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卷二模拟题模拟28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江南博哥)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九个修正案C.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九个修正案正确答案:B[考点]刑法的概念
[解析]我国现行《刑法》颁行于1997年,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修正,至2011年,共有刑法一个(1997年《刑法》)、单行刑法一个(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修正案九个[1999年12月25日《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刑法修正案(三)》、2002年12月28日《刑法修正案(四)》及2005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和2015年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抢劫金融机构中的“金融机构”解释为“包含使用中的运钞车、自动取款机”,属于扩大解释B.携带凶器抢夺中的“凶器”解释为“砖头、啤酒瓶、弹弓”等用法上的凶器,属于缩小解释C.《刑法修正案(八)》第48条“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解释为“其他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属于当然解释D.遗弃罪中的“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解释为“包括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属于扩大解释正确答案:B[考点]刑法解释
[解析]扩大解释,即刑法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扩大解释是对用语通常含义的扩张,不能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如果完全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则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例如,(1)将《刑法》第341条“出售”解释为“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2)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销售”。(3)将不能透支的借记卡解释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4)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5)携带凶器抢夺中的“凶器”解释为“砖头、啤酒瓶、弹弓”等用法上的凶器。(6)抢劫金融机构中的“金融机构”解释为“包含使用中的运钞车、自动取款机”。(7)走私武器、弹药罪中的“弹药”解释为“包括可以组装并使用的弹头、弹壳”。(8)组织卖淫罪中的“卖淫”解释为“包含男性向不特定女性提供性服务”。(9)遗弃罪中的“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解释为“包括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10)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汽车”解释为“包括大型的拖拉机”。故A、D项正确,B项错误。
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例如,《刑法修正案(八)》第48条规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卖淫行为的,应当定罪处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例如,为组织卖淫的人充当打手)认定为“其他”协助组织卖淫行为,则是当然解释。进行当然解释时,不能仅以当然道理为根据,还必须符合《刑法》的文字含义。故C项正确。
3.
关于自救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小李开车在路口停车等绿灯,小王趁机拉开后车门,抢走小李的包后逃跑。小李赶紧开车紧追,小王只跑出几步就被小李的车撞倒在地。小李将包拿回。小李的行为构成自救行为B.旅客在某豪华旅馆住了一个月,未结账就离店了,房费10000元未缴纳。后查证提交的身份证是假的。旅馆在收拾其房间时,发现这名旅客丢失了一枚钻戒,经鉴定价值9000元,旅馆将钻戒变卖后入账。旅馆的行为构成自救行为C.某邪教信徒在市中心人员集中的地方,猛踩油门,冲向人行道。路边的警察迅速反应,掏出手枪,一枪将其击毙,后车撞上路边树桩而停下。警察行为构成自救行为D.小孙走在偏僻的小巷,忽然劫匪冲上来迅速抢走小孙背着的背包,小孙追赶不及,路边正好停着小张的未熄火的摩托车,小孙骑上摩托车追上劫匪,抢回自己的背包。小孙的行为构成自救行为正确答案:B[考点]自救行为
[解析]自救行为,是指权利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人,在国家机关尚未依照法律程序采取措施之前,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实现自己权利的行为。
自救行为的成立条件是:(1)行为人是先前受到损害的直接被害人,其试图恢复的权利具有正当性;(2)恢复权利的手段具有社会相当性;(3)存在恢复权利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等待公权力救济难以有效实现自己的权利;(4)相对方(侵害人)不会因为自救行为受到额外的损害。
自救行为和正当防卫之间的界限是:(1)二者具有排斥关系,某一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之后,就不宜再确定为自救行为。(2)正当防卫行为是紧急行为,是法律规定的阻却违法事由;自救行为不是紧急行为,是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因此,就辩解效果而言,主张正当防卫对行为人更为有利。(3)正当防卫必须在面临现实、紧迫的不法侵害时实施,自救行为所针对的是过去已然发生但处于继续侵害状态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和自救行为之间在时空条件上有比较明显的间隔。
A项,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关键区别在于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自救行为是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但是,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当场发现并受到追捕的,追捕者适用正当防卫。因此此项构成正当防卫,而非自救行为。
B项,旅客不交房租后无法联系上,旅馆采取了占有旅客遗失钻戒的行为,且此钻戒价值不高于损失,救济手段适当,因此旅馆行为构成自救行为。
C项,警察针对的是现实的不法侵害,打击的对象是侵害者本人。警察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D项,小孙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而非自救行为。
4.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将吸食毒品的工具借给乙吸食毒品,乙因吸食过量造成身体伤害。因此,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伤害罪B.甲男与乙女谈恋爱,后来甲男提出分手,乙女声称如果分手就自杀。甲男依然要与乙女分手。甲男看着乙女自杀而不制止,乙女自杀死亡。因此,甲男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某日甲在打扫大街卫生时,发现一女婴,便捡回家自己抚养,并每天定时为该弃婴提供奶粉,以维持其生命。但某日甲停止喂养,致使女婴饿死。由于甲的捡拾行为系先行行为,所以甲具有了作为义务,因此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乙为抢劫甲的财物而在某偏僻场所对后者实施暴力行为,甲奋力反抗,当场将乙打成重伤。甲发现乙躺在地上,流血不止,非常痛苦地呻吟,但没有实施任何救助行为而径直离去。4小时后,乙死亡。由于正当防卫行为并不是作为义务的来源,因此甲不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C[考点]不作为犯
[解析]下列情形不能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1)行为并没有制造、增加危险的,不产生作为义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先前的行为并没有导致危险,而是被害人基于自主决定使自己陷入危险的,该先前行为不产生作为义务。B项中,即使甲男看着乙女自杀而不制止,也不能认定甲男友作为义务。因为甲男与乙女谈恋爱以及提出分手的行为,都没有对法益造成现实的危险(没有先前行为),故B项错误。(2)行为虽然制造、增加了危险,但是该危险并不紧迫或者微不足道的,不产生作为义务。(3)行为制造,增加的危险属于被害人的答责范围时,行为人不产生作为义务。故A项错误。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从表现形式上看,不作为是消极的身体动作;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上看,不作为不仅违反了《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而且直接违反了某种命令性规范。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有四:(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4)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法益侵害结果,即不履行特定义务与造成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只有当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
C项,基于自愿接受的先行行为同样会产生作为义务。因此,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C项正确。
D项,正当防卫行为原则上不能成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但防卫过当的情形除外。例如,X在荒山野外实施正当防卫导致不法侵害者Y身受重伤时,并没有过当。但是,由于X不救助Y,导致Y死亡(过当)。如果否定X的救助人地位,则意味着X的防卫行为没有过当,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此时,应当肯定X对可能过当的危险具有保证人地位,X的不救助导致Y死亡的,属于防卫过当,因而具有救助义务。一概认为“正当防卫行为并不是作为义务的来源”的说法,过于绝对。据此,本案中的甲应成立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故D项错误。
5.
