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29分)
1.【答案】(1)B
(2)C
(3)B
(4)D
(5)B
(6)D
(7)A
(8)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约为婚姻不敢倍德
(9)示例:我认为刘邦是个英雄。
①他懂得用人之道,有心计,很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来不显得自作主张,二来能让部下觉得受重视。
②刘邦很谨慎,他有怀疑的地方想要问清楚。
③刘邦能审时度势。他清楚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敌不过项羽,尽量小心,不让项羽察觉到他有称王之心。
综上所述,刘邦是个聪明而又识时务的英雄。
【解答】(1)B.“婚姻":古义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婚姻”今义为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故选B。
(2)A.“距"同“拒”,把守;“毋"同“勿”,不要;
B.“要"同“邀”,邀请;
C.没有通假字;
D.“倍"同“背”,违背。
故选C。
(3)A.“为”,第一个是介词,“对”;第二个是介词,“替";
B.两个“与”都是连词,“和";
C.“之”,第一个是代词,“他";第二个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者”,第一个是代词,“……的人";第二个是代词,“……的情况”。
故选B。
(4)①“今”,现在;“幸”,亏。句意: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谢”,道歉。句意: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故选D。
(5)B.“张良比项伯年长”错,由“长于臣"可知,项伯比张良年长。
故选B。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意思是抵挡。
A.担任;
B.应当;
C.当作;
D.抵挡。
故选D。
(7)句意: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鲰生说我曰"中“曰”为表示说话的动词,故在“曰"后断开,排除BC;“距关”中“关"作宾语,故在“关”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8)由“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可知,问清了“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后,他先奉卮酒为寿,并与项伯“约为婚姻”,然后,他又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不敢倍德"。
(9)节选部分里,刘邦表现得坚决果断,狡黠善变,善于伪装,能屈能伸,善于拉拢人,能相机而动……刘邦复杂的性格特点可以从“英雄”或“无赖"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要求能够结合具体内容做鉴赏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认为刘邦是英雄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刘邦是个英雄。
因为他懂得用人之道,有心计,很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来不显得自作主张,二来能让部下觉得受重视。例如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实际上这明明是刘邦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却说别人劝他这么做的,可见他很聪明,还有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表面上,刘邦在问这可怎么办呀?实际上他心里也有想法,但他想听张良的建议。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说明刘邦很谨慎,他有怀疑的地方想要问清楚。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说明刘邦会做人,没有什么比尊敬和礼遇更让人高兴的了。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说明刘邦能审时度势,清楚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敌不过项羽,尽量小心,不让项羽察觉到他有称王之心。综上所述,刘邦是个聪明而又识时务的英雄。
答案:
(1)B
(2)C
(3)B
(4)D
(5)B
(6)D
(7)A
(8)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约为婚姻不敢倍德
(9)示例:我认为刘邦是个英雄。
①他懂得用人之道,有心计,很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来不显得自作主张,二来能让部下觉得受重视。
②刘邦很谨慎,他有怀疑的地方想要问清楚。
③刘邦能审时度势。他清楚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敌不过项羽,尽量小心,不让项羽察觉到他有称王之心。
综上所述,刘邦是个聪明而又识时务的英雄。
参考译文:
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
二、文言文阅读(7分)
2.【答案】(1)A
(2)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解答】(1)忍:忍耐,容忍。句意: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故选A。
(2)是:这件事。忍:忍耐,容忍。孰:什么,哪。句意: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答案:
(1)A
(2)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参考译文: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
3.【答案】(1)C
(2)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解答】(1)C.“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错误,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渲染气氛。
故选C。
(2)颈联“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所以这一联中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衰老多病、穷困潦倒以及举目无亲境况的感慨和哀叹。
尾联遥望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一想到这,凭轩遥望的我不禁老泪纵横。“戎马关山北"表明了对国家遭受战乱的担忧,同时又隐蔽地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悲苦。此句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由此可知,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个人境遇哀伤之中,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止。所以,在这一句诗中,作者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
(2)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登高》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登岳阳楼》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4.【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4)载舟覆舟
