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3/37/wKhkGWbr-zqAcJ30AADqyF7TD3M006.jp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3/37/wKhkGWbr-zqAcJ30AADqyF7TD3M0062.jp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3/37/wKhkGWbr-zqAcJ30AADqyF7TD3M0063.jp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3/37/wKhkGWbr-zqAcJ30AADqyF7TD3M0064.jp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3/37/wKhkGWbr-zqAcJ30AADqyF7TD3M0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策略
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人物故事求学做人为官一、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
题量少,为三四小题,一般为:1.断句2.实词理解
3.句子的翻译4.要点概括(文章主旨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5.概括中心及开放性试题。(评价、看法、感想、启示)二命题特点三、解题步骤、技巧指导课外文言文的实词理解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一)分析标题及选文的出处: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从出处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没注释的迅速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寻找依据。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地名、官职名、年代、人名、称号保留。1、课内学过,学会迁移。调动头脑中储存的文言词汇,想一想在哪篇课文中学过,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解释,在这里怎么解释最合适。2、依据前后文推断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三)浏览文后题目,回归文段。如虚词的辨析,往往与课内的虚词作比较,可首先确定课内句子的用法,将用法套入另一句话中,看看是否适用。答题时要注意整合要素: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的回答的内容。
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情等信息。(四)文段理解题紧扣题目、仔细答题: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考点1——语句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一、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句中需换气停顿处停顿。二、看清停顿要求。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两处)然则/何时而乐耶(一处)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一处)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躬耕/于南阳告之/于帝遂/许先帝/以驱驰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1.何/有于我哉?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王曰:“何/为者也?”4.微斯人,吾/谁与归?5.子/将安之?停顿方法小结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句子的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动词----宾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4.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提示:1.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2.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3.“古二今一”要注意。
考点2——解释实词实词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课内学过,学会迁移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2.依据前后文推断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
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
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一、文言实词
【典型题例】理解文言文句中加点的实词
【解题思路】
1.准确把握词语义项
做好文言实词题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住词语的常用义项,忌以今训古,如“虽食,且不下咽”“虽”字是“即使”的意思,不能根据现代汉语理解为“虽然”。
2.根据通假分析词义
由于通假字大部分是音同(音近),或者字形(部分)相同,所以,可以利用读音关系或者字形分析词义。如“以属客而告之”中的“属”字。
3.联系课文推断词义
试卷上出现的一些文言实词,课文曾出现过,可借助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对照,辨其异同,确定含义。如“元用素强记”中的“素”字在课文《陈涉世家》中出现过,“吴广素爱人”。
4.巧妙借助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理解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把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的应是正确的。如“燮开仓赈济,或阻之”中的“或”字是“有人”的意思。
5.引申组词推断词义
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许多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6.分析语法推断词义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以及语法功能推知它的词义。如“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一句中,名词“药”和“之”在一起,不符合语法规律,所以,前一个的名词应该做动词,“给……吃药,用药”治之意。
二、文言虚词
【典型题例】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用法和典型实例。如“之”“其”“以”“于”“而”等文言虚词的常见意义、用法,以及它们不同意义的典型例句。在学习或考试时,以典型实例作为参照物,推论虚词在其它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如:已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中,“以”处在后一分句句首,是表目的的连词,意思是“用来”,可推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些句中的“以”也是表目的的连词。
2.结合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的意义与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结合运用文义理解和句法分析两种方法。如“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则”是连词还是副词?从分析语法入手,可知后文“国恒亡”是假设的结果,那“则”就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相当于“如果”。
3.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即掌握每个虚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看它在句子中做什么成分,以便确定如何翻译。如“之”作助词时,处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之”就是这种用法;而在“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中,则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4.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如“也”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末,用在句末多表示判断、解释和说明。如主谓之间的“之”,可以通过朗读感和舒缓的语气。一些同义词归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表示“说”“告诉”表示“全,都”表示“所以”表示连词“于是,就”表示否定“不,没有”表示“多次”表示代词“这”吾,余,予,仆(谦称),寡人,朕,孤,臣汝,子,君,卿,若,尔,公,公等曰,道,语
,云,言,谓对曰皆,悉,咸,具,一,举,毕故,是故,是以则,辄,遂,乃,因莫,勿,非,弗,亡,微屡,数此,斯,尔,是,然,许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其”、“而”、“以”“之”的用法一、动词:“到”、“往”、“去”
二、代词,代人(物、事):“他(们)”、“她(们)”、“它(们)”三、助词:1、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4、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辍耕之垄上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以君之力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久之,目似瞑何陋之有?“其”的用法一、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他(的)”、“她(的)”、“它(的)”、“那(些)”、“这(些)”等二、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欲穷其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如土石何?其真不知马也!“而”的用法一、表并列:“和”、“又”、或不译二、表承接:可不译五、表转折:但是、然而三、表修饰:不译四、表递进:并且、而且六、表因果:因而学而时习之水落而石出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以”的用法一、介词。1、“用”、“拿”、“把”
2、“凭”
3、“因为”