赵某在某商场购物时,恰好遇到同事在遭到一个流氓毒打,赵某立刻前去制止却反遭流氓的进攻,赵某无奈被迫自卫还击。正在此时,便衣民警张某经过现场,未及时表明身份即迅速抓住赵某以制止其殴打,赵某以为张某是流氓的同伙,随手抄起身边的椅子将张某砸成重伤。关于对赵某的行为性质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正当防卫B.意外事件C.过失伤害D.故意伤害正确答案:B[考点]意外事件
[解析]根据《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赵某遭流氓攻击被迫自卫还击,属于正当防卫。张某未表明民警身份,且身穿便衣。赵某在当时特定环境情况下,不可能辨认其身份、其行为目的,因此赵某将张某打成重伤属于意外事件。故B项正确,A、C、D项不选。
6.
关于罪过,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乙对李某的死亡持直接故意心态B.乙明知自己的幼女掉入河中,但认为自己没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救助,其女溺水而死。乙没有认识到自己负有作为的救助义务,没有犯罪故意,不成立故意杀人罪C.丙因婚外情产生杀死妻子的念头,在给其妻子的食物中投放了剧毒。为了防止其6岁的儿子误食,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叮嘱其子等他来接。不料其妻子提前下班将儿子接回。结果妻子和儿子中毒身亡。丙对儿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D.某医院护士丁值班时因一新生婴儿哭闹,为阻止其哭闹,将该婴儿翻转成俯卧,并用棉被盖住其头部。最终导致该婴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丁对婴儿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的心态正确答案:A[考点]罪过
[解析]故意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A项,在对象认识错误的场合,行为人是直接故意而非间接故意,因为行为人对放火烧死人的行为和结果具有认识并且是希望发生。故意的认识对象不要求很具体,在故意杀人罪中,只要求认识到有人即可。故A项说法正确。
B项,乙是对事实认识的错误,成立故意杀人罪。因为乙明知自己的幼女掉入水里,生命受到威胁,作为监护人应有救助的义务。故B项说法是错误的。
C项,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丙有毒死其妻的故意,并且实施下毒行为,其妻的死亡是丙希望的结果,是直接故意;对于其子的死亡,丙想要避免,但因对于自信过失而未避免,属于过失。故C项说法错误。
D项,丁因疏忽大意对婴儿的死亡能预见而未预见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故D项说法错误。
7.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强奸乙妇女后,乙妇女羞愤自杀身亡的。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致人死亡B.甲对乙实施轻伤,乙在逃跑过程中不慎从5楼窗户掉下摔死的。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C.甲对乙实施暴力后造成重伤后,随手将烟头扔在地上引起火灾将乙烧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D.甲重伤乙后潜逃,并无通谋的甲的亲属阻止乙的亲属救助乙,导致乙流血过多而死亡的。甲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致死正确答案:D[考点]结果加重犯
[解析]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出于基本构成要件的故意或者过失,在实施基本行为时,发生了超过基本构成要件结果的加重结果,因而导致刑罚加重的犯罪形态。故意伤害致死是其适例。就致死类型的结果加重犯,要以致命性的实现的有无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是后行为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缺乏直接关联的,不能认定为结果加重犯:(1)行为人在实施基本行为之时或之后,被害人自杀、自残或因自身过失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因缺乏直接性要件,不能认定为结果加重犯。故A、B项错误。(2)基本行为结束后,行为人的其他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不应认定为结果加重犯。C项中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只能认定为故意伤害与失火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故C项错误。(3)在故意伤害等暴力案件中,伤害行为仅造成轻伤结果,但由于医生的重大过失导致死亡的,或者虽然伤害行为造成了重伤结果,但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不能认定前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具有直接性关联。故D项正确。(4)非法拘禁、拐卖妇女或儿童等行为,必然引起警方的解救行为,故正常的解救行为造成被害人伤亡的,应将伤亡结果归责于犯罪人。但是,如果警方由于判断失误,导致其解救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如误将人质当作犯罪人而射击),则不能认定为结果加重犯。
8.
