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_第1页
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_第2页
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_第3页
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_第4页
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解决方案TOC\o"1-2"\h\u27353第一章智能化物料管理概述 3192091.1物料管理发展历程 3260281.2智能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性 393081.3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315346第二章系统架构设计 4153452.1系统整体架构 4252472.2关键技术模块 4188872.3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521802第三章物料数据采集与处理 5146253.1数据采集技术 5247773.1.1概述 5320863.1.2采集技术分类 56523.1.3采集技术应用 6250943.2数据处理与清洗 6141333.2.1概述 6230413.2.2数据处理方法 6212563.2.3数据清洗方法 7108533.3数据存储与备份 7268553.3.1概述 7316833.3.2数据存储方法 7172673.3.3数据备份方法 726953第四章物料库存管理 7184404.1库存预警与优化 897854.2库存动态调整 868634.3库存成本控制 821568第五章物料供应链管理 8215715.1供应商管理 8146995.1.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9235015.1.2供应商关系维护 9150465.2物料采购与配送 9226385.2.1采购策略制定 9268585.2.2采购过程管理 9285605.2.3配送管理 956345.3物料供应链协同 1029255.3.1信息共享 10269075.3.2业务协同 10280845.3.3持续优化 1016560第六章智能化仓储管理 10144196.1仓储布局与优化 1017466.2自动化仓储设备 1196156.3仓储作业管理 1127487第七章物流配送管理 12127477.1配送路径优化 12238427.2配送效率提升 12196387.3配送成本控制 128412第八章质量追溯与风险管理 1353038.1质量追溯体系 1375408.1.1质量追溯体系架构 13304038.1.2质量追溯体系实施策略 14283988.2风险评估与预警 1477028.2.1风险评估方法 1476398.2.2风险预警机制 14149348.3风险应对策略 1418598.3.1风险预防 1461878.3.2风险控制 1485998.3.3风险转移 1410074第九章系统安全与运维 15278199.1系统安全防护 1589249.1.1物理安全 1541139.1.2数据安全 15293229.1.3网络安全 151329.2系统运维管理 15233849.2.1运维团队建设 1535259.2.2运维制度 16312839.2.3运维工具 1611419.3系统升级与维护 1699809.3.1系统升级策略 16111819.3.2系统维护措施 1621079.3.3维护团队培训 162569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效益评估 16959210.1项目实施步骤 17839810.1.1项目启动 173005010.1.2系统设计 172369710.1.3系统开发 17362910.1.4系统部署 171690810.1.5培训与推广 17455210.1.6系统维护与优化 172054010.2项目验收与评估 173196210.2.1项目验收 171133010.2.2项目评估 173038410.3项目效益分析 182563810.3.1直接效益 182904810.3.2间接效益 18第一章智能化物料管理概述1.1物料管理发展历程物料管理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在早期,物料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工业革命的推进,物料管理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管理方式,如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等。以下是物料管理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人工管理阶段:此阶段,物料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手工记录、统计和分析物料信息,效率低下,准确性差。(2)计算机辅助管理阶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物料管理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物料信息的记录、统计和分析,提高了管理效率。(3)信息化管理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料管理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物料信息实现共享,提高了物料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4)智能化管理阶段:在当前阶段,物料管理开始引入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物料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1.2智能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性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智能化物料管理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智能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物料管理效率:智能化物料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物料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了物料管理效率。(2)降低库存成本:智能化物料管理可以根据物料需求预测,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3)提升产品质量:智能化物料管理通过对物料信息的实时监控,保证物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从而提升产品质量。(4)优化生产流程:智能化物料管理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实时调度,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5)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物料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生产,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3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推动物料管理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物料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2)大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大数据技术在物料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效率。(3)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物料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物料信息的智能分析、预测和推荐,提高物料管理智能化水平。(4)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融合,将为物料管理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计算和存储能力。(5)供应链协同优化: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将实现与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优化,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第二章系统架构设计2.1系统整体架构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整体架构遵循现代软件工程的设计原则,以模块化、分层式设计为核心,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与可扩展性。系统整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物料相关信息,如物料库存、物料状态、物料流动等数据,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数据。