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1页
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2页
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3页
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4页
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TOC\o"1-2"\h\u14067第一章智能温室概述 350871.1智能温室的定义与发展 3203901.1.1定义 3136601.1.2发展 3181861.2智能温室的优势与挑战 3245131.2.1优势 3106981.2.2挑战 3222281.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459421.3.1向高度集成化发展 412171.3.2向多样化发展 4246981.3.3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438201.3.4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429362第二章智能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477412.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4272512.2环境控制技术概述 4243202.3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525789第三章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 573083.1品种选育的创新方法 51243.1.1基因工程技术 6162013.1.2转基因技术 6238003.1.3杂交育种技术 6265823.1.4育种信息化技术 612593.2智能种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6308043.2.1原理 6294563.2.2应用 695123.3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的结合 61130第四章设施结构设计与优化 7124664.1设施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734844.2设施结构优化的技术手段 7209354.3设施结构优化与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关联 813307第五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与管理体系 87545.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特点与分类 8287455.1.1特点 8104375.1.2分类 941545.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9122365.2.1实施步骤 9300045.2.2管理体系 917475.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效果评价 104825.3.1经济效益评价 10165435.3.2社会效益评价 1030103第六章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 10164706.1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与技术 10111556.1.1原理概述 10118066.1.2技术手段 1096406.2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 1176136.2.1节能技术措施 11176196.2.2减排技术措施 11243896.3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在智能温室中的应用 11265586.3.1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 11292016.3.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98106.3.3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115267第七章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 12232227.1病虫害监测与识别技术 12327177.1.1病虫害监测技术概述 12275067.1.2病虫害监测技术种类 1249797.1.3病虫害识别技术 12101337.2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创新 1281777.2.1生物防治方法的创新 12197187.2.2物理防治方法的创新 1297237.2.3化学防治方法的创新 13211027.3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构建 13244027.3.1体系构建原则 1364907.3.2体系构建内容 13171127.3.3体系构建实施 134743第八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推广与应用 1315888.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推广策略 13280218.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14290658.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前景 1430135第九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政策与法规 14158989.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政策环境分析 1450189.1.1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15160769.1.2地方政策推动 15212669.1.3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 15189099.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 15110299.2.1相关法规 15218469.2.2技术标准 15206819.3政策与法规对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影响 1510209.3.1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15320529.3.2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1537839.3.3政策保障农民利益 163319.3.4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1659399.3.5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169107第十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展望 16431710.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创新方向 162347210.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6955110.2.1发展机遇 162550010.2.2面临的挑战 171917610.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实践的未来展望 17第一章智能温室概述1.1智能温室的定义与发展1.1.1定义智能温室,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以实现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现代化农业设施。1.1.2发展智能温室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温室到自动化温室,再到智能化温室的演变过程。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温室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2智能温室的优势与挑战1.2.1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智能温室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智能温室能够实时监测并调控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3)减少农药使用:智能温室通过环境调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4)提高作物品质:智能温室能够实现精确施肥、灌溉,提高作物品质。1.2.2挑战(1)投资成本高:智能温室建设与运行成本较高,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有一定要求。(2)技术要求高:智能温室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3)市场风险:智能温室产品市场尚不成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1.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1.3.1向高度集成化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温室将实现更多功能的集成,如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监测等,以提高生产效率。1.3.2向多样化发展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蔬菜、水果等作物,还将拓展到花卉、中药材等领域。1.3.3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智能温室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可持续的种植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1.3.4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智能温室将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温室内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提高温室种植的智能化水平。第二章智能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2.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智能温室环境监测技术是保证温室内部环境稳定、作物生长健康的关键。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温度监测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变化,保证作物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2)湿度监测技术: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室内的空气湿度,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3)光照监测技术: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光照条件。(4)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技术: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证作物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5)土壤湿度监测技术: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室土壤湿度,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2.2环境控制技术概述智能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是对温室内部环境进行调节与控制的关键。环境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通风控制技术:通过调节通风口的开闭程度,实现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调节。(2)湿帘风机系统:通过湿帘风机系统对温室内部湿度进行控制,同时降低温室内的温度。(3)加湿除湿控制技术:通过加湿除湿设备对温室内的空气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补光控制技术:通过调节补光灯的开启时间和亮度,为作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5)灌溉控制技术:根据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通过灌溉设备对温室内的土壤湿度进行调节。2.3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与应用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是将上述环境监测技术与控制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温室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具体应用如下:(1)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湿度等。