关于数罪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参加恐怖组织,又实施杀人行为,应数罪并罚B.司法工作人员乙因受贿而对一起民事案件枉法裁判,应数罪并罚C.丙在我国境内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的物品,又以暴力抗拒缉私,应数罪并罚D.丁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只执行有期徒刑正确答案:B[考点]数罪并罚
[解析]依据《刑法》第120条第2款的规定,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数罪并罚。故A项正确。
依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对B选项中的乙应按照民事枉法裁判罪和受贿罪,择一重罪处罚。故B项错误,当选。
依据《刑法》第157条第2款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故C项正确。
经过《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后的《刑法》第69条第2款确立了旧条文没有的两个制度:一是数罪中有期徒刑和拘役并存的,执行有期徒刑,拘役不执行,即确立了有期徒刑和拘役不并罚制度;二是数罪中有期徒刑和管制或拘役和管制并存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即确立了有期徒刑和管制并罚、拘役和管制并罚制度。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
9.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可以适用无期徒刑B.16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对其所实施的所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原则上应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正确答案:C[考点]未成年人犯罪
[解析]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包括不得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但是除了死刑之外,都可以适用,包括可以适用无期徒刑。故A项正确,不当选。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须对8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这里的“已满”包括本数在内,但“不满”则不包括本数在内。换言之,16周岁本身的未成年人应当对其所实施的所有犯罪行为都承担刑事责任。故B项正确,不选。
C项,《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C项错误,当选。
犯罪时不满18周岁,只有在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时,才能被免除前科报告义务。换言之,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是原则上没有前科报告义务。故D项正确,不当选。
10.
关于刑罚权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制刑权属于静态立法,量刑权与行刑权属于动态司法。量刑权是刑罚权的核心内容B.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属于行刑权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刑罚所作的立法解释,不属于刑罚权D.量刑权由我国的司法机关即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正确答案:A[考点]刑罚权
[解析]刑罚设立权是属于静态立法,刑罚的作用,只有经过动态司法,即刑罚的实际运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而刑罚在司法上的具体适用,要经过量刑和行刑两个彼此相互衔接而又相互独立的司法活动过程。与这些过程相适应的权力分别表现为量刑权和行刑权。而在量刑权和行刑权中,量刑权是刑罚权的核心内容。所以,A项正确。
行刑权执行的范围仅指刑罚,不包括刑事强制措施。所以,B项错误。
对刑罚的立法解释,也是制刑权的一部分,而制刑权又是刑罚权的一部分,所以,对刑法的立法解释不属于刑罚权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
量刑权在我国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其他任何机关都不具有这一权力。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检察院无权行使量刑权,所以,D项错误。
11.
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可以适用缓刑的?A.甲因为强奸未遂,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B.乙是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C.丙因为故意杀人预备,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D.丁因为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被判处年有期徒刑正确答案:B[考点]缓刑
[解析]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中指的是宣告刑为3年,不是指法定刑,包括一罪也包括数罪。对于适用缓刑的限制条件,根据《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故B项不可以适用缓刑,A、C、D项都可以适用缓刑,综上正确答案为B项。
12.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李某系核工程领域精英级专家,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李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半年后因国家的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假释李某B.王某因盗窃罪判处8年有期徒刑,执行5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年,又犯抢夺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王某仍可以被假释C.徐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执行3年后假释。假释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决定,按照《刑法》第70条数罪并罚,而且之后不得再被假释D.刘某在2013年10月20日因强奸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执行期间因悔改表现突出,2016年2月20日依法减为9年有期徒刑,现仍在监执行。刘某可以被假释正确答案:A[考点]假释
[解析]依据《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故A项正确。依据《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王某假释考验期为3年,假释后第7年又犯罪,实际上是在假释考验期满的第4年又犯新罪,故构成累犯,所以王某不能再被假释。故B项错误。依据《刑法》第86条第1款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故C项错误。依据《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
13.
张某因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妻另娶。某日,张某听信巫师教唆,将其妻的照片,背面写有巫师的咒语烧毁,取得纸灰拌入茶叶里,待张某的妻子喝茶时一同服下,企图借助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张某交代了此事的经过。关于张某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属于故意犯罪B.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而不构成犯罪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D.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而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考点]罪与非罪的界定、事实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解析]张某属于迷信犯,不以犯罪论处。故A、C项错误。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
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因果关系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事前故意与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本案,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中的狭义因果关系的错误。故只有B项正确,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是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但反之不一定,有可能是对象错误或打击错误。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
14.
某犯罪嫌疑人范某,在实施杀人行为后,心里非常害怕,其后将犯罪实情告诉了担任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的表哥何某。何某说:“杀了人可能要判死刑,即使自首也是无期,还不如逃跑吧。”范某逃到外省某市隐姓埋名,凭借自己的专长,事业经营的非常成功,在一次老乡聚会里,被害人的哥哥辨认出来,报警将范某抓获,范某供述当年逃跑是受表哥何某提出的。按照刑法的规定,何某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选项的罪名?A.徇私枉法罪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C.窝藏罪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正确答案:B[考点]徇私枉法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窝藏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解析]徇私枉法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此罪应与职务行为相关,本案中何某未利用职权。故A项排除。因构成该罪的主体为行政执法人员。故排除D项。B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由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故B项当选。C项的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C项是积极的作为,B项可以是积极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故C项不当选。
15.
