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曰:“然则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①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节选自朱熹《读书之要》)【注释】①二书:指《论语》和《孟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援疑质理:
(2)俟其欣悦:(3)或问读书之法:
(4)句索其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3.【甲】【乙】两文虽然都谈到了“读书”,但内容侧重点不一样,比较两文的不同。4.【甲】文中作者求学克服了许多困难,请结合自身求学经历谈谈感悟。【答案】1.询问等待有的人寻求2.(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2)用一本书来说,它的篇目章节文字语句,开头结尾次序,也各有顺序,不可以打乱。3.【甲】用亲身经历描述求学过程,强调学习一定要热爱、勤奋、吃苦、虚心。【乙】以对话的形式,强调了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精心探求并通晓领会。4.结合自身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2)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3)句意:有人问(朱子)读书的方法。或:有人。(4)句意:(每句)话(都要)寻求它的意思。索:寻求。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故:因此;余:我;虽:虽然;愚:愚笨;卒:最终;闻:收获。(2)以:用;言:说;次第:次序;亦:也。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甲】“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内容可知,【甲】文作者回忆自己读书求学的经历,意在说明读书要肯吃苦,要勤奋好学且虚心向学。结合【乙】“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等内容可知,【乙】文以对话形式展开,意在论述读书要循序渐进,并用心探求领悟书中内容这一观点。4.本题考查感悟启示。示例:文中“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写宋濂自身家里无书,从藏书之家借书、抄书,“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写他生活清苦,然而一心向学、不怕艰苦,最终学有所成。这些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境或磨难就轻言放弃,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坚定目标和信心,勤奋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有人问(朱子)读书的方法,(学习应)怎么用力。(朱子)说:“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学生)说:“那么请问(什么是)循序而渐进的主张呢?”(朱子)说:“用《论语》和《孟子》来说,就是先读《论语》后读《孟子》,通晓了一本书而后到另一本书。用一本书来说,它的篇目章节文字语句,开头结尾次序,也各有顺序,不可以打乱。衡量(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约定课程而且谨慎地遵守它,(每个)字(都要)探求它的解说,(每句)话(都要)寻求它的意思,没有领会前面(的内容),就不可去探求它后面(的内容),没有通晓这个内容,就不可(急于)去记住那个内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那么就会思想镇定、道理明白,而没有粗疏简单越次而进的忧患。”【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至湖①上,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②,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③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④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⑤。(选自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有删改)【注】①湖:西湖。②奚童:童仆。③林处士:指林逋,终身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④沮洳(jùrù):低湿的地带。⑤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拏:
(2)雾凇沆砀
沆砀:(3)从一奚童
从:
(4)西行过陆宣公祠西:6.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8.同为夜游,张岱和邵长蘅的心境有何不同?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答案】5.撑(船)白汽弥漫的样子让……跟从向西,往西6.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7.(1)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2)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8.张岱夜游西湖,既有赏雪的欣喜,又含有淡淡的故国之思;邵长蘅夜游孤山,欣赏西湖胜景,心境闲适惬意。【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2)句意为: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3)句意为:让一个童仆跟着。从:让……跟从。(4)句意为: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西:向西,往西。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到达望湖亭,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一面铜镜。“至望湖亭”是一个动宾短语做状语,应和后文断开;“凭槛四眺”写到达望湖亭的行为,“湖圆如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明望到的景象,二者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字词: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2)重点字词:盖:表推测,大概;适:恰好,正好;尤:特别。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对比分析。甲文根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可知,大雪三日之后,作者独自乘船前往西湖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作者远离世俗、恬淡自然的闲情雅趣;根据“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可知,作者于文中特意点出亭上两人是金陵人氏,金陵即为南京,曾为明朝都城,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国的哀思眷恋与感伤情怀;“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既写景,又抒情。天地苍茫,人如芥子,既蕴含着赏雪的欣喜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乙文根据“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已,舍艇,取径沮洳间”可知,作者夜游孤山,兴致正浓,还取道低湿地带,猎奇心理跃然纸上,到达望湖亭之后更是沉浸在西湖美景之中,文章中更多地流露出作者闲适惬意的心境。【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我到西湖上,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一面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得像个大环。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但当涉猎(________)(2)见往事耳(__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4)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D.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2.刘羽冲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古人欺骗了他,请你根据乙文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并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失败。【答案】9.(1)粗略地阅读;(2)指历史;(3)到,等到;(4)带领,率领;10.C11.(1)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应该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12.(示例)刘羽冲失败的原因:读书的方法死板,做事不切实际,没有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劝说:羽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只是前人的经验,我们所处环境与前人不一样,怎么可以照搬书上的内容呢?我们不能死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失败并不可怕,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下次你就会成功了。【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2)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往事:指历史。(3)句意:当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4)句意:自认为可以带领十万大军;将:带领,率领。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沟洫刚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水渠灌入村庄,村里的人几乎全成了水中的鱼(被淹死了)。“沟洫甫成”表示沟洫刚刚完成,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所以在此处断句。“水大至”描述了大水的到来,也是一个独立的动作或事件,因此也应在此处断句。“顺渠灌入”表示水顺着沟洫灌入,这个动作承接了前面的“水大至”,并引出了后面的结果,所以在此处断句。“人几为鱼”则是对前面事件的后果描述,人们因大水而陷入困境,几乎变成了水中的鱼,这是整个句子的结尾部分,也应单独成句。正确断句为: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故选C。