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_第1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_第2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_第3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_第4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TOC\o"1-2"\h\u15954第一章智能农机装备概述 3245141.1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与发展 3239611.1.1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 3286231.1.2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 3162341.1.3智能农机装备的分类 44031.1.4智能农机装备的特点 47455第二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现状分析 414311.1.5智能农机装备发展概述 4141531.1.6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4193461.1.7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水平有待提高 547451.1.8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成本较高 5292791.1.9农民认知度不高 5133451.1.10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532611.1.11产业链协同发展不足 592651.1.12市场竞争激烈 518728第三章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5273251.1.13概述 674871.1.14关键技术分析 697041.1.15概述 6147401.1.16关键技术分析 728261.1.17概述 7289001.1.18关键技术分析 729077第四章智能农机装备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8220091.1.19政策法规背景 8158311.1.20政策法规体系 8117271.1.21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8294711.1.22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9326921.1.23标准体系构建内容 9122491.1.24标准体系构建措施 97023第五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模式摸索 911149第六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区域布局 10280961.1.25概述 10199541.1.26布局策略 11321751.1.27概述 11285241.1.28布局策略 113911.1.29概述 1158101.1.30布局策略 11123971.1.31概述 11257131.1.32布局策略 1124055第七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 1295031.1.33补贴原则 1259341.1.34补贴对象与范围 126081.1.35补贴方式与标准 12299131.1.36税收优惠原则 12227051.1.37税收优惠措施 13135841.1.38税收优惠实施条件 136956第八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13323501.1.39培训目标 13160331.1.40培训内容 142561.1.41培训方式 14118721.1.42人才培养目标 1438351.1.43人才培养措施 1482921.1.44人才培养体系 1518988第九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1530051.1.45风险类型 15162471.1.46评估方法 16234101.1.47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16165711.1.48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1623411.1.49政策风险防范措施 1669791.1.50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6261871.1.51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1730396第十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17204081.1.52政策制定与规划 17186971.1组织专家团队,对国内外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799161.2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制定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政策规划,明确推广应用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 17279971.2.1技术研发与创新 1710842.1针对我国农业特点,加大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785832.2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 17320942.2.1试验示范与推广 176063.1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智能农机装备试验示范,验证装备的功能和适用性。 17201623.2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制定差异化的推广方案,保证智能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 17103983.2.1人才培养与培训 17108494.1建立健全智能农机装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17209334.2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智能农机装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1714144.2.1政策支持与激励 1773345.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成本。 17285515.2设立专项资金,对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试验示范、推广等环节给予扶持。 17245305.2.1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 18325361.1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知度。 1841011.2开展政策解读,帮助农民了解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好处,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1849791.2.1优化推广模式 1879892.1创新推广模式,采取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方式,形成多方共同推进的局面。 18204092.2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推广效果。 18166402.2.1强化技术服务与支持 18107883.1建立健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专业的技术指导。 18101113.2鼓励企业开展售后服务,解决农民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18302163.2.1培育市场机制 1891694.1建立智能农机装备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18181094.2鼓励企业通过竞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18122474.2.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8150705.1积极参与国际智能农机装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8212415.2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我国智能农机装备走向世界。 18第一章智能农机装备概述1.1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智能农机装备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对传统农机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和适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智能农机装备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精确化、智能化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1.2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1)国际发展现状在国际上,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智能农机技术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其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国家的智能农机装备在精确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方面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我国发展现状我国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部分产品和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节智能农机装备的分类与特点1.1.3智能农机装备的分类智能农机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以下几类:(1)播种类:智能播种机、精确播种机等;(2)施肥类:智能施肥机、变量施肥机等;(3)灌溉类:智能灌溉系统、滴灌系统等;(4)收获类:智能收割机、自走式收割机等;(5)管理类: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等。1.1.4智能农机装备的特点(1)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农机装备能够根据预设参数和农业生产需求,自动完成作业任务;(2)精确度高:智能农机装备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适应性强:智能农机装备能够适应不同作物、土壤和环境条件,满足多样化农业生产需求;(4)高效节能:智能农机装备在作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环保友好:智能农机装备在作业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第二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现状分析第一节我国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现状1.1.5智能农机装备发展概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农机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是指在传统农机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目前我国智能农机装备涵盖了播种、施肥、植保、收割等多个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1.1.6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情况(1)推广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播种、施肥、植保、收割等环节。