贾某看见李某刚从ATM机内取款出来,尾随其后,在某偏僻处抢夺手提包,见李某不松手,挥拳致李某重伤,并逼迫拿出所有财物和银行卡密码。后贾某清点财物,现金500元,银行卡两张,一张卡内有20万元,另一张有5万元。贾某当即取出5万元。关于贾某的抢劫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20万元,5万元B.500元,5万元C.500元,20万元D.500元,20万元,5万元,5万元正确答案:B[考点]抢劫数额的认定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抢劫数额以实际抢劫到的财物数额为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第1款规定:“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以行为人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故B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
16.
关于劫持航空器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航空器装载完毕且外仓门已经关闭,即使并未起飞,仍属于劫持航空器罪针对的对象B.本罪适用死刑的情形仅包括致人重伤或死亡C.本罪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仅包括故意重伤和故意杀人的情形,而不包括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D.本罪的对象仅限于民用航空器,不包括均用航空器正确答案:A[考点]劫持航空器罪
[解析]劫持航空器罪应当判处死刑条件包括,即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包括暴力、威胁行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还包括故意致人重伤与故意杀人)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故B、C项错误,B项中还包括使航空器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C选项不仅包括故意,还包括过失。本罪对象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航空器,也可以是国家航空器(用于军事、海关、警察部门的航空器),故D项错误。本罪的行为对象: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航空器。所谓正在使用中,是指自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为止。故A项正确,当选。
17.
王某经营一家印刷厂,除了合法经营一般的书籍印刷外,还大量伪造我国的货币,各地都有王某布设的假币销售网点,假币从出厂到出售都由王某掌控,对王某的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伪造货币罪B.运输假币罪C.出售假币罪D.伪造货币罪、运输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D[考点]伪造货币罪、运输假币罪、出售假币罪、伪造货币罪、运输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数罪并罚
[解析]本题考查的罪数问题,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以伪造货币从重处罚,不另成立出售、运输假币罪。但这仅限于行为人出售、运输自己伪造的假币的情形。如果行为人不仅伪造货币,并且出售或者运输他人伪造的货币,即伪造的假币与出售、运输的假币不具有同一性时,则应当数罪并罚。故只有D项正确,A、B、C项错误。
18.
肖某欠张某50万元,迟迟未还,肖某于是叫来兄弟几个冲到张某的家里将其捆绑,嘴上塞上棉布,塞到汽车后备箱里,准备载到郊区的一位朋友家里以要挟张家人还款。但是由于路程较长,张某被捆绑过紧,加之嘴巴被塞有棉布导致呼吸不畅,在半途中,张某窒息死亡。肖某等人将尸体抛入郊区的某水库中。关于肖某等人的行为构成何罪?A.绑架罪B.故意杀人罪C.非法拘禁罪D.过失致人死亡正确答案:C[考点]绑架罪;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过失致人死亡
[解析]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处罚。在拘禁过程中,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是指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加重犯),重伤、死亡结果与非法拘禁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直接性要件)。本案中,应以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9.
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应当按危险驾驶罪论处?A.在公共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B.在公共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C.某旅游公司的旅游客车严重超员运输的D.违反危险化学品运输规定,危及公共安全的正确答案:A[考点]危险驾驶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知,A项在道路上追逐竞驶的,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情形才可能构成《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危险驾驶罪。故A项当选。
20.
关于贪污罪,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甲单位征用土地过程中,土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赵某与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刘某相勾结,由刘某多报土地上的庄稼数,赵某加盖土地管理局的印章予以证实,进而从甲单位多领补偿款。赵某与刘某的行为成立贪污罪B.李某因贪污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人民法院依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同时决定对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但可以假释C.国有公司的王某修改了单位账目,将公款存入自己的私人存折,构成挪用公款罪,不按贪污罪处罚D.吴某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对其可以从轻处罚正确答案:D[考点]贪污罪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对贪污罪的认定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行为利用了职务上便利,但只要非法占有的财物并非其主管、管理、经营、经手的财物,也不能成立贪污罪。A项仅成立诈骗罪,而不是贪污罪。故A项错误。
《刑法》第383条第4款规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依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15条规定:“对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应当明确终身监禁,不得再减刑或者假释。”故B项错误。
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账、销毁有关账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账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故C项错误。
《刑法》第383条第3款规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吴某属于第三项的情形,可以从轻处罚。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21.
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A.某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在经营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该公司严重亏损B.某高校校长对财务管理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巨额资金无法收回C.某法院执行庭庭长在执行民事判决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致使当事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D.某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外汇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大量逃汇,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正确答案:D[考点]玩忽职守罪
[解析]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A、B项分别构成公司企业人员玩忽职守罪和事业单位人员玩忽职守罪。C项执行庭庭长的行为,构成特殊罪名,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选项D正确,构成玩忽职守罪。
22.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概述,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引入,既体现了实体公正的要求,又体现了程序公正的需求B.刑事诉讼法的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C.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是指刑事诉讼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D.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既包括效率,也包括在保证社会生产方面所产生的效益,即刑事诉讼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正确答案:D[考点]刑诉法的基本理念、刑诉法的渊源、刑诉法的目的、刑诉法的价值
[解析]排除了非法证据,可能导致案件中证据不足,进而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疑罪从无,无罪释放。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有关,而与惩罚犯罪没有联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甚至是不利于惩罚犯罪的。故A项错误。刑事诉讼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刑事诉讼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刑诉法没有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的说法。故B项错误。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指刑事诉讼法规范出现过、表现过的地方,而非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故C项错误。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既包括效率,也包括在保证社会生产方面所产生的效益,即刑事诉讼对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23.
