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长春市第五中学
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
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
(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材料二:
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了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
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开、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获得新的发展。
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解读、批判的对象。
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
D.图像传播的发达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
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
C.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D.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
B.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
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
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4.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请根据材料劝说他多读原著,列出要点即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而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选自《刘慈欣作品集》,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然的坚定信心。
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原本认为有足够的体力支撑他登上峰顶,但他并未因此对登山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C.“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了登上峰顶的希望之火。
D.从峰顶正中坠入海水又上浮时,由于窒息,冯帆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死亡威胁,他想起了曾经攀登珠峰时的危险境地。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作者在行文中想象丰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小说在描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中,穿插交代了船长的失误;而冯帆急忙用步话机呼叫想提醒船长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善良。
D.小说结尾言简意赅,既交代了冯帆登顶终于成功的结局,又直接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
7.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东轩记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
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指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8.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B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C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D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良以其害于学故也”与“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害”含义不同。
D.“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
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了这一看法。
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
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阐释论画的标准,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如邻家儿童般纯朴。
B.诗人认为创作诗歌不能只限于摹写形象,当有诗之意境,否则就是不懂诗的人。
C.边鸾、赵昌两句是本诗所阐释理论的例证,对后文写王主簿画作来说是衬托。
D.“谁言”二句,赞美王主簿的折枝画能以传神之笔,寄无限春色。
13.苏轼说“诗画本一律”,他以此诗提出了哪些关于诗画的共同的审美标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两句正是来源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反其意而用之。
(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讲述种树之道是“_____________,”。
(4)长春市第五中学的同学在做社会调查时,深知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而“"(《石钟山记》)是不可行的;在学习中,用《拟行路难》提醒自己“”,即不要因为困难而空自叹息发愁。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阅古诗词典籍,可以发现描写清明的古诗词比比皆是。近日从众多作品中选择一些来读,我感觉到诗词中清明的意蕴,大致离不开几个关键词。
哀愁。例如“(a)”,它算得上是描写清明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可以想见,清明雷声滚滚,落雨纷纷,山河依旧在,故人却不复来。诗句将离别的哀愁写得淋漓尽致。同样写哀愁的还有“(b)”。暮雨之中,面对一抔黄土,人在哭泣不能自已,而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难以回应。天人相隔,思念绵长。这些诗句无不在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应秉持一颗感恩的心去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亲友。
清明时节,哀愁免不了,“豁达"也不可或缺。例如,“(c)”,这是诗人劝人们好好把握当下。还有“(d)”,人生不论贤愚,都统归于黄土。所谓“知死好生”,许多人年岁渐长,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豁达也因此而生。是的,见惯了生死、看淡了生死,不就更容易拿得起、放得下,更容易坦然淡然、一心清明了嘛。
15.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刚才读了几遍,你这篇文章写得确实还可以。
B.你这张嘴真可以,把他们一群人批驳得哑口无言。
C.继续努力吧,你一定可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的。
D.把这些任务都做完后,你就可以离开了。
16.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是()(3分)
①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②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③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a①,b③,c②,d④B.a②,b③,c①,d④
C.a④,b③,c②,d①D.a④,b③,c①,d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茶,紫笋茶在唐代地位显赫,那是因为陆羽,他在阳羡品尝了紫笋茶后向宫廷隆重推荐,让紫笋茶一时_________________。到了宋朝,名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龙团茶,这个茶出名是因为它的创制者是蔡襄。令人没想到的是,蔡襄不仅是文人、书法家,他竟然还有一个身份——宋代第一大“茶人"。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农历乙卯年,苏轼到无锡惠山拜访钱道人。这里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他拿出带来的珍贵的小龙团茶。于是名泉与名茶,诗人与道人,兴致盎然,又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这次一定品得欣欣然,陶陶然,提笔一挥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就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一落笔定然满纸云烟,灿然生辉。
这次品茶一定让苏轼回味无穷,以至于_________________。后来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赴任路过无锡,便约了弟子秦观和诗僧参蓼又到无锡惠山沏二泉水品茗并唱和了一番。想来这又是一场!