【解答】故答案为:
(1)浴乎沂风乎舞雩(重点字:雩)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重点字:礼)
(3)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重点字:欲)
(4)载舟覆舟(重点字:覆)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5.【答案】(1)B
(2)A
(3)①运用拟人手法,把“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这一人的行为赋予“戏剧”,表现了戏剧强调的是矛盾冲突。
②“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用不同人种生下的子女比喻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双重身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抽象的概念,他是血腥的资本家,也是封建专制家长,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
【解答】(1)B.“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的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错误。鲁侍萍重回周公馆是为了领回女儿四凤,并不是来和周朴园相认的,意外与周朴园相遇,在两人的交谈中,鲁侍萍处于相认又不相认的矛盾心态中,往日的习惯称呼是这种矛盾心态的体现。
故选B。
(2)A.“需要重读的词都应该是‘你’"错误。结合着具体语境及人物性格特征来分析,周朴园认出侍萍以后对鲁侍萍的突然出现有何目的进行阴暗卑劣的揣测,所以需要重读的词应该是“干”“谁"。
故选A。
(3)“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运用拟人手法,说“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把“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这一人的行为赋予“戏剧”,既然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就会制造一些矛盾冲突,表现了戏剧强调的是矛盾冲突。
“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用“不同人种生下的子女"比喻“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双重身份”,在这里指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个性的双重特征,周朴园是封建社会与资产阶级的混血儿。他是血腥资本家,是封建专制家长,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整个悲剧的制造者。相反,他和其他人物一样,同样是那个畸形社会的受害者,同样承受着命运的无常愚弄与摆布。在戏剧结束时他也丧失了自己的一切——名誉、地位还有亲情。周朴园,一个不值得同情的受害者。所以说周朴园是“混血儿"。
答案:
(1)B
(2)A
(3)①运用拟人手法,把“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这一人的行为赋予“戏剧”,表现了戏剧强调的是矛盾冲突。
②“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用不同人种生下的子女比喻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双重身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抽象的概念,他是血腥的资本家,也是封建专制家长,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
六、语言文字应用(10分)
6.【答案】
春
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解答】示例:
春
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七、语言文字应用
7.【答案】示例:
“身在北京"感受传统文化研学线路:孔庙——国子监——天坛公园——故宫博物院——颐和园。
理由:你可以在孔庙国子监中探秘古代最高学府的真容,可以在天坛体会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可以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珍品中触摸真实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可以在颐和园感受“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山水文化真趣。
【解答】示例:
“身在北京"感受传统文化研学线路:孔庙——国子监——天坛公园——故宫博物院——颐和园。
理由:你可以在孔庙国子监中探秘古代最高学府的真容,可以在天坛体会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可以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珍品中触摸真实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可以在颐和园感受“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山水文化真趣。
八、作文(50分)
8.【答案】
说剪裁
纵观人世,从量体裁衣的制衣手艺到自然花木的修剪排列,再到如今的大量视频艺术,无不需要“剪裁"。人人生而各具其特质,事事又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剪裁得体,才能真正恰切地满足需求,发扬美感。因此,剪裁者,生活之要事也。
我们的生活尤其需要剪裁,“剪裁”是要以自我的特质与需求为根本的,“剪"为“剪除”,便是去除掉不适合自己的生活冗余;“裁"为“裁定”,就是细致地“裁定"生活的具体方式与细节。本质上,剪裁就是在对自我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生活的精心塑造。
当然,也许会有人不解:老子云“道法自然”,人生保持自然的状态,任意为之,难道不好吗?何必要费心剪裁营造?岂不拘泥?如此言语,大有古之道家隐士之风,可惜,在如今这个纷繁错杂,喧嚣多样的现代世界中已经难以落实。
与沉浸自然的先贤们不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复杂多样的世界,消费主义横行其道,网络信息大浪滔天,生活方式更是千奇百怪……如不理性剪裁,任凭自然,我们的下场就是茫茫然淹没其间,最终“惶惶"不知“欲何之”。此之谓,我们不得不剪裁生活。
而剪裁,便意味着我们秉持理性与个性,剪除掉生活中那些我们本不需要本不合适的东西,如此,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最为珍视的东西,最为舒适的状态。才能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乔布斯永远穿着黑色的毛衣与蓝色的牛仔裤,扎克伯格似乎十年没换过衣服——是他们不注重生活嘛?他们只是将所谓的是时尚衣物追求从自己的生活中剪除,以留出更多的精力空间应对更重要的生活。另外,“裁定"生活细节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关注到其中的美感。我们将每一年重要的日子精心“裁开”,细微布置,让其充满仪式感,如此才能真正找到真正的享受。
所以,面对未来世界的年轻人,必然需要生活的剪裁。当然,剪裁的方法也十分重要,首要便是真正地面对自我,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其次,多少还是要考虑到前文的“自然”,我们不能以“自然”为手段,但是需要以“自然"为剪裁的目的。一切的生活剪裁,都需要符合自我自然的状态,而不是逆天性为之。
如此一来,将自己的生活剪裁得体,在“参差亿万人家”的宏大未来中,才能真正找寻到一处独属自己的栖息地。
【解答】
说剪裁
纵观人世,从量体裁衣的制衣手艺到自然花木的修剪排列,再到如今的大量视频艺术,无不需要“剪裁"。人人生而各具其特质,事事又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剪裁得体,才能真正恰切地满足需求,发扬美感。因此,剪裁者,生活之要事也。
