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②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为了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来看看。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上一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把这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
④第一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有的构词的能力还比较强,如:形、貌、衣、镜、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少数词语里出现,如: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⑤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
⑥第三种情形是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例如:修(长)、服(穿、戴)、谓(对……说)、其(他的;“其余”“其中"其一”里的“其"是“那”的意思)、公(尊称)、及(比得上)、君(尊称)、也(助词;现代的“啊"只部分地与“也”相当)、旦(“旦日”,“明日”,这里作“次日"讲)、之(他)、若(比得上)。还有一个“尺”字,似乎应该属于古今通用的一类,可是这里说邹忌身长八尺有余,显然比现在的尺小,严格说,“尺"的意义也已经改变了(汉朝的一尺大约合现在七寸半,这里的尺大概跟汉朝的差不多)。
⑦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君美甚”现在说“您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不能把“自己"搁在动词前边,搁在前边就是“亲自”的意思(如“自己动手"),不是动作对象的意思(“自救”“自治"自杀”等,是古代句法结构遗留在现代语里的合成词)。“客从外来"现在说“有一位客人从外边来”,“客人"前边得加个“一位”,头里还要来个“有"字,否则就得改变词序,说成“从外边来了一位客人”。“与坐谈"也是古代语法,现在不能光说“和”,不说出和谁,也不能愣说“坐谈”,得说成“坐下来说话”。“不若君之美"的“之”字,按照现代语法也是多余的。
⑧这短短的一段古代的文字,大多数的字都是现在还用的,可是仔细一分析,跟现代汉语的差别就有这么大。
(选自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永远都在运动、变化、发展,并且需要长时间才能觉察。
B.文字是以语言作为基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无法听见的古人说的话,是对语言的如实记录。
C.古代文字尽管大多数现在还在使用,但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等,会发现跟现代汉语还存在很大差别。
D.古代文字可能意义没有改变,却在使用时出现了区别,有的是不能单用,有的是使用受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之所以能够给《论语》注解,大部分是因为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字。假设他闯进了孔子等人的谈话,他一句也不可能听懂,无论他们讲什么。
B.“不能光看字形”,可见有些古代文字虽然和现代文字没有外在的差别,但是它的意义、用法有些两样,我们在对古代汉语进行现代翻译时,会有更深的体会。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古代特有的句法,说明我们在看古代汉语时,除了要关注字的意义和用法外,还需要在语法上下功夫。
D.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中,我们了解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意义、用法上的三种情形,这已经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全部涵盖了。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七段观点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4.请简要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结合文本与下面所给材料,总结概括出方言形成的原因。
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青青牧草
了一容
夏日的草原就像一条巨大的彩锦织就的毯子。伊斯哈格侧身躺在这个草绿花香、生机勃勃的巨大“毯子”上,天马行空地遐想着。琤琤琮琮美丽的喀纳斯河,在日头的照射下,被两岸开满草地的野花映衬得闪烁着珠宝一样的光芒。
伊斯哈格所热爱的,就是在这辽远空阔的喀纳斯大草原上安心地牧马。这就像那些从事科学和文学的人一样,只要能够在自己所倾心和喜欢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便是最快乐的。
他想成为草原上最好的牧人。
老牧马人哈孜大叔说:“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牧人。记得吗,哈格?那年你差点被冻死在草原上,但你娃命大,还是活下来了。"哈孜大叔是这片草原上的一位老牧人,他在喀纳斯草原上就像一位敬业的写作者一样坚守和做了一辈子梦,就是要做一个合格的牧人,看来他就要在这里和草原上的一块石头一样,成为这草原上的一道风物,历经风雨,慢慢地经历沧桑。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哈孜这个老头儿在草原上一天天变得更苍老了,他步履蹒跚,连上马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迟缓和笨拙,需要马儿卧倒在他身边,他才能勉强爬上马背。以前是老人照顾着伊斯哈格,渐渐地颠倒过来了,变成了伊斯哈格照顾老人了,他给老人劈柴、做饭,骑马跑很远的路去诊所给老人抓药。
伊斯哈格从哈孜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尽管他的心劲儿依然挺大,还在向着一个理想的合格的牧人的方向努力。这片草原上曾有过伊斯哈格的快乐和痛苦,也有他的荣光,有他流淌的眼泪和汗水浇灌过的牧草。
这时候,远远的地平线和碧绿的草原相连接的地方,一匹老花马驮着一个人影向伊斯哈格走来。是哈孜大叔给伊斯哈格捎来了一封信,那是内地的哥哥从黑山寄来的。
“上面说的啥?念一下!”哈孜大叔好奇地追问着。
只有一张格子纸,内容很简单,大致意思有两点:一是问伊斯哈格好,二是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并说,“人好、能干、念过书。速回见面!"