(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存储等处理,为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源。(3)业务逻辑层:根据业务需求,实现物料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4)用户界面层:提供可视化界面,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实现人机交互。(5)系统集成层:整合各类外部系统,如ERP、MES、SCM等,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6)安全保障层: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2.2关键技术模块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涉及以下关键技术模块:(1)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RFID等设备实现物料信息的实时采集,为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2)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物料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物料管理中的潜在价值。(3)云计算技术:实现系统资源的弹性扩展,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物料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5)网络通信技术:保障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实现实时数据同步。2.3系统集成与兼容性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在系统集成与兼容性方面具备以下特点:(1)开放性:系统采用标准化设计,支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ERP、MES、SCM等。(2)兼容性: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硬件平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扩展性:系统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新功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4)安全性:系统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运行稳定。(5)稳定性:系统经过严格测试,保证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等场景下的稳定性。第三章物料数据采集与处理3.1数据采集技术3.1.1概述在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及其在物料管理系统的应用。3.1.2采集技术分类(1)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以一定规则编码成条形符号,通过扫描设备读取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在物料管理系统中,条码技术可应用于物料编码、库存盘点等环节,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2)RFID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传输和识别的技术。在物料管理系统中,RFID技术可实现物料自动识别、实时跟踪,提高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技术。在物料管理系统中,传感器技术可应用于物料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为物料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1.3采集技术应用在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技术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例如,对于物料编码和库存盘点,可使用条码技术;对于物料实时跟踪,可使用RFID技术;对于物料参数监测,可使用传感器技术。3.2数据处理与清洗3.2.1概述数据处理与清洗是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数据处理与清洗,可以保证物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3.2.2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校验数据校验是对采集到的物料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的过程。主要包括数值范围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逻辑校验等。(2)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采集到的物料数据转换为系统所需格式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编码转换等。(3)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来源的物料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数据集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合并、数据关联等。3.2.3数据清洗方法(1)去除重复数据去除重复数据是找出并删除数据集中的重复记录,保证数据唯一性。(2)填补缺失数据填补缺失数据是针对数据集中的缺失值进行插值或填充,提高数据完整性。(3)数据平滑数据平滑是针对数据集中的异常值进行修正,使数据更加平滑。3.3数据存储与备份3.3.1概述数据存储与备份是保证物料数据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数据存储与备份的方法及其在物料管理系统中的应用。3.3.2数据存储方法(1)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存储是将物料数据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中,便于管理和查询。(2)文件存储文件存储是将物料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3)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是将物料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3.3.3数据备份方法(1)本地备份本地备份是将物料数据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2)远程备份远程备份是将物料数据备份到远程服务器或云存储中,提高数据的安全性。(3)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是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物料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恢复的时效性。第四章物料库存管理4.1库存预警与优化库存管理是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库存预警机制是保证库存健康的关键。该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对库存量进行监控,当库存水平低于或高于预设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信号。这一机制不仅减少了人为干预的需要,也提高了库存管理的效率。库存优化则侧重于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通过智能算法,系统能够预测物料需求,合理规划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系统还能根据历史数据,对库存策略进行持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4.2库存动态调整在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库存动态调整是保持库存合理性的重要手段。系统根据物料的历史消耗数据、生产计划以及供应商的交货时间等信息,动态调整库存水平。