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1)治经:指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在古代,博士是官名,负责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但:只,只是;涉猎:指广泛阅读或学习,不深入钻研。(2)更:另外;刮目相待:意指改变旧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人或某事;见:知晓。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和劝说。(1)根据原文理解并概括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刘羽冲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与“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他仅仅通过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来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能够运用古书中的知识于实际之中,然而却未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智慧,更未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他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导致最终“全队溃覆,几为所擒”与“人几为鱼”的悲惨结局。因此,刘羽冲的失败源于其读书方法的死板以及做事的不切实际。(2)题干解析和答案示例:题干要求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如何正确面对失败。首先,我们应明确,面对失败时,应当保持冷静、积极分析原因、并勇于吸取教训。其次,对于刘羽冲这种因死读书、不结合实际而导致的失败,我们应当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醒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非纸上谈兵。示例:羽冲,我知道你现在很失落,但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必须正视它。你过于依赖古书,却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变化。读书是为了指导我们的行动,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思想。你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书中所学。同时,失败也是一种经验,它能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问题所在。所以,不要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相信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点睛】参考译文:【甲】一开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讨论议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刘羽冲偶然得到了一部古代关于军事的书籍,他专心攻读了好几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大军。恰逢这时有土匪强盗出没,他就亲自训练乡兵与土匪强盗战斗,结果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儿被俘虏。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古代关于水利的书籍,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地变成肥沃的农田。于是他画了水利图并附上说明呈给州官。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常常独自在庭院里散步,摇头自言自语地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要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病死去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款,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乙】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①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①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②润身:修身养性。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C.往来而不绝者
猿则百叫无绝D.晚更号六一居士
即更刮目相待14.下面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B.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C.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D.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欧阳修“处江湖之远”,却能将滁州治理得政通人和。可见其“古仁人”之风。B.【乙】文中欧阳修虽然遭遇仕途坎坷,却仍能以百姓为本,尽力搞好政务,可见其堪称良臣。C.【甲】文托物言志,处处洒脱豁达,令人神往;【乙】文叙事写人,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D.【甲】【乙】两文都讲究衬托,【甲】文中以山、水、鸟和游人衬托太守;【乙】文以百姓衬托欧阳修。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答案】13.C14.A15.C16.(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2)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解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情趣/意图、打算;B.风景/阳光;C.断绝、停止/断绝、停止;D.变更,更改/另外;故选C。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苛刻、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情罢了。“宽者”与“简者”相对,其后均应断开,“不为苛急”与“不为繁碎”相对,句式结构相同,故在“不为苛急”后面断开。故断句为: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故选A。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甲】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应是借景抒情,并非“托物言志”。故选C。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这里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2)句重点词语:荒远:偏远。小邑:小县。且:尚且。知:知道。【点睛】参考译文:【甲】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乙】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所交谈的,不曾涉及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都不显露治理事迹,(他)也不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纷乱,因此他所到的地方,人民的生活过得很便利。有人问:“为政宽简,而政事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为什么呢?”(欧阳修)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松弛失误而使人民受苦。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苛刻、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情罢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半乐亭记》)【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岩穴暝
暝:
(2)树林阴翳
翳:(3)宣上恩德
宣:
(4)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如何理解“醉”与“乐”?二者是什么关系?20.简析甲乙两文都有哪些相同之处,寄托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7.昏暗遮盖宣扬写下18.(1)像那种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在一起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色。(2)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19.“醉”不仅因美酒而醉,而且是因美丽的山水景色而陶醉,更是因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盛况而沉醉。“乐”山水之乐、滁人游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与民同乐。“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是为了写”乐”。20.①甲乙两文都属于散文。都描写自然美景,都借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表情达意。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②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排遣内心压郁苦闷,都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③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岩洞变得昏暗起来;暝:昏暗。(2)句意:树林变得阴凉蔽日;翳:遮盖。(3)句意:宣扬皇上的恩德;宣:宣扬。(4)句意:于是写下了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书:写下。1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1)霏:雾气;开:消散;云归:云雾聚拢;暝:昏暗;晦明:指明暗交替。(2)仰望:抬头看;俯听:低头聆听。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醉”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醉酒状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一种陶醉。