哈孜大叔说:“那就赶紧回去嘛,可千万不能学我打光棍。”
伊斯哈格望着这个曾救过他性命的老人,犹豫不决,但是大叔特别倔强,硬是把他撵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班车。
“你不怕我去了,再不回草原了吗?"伊斯哈格说。
“快滚蛋吧,只要你能找到一个好古丽(姑娘),我就放心了。”哈孜大叔希望他在内地结婚,有机会可以带着家人来草原做客。
伊斯哈格和那个女子在老家的县城见的面,那是个开饭馆的女子。哥哥和嫂子的意思是先接触着看,再互相了解了解,这样把稳一些,避免以后落下埋怨。
伊斯哈格去了两三次饭馆,最后一次去的时候,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进到饭馆以后,看见她和她母亲两个都没有给他好脸色。旁边还坐着一位西装革履五十岁上下的男人,他用极不友好的眼神瞪着他。她走过来,迅疾地抹着桌子,依旧直来直去地说:“你咋每次一来,我饭馆里的钱就来得少了?你来了几次,几次都不如前一天的生意,看来咱们两个不合适。"她讲起迷信来了,接上说,“你给我买的手表,”她顿一顿,继续道,“我就不退给你了,你也把我打扰得生意都做不成了,你知道,这也是咱们这里的行规,你不能白看,礼物就不退给你了。"又添了一句,“今天,我这里来了一位顶要紧的贵客——局长,我得好好伺候,就没时间招待你了。以后,你也别再来了。”
伊斯哈格羞得面红耳赤,一边退出饭馆,一边心里想,“局长就这么劲大吗?这威势得还了得。"他在心里重复着,“快走、快走,离开这难堪的地方吧,回到草原上去,回到那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去,那里才是真正属于我的广阔天地。”
黄昏的时间,他等不得马儿归圈,便直奔向牧野。他想,草原是他最好的朋友。是的,虽然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吃了败仗,但脚一踩在草地上便觉得苦恼立即烟消云散。他想:亲爱的朋友,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被人伤害,或者自己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会渴望躲避到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抑或去草原和大海边,也或者登上高山,那里的清风会为您舔舐伤口,直到愈合,重新恢复那青草般的生机。
伊斯哈格走在花草犹如彩锦织就的毯子一样的大草原上,花儿就像各种各样的天然的霓虹灯,释放出阵阵幽香,他的心情在花草之间,像露珠一般自由地滚动着。此刻,伊斯哈格距离他经常放牧的喀纳斯大峡谷近在咫尺了。他看到那色彩缤纷的花草,争奇斗艳地绽放光芒,大片大片的,如彩锦似的铺设在山坡上欢迎着他的到来。还有喀纳斯河的流水把他的忧愁一点一点卷走了。伊斯哈格的口哨吹响了,黑豹长声嘶鸣,如一团黑色的电光飞奔到他的身边。黑豹是有灵性的马儿,伊斯哈格曾对它倾注了最简单纯朴的感情,它便忠诚于他,动物从不关注你贫穷还是富有,更不管你是不是领导和高低贵贱,它一旦认定了你,便永远会成为你忠贞不渝的朋友。
伊斯哈格两腿一夹那黑豹的肚子,脚后跟轻轻地磕在马儿的前大腿根的那两个浅窝里,黑豹便知道他是要让它驰骋了,它便猛地脖子往前一抻,撒开四蹄狂飙起来。
此刻,所有的,那远远近近的马儿都欢呼似的跟着黑豹奔跑起来,轰隆隆的马蹄,让整个中亚大地都传来地动山摇的响声。
倘若哈孜大叔见到他,会对他说什么呢?他一定会歪着头,摸着倔强的黑白相间的灰胡子,安慰他说:“谁没有吃过败仗啊?儿娃子无论吃了多大的败仗,都不能垂头丧气,要一趟子奔到毒日头下暴晒,把自己晒得黝黑黝黑的,就变得硬强了!"