(2)数据采集与传输:将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3)自动控制: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控制设备自动调节温室内部环境,包括通风、湿帘风机、加湿除湿、补光和灌溉等。(4)预警与报警:当监测数据超出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或报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5)数据分析与优化: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温室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优化种植模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智能温室实现了对内部环境的精确控制,为作物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三章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3.1品种选育的创新方法品种选育是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的核心环节,以下为几种创新方法:3.1.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从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品种选育周期,提高选育效率。3.1.2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其具有新的性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抗病、抗虫、抗旱等优良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1.3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通过对不同亲本进行杂交,结合优良性状,从而培育出新品种。这种方法在传统育种基础上,提高了选育效率和准确性。3.1.4育种信息化技术育种信息化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育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3.2智能种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智能种植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温室种植环境进行监测、调控,实现作物生长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3.2.1原理智能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种植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型预测、智能控制等手段,实现种植环境的自动化调控。3.2.2应用(1)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环境参数,为种植者提供决策依据。(2)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控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实现作物生长的最优化。(3)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营养状况等进行诊断,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3.3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的结合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选育优良品种,结合智能种植技术,实现作物生长的最优化,提高产量和品质。(2)降低生产成本:智能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温室种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品种选育可以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的结合,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品种选育与智能种植技术的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第四章设施结构设计与优化4.1设施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设施结构设计是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创新与实践的基础环节,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2)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3)适应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4)注重技术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温室生产效率。设施结构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类比法:通过对现有温室结构的类比,分析其优缺点,为设计提供参考;(2)试验法:通过开展温室结构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3)模拟法: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温室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表现;(4)优化法:运用数学优化方法,寻找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结构方案。4.2设施结构优化的技术手段设施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覆盖材料优化:选择透光性、保温性、耐久性等功能优异的覆盖材料,提高温室光照和保温效果;(2)温室骨架结构优化: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易于安装的骨架材料,降低温室建设成本;(3)温室通风系统优化:合理设计通风系统,提高温室内部空气质量,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4)温室保温系统优化:运用保温材料和技术,减少热量损失,降低能耗;(5)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优化:运用现代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4.3设施结构优化与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关联设施结构优化与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密切相关。,合理的设施结构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另,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对设施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设施结构不断优化。具体而言,设施结构优化有助于提高温室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均匀性,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同时优化后的温室结构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设施结构优化还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如自动监控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设施结构优化与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地区特点、作物需求等因素,不断优化设施结构,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与管理体系5.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特点与分类5.1.1特点智能温室种植模式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高度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温室环境、灌溉、施肥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2)环境友好:智能温室种植模式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温室环境,保证作物生长的适宜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3)资源高效利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能够实现水、肥、光等资源的精确调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生产效益高: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高效益生产。5.1.2分类根据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技术特点和作物类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环境控制型: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为核心,实现对温室环境的高精度控制。(2)灌溉施肥型:以智能灌溉施肥系统为核心,实现对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精确供给。(3)植物工厂型:以自动化生产线为核心,实现作物从种子到成品的全程自动化生产。(4)观光休闲型:以智能温室为基础,结合观光休闲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5.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实施与管理5.2.1实施步骤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项目规划: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和投资条件,确定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技术方案和规模。(2)设备选型与采购:选择具有良好功能和信誉的智能温室设备,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温室建设: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温室建设,保证温室结构和使用功能符合要求。(4)设备安装与调试:安装智能温室设备,进行系统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5.2.2管理体系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生产效益。(2)环境管理:实时监测温室环境,调整环境参数,保证作物生长的适宜条件。(3)设备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人力资源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素质;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5.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效果评价5.3.1经济效益评价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回收期:计算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投资风险。(2)成本利润率:计算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成本利润率,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3)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对水、肥、光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项目的资源节约效果。5.3.2社会效益评价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示范作用:评估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在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方面的作用。(2)就业效应:计算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评价项目的社会贡献。(3)环保效益:分析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如减少农药使用、降低能耗等。