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迅速响应,通过调整采购计划或生产计划,保证库存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系统还具备库存盘点功能,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结合条码技术或RFID技术,库存盘点更加高效、准确,大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4.3库存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是物料库存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对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系统通过优化库存结构和降低库存水平,直接减少了库存资金的占用,降低了库存成本。系统通过精确的物料需求预测,减少了因过量采购或生产导致的库存积压,从而降低了库存维护成本。同时系统还能对采购价格进行监控和分析,帮助企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系统通过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了库存的存储和管理成本。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发觉库存管理的瓶颈,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第五章物料供应链管理5.1供应商管理5.1.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在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是的一环。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交货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估,筛选出具备优质资源、高效协同能力的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物料供应。5.1.2供应商关系维护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料供应效率。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维护供应商关系:(1)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共同成长;(2)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定期进行供应商满意度调查,了解供应商对企业合作政策的评价,不断优化合作模式;(4)开展供应商培训,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5.2物料采购与配送5.2.1采购策略制定企业应根据生产计划、物料需求量、库存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采购策略包括采购方式、采购数量、采购周期等。合理的采购策略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料供应效率。5.2.2采购过程管理采购过程管理主要包括采购订单、订单执行、物料验收、质量控制等环节。企业应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管理,保证物料采购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采购订单管理系统,实现订单的在线、审批、跟踪、统计分析等功能;(2)加强采购合同管理,保证合同履行;(3)建立物料验收制度,对物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4)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交货周期、产品质量等进行监控。5.2.3配送管理物料配送是物料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配送管理:(1)合理规划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2)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提高物料搬运效率;(3)建立配送跟踪系统,实时掌握物料配送情况;(4)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5.3物料供应链协同5.3.1信息共享物料供应链协同的基础是信息共享。企业应建立物料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物流企业等合作伙伴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共享,各方可以实时掌握物料需求、库存状况、配送进度等信息,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5.3.2业务协同业务协同是物料供应链协同的核心。企业应与供应商、物流企业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统一的物料编码,实现物料信息的标准化;(2)建立业务协同流程,保证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运作;(3)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合作伙伴的资金需求;(4)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共同应对市场变化。5.3.3持续优化企业应不断总结物料供应链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供应链协同。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开展供应链审计,发觉并改进供应链管理中的不足;(2)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3)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提高供应链团队的整体素质;(4)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供应链优化方案,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的最大化。第六章智能化仓储管理6.1仓储布局与优化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仓储管理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与优化成为提高仓储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智能化仓储布局与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布局优化:根据物料特性、存储需求、作业流程等因素,合理规划仓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采用立体货架、高位货架等存储设备,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2)物料分类存储:根据物料性质、存储期限、频率等因素,将物料分为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存储。这有助于提高物料检索速度,降低作业成本。(3)作业流程优化:分析仓储作业流程,消除冗余环节,实现作业流程的简化和高效。通过引入智能化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物料动态,保证物料快速、准确地到达指定位置。6.2自动化仓储设备自动化仓储设备是智能化仓储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化货架:采用自动化货架系统,实现货物的自动存取。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货架可根据物料需求自动调整存储位置,提高存储效率。(2)自动化搬运设备:引入自动化搬运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堆垛机等,实现物料的自动化搬运。这些设备能够根据预设路线自动行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搬运效率。(3)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控仓储环境,保证物料安全。同时监控系统可以与计算机系统联动,实现物料的自动盘点和预警。6.3仓储作业管理智能化仓储作业管理以提高仓储效率、降低成本为核心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入库管理:通过智能化入库系统,实现物料自动识别、分类、上架。系统可自动记录物料信息,为后续作业提供数据支持。(2)出库管理:智能化出库系统根据物料需求自动检索库存,实现物料的快速出库。同时系统可自动出库凭证,简化作业流程。(3)库存管理:通过智能化库存系统,实时监控物料库存情况,实现库存的精准控制。系统可自动提示物料短缺、过期等信息,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4)盘点管理:采用智能化盘点设备,如手持终端、移动等,实现库存的快速、准确盘点。系统可自动盘点报告,便于管理人员分析库存差异。(5)安全管理:加强仓储安全管理,保证物料安全。通过安装防火、防盗、防潮等设备,提高仓储环境的安全性。同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第七章物流配送管理7.1配送路径优化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管理在物料管理系统中扮演着的角色。