我们的生活尤其需要剪裁,“剪裁”是要以自我的特质与需求为根本的,“剪"为“剪除”,便是去除掉不适合自己的生活冗余;“裁"为“裁定”,就是细致地“裁定"生活的具体方式与细节。本质上,剪裁就是在对自我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生活的精心塑造。
当然,也许会有人不解:老子云“道法自然”,人生保持自然的状态,任意为之,难道不好吗?何必要费心剪裁营造?岂不拘泥?如此言语,大有古之道家隐士之风,可惜,在如今这个纷繁错杂,喧嚣多样的现代世界中已经难以落实。
与沉浸自然的先贤们不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复杂多样的世界,消费主义横行其道,网络信息大浪滔天,生活方式更是千奇百怪……如不理性剪裁,任凭自然,我们的下场就是茫茫然淹没其间,最终“惶惶"不知“欲何之”。此之谓,我们不得不剪裁生活。
而剪裁,便意味着我们秉持理性与个性,剪除掉生活中那些我们本不需要本不合适的东西,如此,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最为珍视的东西,最为舒适的状态。才能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乔布斯永远穿着黑色的毛衣与蓝色的牛仔裤,扎克伯格似乎十年没换过衣服——是他们不注重生活嘛?他们只是将所谓的是时尚衣物追求从自己的生活中剪除,以留出更多的精力空间应对更重要的生活。另外,“裁定"生活细节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关注到其中的美感。我们将每一年重要的日子精心“裁开”,细微布置,让其充满仪式感,如此才能真正找到真正的享受。
所以,面对未来世界的年轻人,必然需要生活的剪裁。当然,剪裁的方法也十分重要,首要便是真正地面对自我,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其次,多少还是要考虑到前文的“自然”,我们不能以“自然”为手段,但是需要以“自然"为剪裁的目的。一切的生活剪裁,都需要符合自我自然的状态,而不是逆天性为之。
如此一来,将自己的生活剪裁得体,在“参差亿万人家”的宏大未来中,才能真正找寻到一处独属自己的栖息地。
9.【答案】
向心而行
曾记否,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生机与希望。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遇见了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人——李老师。她,就是那个心向大众,无私责任,让我们都为之动容的人。
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有着宽广的胸怀和美好的憧憬。她总是说:“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雪花纷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然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班的小明却突然病倒了。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为了给他治病,已经倾尽所有。李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小明支付了医疗费用。她还亲自到医院看望小明,给他带去了温暖和关怀。
小明康复后,他感激地说:“是李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会永远铭记她的恩情。”李老师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尽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她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无私与奉献。
李老师的心向大众,她总是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她时常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起点,只在乎过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终点。”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我们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体验成长。我们明白了,只有心有所向,才能向心而行;只有不畏征程的遥远,不计行程的漫长,不避过程的艰辛,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如今,李老师已经退休了,但她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永远铭记她的恩情,永远感激她的付出。我们会将她的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向心而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体验成长,用我们的行动去诠释“向心而行"的真谛。
【解答】
向心而行
曾记否,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生机与希望。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遇见了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人——李老师。她,就是那个心向大众,无私责任,让我们都为之动容的人。
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有着宽广的胸怀和美好的憧憬。她总是说:“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雪花纷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然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班的小明却突然病倒了。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为了给他治病,已经倾尽所有。李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小明支付了医疗费用。她还亲自到医院看望小明,给他带去了温暖和关怀。
小明康复后,他感激地说:“是李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会永远铭记她的恩情。"李老师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尽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她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无私与奉献。
李老师的心向大众,她总是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她时常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起点,只在乎过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终点。"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我们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体验成长。我们明白了,只有心有所向,才能向心而行;只有不畏征程的遥远,不计行程的漫长,不避过程的艰辛,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如今,李老师已经退休了,但她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永远铭记她的恩情,永远感激她的付出。我们会将她的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向心而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体验成长,用我们的行动去诠释“向心而行”的真谛。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9分)
