有结构化、体系化整理,要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和体系性,要规范美观。(左主右辅)*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8分钟)读课文找到以下问题:1.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原因和主要代表?2.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哪些?获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3.中世纪城市的居民有哪些?4.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和时间?有哪些自治权利?主要开设哪些课程?(二)合作共研(15分钟)1.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反映了什么?2.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中世纪之问——黑暗还是曙光?)教师总结:10世纪的西欧,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城市市民阶层中分化,出现的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冲击封建制度;大学兴起,学术的自由,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冲击封建神学,这一切都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西欧本身来说,中世纪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因此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有一定偏见的,这是一个黑中有光,暗中有明的时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5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5分钟)(一)当堂演练1.(2020年湖南益阳)“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大学的兴起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庄园的出现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2021·齐齐哈尔·22)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西欧城市的复苏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C.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D.大学的兴起(二)课后达标《学法》相关内容板书设计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西欧城市的兴起争取城市自由权二、城市居民的身份手工工匠+商人行会组织大学的兴起自治权、课程早期大学教后反思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总第10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及作用,能正确评价《罗马民法大全》。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树立文明需交流的价值观,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重点:《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难点: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47页至50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5分钟)1、随着农业技术提高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的著名城市有英国的()、法国的()等。2、西欧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自治和自由,常用手段有()和()。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逐渐形成,富裕的作坊主、商人、银行家则成为早期的()。4、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5、大学的自主地位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和()。(二)新课导入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罗马历史上制定了哪些法律文件?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情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及作用;2.我能正确评价《罗马民法大全》;3.我能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受到启示。*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并处理。建议学生相互督促为主,老师抽查为辅。*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初步识记重要的知识点,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问题集合:你在自学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生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进一步理解本课的知识点。*可先由学生自主小结,再由老师补充展示。*可设计抢答、接龙等方式完成。且注意讲解解题技巧或思路。*精心挑选《学法大视野》上相应的习题(注意时间、题型、难度),同时要求及时批阅和情况反馈。*真正写出自己的得失,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0分钟)1、编纂法典的目的、法律文献、评价?2、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经过、影响?3、绘制拜占庭帝国发展数轴。(二)合作共研(10分钟)1、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评价《罗马民法大全》?材料1:《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撰》材料2:《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去统一全国民法的第一次成功。——《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材料3: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评价:《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读图及材料,谈谈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东方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东方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索》影响: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听视频,读材料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⑴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部分地区。⑵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⑶11世纪起,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⑷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衰落原因:(1)外族入侵(2)穷兵黩武,财尽民穷;(3)贵族集团争权夺利,内战不断;(4)人民起义;(5)封闭自守。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要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要善于取长补短;要实行对外开放。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10分钟)(一)当堂演练1、戴安娜是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学生,她在修完基础课程后,开始学习专业课之一法学。课堂上,她要先学习用来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A.《查士丁尼法典》B.《法学汇纂》C.《法理概要》D.《新法典》2、依据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都城:君士坦丁堡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灭亡:被奥斯曼帝国所灭A.希腊B.马其顿C.波斯D.拜占庭帝国3、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②市民文化丰富③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国家中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是()①古埃及②古罗马帝国③西罗马帝国④拜占廷帝国⑤亚历山大帝国⑥波斯帝国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6、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①罗马帝国的分裂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③拜占庭帝国灭亡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二)课后达标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内容,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材料二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三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律。以上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简要说明理由。赞同:《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的法制建设迈出了第一步,罗马法庭体系完备,查士丁尼不断修订、完善法律,这都说明了罗马法律不断得到完善,“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不赞同:因为古罗马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对奴隶而言,没有任何的民主和法治,他们忍受着奴隶主残酷的压迫,生活极其悲惨。2、《学法》巩固提升五、教后反思第11课古代日本核心素养目标:1、识记大和政权统一日本,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2、通过有关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和武士集团。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52页至54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5分钟)1、6世纪前期,()为稳固东罗马帝国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把2世纪以来的法令编成《》,法学家的法律论文、著作编为《》,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将他执政时的法令编辑为《》,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2、()年,拜占庭帝国首都()被()攻占,改名为()。3、学习本文你得到的启示:()()。(二)新课导入希沃课件展示中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的课堂活动,分两组进行PK。提出问题:为什么日本很多习俗和中国的类似?由此引入课题:11.古代日本。(板书课题);师介绍日本的相关知识背景。(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日本的发展情况,大化改新的史实;2.我能知道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及幕府统治的实质;3.我能认识学习他人的长处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6分钟)1、概括日本的发展史;2、大化改新兴起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完成大化改新内容的相关表格信息。3、武士集团形成原因、幕府统治开始时间、幕府与天皇的关系。(二)合作共研(10分钟)1、合作探究:列表对比中国隋唐制度和大化改新,总结大化改新的性质? 2、出示视频,说说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联系:唐朝:遣唐使来华元末明初:倭寇扰边清末: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国: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受中国文化影响:文字、服饰、建筑、茶道、书法等。态度:善于取长补短;批判地继承;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外来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不足,改革创新。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四、巩固提升(分钟)(一)当堂演练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2.大化改新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享有的特权是()A.“输入均衡”B.“输多入少”C.“输少入多”D.“不输不入”3.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A.德川幕府B.镰仓幕府C.室盯幕府D.江户幕府4、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5.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材料一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马关条约》(二)课后达标11课《学法大视野》课后训练五、板书设计六、教后反思第12课阿拉伯帝国核心素养目标: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2分钟)(二)新课导入展示“阿拉伯数字”“阿拉丁与神灯”等图片。设问:看到上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阿拉伯帝国。(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2.我能知道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3.我能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新知探究自学自研(10分钟)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密切相关的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并识记重要的知识点。合作共研(20分钟)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教师讲述: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密切相关的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伊斯兰教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发源地及主要传教活动。提示:①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②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发源地:阿拉伯半岛。④主要传教活动——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3.问题思考: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提示:政教合一制度是指国家元首与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二、阿拉伯帝国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56《阿拉伯帝国》示意图,描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提示: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欧洲占领西班牙。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灭亡。2.教师提问: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提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三、阿拉伯文化1.教师提问:阿拉伯学者能够创造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的原因。提示: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设立“智慧宫”、以黄金支付稿酬等。阿拉伯学者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提示:数学、医学典籍、文学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三、课堂小结(学后反思)(4分钟)让学生说出在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和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迅速走向分裂。阿拉伯人民吸取了境内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并加以发展,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就有着广泛的文化交往。四、巩固提升(10分钟)(一)当堂演练《学法大视野》课堂探究(二)课后达标《学法大视野》课后训练五、教后反思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能力: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课前抽测(5分钟)13、14世纪的西欧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出现了,城市出现了集中的,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农村出现了富裕农民等,城市出现了城市居民。(二)新课导入(5分钟)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三)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2.我能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和市民阶级的出现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5分钟)1.农村新的变化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3.庄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