伊斯哈格在马背上哈哈大笑。他远远看见那可亲可敬的老头儿,正静静地站在夕阳的草甸子上翘首等他。伊斯哈格想,这青青的牧草,一定能给他带来更多的人间的欢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草原的舒适,也表现出了伊斯哈格对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B.伊斯哈格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牧人,可以看出他的质朴、踏实,可他之后因此受到了打击。
C.从被照顾到照顾的角色的变化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爱得到延续,在无情时光中显现出脉脉温情。
D.伊斯哈格的相亲因“局长”的出现破裂,开饭馆的女子对待伊斯哈格的态度让他受到很大伤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内容多次提到“青青牧草”,照应题目的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生机,写出了人的幸福和快乐。
B.哈孜大叔虽然作为次要人物来反衬主人公,但他除了是伊斯哈格的人生导师外,也是另一个伊斯哈格。
C.伊斯哈格受挫回到草原后,他的感想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出现,加强了与读者的对话,让情绪更有感染力。
D.文章最后用群马奔腾,震动大地的景象,夸张地写出伊斯哈格内心的变化,象征着草原对他的热情回应。
8.伊斯哈格在文中虽然没有具体的外貌呈现,但依然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9.作者了一容说:“我是放过马、淘过金,各种农活儿苦活儿都从事过的人,皮实、硬朗,跟大自然走得近,就希望自己的书写能够有一种灵性、神性和天性,特别渴望能够有神性唯美的表达,以及浪漫的色彩与有担当的文字从中自然散发。”请你从小说中分析这种“神性唯美的表达"浪漫的色彩”和“担当的文字"是如何体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②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神位。②附骥尾,指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后以“附骥尾"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这里指孔子。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孤竹君A之B二子也C父欲立D叔齐E及父F卒G叔齐H让伯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指听说。与《琵琶行》序文中“闻舟中有弹琵琶者”的“闻"词义不同。
B.耻,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中“耻"的用法、意义皆相同。
C.伯,是兄弟间的排行顺序的第一位,文中说的“叔”是第二位,伯夷、叔齐分别是老大、老二。
D.去,古代的意思有很多,在文中加点字的“去"与今天常说的“去某地”的“去"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伯昌即姬昌,他在管辖地能够做到关心老人、扶养老人,伯夷、叔齐欣赏他,所以就打算前去归附他。
B.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想要阻止他,差点被左右的人杀掉,姜太公认为他们是义人,就让他们离开了。
C.颜渊因吃不饱饭,所以很早就离世了;盗跖天天为非作歹,却延年益寿。这引起了司马迁对天道的思考。
D.如果没有孔子,无论是伯夷、叔齐,还是颜渊,都会被无情的时代埋没,不能像现在这样流传于后世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2)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14.伯夷、叔齐被称为商周时期的道德模范,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冬
(元代)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5.下列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冬天万物衰落之景,“木落”的萧瑟,“水尽"的枯竭,“千崖枯”的衰颓,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与诗人情感贴合密切。
B.颔联用“灯"夜半”等描写诗人读书到半夜,影子映墙晃动,用“高歌"表现读书之高昂情志。屋外大雪纷飞,雪花已经覆盖在房屋上了。
C.颈联中写的是烹茶读书,虽然是在寒冷的冬天,但也因为有了这火、这茶,所以让人读起来,颇能感受到严寒中的一些暖意。
D.尾联用景物作结,隽永含蓄,引人深思。除此之外,诗人还运用了设问手法,在一问一答间,也可感受到诗人在读书时的快乐,富有感染力。
16.学习是永恒的话题,诗人能够从四季中感悟读书的乐趣,可见其情志高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冬时读书乐在何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我们生活在自然中,自然也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之中了。对中国人而言,自然更是如此。
(1)我们有时候会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景物上,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借用秋天山林盛景来呈现自己火热的革命情怀。
(2)我们有时候会把自然事物和自己等同,赋予自然以比喻之意,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借由鸟和鱼表明自己的归家之愿。
(3)我们也会从自然的观察中收获哲思,用来应对多变的人生,如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表达出从不变的角度看待世界,万物与我们都是永恒的。总而言之,自然,孕育了我们;我们,用自然传递着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已扑面而来。"一段时间以来,AI领域的新突破就像密集的雨点,①_。
在近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中,AI就是名副其实的“显眼包”:在杭州亚运会上,上亿名“数字火炬手"一人一面、自由换装;在第六届进博会上,“AI照相馆”前人潮涌动,参观者只需要在照相馆内拍摄一张照片,就能通过人脸融合技术,或换上古韵汉服“漫步"上海街头,或穿着活力文化衫“打卡”电竞现场;在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未来生活数字体验区成为最热闹的展区之一,观众可以参加AI心理测试,甚至还能找AI中医来把脉问诊。_②_____________,尽显科技的无穷魅力,不断丰富人们对未来的想象。