根据刑事诉讼法中证人与鉴定人的有关知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鉴定人可以是单位B.当事人不能自行委托鉴定人C.凡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都有资格担任本案的证人D.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得作为证人正确答案:B[考点]鉴定人、证人
[解析]无论是鉴定人还是证人,都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故A项错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故刑诉中鉴定人只能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聘请,但民诉中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委托。故B项正确。依据《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必须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这是证人最基本的特征。而且,证人必须实在诉讼之外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同时,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故C项错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故只要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即便是精神上有缺陷也能够成为证人。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
24.
关于《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的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或接受请客送礼的情形,下列哪一选项没有违反该规定?A.侦查人员钱某与犯罪嫌疑人的表兄在古玩市场一见如故,欣然接受了其赠送的古字画一幅,后查明其表兄正是受该犯罪嫌疑人委托B.审判人员刘某在办理一起单位被盗窃的案件中,从该单位低价购进空调一台C.在一起侵占案件中,审判人员张某向尚未聘请辩护人的被告人推荐一名办理此类案件的资深律师D.在一起故意杀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中,法院为尚未聘请辩护人的被告人推荐一名办理该类案件的资深律师正确答案:D[考点]回避的适用人员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可知,公安司法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回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满足回避的条件,故A项错误,不当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违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申请其回避:(一)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二)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三)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受托人报销费用的;(四)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索取、接受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六)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本题的B、C项违反本条第5、2项的规定,应当回避。D选项是法定为当事人指定辩护人的情形,不属于违规行为。当选。
25.
范某涉嫌盗窃罪,委托其做工程建筑的弟弟作为辩护人。关于其弟的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可以行使的?A.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B.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C.申请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调取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D.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代为调查取证正确答案:C[考点]律师辩护与非律师辩护之间的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律师辩护与非律师辩护之间的区别。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6~43条的规定,本题的A、B、D项都是辩护律师享有的权利,只有C选项非律师身份的辩护人可以行使的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
关于刑法的机能,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刑法对司法官员而言,是对其法外科刑权力的禁止,体现了刑法的规制机能B.个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合法财产是各国刑法都必须要给予保护的规定,体现了刑法的保护机能C.对普通人而言,刑法被称为“善良人的大宪章”体现了刑法对权利保障机能D.对罪犯而言,刑法被称为“犯罪人的大宪章”体现了刑法对权利保障机能正确答案:ABCD[考点]刑法的机能
[解析]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包括显在的机能与潜在的机能。刑法具有以下三种机能:(1)行为规制机能,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机能。其具体内容为,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是被法律禁止的,不被允许的(评价的机能);同时命令人们做出不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决定(决定的机能),据此防止犯罪的发生。在司法活动中,没有犯罪行为,没有刑法规定,就不能确定刑罚处罚,定罪和量刑都必须以刑法的明确规范为指导。所以,对司法官员而言,刑法是对其法外科刑权力的禁止。故A项体现了规制机能。
(2)法益保护机能,指刑法具有保护法益不受侵害与威胁的机能。犯罪是侵害或威胁法益的行为,刑法禁止和惩罚罪犯,是为了保护法益并且能够保护法益。就世界范围内来看,国家的存续和发展(国家法益)、社会生活的静谧与和谐(社会法益)、个人的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个人法益),是各国刑法都必须要给予保护的。唯其如此,才能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秩序。要实现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持机能,刑罚就必须将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结合起来考虑。刑法的保护机能表明,由于犯罪的本质是侵犯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刑法的最终目的就应当定位于保护法益。故B项表述正确。
(3)人权保障机能,指刑法具有保障公民个人的人权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的机能。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能够得到实现,主要是因为我们利用刑罚法规确定了这样一条原则:任何个人,如果没有犯罪行为,就不会受到刑罚的任意打击。由此,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普通人权利的保障,使刑法成为“善良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由于刑法对每一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法定刑幅度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就使得对已然犯罪者的处罚也有了便于司法人员把握的标准,超越法律规定对个人进行处罚就是不被允许的。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由此可知,C、D项同样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项。
2.
下列哪些案件适用属地管辖原则?A.新加坡人甲从我国乘坐飞机进入加拿大,当飞机进入加拿大国境后,甲在飞机上杀死了一个菲律宾人B.一架国际班机在行往美国时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游客甲于此时劫持该班机飞往南非C.越南人甲为杀害老挝境内的被害人乙,开枪射击乙,子弹穿越中国领土打死了乙D.境外某数名恐怖分子到中国杀人,后派入境,但只有三人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并被抓获正确答案:BCD[考点]属地管辖原则
[解析]对于国内犯,我国《刑法》采取了属地管辖原则。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就适用我国《刑法》。“我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以及悬挂中国国旗的船舶、航空器。A项中的飞机不属于悬挂中国国旗的船舶、航空器,所以中国法律无管辖权。同时,“犯罪地”包括犯罪预备地、实施地及结果发生地在内的一项或者全部。B项中,是从飞机降落在中国境内时开始犯罪的,所以,适用属地管辖原则。C、D项中的情形,都属于我国适用属地管辖原则的情形。
3.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乙没有意思联络,分别向丙的饮食中投放了100%致死量的毒药,而且毒药同时起作用,导致丙死亡,甲、乙的投毒行为对丙的死亡都有因果关系B.甲在楼梯上对乙实施砍杀,乙在急速往楼下逃跑时摔倒,头部受伤死亡的,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入足以致死的毒药,但毒药还未起作用时,与甲没有意思联络的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已乙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入足以致死的毒药,但毒药还未起作用时,当天正好下雨,乙不幸被雷电击中死亡,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ABC[考点]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
[解析]在数个行为共同导致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如果除去一个行为将发生,除去全部行为结果将不发生,则全部行为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故A项中甲、乙的行为对丙的死亡都具有因果关系。行为是结果发生的条件之一时便可认定条件关系,并非唯一条件时才认定具有条件关系,故A项正确。
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介入因素三标准进行分析:第一,甲在楼梯上对李某实施砍杀对乙的生命具有很大危险性。第二,介入因素是乙逃跑时摔倒异常性小,摔倒是由于甲的追杀引起。第三,乙的逃跑时摔倒对死亡所起作用较大。综合判断,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即B项正确。
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由于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或者特殊自然事实导致了结果的发生,那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中断。故C项正确,D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选项是A、B、C项。
4.