(2)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例如,智能播种机、施肥机、植保无人机等装备的使用,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购置补贴、技术研发、产业扶持等,为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节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1.7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尚需依赖进口,制约了智能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1.1.8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成本较高当前,智能农机装备的价格相对较高,使得一些农户难以承受。智能农机装备的维护、维修成本也较高,影响了农户的购买意愿。1.1.9农民认知度不高农民对智能农机装备的认知度不高,部分农户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受阻。1.1.10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部分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受到影响。1.1.11产业链协同发展不足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发展不足,部分环节存在短板,影响了智能农机装备的整体功能和推广应用。1.1.12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智能农机装备企业的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第三章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章将重点探讨智能农机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第一节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1.1.13概述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是智能农机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是实现对农机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参数、作物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处理,从而指导农机进行精确作业。以下是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1)感知技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方式,用于获取作业环境中的相关信息。(2)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农机装备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功能直接影响智能农机作业的精度和效率。(3)控制技术:实现对农机作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包括路径规划、作业参数调整等。1.1.14关键技术分析(1)感知技术: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可以实现对作物、土壤等环境的实时监测,为后续作业提供依据。听觉和触觉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等信息的监测,提高作业质量。(2)传感器技术:包括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为智能农机装备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3)控制技术:通过路径规划算法,智能农机装备可以自动规划作业路径,避免重复作业和遗漏。作业参数调整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和土壤条件,自动调整作业参数,提高作业效果。第二节无人驾驶技术1.1.15概述无人驾驶技术是智能农机装备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其目的是实现农机的自动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以下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技术:(1)导航技术:包括GPS、GLONASS、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辅助导航技术。(2)避障技术:通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农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自动避障。(3)通信技术:实现农机与基站、其他农机之间的通信,保证作业过程中的协同作业。1.1.16关键技术分析(1)导航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智能农机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辅助导航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导航技术的应用,使智能农机能够精确地按照预设路径进行作业。(2)避障技术: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机周围的障碍物,通过算法处理,实现自动避障,保证作业安全。(3)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农机与基站、其他农机之间的实时通信,保证作业过程中的协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第三节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1.1.17概述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智能农机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为农机作业提供决策支持。以下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实现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等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潜在规律,并通过可视化技术进行展示。1.1.18关键技术分析(1)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通过传感器、导航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作业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并将其存储于数据库中,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基础。(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潜在规律,并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农机作业提供决策支持。第四章智能农机装备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政策法规概述1.1.19政策法规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国家层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1.1.20政策法规体系(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1)国家发展规划:将智能农机装备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发展。(2)农业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3)政策扶持:对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2)部门层面政策法规(1)农业农村部:制定《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3)财政部、税务总局:对购买智能农机装备给予购置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1.1.21政策法规实施效果(1)促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政策法规的实施,吸引了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节标准体系构建1.1.22标准体系构建目标(1)完善智能农机装备标准体系,为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提升智能农机装备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3)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1.23标准体系构建内容(1)基础通用标准:包括术语、符号、分类、试验方法等。(2)产品标准:包括智能农机装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包装、运输、储存等。(3)系统集成标准:包括智能农机装备与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化、农业设施等领域的集成应用。(4)安全标准:包括智能农机装备的安全功能、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5)服务标准:包括智能农机装备的售后服务、维修保养、培训等。1.1.24标准体系构建措施(1)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标准化组织建设,明确标准化工作职责。(2)完善智能农机装备标准制定、修订和实施机制。(3)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标准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4)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标准宣传、培训和推广,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农机装备标准的认知和应用水平。第五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模式摸索第一节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1)政策引导。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投入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例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2)产学研合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企业可以提供市场需求、技术难题和资金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可以提供人才、技术和研发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研发效率。(3)产业链协同。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需要上下游产业的协同配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应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度融合。(4)用户参与。用户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用户的作用,引导他们参与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等活动,提高用户对智能农机装备的认识和使用技能。第二节社会化服务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降低农户使用智能农机装备的成本,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效率。(1)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健全智能农机装备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2)创新服务模式。摸索“互联网智能农机装备”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农机装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在线咨询等功能。(3)降低服务成本。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智能农机装备服务的成本,使其更加亲民、便民。(4)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农户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5)促进服务多元化。