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普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普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普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普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普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仍长期延续,直至铁质农具产生及其后一系列灌溉排水工具的出现、防洪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江流域的水热优势才逐渐彰显。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农业生产重心的转变过程中,近5000年来的中国气候总体向干冷演变,这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趋向脆弱,而长江流域则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流域铁农具的推广和兴修水利工程的力度仍不及黄河流域,“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

六朝时,长江流域的灌溉与防洪事业进一步发展。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都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此外,造船业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长江流域开始展开大规模航运,史载南朝宋孝武帝西巡“龙舟翔凤以下,三千四十五艘。舟航之盛,三代二京无比"。为方便水路交通,各处运河开始修筑。比如孙吴开凿破冈渎以汇通秦淮与江南运河,使建邺(今南京)成为联络长江与吴会水运的中心城市,商贸迅速兴起。东晋南朝时期,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天文历法学取得重大突破,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隋唐因之,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甚大。

唐朝政府极重农田水利工程,将兴修水利提高到了法律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管理机构,长江流域也随之开辟出了大量良田。尤其是安史之乱过后,长江中下游的淮南道和江南道成为长安朝廷的财赋供应基地,其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随之日盛。中唐时期权德舆指出:“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唐代后期,江东人民还从长期水田耕作的实践出发,改进笨重的直辕犁为曲辕犁,明显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扶犁农户的体力消耗,又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畜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中国旧式步犁至此发展成熟,完全定型化"。曲辕犁沿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此之外,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这不仅令长江流域丰富的水热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江南水稻区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

宋朝时,江南的水田耕作工具已较为配套,起秧、碎土、稻谷扬净等都有专门工具,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唐末引自越南的较为耐早的占城稻此时也在江南普遍种植,江南水稻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故南宋中期以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为流传。

综上所述,春秋以迄宋代,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更为优厚的长江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逐步赶超了黄河流域,成为中国的粮食财富供应基地。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外因与内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逐渐彰显,很快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

B.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了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推动了商贸的迅速兴起。

C.在天文历法方面,引入祖冲之、虞喜岁差学说的大明历,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很大。

D.引入外来的占城稻,极大促进了江南水稻产量的提高,使江南成为南宋中期以来的粮食基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

B.从六朝和唐代的历史来看,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组织建设。

C.安史之乱后淮南道和江南道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与法律保障下水利管理机构的建立不无关系。

D.唐朝江南地区的一系列耕作方法给了我们启示:人类可以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为农业生产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经济文化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南方相对安定。

B.长江流域的红壤土质紧密,而黄河流域的黄土土质疏松。

C.随着生产力发展,长江流域更丰富的水热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D.长江流域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超越了黄河流域。

4.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表格名称:______①__________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青铜时代后期至东汉前期唐代后期宋朝

工具/特点木石农具________②_______曲辕犁______④________

领先领域黄河流域________③_______长江流域长江流域

A.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城生产工具发展情况对照表

B.②青铜农具

C.③黄河流域

D.④水田耕作工具种类多样且较为配套

5.请梳理长江流域水稻耕作、种植方式的发展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英珠

葛亮

车入日隆,已是黄昏。我们在一家银器店门口遇见了藏女英珠。她赶着两匹当地的矮马,上坡的时候,还在马屁股上轻轻推一下。嘴上说,都是我的娃,大的叫银鬃,小的叫鱼肚。

她还告诉我们,去著名的景点大海子,要行经崎岖泥泞的山路,非人力可为,希望我们能租借她的马。她说完这些,态度羞涩地低头,似乎在提出一桩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同意了。