关于罪数,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A.李某盗取了好友王某的一张信用卡,后李某用该卡消费20000元。李某的行为应当定盗窃罪一罪B.张某使用变造的货币到商场购物,骗取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张某的行为应该定诈骗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C.钱某因着急用钱想将自己的清代花瓶以50万元的价格出售,何某得知后,持武器到钱某家威胁其将花瓶以10万元价格出售给自己并拳打脚踢致钱某重伤,钱某被迫将花瓶卖与何某。何某构成强迫交易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D.甲对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乙昏迷,此时,甲发现乙戴有首饰,见财起心将乙的首饰占为己有。甲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CD[考点]罪数
[解析]依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故A项正确。
依据《刑法》第172条的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可见使用假币罪中“假币”仅限于伪造的货币,不包括变造的货币,故只成立诈骗罪。故B项错误。
强迫交易罪在实施过程中,因行为人的暴力可能致人伤亡。如果致人伤亡的,尽管在强迫交易罪与伤害(包括故意与过失)、杀人(故意与过失)罪之间有牵连关系,但是不应当以牵连犯处罚原则处理,而应当分别定罪量刑,以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罚。故C项正确。
另起犯意是指在事实犯罪行为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出现,停止原犯罪行为而另起其他犯罪故意,事实另外一个犯罪行为。对于另起犯意者,原则上应实行数罪并罚。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项。
5.
刘某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睡在一起的妻子张某杀死,刘某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不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D[考点]犯罪主观方面对犯罪成立的影响
[解析]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之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或者单位活动。危害行为具有有体性、有害性、有意性的特征。有意性特征,即从主观上看,它表现在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或者单位的意志支配下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的危害行为,才可能由《刑法》来调整并达到《刑法》调整所预期的目的。由于危害行为是意识和意志的产物,因此人的无意识和无意志的身体动作,即使客观上造成损害,也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因而不能认定这样的行为构成犯罪。这类无意识和无意志的身体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在睡梦中或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这些情况下的举动,并不是人意志或意识的表现,因而即使在客观上对社会有损害,也不能认为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2)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这种情况下的行动并不表现人的意志,甚至违背其意志,因而也不能认为是刑法上的行为。(3)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这种情况下的行为是违背行为者主观意愿的,客观上他对身体强制也是无法排除的,因此,此等行为也非刑法上的危害行为。需要指出的是,人在受到精神强制、威胁时所实施的损害社会的行为,除非符合紧急避险条件而属于合法行为的以外,其他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而达到触犯《刑法》程度的,应当认定为犯罪,因为这时行为人是在其意志和意识的支配下实施了这一行为。(4)反射动作。本案中刘某的行为就是上述第(1)种情况,不应认定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6.
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为了让丙受到刑事责任追究,便命令乙引诱丙盗窃他人财物,丙同意,甲和乙成立共犯关系B.警察甲指使联防队员乙刑讯逼供丙,致丙重伤。乙属于刑讯逼供罪的帮助犯,甲和乙成立刑讯逼供罪的共犯关系C.甲以为乙已经满了16周岁(实际仅15周岁),教唆乙盗窃财物价值2000多元,甲和乙成立共犯关系D.甲值班时以为不会出事,擅自早半小时离开岗位回家睡觉,结果乙偷偷进入仓库,盗走单位财物,甲、乙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正确答案:ACD[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甲命令乙引诱丙盗窃甲和乙成立共同犯罪,甲对丙盗窃的行为属于间接教唆,也构成共同犯罪,故选项A正确。
利用他人有故意但无身份的行为,如选项B情形,乙有逼供的故意,但没有司法工作人员身份,只能构成《刑法》第247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罪的帮助犯,但是致丙重伤,应成立故意伤害罪。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故B项错误。
依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虽然不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但甲教唆乙盗窃,乙实行盗窃,甲、乙两人仍然成立共同犯罪,甲是盗窃罪的教唆犯,乙只是最终不成立犯罪。故C项正确。
两人无共同的犯罪故意,依据《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故不成立共同犯罪,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项。
7.