文中提到“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这种与山水相亲、与民同乐的情景,让作者陶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忧。同时,“醉”也是作者对社会清明、百姓安乐的盛况的沉醉,如文中所说“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这种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让作者深感欣慰与满足。而“乐”则是这种陶醉状态的具体体现。文中多次提及“乐”字,如“四时之景,无不可爱”、“而乐亦无穷也”等,都是对自然美景和人生欢乐的赞美。同时,“乐”也包含了与民同乐的含义,即与百姓共享欢乐、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醉”与“乐”在文中是相辅相成的。作者通过“醉”来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通过“乐”来传达这种美好的情感和体验。可以说,“醉”是“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乐”则是“醉”的实质和内涵。因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通过“醉”来体验、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也体现了作者通过“醒”时的文章来记录和传达这种美好的情感和体验。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综上所述,“醉”与“乐”在《醉翁亭记》中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体验。2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对比阅读。(1)甲乙两文在文学形式上都属于散文。甲文《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当地风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乙文同样借助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来表达作者的心境。两文都描写自然美景,并借助花、树、霜等自然景物来表情达意。如甲文中“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乙文里“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这些句子都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并寄托了作者的情感。(2)两文都是作者在仕途失意之际所作,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的压郁苦闷。甲文中提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乙文则通过“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来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这些句子都体现了作者在困境中选择与自然亲近,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展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3)两文在志趣情感上也是一致的,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和乙文中“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都明确表达了作者与百姓共享欢乐、共同感受生活美好的思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感,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也传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综上所述,甲乙两文在文学形式、描写手法、创作背景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展现了相同之处。它们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当地风俗,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仕途失意的排遣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这些共同点使得两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如果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文:我欧阳修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地方偏僻而且事务简单,又喜爱这里风俗的安恬悠闲。在山谷间发现这个泉水后,就每天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看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乔木下乘凉,秋风刮起,霜雪飞落,冬天里,山水露出清秀的模样。四季的景色,没有一样不令人喜爱的。我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丰收年景的欢乐,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刺史的职责。于是,我写文章来记下这个亭子的名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②。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少③焉气力倦,弓拨矢钩④,一发不中,前功尽弃。”【注释】①养由基:人名。②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是射箭的正确姿势。③少:一会儿。④弓拨矢钩:弓也歪了箭也弯了。拨,弓身不正;钩,弯曲。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康肃笑而遣之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左右皆曰“善”B.汝亦知射乎
可教射也矣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一发不中D.但手熟尔但当涉猎24.【甲】【乙】两文中的陈康肃公和养由基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答案】21.放下打发22.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3.A24.擅长射箭,态度倨傲。【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释,放下。(2)句意: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2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忿然,生气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善于\好;B.射箭\射箭;C.射中\射中;D.只,只是\只,只是;故选A。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中的“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和乙文中的“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可知,两人都善于射箭,射技天下无双。根据甲文中的“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和乙文中的“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可知,两人都态度倨傲。【点睛】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乙】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他特别擅长射箭。他离柳树百步的距离射其叶片,能达到百发百中的地步。他身边之人都称赞他高超的射技,但却有一人过来说:“你善于射箭,那么我可以教给你如何射箭了。”养由基说:“旁人都说我的射技高明,你却说可以教我如何射箭,那么,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射呢?”那人回答说:“我虽不能教给你支起左臂、弯曲右臂这样正确的射箭姿势,但你能射柳叶达到百发百中的地步,却不善于在获得好成绩的时候停息下来,调整休养,那么过了不久,你在射箭时就会使弓歪斜不正,箭弯曲不直,那时,你将一发不中,前功尽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御孙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②寡欲,则不役于物③,可以直道而行④;小人⑤寡欲,则能谨身⑥节用,远罪⑦丰家⑧。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⑨;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⑩,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注释)①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②君子:指有地位的人。③不役于物:不被外物所驱使。④直道而行:按照正道办事。⑤小人:指没有地位的人。⑥谨身:约束自己。⑦远罪:使罪祸远避。⑧丰家:使家庭富裕。⑨枉道速祸: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⑩多求妄用:多方搜求,随意挥霍。2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夫俭则寡欲