我们在一幢三层的小楼前停住,山墙刷成了粉白色,上面绘着图案,能辨出日月的形状,还有的好像是当地的图腾。屋顶上覆着红瓦。门楣上有块木牌,上面镌着汉藏两种文字。

英珠喊了一声,很快走出一个中年女人。招呼我们上去。

英珠说,这是瑞姐,这里的老板娘。

楼里有个小姑娘擦着桌子,嘻笑地说,瑞姐当年是我们日隆的第一美人。

瑞姐撩一下额前的刘海儿,似乎有些享受这评价,然后说,那还不是因为英珠嫁了出去。

说完这句,却都沉默了。

英珠低着头,抬起来看我们,微笑得有些勉强。她轻声说,你们先歇着。就走出去。

瑞姐望她走远了,打一下自己的脸颊,说,又多了嘴。

瑞姐看着她走远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转过脸对我说,小弟,你们拿准了要租英珠的马,可不要再变了啊!听说你们明天要跟团,团里有镇上马队的人,她怕你再被他们说动了。良心话,英珠收得可真不算贵,就算是帮帮她。

我点了点头。

次日清晨,雪住了。外面粉白阔大的一片,阳光照在上头,有些晃眼。

装备齐整,英珠备鞍。旅伴牵走了银鬃的缰绳,我上马前,鱼肚舔了舔我的手,舌头糙得很,热烘烘的。

我们从村入了沟,开初都挺兴奋。远山如黛,极目天舒。雪还没化干净,马蹄踏在上头,咯吱咯吱地乱响,很有点跋涉的意境。

走了十几分钟,山势陡起来,路窄下去。因为雪又化了一些,马走得也有些打滑。

海拔高了,鱼肚呼出的气息结成白雾。英珠从包里掏出一条棉围脖,套在鱼肚颈子上。我看到,围脖上绣了两个汉字——一个金、一个卢。

我就问英珠字的来由。她一笑,说,金是我的汉姓,我汉名叫金月英。上学时都用这个。

我问,那卢呢。

她没有答我,只是接着说,我们镇上的人多半都有个汉名,在外头做事也方便些。

当雪再次落下的时候,我们正走在林间泥泞的路上,几乎没有知觉。直到天色暗沉下来。英珠抬头望了望天,说,坏了。

半个小时后,雪在天空中开始打旋,被凛冽的风挟裹着打在我们脸上,我们开始理解了她说出那两个字的分量。

我们遭遇了山里的雪暴。

雪如此迅速地弥漫开来,铺天盖地,密得令人窒息。英珠使劲地做着手势,示意我们下马。我们刚想说点什么,被她制止。稍一张口,雪立即混着风灌进了喉咙。

我们把重物都放在马背上,顶风而行,终于在半里外发现一顶帐篷。我想,这或许是登山队的废弃品,但对我们却好像天赐。

我们掀开门帘,看到里面已有两个人。是一对青年男女,靠坐在一起,神情颓唐。看到我们,眼神警惕了起来。在我们还在犹豫的时候,男的说,进来吧。

帐篷突然充盈了。当鱼肚探进了头,年轻男人很大声地叫起来,马不能进来。

英珠一愣,几秒钟后,她半站起来,对男的深深鞠一躬。我们听到近乎哀求的声音,先生,它年岁很小,这么大的风雪。

男人不再说话,将头偏到一边去。

女人开启了陌生人的对话,原来他们是和大部队失散的登山驴友。他们身边摆着专业的登山设备,这会儿靠在帐篷上,狼狈地滴着水。

应急灯闪了一闪,突然灭了。帐篷里一片漆黑。在这突然的死寂里,我们看不到彼此,但都听到外面的风越来越大,几乎形成了汹涌的声势。帐篷在这风的撞击下,也越来越剧烈地抖动。

有人啜泣。开始是隐忍而压抑的,渐渐放肆起来。歇斯底里的哭声,在黑暗里令人绝望。

这时候,有另一种声音,响起来。

极细弱的,是一个人在哼唱。

是英珠。

英珠唱起一支歌谣,用藏语。

我们听不懂歌谣的内容,但是辨得出是简单词句的轮回。一遍又一遍。旋律也是简单的,没有高潮,甚至也没有起伏。只是在这帐篷里萦绕,回环,充满。在我们心上触碰一下,又触碰一下。

