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工序作业主控卡_第1页
轨道工程工序作业主控卡_第2页
轨道工程工序作业主控卡_第3页
轨道工程工序作业主控卡_第4页
轨道工程工序作业主控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工程工序作业主控卡编制说明 -2-1、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工序作业主控卡 -3-2、CRTSI型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底座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 -4-3、CRTSI型双块式轨枕道床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 -5-4、无砟轨道道床精细调整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 -6-5、无砟道岔基桩测设工序作业主控卡 -7-6、岔区混凝土底座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 -8-7、道岔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 -9-编制说明本卡片以现行铁路轨道工程施工验收标准及施工指南为依据,共编制主控卡8张。

1、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1上道工序: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施工复测①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CPI、CPII平面控制网复测,复测使用的仪器精度以及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②二等水准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进行往返水准复核联测,测量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2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①CPⅢ点应沿线路设置于桥梁防撞墙上或其它适宜的地方。②桥梁上的CPⅢ控制点应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上方的防撞墙上。③CPⅢ点沿线路布置的纵向间距宜为60m左右,最大纵向间距不宜超过70m。同一对CPⅢ点的纵向里程差不宜大于lm。④各CPⅢ控制点应设于轨道设计顶面以上30cm处,并应大致等高。⑤CPⅢ点的预埋件应埋设稳固,当预埋件垂直埋设时应保证其铅垂;当横向埋设时宜使预埋件大致水平,且全线应统一标识、编号3CPⅢ轨道控制网平面测设①每次测量前,应测量当时的气温、气压、湿度,依此来设定全站仪的测量参数。②自由站点之间的距离宜为120m,即每隔两对点有一个测站,每个自由站点在两个方向上各瞄准6×2个CPⅢ标记点,每个自由站点测量两个完整的测角测回,测量的时候按顺时针方向测量12个点。③当自由站点与CPI点或CPⅡ点通视的情况下,必须与CPI或CPⅡ点进行连接测量,至少有3个自由站点与其连接测量4CPⅢ轨道控制网高程测设①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将二等水准点高程引测至CPⅢ控制点上。②测量以一个CPⅡ点为固定点开始。在去程上,水准仪测控量线的一侧的CPⅢ点作为交替测点,另一侧相对高的CPⅢ点则作为途中观测点。测量到下一个CPⅡ点时结束。回程时,去程中的途中观测的CPⅢ点成交替测点,另一侧相对的CPⅢ点则作为途中观测点,测量到下一个CPⅡ点时结束。5质量检验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应符合现行测规有关规定,并应进行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轨道施工下道工序:轨道施工CP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中误差CPⅢ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1.8″±1.0mm±1.5mm±1mmCPⅢ高程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等级MMw可重复性测量精度CPⅢ高程网水准测量精密水准±2mm±4mm±1.5mm注:1、M为根据水准测段往反测高差较差计算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2、Mw为根据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

2、CRTSI型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底座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3上道工序: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准备①清理保护层上的杂物,保持混凝土面的清洁。②施工前需提前2d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预先湿润处理2施工定位测量①利用CPⅢ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在基底面上放样出模板位置及凸台或凹槽中心控制点,用红油漆做好标记。②根据放样点,弹出侧模板及端模安装边线、凹槽或凸台的模板边线、结构缝处模板边线3钢筋绑扎①钢筋宜在基地加工,分类捆扎好后运往工地。②在工地附近用胎具绑扎钢筋网或原位绑扎钢筋,垫好保护层垫块。③钢筋绑扎完毕后,严禁踩踏。④允许偏差:钢筋间距±20mm,保护层厚度-5~+10mm4模板安装①根据弹出的模板边线,安装侧模板、结构缝端模板和抗剪凹槽或凸台模板。②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不得漏浆。③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④调整模板几何尺寸,满足模板安装允许偏差5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浇筑前再次检查模板、钢筋状态符合要求。②彻底清理模板范围内的杂物。③混凝土入模前应对基础面喷水雾湿润。④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振捣点分布均匀,振捣不能有漏点。⑤凸台或凹槽部位应加强捣固。⑥浇筑完成后,及时收浆抹面。⑦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收面,防止龟裂,并及时养护。⑧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底座标高及平整度,尤其是凹槽或凸台处标高和平整度。