4、“按照”二、连词。表并列、目的、修饰等关系:“来”、“用来”遂许先帝以驱驰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属予作文以记之考点3——文言句子翻译翻译原则信达雅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文,如实原文的写作风格。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一.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其中又可分为:
疑问句宾语前置,否定句宾语前置,凭借“是”、“之”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1.何有于我哉?()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王曰:“何为者也?”()4.微斯人,吾谁与归?()5.子将安之?()有什么
愁什么干什么我能和谁一道呢到哪里*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尝射于家圃”。*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判断句:古汉语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常见的格式有三种: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即用“……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或者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2.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3.用“为”、“乃”、“则”等词表示。一.翻译下列判断句1.环滁皆山也。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臣本布衣。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乃太公兵法也。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A.主语省略B.谓语省略C.宾语省略D.介词宾语省略E.介词省略指出以下句子各属于何种省略,并补出省略的词语。
1.()便舍船,从口入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可以()一战4.或异()二者之为5.()杂然相许6.()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
渔人鼓鼓之于全家人余蒋氏整体把握: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应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
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四、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五、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句子的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为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我们。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例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六、删
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实,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方式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文言文翻译口决,供大家参考。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以直译为主语段阅读关键: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的回答的内容。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情等信息。考点4——要点概括解决这类题有两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患(⑤)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⑥)不必待人指擿(⑦),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③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④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⑤患:毛病、弊病(在于)⑥疵病:指文章毛病。⑦指擿(tǐ):批评指正。22.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术是什么。(3分)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节选自《南史·沈约传》).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罴(①)说柳宗元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注释】: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貙(chū):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寂寂:悄悄地。④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挽:拿来。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一个人如果不武装自己,获得真才实学,而只是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内容理解——评析文章人物及思想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人物传记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左传》注释:
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人:敌人。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会匈奴大入塞()(2)俄而,斩首数百级()(3)待旦将退()(4)范乃令军中褥食()会:会天大雨会宾客大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3、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他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你认为廉范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知己知彼、抓住有利时机、善于用兵、有领导才能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北史·李惠传·击皮得实》——05年福建漳州注释①释:放下。②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④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顾州纪纲曰()(2)群下咸无答者()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1)各言藉背之物()(2)以杖击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荫。(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4、你觉得文中的李惠是怎么样一个人?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顾: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拜访)咸:咸来问讯薪:场主积薪其中卧薪尝胆①做人要诚实;②不能见利忘义;③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⑥。’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朝北方。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什么。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⑦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中道而反()(2)恃王国之大()(3)犹至楚而北行()(4)举欲信于天下()反:始一反焉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必以信(xìn)(实情)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恃:子何恃而往《为学》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2分)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4、这是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训练题(一)、加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子丐于途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其如土石何C、孝基徐察之公将鼓之D、尽以家财付孝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二)、读完本文后,请你对张孝基作出评价并指出依据。
D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环己基甲醛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CVD基座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讲解
- 防盗门产品购销合同
- 2025打桩机租赁合同
- 香菇菌棒销售合同样本
- 2025技术服务委托合同
- 海盐县二手房买卖合同
- 钢琴销售合同范本
- 鱼池转包合同范本
- 2024年05月浙江金华成泰农商银行员工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带看协议书范本(2篇)
- 股权投资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招聘(14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中学生宿舍日常与管理
- 【历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四年级数学脱式计算练习题100道
- 如何提高和加强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