1.(2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鸿门宴(节选)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为之奈何
B.约为婚姻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项伯许诺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毋内诸侯
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奉卮酒为寿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为之奈何君为我呼入
B.君安与项伯有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吾得兄事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谁为大王此计者所以遣将守关者
(4)对下面的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B.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C.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5)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刘邦两次在张良面前发出“为之奈何"的惊问,表明他在危急时刻,能够征询臣下的意见。
B.尽管张良比项伯年长,但为了缓解紧张局势,刘邦还是屈尊把项伯尊为自己的兄长。
C.刘邦凭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的一番表白得到了项伯的信任,说明他善于随机应变,能群能伸。
D.刘邦问张良“君安与项伯有故”,说明他既要听从张良的计谋,又因张、项二人交情深厚而心存顾虑,表现出他狡黠的性格。
(6)下面成语中的“当”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当之无愧
B.老当益壮
C.安步当车
D.旗鼓相当
(7)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A.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D.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8)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选文中,刘邦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得能屈能伸,善于拉拢人,能相机而动。在危急关头,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张良问计;在问清了“"和“”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后,他先奉卮酒为寿,并与项伯“”,然后,他又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这些举措,为次日在鸿门宴上化解危机打下了基础。
(9)对于《鸿门宴》中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7分)
2.(7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注释:①季氏,鲁大夫季孙氏。②佾,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一行叫一佾。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
(1)“忍”有四个义项,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恰当的义项___________
A.忍耐,容忍
B.狠心,残酷
C.愿意,舍得
D.抑制,克制
(2)翻译画线句子,并说明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
3.(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登高》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登岳阳楼》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4.(7分)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夫子何哂由也?”曰:“,,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魏征在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谏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
④《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所宜深慎。”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5.(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选段一: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②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③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④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选段二:
鲁大海(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高声)你,你!(真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选段三: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的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和冲突氛围里,把两家30年来的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情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名师预测卷1
- 课题申报参考: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困境及出路研究
- 科技产品创新与安全生产的平衡
- 读书助力职业发展-职场类书籍阅读推广方案
- 二零二四年幼儿早教中心品牌经营许可及资产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货运飞机保险合同
- 救生员劳务合同
- 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中央202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917)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呼合作协议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保险公司2025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公司领导在新年动员会上的讲话样本(3篇)
- 眼科护理进修专题汇报
- 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语汇编:材料作文
- 2024年大型风力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 礼仪服务合同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