不过,AI技术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_③_________________。从社交机器人衍生出网络水军,到算法推荐加固信息茧房,再到AI掀起种种“以假乱真”风潮,新技术这把“双刃剑"可能造成的规则冲突、法律风险和社会伦理挑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9.作为近两年的网络热词,文中加点的两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请你根据语境进行解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悬”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a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②“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③“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b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20.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部分都使用了引号,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
21.文段中有a、b两处加点的“像”,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为“炒炒米的人有一面大筛子和长柄的铁铲,在大街小巷走。"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了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名言:
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⑤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复兴中学高一年级举行“青春有我”主题读书活动,请你结合上述名言,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发言稿,在活动上发言,体现你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B2.D
3.D4.假设论证,假设朱熹当孔子跟颜回、子路谈话的时候也听不懂,证明语言的变化;举例论证,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论述古今汉语词义和用法的差别;比较论证,通过比较古今句式的不同,论证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差别。
5.①语言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②乡土社会人员固守一地不流动;③语言的象征意义及特点导致固定人群才能听懂各自的特殊语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B7.B
8.①通过环境侧面衬托。以草原的美丽、充满生机,让我们得以想象伊斯哈格的美好形象。②通过其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其对哈孜大叔的照顾、驰骋草原的动作描写,让我们得以想象伊斯哈格的美好形象。③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从草原上敬业的守护者哈孜大叔,让我们可以想象伊斯哈格的美好形象。
9.①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意境。文中用大段篇幅对草原上环境进行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勾勒出浓郁的地域风情。②抒情性强。文中通过对伊斯哈格的心理描写,将其内心所思所想直接表达,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③语言散文化。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于一体,语言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④人物理想化。文中的伊斯哈格有最纯粹的追求和最质朴的品性,是一个追求“最好"的牧人,是一位诗化的、有担当的人物。⑤主题美感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俗世的鄙弃,对最质朴的生命力的赞扬,富有唯美气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CEG
11.C12.D
13.(1)像伯夷、叔齐,可以称为善人呢,还是不可以呢?他们像这样积累仁德,具备高洁的品行,却饥饿而死!
(2)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
14.①在父亲决定传位时,二人互相推让。②在周武王准备讨伐商朝时候,他们站出来向周武王求情。③在商朝灭亡之后,他们就开始隐居,不违背内心意愿,最后活活饿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A16.①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万物不在掩饰;乐在能在读书中发现真实的自我。
②寒冷冬日,灯影幢幢,大雪簌簌,书声朗朗,天地之间,书、我一体;乐在读书环境中充满文人雅趣。
③地炉燃烧,锅煮茗茶,四壁满书,身处其间;乐在读书环境温馨。
④梅花盛开,天地素洁;乐在能在读书中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看万山红遍②.层林尽染③.羁鸟恋旧林④.池鱼思故渊⑤.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19题答案】
【答案】18.①猝不及防地砸在我们身上②AI运用推陈出新③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19.①“显眼包”,此处指AI推陈出新,在杭州亚运会上引人注目,尽显科技的无穷魅力,给人带来了快乐。②“打卡”,此处指参观者穿着活力文化衫到电竞现场,记录下本人留下的痕迹,向他人展示自己到了电竞现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20~22题答案】
【答案】20.①引号表示引用,引用《板桥家书》中有关炒米的叙述,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体现其背后的温暖情谊。②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作为被搓成的炒米糖的形象名称,突出其特点,强调其备受喜爱。③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生动形象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合同文本翻译与跨文化沟通
-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研究报告
- 合同模板指引通知
- 房子分租装修合同模板
- 2024年岗位描述协议
- 墙砖合同模板
- 出口销售合同模板英文
- 2024年临沂建筑用钢模板租赁合同范本
- 招标中标合同模板
- 幼儿园特殊儿童安全协议书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汽车行业金融服务方案
- 生命体征课件教学课件
- 庆祝第75个国庆节共筑中国梦大国华诞繁盛共享课件
- 【《论粉丝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6000字(论文)】
- 1.2 规划初中生活(2024年秋版)
- 2024-2030年中国拍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油漆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 流体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