配送路径的优化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配送路径优化进行探讨:(1)数据采集与分析对现有配送路径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距离、交通状况、配送点需求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配送路径中存在的问题,为路径优化提供依据。(2)智能化算法应用运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智能化算法,对配送路径进行求解。这些算法能够快速找到较优的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3)实时动态调整根据实时交通状况、配送点需求等信息,对配送路径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保证配送路径始终保持最优状态。7.2配送效率提升提升配送效率是物流配送管理的核心目标。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1)运输工具优化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如电动三轮车、货车等,以满足不同配送距离和货物类型的需求。同时对运输工具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其良好运行状态。(2)人员培训与管理对配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配送技能和责任心。建立完善的配送人员管理制度,保证配送任务的顺利完成。(3)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配送任务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配送任务的自动化分配、实时跟踪和数据分析,提高配送效率。7.3配送成本控制在物流配送管理中,控制配送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配送成本:(1)合理规划配送网络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配送网络。通过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配送成本。(2)采购与库存管理优化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3)运输成本控制通过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等措施,降低运输成本。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优惠政策,降低运输费用。(4)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配送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培训、激励等手段,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力成本。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控制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益。第八章质量追溯与风险管理8.1质量追溯体系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质量追溯体系成为物料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质量追溯体系旨在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生产批次、工艺流程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来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8.1.1质量追溯体系架构质量追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条码、RFID等技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人员等信息。(2)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质量追溯报告,便于分析和管理。(4)质量追溯查询:通过查询系统,快速定位问题产品及其相关物料、生产批次等信息。8.1.2质量追溯体系实施策略(1)制定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质量意识。(3)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4)定期对质量追溯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8.2风险评估与预警在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风险评估与预警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有助于企业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质量风险。8.2.1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对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3)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8.2.2风险预警机制(1)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物料质量、生产过程、设备状态等。(2)设定预警阈值,当指标超过阈值时,触发预警。(3)实施预警响应措施,包括暂停生产、召回产品等。8.3风险应对策略针对识别和预警出的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8.3.1风险预防(1)加强供应链管理,保证物料质量。(2)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3)增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风险。8.3.2风险控制(1)建立应急预案,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2)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质量问题。(3)落实质量追溯制度,保证产品质量。8.3.3风险转移(1)购买产品质量保险,降低质量风险损失。(2)与供应商、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风险。(3)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第九章系统安全与运维9.1系统安全防护9.1.1物理安全在制造业智能化物料管理系统中,物理安全是基础保障。应采取如下措施保证物理安全:(1)设置专门的系统运行环境,如机房、服务器柜等,保证设备安全;(2)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防止单点故障;(3)实行严格的门禁制度,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运行环境。9.1.2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系统安全的核心。为保障数据安全,需采取以下措施:(1)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2)定期备份数据,保证数据不丢失;(3)采用安全通信协议,保障数据传输安全;(4)建立数据访问权限控制,防止非法访问。9.1.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1)部署防火墙,阻止非法访问;(2)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修复已知漏洞;(3)采用安全的网络设备,防止硬件故障;(4)实行网络隔离,降低安全风险。9.2系统运维管理9.2.1运维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包括:(1)系统监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故障排查,及时解决系统问题;(3)功能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安全管理,保障系统安全。9.2.2运维制度制定完善的运维制度,保证运维工作有序进行。以下制度需重点关注:(1)运维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2)运维日志管理,记录运维过程中的关键信息;(3)运维权限管理,实行分级授权,防止权限滥用。9.2.3运维工具运用专业的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以下工具可供选择:(1)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2)故障诊断工具,快速定位问题;(3)自动化部署工具,简化运维操作;(4)安全防护工具,提高系统安全性。9.3系统升级与维护9.3.1系统升级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