④可以直道而行26.翻译下面的语句。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27.你对甲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28.甲乙两文都明确了“俭”对“德”的重要性,结合乙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怎样才能做到“俭以养德”?【答案】25.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达到远大目标。少。道义,正道。26.①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奢侈,是最大的罪恶。27.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靠淡泊宁静以“明志”。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不能专一。(志是学的前提和基础,志的达到需要依靠学,志与学相辅相成。)28.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招致祸患。不受那些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崇尚勤俭节约。【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为: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②句意为: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远:达到远大目标。③句意为:(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寡:少。④句意为:可以走正直的道路。道:道义,正道。2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字词: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以:来,表目的。养德:培养品德。②重点字词:德,美德;共:共有;侈:奢侈;恶:罪恶。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认为,“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志”的作用很大,“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非志无以成学”则又告诉我们无“志”则不足以“成学”,也就是说,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8.本题考查文章对比理解。根据乙文“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意为:(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君子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小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意为:君子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招致祸患;小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任意浪费,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可知,乙文意在告诉我们不要受那些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崇尚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要节俭的习惯,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平时时时提醒自己,衣食住行每一方面都要注意节俭,不攀比,不铺张浪费。【点睛】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君子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小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因为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君子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招致祸患;小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任意浪费,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阅读以下选文(诗歌),完成各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都御史①刚峰海公②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④八两葛布一端⑤,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选自《金陵琐事》)【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29.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B.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卒获有所闻D.苏点其宦囊/可汗大点兵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1.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B.甲文除了重点写莲,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以植物来喻人,表达对菊花隐士者和对追名逐利的牡丹富贵者的厌恶鄙弃之情。C.乙文主要从侧面写海瑞的清正廉洁。D.乙文划线句的正确断句是: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32.你认为海瑞能否称得上是莲一样的君子?请用甲文的观点和乙文的事实具体说明。【答案】29.A30.(1)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这几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他能胜过这评价吗?31.B32.能。他在污浊的官场却坚守清廉的品格,似莲“出淤泥而不染”,他不拉党,特立独行,似莲“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表现。【解析】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更加”的意思;B.少/鲜艳;C.死/最终;D.检查清点/征发;故选A。3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1)句中的“染(污染)、濯(洗涤)、妖(妖艳)”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断尽(概括)、谀(赞扬)、加(胜过)”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B.作者写菊花,是正衬莲,没有表达对菊花隐士者的厌恶鄙弃之情。故选B。3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可知,他在污浊的官场却坚守清廉的品格,似莲“出淤泥而不染”,结合“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可知,他不拉党,特立独行,似莲“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表现。因此,海瑞能称得上是莲一样的君子。【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同乡做官的南京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他的遗物,竹箱里只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渊评价他说:“不怕死,不贪财,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用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①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注释】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栏。33.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字词出处方法释义拥拥毳衣炉火查字典:①抱着;拿着;②围着;③拥有;④聚集;⑤阻塞;⑥簇拥。(1)(填序号)观幽胜妙观课内迁移: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3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35.阅读选文,补充下表。甲文乙文登临地湖心亭镇海楼赏美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赏析:运用了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比喻)(1)赏析:感心绪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故国之思;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雪炊烟,(2)。36.《雪后镇海楼观晚炊》好像一幅水墨画。诗词中也有许多美好的颜色,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请补充下表。【色卡一】墨色:深沉(1),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品读:暗沉的天色带来忧民的愁思【色卡二】紫色:沉重(2),。(李贺《雁门太守行》)品读:喷涌的鲜血渲染了战斗的惨烈。【色卡三】绿色:生机(3),。(刘禹锡《陋室铭》)品读:陋室的绿意彰显主人的雅志。【色卡四】黄色:明亮(4),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品读:盛开的黄花映衬清秋的明净。【答案】33.②景象34.(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2)此时登上高楼凝望,目光所及没有(别的)痕迹,大地(被白雪覆盖)一片洁白。35.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银子或鱼鳞或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多(或雪下得大、雪的洁白)、表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或高低不齐的美丽姿态),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赏景的愉悦(或喜爱、赞美)之情;美丽景色无人欣赏的惋惜: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36.俄顷风定云墨色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为篱下黄花开遍【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拥毳衣炉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必修一全套教育课件
- 外贸合同cif完整版3篇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的转让范围与权益变更3篇
- 心脏瓣膜病的日常护理
-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糖尿病自身抗体谱
- 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
- 招聘话术培训
- 甲亢的护理小讲课
- 开饭店合伙人协议书
- 上海市虹口中学2025届高三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九年级全套课件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长春工程学院《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五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管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 2024年广西普法云平台考试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诊断考试 英语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