第六章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6.1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与技术6.1.1原理概述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等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主要包括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减量化是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再生产,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资源化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6.1.2技术手段(1)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于生产。(2)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发酵、堆肥、气化等处理,转化为有机肥、生物能源等资源。(3)节能型设施与技术:采用节能型温室、节能型供暖、制冷设备,降低能源消耗。6.2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6.2.1节能技术措施(1)优化温室结构:采用新型温室结构,提高温室保温功能,降低能耗。(2)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清洁能源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6.2.2减排技术措施(1)优化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减少氮肥用量,降低氨氮排放。(2)改进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3)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豆科、禾本科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碳排放。6.3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在智能温室中的应用6.3.1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在智能温室中,采用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于生产。例如,利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于灌溉。6.3.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智能温室中,将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资源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生物能源等资源。例如,利用秸秆还田、堆肥等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6.3.3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智能温室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例如,通过优化温室结构、智能控制系统、清洁能源利用等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温室气体的减排。第七章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7.1病虫害监测与识别技术7.1.1病虫害监测技术概述智能温室病虫害监测技术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健康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智能温室中病虫害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7.1.2病虫害监测技术种类(1)视觉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在温室内的摄像头,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图像数据,识别病虫害的发生。(2)光谱监测技术:利用光谱仪器对作物叶片进行检测,分析其光谱特征,判断病虫害的发生。(3)生物传感器技术:通过生物传感器检测作物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实现对病虫害的监测。7.1.3病虫害识别技术(1)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对温室内的作物图像进行分析,识别病虫害的特征。(2)深度学习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病虫害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病虫害的精确识别。7.2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创新7.2.1生物防治方法的创新(1)生物农药研发:研发新型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2)天敌昆虫利用: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实现生物防治。7.2.2物理防治方法的创新(1)物理隔离技术:采用隔离网、防虫网等物理措施,阻止病虫害侵入温室。(2)光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设置光源诱杀害虫。7.2.3化学防治方法的创新(1)精准施药技术:根据病虫害监测结果,实现精准施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2)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环保型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7.3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构建7.3.1体系构建原则(1)综合性:结合多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形成全面的防治体系。(2)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7.3.2体系构建内容(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病虫害监测技术,实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数据支持。(2)病虫害防治策略库:根据不同病虫害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3)病虫害防治执行系统:根据防治策略,自动执行防治措施。(4)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系统:评估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7.3.3体系构建实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温室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硬件支持。(2)培训专业人才:培养具备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体系运行提供人才保障。(3)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第八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推广与应用8.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推广策略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更好地推广智能温室种植模式,以下策略:(1)政策扶持:应加大对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降低种植主体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2)技术培训与交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智能温室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主体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智能温室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3)示范引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温室种植项目,进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广泛应用。(4)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8.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以下为几个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应用案例,以供参考:(1)案例一:某蔬菜种植企业采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实现了蔬菜的全年生产,有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种植成本,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案例二:某花卉种植基地运用智能温室种植技术,成功培育出高品质花卉,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亮点。(3)案例三:某水果种植园采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实现了水果的反季节生产,满足了市场对新鲜水果的需求,提高了果农的收入。8.3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前景智能温室种植模式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温室种植技术将不断完善,种植效率、品质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高。(2)产业融合: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将与其他农业产业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深度融合,形成新型农业产业体系。(3)区域发展: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特别是在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区,将实现快速发展。(4)国际合作:我国智能温室种植技术将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九章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政策与法规9.1智能温室种植模式政策环境分析9.1.1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智能温室种植模式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从《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到《关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均明确提出了发展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目标和任务。9.1.2地方政策推动地方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技术培训、项目申报等多个方面,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9.1.3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低息贷款、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支持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研发、推广和应用。9.2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9.2.1相关法规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主要包括《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对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9.2.2技术标准为了保证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如《智能温室种植技术规范》、《温室设施工程技术规范》等。这些标准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研发、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9.3政策与法规对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影响政策与法规在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3.1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政策引导下,智能温室种植模式得以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