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甲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抚养的儿童出卖给他人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B.乙以介绍婚姻为名,采取非法扣押身份证件,违背妇女意志,将妇女出卖给他人的,应当以拐卖妇女罪追究刑事责任C.丙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又组织、强迫卖淫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D.丁以介绍婚姻为名,与被介绍妇女串通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BCD[考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所诊疗、护理、抚养的儿童出卖给他人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故A项正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以介绍婚姻为名,采取非法扣押身份证件、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妇女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孤立无援等境况,违背妇女意志,将其出卖给他人的,应当以拐卖妇女罪追究刑事责任。以介绍婚姻为名,与被介绍妇女串通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故B、D项正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又组织、强迫卖淫或者组织乞讨、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等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故C项正确。
8.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A.甲与乙互殴,其间乙的苹果手表掉落在地,甲看见后用身体遮掩,乙以为甲认输就离开了,甲的行为构成抢夺罪B.丙多次抢夺但财物价值均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因此不构成犯罪,应当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C.甲寻找抢夺目标,同行的乙紧跟其后随时准备帮忙,乙携带了一把尖刀,可没等乙出手甲已顺利得手,甲的行为只构成抢夺罪D.甲明知行为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正确答案:ABC[考点]抢夺罪
[解析]抢夺罪要求行为人是对物使用暴力,甲取得财物不是对物暴力,属于平和手段,应成立盗窃罪,不成立抢夺罪。故A项错误。
依据《刑法》第267条第1款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构成抢夺罪。《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多次抢夺数额未达到较大数额这一情形。因此丙构成抢夺罪。故B项错误。
依据《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手持凶器、怀中藏着凶器、将凶器置于衣服口袋、将凶器置于随身的手提包等容器中的行为无疑属于携带凶器。此外,使随从者实施这些行为的,也属于携带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故C项错误。
毒品也具有经济价值,也属于财产,对其进行抢夺,也成立抢夺罪。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B、C项。
9.
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系机关保卫处长,采用多日不让小偷睡觉的方式,迫其承认偷盗事实。甲构成刑讯逼供罪B.乙为法院法警,庭审中被告人丁因不满法院判决,抢夺、损毁诉讼文书,乙上前将其制服,争执中丁受伤。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C.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对丙应以刑讯逼供罪论处D.丁系警察,询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认犯罪事实。丁构成刑讯逼供罪正确答案:ACD[考点]刑讯逼供罪
[解析]依据《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依据《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刑讯逼供罪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刑讯逼供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第二,客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健康权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第三,客观上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的逼供行为:(1)刑讯的对象是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起诉、审判过程中的刑事被告人;(2)刑讯的方法必须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3)必须有逼供行为,即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行为人所期待的口供。
甲是机关保卫处长,并非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因此不构成刑讯逼供罪,而构成非法拘禁罪。故A项错误。
乙身为法警有义务维持法院庭审的秩序,对于乙抢夺、损毁诉讼文书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可以制止,不构成刑讯逼供罪。故B项正确。
丙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致其重伤,根据上述第247条的规定,致人伤残的应定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故C项错误。
丁在询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但并未实施刑讯逼供的行为,因此不符合上述客观条件,不构成刑讯逼供罪。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项。
10.
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凡五件同级文物视为一件高一级文物B.明知是盗窃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犯罪所获取的三级以上文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加工、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追究刑事责任C.盗窃二级文物、三级以上文物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4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D.国有图书馆馆长将馆内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领导,以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追究其个人的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CD[考点]妨害文物管理犯罪
[解析]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案件涉及不同等级的文物的,按照高级别文物的量刑幅度量刑;有多件同级文物的,五件同级文物视为一件高一级文物,但是价值明显不相当的除外。”故A项错误。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明知是盗窃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犯罪所获取的三级以上文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加工、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追究刑事责任。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事先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故B项正确。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盗窃一般文物、三级文物、二级以上文物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盗窃文物,无法确定文物等级,或者按照文物等级定罪量刑明显过轻或者过重的,按照盗窃的文物价值定罪量刑。”故C项错误。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国有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他国有单位,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或者管理的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二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327条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将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项。
11.
下列哪些行为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A.甲劝说乙(16周岁)出卖自己的一个肾脏,为自己的弟弟筹集学费上大学。乙为了能圆弟弟的大学梦,于是在甲的安排策划下,出卖了自己的一个肾脏B.甲引诱乙(25周岁)出卖一个肾脏给甲的亲属,事先讲好支付50万元报酬。但在摘取器官后,甲只给付了乙10万元C.甲在患者乙死亡之后,按照其生前意愿,摘取其脏器予以出卖的D.患者甲生前表示愿意捐献器官献给医学研究机构,但死后其近家属不同意摘取器官。医生乙不顾甲家属的反对,在甲死亡之后仍然按照甲的意愿摘取其器官正确答案:ACD[考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解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指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所谓组织,是指采用劝说、利诱等手段,安排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故B项中,甲的行为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不当选。根据《刑法》第234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凡是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的,一律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A项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当选。被组织出卖的人体器官必须是活体器官,如果组织出卖的是尸体器官的,不构成本罪。违背本人生前遗愿摘取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尸体器官的,构成盗窃、侮辱尸体罪。C选项中,一方面,甲的行为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或者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因为摘取器官出卖时王某已经死亡;另一方面,甲的行为也不成立盗窃、侮辱尸体罪,因为其行为没有违背死者生前意愿。故C项不成立本罪,当选。而D选项中,死者生前意愿比起亲属的同意来说,具有优先性。故D项不成立本罪,当选。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ACD。
12.
关于行贿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只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行贿行为B.只要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均可构成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C.单位同样可以构成行贿罪的主体D.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C[考点]行贿犯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164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该法条可知,A、C项正确,符合题意,当选。B、D项错误,不当选。
13.