⑨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6拆除模板养生①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模,拆模的时候不要碰掉混凝土的棱角。②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期间采用草帘或土工布等吸水覆盖材料始终保持稳定层表面潮湿,避免时干时湿。③冬季或夏季施工应采取相应的冬施或夏施措施7质量检验按标准检测混凝土底座及抗剪凸台或凹槽的外形尺寸、外观及混凝土强度,质量合格后方可交下道工序施工下道工序:道床板施工底座模板安装及底座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值(mm)模板安装底座外形尺寸1顶面高程±5±10宽度±5±10底座中线位置23平整度\10/3m伸缩缝位置5\2凹槽(凸台)高程±3\中线位置23相邻凹槽(凸台)中心间距±3±3横向宽度±3±5纵向宽度±3±53、CRTSI型双块式轨枕道床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4上道工序: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施工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施工测量根据CPⅢ轨道控制网测放轨枕铺设边线及模板安装边线控制点,并做好标记2隔离层施工①土工布铺设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可重叠。②弹性橡胶垫板密贴固定于凸台(凹槽)的侧面,缝隙应采用薄膜封闭3底层钢筋铺设按设计要求绑扎道床板底层及中间层钢筋,钢筋节点间按设计采取可靠绝缘措施4轨排组装①工具轨应采用与正线轨型号相同的钢轨,且无变形、损伤。②轨枕间距允许偏差为士5mm;沿线路中线允许偏差为±8mm;轨距允许偏差±1mm。④扣件扭矩符合设计要求5轨排粗调粗调机或人工粗调轨排,允许偏差:轨顶标高0、-10mm,中线位置为±5mm6上层钢筋绑扎①调完成后,绑扎道床板上层钢筋,钢筋绝缘处理及接地焊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②允许偏差:钢筋间距±20mm,保护层厚度-5~+10mm7模板安装①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不得漏浆。②调整模板的几何尺寸,满足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规定8轨排精调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逐一检测钢轨调整器处的轨顶高程、轨道中线位置、线间距、轨道平顺度等几何形位,并通过钢轨调整器进行调整9道床板混凝土浇筑①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再次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部位进行调整。②对轨枕底部位置混凝土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捣固时防止振动棒触碰钢轨调整器;随时监测轨排几何形位的变化10拆模拆架①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工具轨、钢轨调整器。②钢轨调整器遗留孔用高强无收缩砂浆封堵。11质量检验检测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外观,轨道静态标准,质量合格后交下道工序施工下道工序:长钢轨铺设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mm)项目解值(mm)设计速度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6.25m)轨距350km/h≥u>200km/h2212±1v=200km/h2223-2~+1弦长(m)10m注: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道床板模板安装及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模板安装道床板外形尺寸1顶面宽度±5±102顶面高程±5\3道床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4伸缩缝位置5±55中线位置226平整度\2/1m4、无砟轨道道床精细调整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5上道工序:应力放散锁定线路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准备①轨道精细调整前,应对CPⅢ控制点进行复测.经监理确认。检查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轨道精调所需调整件。②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中输入线路平、纵断面及CPⅢ网资料2轨道检查①清扫钢轨踏面和内侧的杂物,特别是粘在钢轨上的混凝土和粘稠状油渍一定要清理干净,避免对测量产生影响。②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应密贴,扭矩符合规定要求。③轨下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损坏、偏斜、污染及空吊。④钢轨焊头平直度应符合标准要求3轨道测量①采用全站仪通过线路两侧的4对(8个)CPⅢ控制点进行自由设站,困难情况下,设站所用控制点不应少于6个。②全站仪设站完成后需测量设站所用的一个控制点对全站仪的设站进行检核,一般偏差在1mm以内。③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轨道进行逐根轨枕连续测量。④区间轨道应连续测量。分次测量时,两次测量搭接长度不应少于20m4调整计算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分区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用软件进行调整量模拟试算,并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形成调整量表。根据计算完成的调整量表和扣件型号。选配合适的轨道挡块的规格和垫片的厚度。并在表中详细记录安装位置、方向5轨道精调①轨道精调基本原则:“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②钢轨精调作业的基准轨,曲线地段以外轨为准,直线地段同前方曲线的基准轨。③钢轨精调时,宜先调基准轨的轨向和另一轨的高低,再调两轨的轨距和水平。④轨距、轨向调整通过更换轨距块来实现。