17.文中“元丰"是用年号纪年,“乙卯”是干支纪年,根据干支纪年推算,“元丰二年"应该是农历年。(3分)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A.丙辰B.丁巳___C.戊午D.己未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名古今相得益彰终身难忘风雅B.名闻天下相得益彰念念不忘风雅
C.闻名古今相映成趣终身难忘雅致D.名闻天下相映成趣念念不忘雅致
19.下面选项中与文中加点词“茶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一篇文章,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
D.“您教育孩子是应该的,可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孩子。”
20.下面四个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修辞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主人下马客在船B.半山居雾若带然
C.天姥连天向天横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志于道”,这意味着儒家教育核心宗旨是培养能够践行儒学“大道”的人才,意味着品质的优秀要优先于知识的拥有。但是,①,要真正体现“道"的精神,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德行。于是,孔子推导出,在“志于道”的基础上,教育应该“据于德"。所谓“德”,就是“道"的具体化,仁、义、忠、信、礼、智、廉等,就是“德”的具体呈现。
“据于德"固然重要,但这中间还有一个优先顺序问题。在孔子看来,在“德”的各种要素中,“仁"处于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德”的本质属性最直观也最具体的反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据于德”优先是“依于仁"。
当然,人才培养不能托之以空言,②,否则依然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孔子认为,这个具体的载体与对象就是“六艺”。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提出了教育载体对象上要做到“游于艺”,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作为具体的学习对象。至此,孔子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完整的教育理念,为造就健全人格、完善品行的人才规划了一张充满希望的路线图。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根据选文,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依次填写出①②③的内容。(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
1.C2.D3.B
1.答案C
解析“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错,属于无中生有。结合材料二第三段“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可知,原文并没有此意。
2.D答案D
解析“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错,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三段“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知,应是“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
3.B答案B
解析由材料二“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可知,材料二观点强调的是文学功能的异质性。A项“《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是指依照文学作品创作出绘画,强调图像的作用。B项“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是指看到图画联想到文学的艺术魅力,强调的是文学的作用,符合材料二的观点。C项“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是强调文学和图像的分离。D项“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是强调图像的作用。
4.答案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
5.B6.D
答案B
解析“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不合文意。由原文“他大概算了一下……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他考虑了爬坡的因素。
6.D
答案D
解析“直接阐明”错,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含蓄地揭示";另外,对主题的概括也不够准确全面,从文中来看,要想成功,不仅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还要战胜自身的负罪感,要勇敢地面对新挑战。
7.答案①作者在文中想象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最终登上峰顶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峰顶的过程中,战胜了自身对死亡的恐惧,也战胜了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了人性之美。③宇宙科学之美展示的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颇有诡谲意味;冯帆身上勇敢、善良的人性之美让其登顶过程显得非常壮观,二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出一种壮观的诡谲。
8.A9.D10.B
8.A解析“从容自得”中,省略主语“士”,“从容”是“自得"的状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从容自得”后断开;“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是“不知"的两个并列宾语,应在“为大”后断开;“而况……乎"是固定结构,单独成句,应在“而”前断开。
9.D答案D解析A项都是“希望"之意。B项愿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得到功名。C项危害、妨碍/嫉妒。D项冲毁/失败。
10.B答案B
解析“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错。由原文“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可知,作者是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他并没有说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
也不如,选项曲解文意。
11.答案(1)(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
(2)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
解析(1)“既”,……以后;“敝”,损毁;“乃告于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于郡告";“假”,借。(2)“归伏”,归隐;“治”,修缮;“敝”,破旧。
参考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任,天下大雨,筠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俯临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那倾斜的房子,修补好那倒塌的墙壁,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屋前种了两株杉树,种了上百棵竹子,把它当作我工作之余休闲的地方。
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过去由三个官员共同管理,我来到这里时,那二人正好都被罢免离开,所有的事务都托付在我一个人身上。白天我就坐守在市场上,卖盐、卖酒、征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商人争夺微薄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晚上回来已经精疲力尽,总是昏然入睡,不知道夜尽已经天亮;第二天早上就又出去从事本职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未尝不嘲笑自己一番。
我从前少年读书时,私下曾经奇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吃,用一个瓢盛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这以后才知道颜回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
学是有害的。
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达到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深深地沉浸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儿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自认为快乐。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和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诚心地想洗刷身上的污浊俗念,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
我既然因罪被贬谪到这里,尽管知道束缚于琐事杂务的危害却势必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哀怜我,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然后追求颜回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之乐,悠闲自得而忘记了老之将至,然而这恐怕不是我所敢于奢望的。
参考答案:
A13.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追求神似(神韵);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画要追求自然,清新;③“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诗画应该虚实相生,追求言外之意,画外之趣。
【解析】12.A.“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具有如邻家儿童般纯朴的特点”理解错误。“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工作总结
- 美术鉴赏与创新思维
- 2006年贵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体育用品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体育用品行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2023-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名校卷)
- 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4篇
- 快乐的国庆节作文400字5篇
- 市场震动月度报告
-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 骨科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 【MOOC】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分包合同技术要求与交底2篇
- 居家养老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
- 初三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舒适化医疗麻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