在满足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技术指导、金融支持、市场信息等多元化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六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区域布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本章将重点分析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区域布局。第一节东北地区1.1.25概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1.26布局策略(1)重点发展大型、高效、节能的智能农机装备,提高粮食生产效率。(2)加大智能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的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3)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第二节华北地区1.1.27概述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智能农机装备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28布局策略(1)以粮食生产为主,重点推广适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智能农机装备。(2)加强智能农机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三节华东地区1.1.29概述华东地区农业发展较为均衡,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智能农机装备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1.30布局策略(1)针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推广适合的智能农机装备。(2)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第四节中西部地区1.1.31概述中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1.32布局策略(1)根据地形地貌特点,推广适合丘陵、山地等地区的智能农机装备。(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的适用性和可靠性。(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七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第一节财政补贴政策1.1.33补贴原则财政补贴政策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保证补贴政策惠及所有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者和农机企业,避免资源错配和利益输送。(2)效率原则:补贴政策应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普及。(3)可持续原则:补贴政策应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过度依赖财政补贴。1.1.34补贴对象与范围(1)补贴对象: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者、农机企业、科研院所等。(2)补贴范围:主要包括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等环节。1.1.35补贴方式与标准(1)直接补贴:对购买智能农机装备的农业生产者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2)间接补贴:对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3)补贴标准:根据智能农机装备的类型、功能、价格等因素,合理确定补贴金额。第二节税收优惠政策1.1.36税收优惠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遵循以下原则:(1)鼓励创新:对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推动产业技术创新。(2)促进应用:对购买智能农机装备的农业生产者给予税收优惠,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应用。(3)优化结构:对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给予税收优惠。1.1.37税收优惠措施(1)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研发、生产、推广智能农机装备的企业,按照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2)增值税优惠:对销售智能农机装备的企业,按照规定降低增值税税率。(3)进口税收优惠:对进口智能农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技术,按照规定减免关税。(4)购车税收优惠:对购买智能农机装备的农业生产者,按照规定减免车辆购置税。1.1.38税收优惠实施条件(1)企业资质: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研发、生产能力,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2)项目审核:享受税收优惠的智能农机装备项目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监管要求: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应按照规定进行税务申报,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管。第八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水平,加强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本章将从技术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节技术培训体系1.1.39培训目标技术培训体系旨在提高智能农机装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智能农机装备的高效、安全运行。培训目标包括:(1)掌握智能农机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熟悉智能农机装备的维护保养知识;(3)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的故障排除能力;(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1.1.40培训内容(1)智能农机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智能农机装备的操作方法与技巧;(3)智能农机装备的维护保养知识;(4)智能农机装备的故障排除方法;(5)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1.1.41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使培训对象掌握智能农机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实操培训:通过现场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智能农机装备的操作技巧;(3)远程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提高培训覆盖面和效果;(4)交流互动:组织培训对象参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第二节人才培养机制1.1.42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培养一批具备较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包括:(1)提高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人才的综合素质;(2)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人才;(3)培养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管理人才。1.1.43人才培养措施(1)加强职业教育:将智能农机装备相关课程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初级人才;(2)开展在职培训:针对在职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3)选拔优秀人才:通过选拔、竞赛等方式,发觉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4)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5)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人才合作交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1.1.44人才培养体系(1)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从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人才培养链条;(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3)完善课程体系,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强化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通过以上技术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为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九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第一节风险类型与评估方法1.1.45风险类型(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智能农机装备在研发、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如设备故障、功能不稳定等。(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涉及智能农机装备的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价格波动等方面,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等。(3)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调整对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产生的影响,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变化。(4)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对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的影响。(5)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过程中,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1.1.46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定性评估主要通过对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风险类型进行初步判断。(2)定量评估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等手段,对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应用于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风险等级。(4)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通过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构建风险矩阵,为风险防范提供参考。第二节防范措施1.1.47技术风险防范措施(1)强化研发投入,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的技术水平。(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功能稳定。(3)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1.48市场风险防范措施(1)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调整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