⑤高低、水平调整通过更换轨底垫板来实现,板式轨道也可采用充填式垫板进行高低、水平调整6质量检验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检测,并对超标点进行反复调整,直到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检测成果资料下道工序:钢轨预打磨无砟轨道静态铺设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旅客设计行车速度V(Km/h)200200<v≤3501轨距+1-2±12高低弦长10m22/10m弦长30m\2/5m弦长300m\10/150m3轨向弦长10m22/10m弦长30m\2/5m弦长300m\10/150m4扭曲基长6.25m325水平215、无砟道岔基桩测设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6上道工序:内业计算复核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CPⅢ轨道控制网复测①道岔控制基标测量前,应按相关测量规范复测CPⅢ控制点。②依据经复测后的CPⅢ控制点采用全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道岔控制基标2道岔位置测量放样以CPⅢ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测量,并进行道岔桩位放样;3道岔区控制基桩测量①道岔区应在岔心、岔前、岔后位置及道岔前暑100-200m范围内增设控制基桩,其位置一般设置直股和曲股的两侧,可按坐标直接测设,也可按岔心和直股与曲股线路方向测设,并应埋置永久性桩位。②道岔区控制基桩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③站场内的各组无砟道岔宜一次测设完成,并复核道岔间相互位置。④站线无砟轨道的测量宜与道岔同时进行,误差的调整应在站线测量中消除。⑤根据道岔控制基桩在混凝土底座或承层上施测岔前、岔心、岔后点位中线控制点,直股应布置不少于5个中线控制点,侧股不少于2个控制点,测设精度应符合相关规定。⑥道岔两端应预留不小于200m的长度作为道岔和区间衔接测量的调整距离。⑦道岔与区间无砟无砟轨道衔接时应以道岔控制基桩为依据进行调整4道岔加密基桩测设根据道岔控制基桩测设道岔加密基桩。道岔加密基桩可测设在道岔线路中线上或道岔两侧,点间距宜为5~10m5基桩布置要求基桩控制点应设置牢固,标识清晰、齐全、便于观测,并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基桩表描述其位置、外移距离和高程6质量检验检查测量精度,点位埋设等符合规范要求下道工序:岔区混凝土底座施工编制测量方案→CPⅢ轨道控制网交接→CPⅢ轨道控制网复测→道岔控制基桩测设→岔区与线路贯通测量→道岔加密基桩测设→编制测量成果资料道岔基桩测设基本工序流程6、岔区混凝土底座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7上道工序:道岔基桩测设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准备①清理保护层上的杂物,保持混凝土面得清洁。②施工前需提前2天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湿润处理2施工定位测量①先利用已经布设好的CPⅢ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在梁面上放样出模板位置,用红油漆做好标记。②根据放样点,用钢尺拉出侧模板及端模安装边线的位置点、凹槽的模板边线位置,结构缝模板边线位置点,并弹好墨线。③底座凹槽必须精确定位,若定位不精确,会使抗剪凹槽移位,导致道床板抗剪凸台的布设钢筋的移位.进而影响轨枕的位置3安装模板根据弹出的模板边线,精确安装侧模板、结构缝端模板和抗剪凹槽模板。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板安装后,调整模板的几何尺寸,满足模板安装允许偏差4钢筋绑扎①钢筋宜在基地加工,分类捆扎好后运往工地,原位绑扎钢筋,并按设计要求作好绝缘处理.垫好保护层垫块。②钢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5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②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振捣时振捣点分布均匀,振捣不能有漏点。③浇筑完成后,及时收浆抹面。④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收面,防止龟裂,并及时养护。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底座标高及平整度,尤其是凹槽处标高及平整度。⑥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6拆除模板养生①混凝土强度达到2.5v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拆模的时候不要碰掉混凝土的棱角。②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采用草帘或土工布等吸水覆盖材料始终保持稳定层表面潮湿,避免时干时湿。③冬季或夏季施工应采取相应的冬施或夏施措施7质量检验按标准检测混凝土底座及抗剪凹槽的外形尺寸、外观及混凝土强度下道工序:道岔组装、定位底座模板安装及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模板安装底座外形尺寸1顶面高程±5±102宽度±5±103伸缩缝位置5\4中线位置235凹槽的长、宽、高\±36平整度\10/3m7、道岔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工序作业主控卡卡片编号:轨(客专)308上道工序:道岔组装、定位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道岔轨排一次精调①依据CPⅢ控制点进行道岔轨排精调,调整时应以直基本轨一侧为基准。②道岔一次精调测量工作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形位指标。③根据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显示的偏差值进行轨排高低和方向调整,使道岔几何形位指标符合设计要求4、进行轨距、支距、密贴、间隔等细部尺寸调整:⑤道岔精细调整到位后,各检测项点偏差值应满足标准规定2工务电务联调①道岔转辙机安装前,应对其电气、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同时检查外锁闭及安装装置。②电务转换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工务配合电务技术按要求进行道岔联合调试,局部细调轨距、支距、轨向及密贴等。③道岔系统工电联调到位后.应做出定位标记3道岔轨排二次精调①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