甲未经乙的允许将专属乙的某专利用于自己产品中,乙得知后将其告上地区法院。甲自知如果按正当程序必定败诉,便找到在法院负责知识产权庭的朋友丙,希望能够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调和”下,结果果然甲在诉讼中胜出,甲随后送给丙一辆崭新的马自达跑车,丙欣然接受。本案中,关于丙的定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丙接受财务的行为构成受贿罪B.丙裁判乙败诉的行为构成枉法裁判罪C.丙的行为构成包庇罪D.对丙的行为应当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考点]受贿罪、枉法裁判罪
[解析]司法工作人员丙贪赃枉法,对明知甲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的行为,为徇私而违反法律规定,判其胜诉,使其免受法律惩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和枉法裁判罪。依照《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呆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丙某构成受贿罪和枉法裁判罪,择一重罪处罚,应以枉法裁判罪论处。需要注意的是,本条是特殊规定,择一重罪处罚,没有特殊规定的按数罪并罚。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B项。
14.
下列哪些选项没有体现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A.某抢劫案中,法官刘某没有当庭听取双方的证人证言,而是委托书记员对证人证言进行记录并当庭宣读B.法官段某在审理案件中,要求鉴定人常某到庭对鉴定意见作出说明C.法官秦某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由于单位要召开会议,暂时停止案件的审理D.在审理一起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中,法官韩某认为庭审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在宣判时采用不公开宣判的形式正确答案:ACD[考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解析]直接言词原则,是指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总称,是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被告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应以口头方式向法庭提出,调查证据以口头辩论、质证、辨认方式进行。A选项违背了直接言词原则,当选,选项B符合直接言词原则,不当选。选项C违反了集中审理,选项D违反了公开宣判原则,不是直接言词的体现。综上,本题正确选项是A、C、D项。
15.
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哪些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A.甲组织武装叛乱案B.乙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C.丙故意杀人案D.丁故意泄露军事秘密案正确答案:AC[考点]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是指故意危害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包括:(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煽动分裂国家罪;(4)武装叛乱、暴乱罪;(5)颠覆国家政权罪;(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7)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8)投敌叛变罪;(9)叛逃罪;(10)间谍罪;(1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12)资敌罪。一共12个罪名。所以A选项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当选。B选项属于《刑法》分则渎职类犯罪,D选项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都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所以不当选。C选项属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所以,也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C项。
16.
关于非法收集的证据,下列哪些选项不是应当予以排除的?A.办案人员采用刑讯逼供手段获取的被告人李某的辩解B.侦查人员暴力逼取的证人证言C.侦查人员威胁证人,证人不得已说出看到犯罪嫌疑人用布口袋装尸体后扔到某井里了,侦查人员据此找到布口袋装的尸体D.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正确答案:ACD[考点]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A选项当选,因为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排除的只是供述,不包括辩解。C选项当选,因为在刑讯逼供下取得的供述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但根据此供述找到的赃款赃物、作案工具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在暴力、威胁下取得的证人证言不可作为定案根据,但根据此证人证言找到的款、物、作案工具等可以作为定案根据。D选项如果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不符合应当排除的条件,当选。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项。
17.
钟某因被邰某打成轻伤而到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邰某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A.裁定终止审理,并告知自诉人钟某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另行提起民事诉讼B.裁定终止审理,并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由邰某的遗产继承人对钟某负赔偿责任,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并处理C.如果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证明邰某打伤钟某纯属正当防卫,邰某是无罪的,应当判决邰某无罪D.只是裁定终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不审理正确答案:BC[考点]终止审理、宣告无罪的情况、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人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和《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41条第(9)项的规定,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能够确认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因此C项正确。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一并处理,故A、D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43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了案件审结前已死亡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故B项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C项。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
关于恐怖活动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知是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行为,以洗钱罪论处B.成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只要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不要求实施具体的恐怖活动C.明知对方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而提供资助的,以帮助恐怖活动罪论处D.由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仅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对其他参加者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共犯论处正确答案:ABC[考点]恐怖活动犯罪
[解析]明知是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提供资金账户帮助掩饰、隐瞒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构成《刑法》第191条规定的洗钱罪。故A项正确。
成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只要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不要求实施恐怖活动,如果又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具体的恐怖活动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故B项正确。
《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121条的资助恐怖活动罪修改为帮助恐怖活动罪,明知对方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而提供资助的,以帮助恐怖活动罪论处。故C项正确。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全部参加者,包括组织、领导者,积极参加,其他参加者,刑法对三类人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刑。故D项错误。
2.
对下列案件处理正确的是:A.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了掩盖罪责而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弃于荒野,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及时获得救助而死亡,应以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实施数罪并罚B.参加恐怖组织同时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应数罪并罚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将枪支出借给其他具有公务用枪配备资格的人员,导致枪支丢失的,仍应以非法出借枪支罪立案追诉D.盗窃、抢夺枪支后非法持有的,应以盗窃、抢夺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BC[考点]数罪并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丢失枪支不报罪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招聘合同
- 大型酒店照明电路改造合同
- 师带徒知识传播办法
- 学校绿化施工合同协议书
- 珠宝首饰库存管理模板
- 隔音降噪施工备案申请书
- 渔业养殖钢架棚施工合同
- 宾馆卫生站护理员工招聘协议
- 证券行业薪酬管理办法
- 四川省旅游设施改造招标文件
- 2024年矿产资源开发咨询服务合同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职业生涯规划成品
- 期末模拟卷01(全国适用)-【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职业模块期末模拟卷(解析版)
- 建筑物拆除的拆除工厂考核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医疗护理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4湖南田汉大剧院事业单位招聘若干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届全国名校大联考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减肥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