我在这歌声里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看见阳光从帐篷的间隙照射下来,温润清澈。

眼前的人,是英珠,靠在马鞍上,还没有醒。挨着她的鱼肚,老老实实地裹在主人的军大衣里。

临近中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看到墨蓝色的大海子,很美。

我们要离开日隆的时候,瑞姐送我们去车站。

问起英珠。瑞姐说,英珠回来就发起了烧,给送到镇上医院去了。唉,这么冷,大衣盖在个牲畜身上。

瑞姐叹一口气,人都烧糊涂了,只管叫她男人的名字。

我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她男人是姓卢么。

瑞姐愣一下,说,是啊。三年前的事了。两口子本来好好地在外地做生意。她男人说要帮她家乡办旅游,要实地考察,就跟我们一个后生上了山。那天雪大的。马失了蹄,连人一起滚沟里了。精精神神的人,说没就没了。那马那会儿才下了驹没多久,驹娃子就是鱼肚。

大约是又过了几年,我偶然从一个民歌歌手那里,问到了当年英珠唱起的那支藏歌。

歌词真的简单,只有四句:

当雄鹰飞过的时候,雪山不再是从前模样,

因为它那翅膀的阴影,曾经抚在了石头的上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环境是旅游景区,在现代商业与古朴文明的碰撞中,当地居民与旅客们相互交流。

B.小说多以简单直白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叙述语言质朴无华,“远山如黛”等表达富有诗意。

C.老板娘瑞姐不小心说“多了嘴"心怀内疚,所以希望我们通过租马的方式来帮助英珠。

D.镌着汉藏两种文字的木牌、大海子的墨蓝色等细节描写,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7.对文中“雪暴”情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暴风凛冽雪密集,我们这些平日热爱旅行的人在困境里几近崩溃,与英珠形成鲜明对比。

B.英珠在雪暴时不顾自己安危也要照顾小马鱼肚,主要是因为小马鱼肚年岁小,不容易存活。

C.男人的警惕和不让鱼肚进帐篷让情节起了波澜,但双方矛盾并不激烈,在短暂的冲突后回归温情。

D.英珠的丈夫因雪暴丧命,作者含蓄地道出苦难的普遍性,再现了苦难世界中人们的真实生存图景。

8.英珠的故事分别由“瑞姐"和“我”这两个不同的视角交替讲述,请分析这种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5分)

9.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可在歌声中流淌而出,英珠所唱的歌谣在心间回环,湮没于日常又在偶然间回响。请结合文本赏析“歌谣"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节选自《孙子兵法·地形》)

材料二: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宋武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节选自《百战奇略·地战》)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分)

所谓知A敌之B可击C知吾D卒之可以E击F而不G知地利H胜之半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断,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

B.山东,大岘山东面,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意思相同。

C.卒,终于,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中的“卒"意思不同。

D.拔,攻克,攻取,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裕率军攻打南燕时,公孙五楼给出了先据守再两面夹击的上策和坚壁清野等待敌人破绽的中策,可惜都被慕容超拒绝。

B.慕容超骄傲轻敌,他自以为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即使敌人攻到平原地区,用精锐部队防卫也能胜利。

C.慕容镇为了说服慕容超,把慕容超说的方法跟越出大岘山去迎战进行了对比,还引用历史上成安君和诸葛瞻的例子。

D.慕容超放松了对晋军的警惕,一直看着他们进至东莞,越过大岘山,才真正重视起来,但不能抵挡晋军凌厉的攻势,一触即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2)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

14.依据《孙子兵法·地形》的理论,慕容超失败在什么地方?请具体阐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5~16题。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④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②髫(tiáo)年:幼童时期。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已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

B.“壮岁”“髫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

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

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小小一方腐乳,浓缩着多重蜕变。

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①),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接着把黄豆磨成豆浆,再用布袋沥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然后起锅,将满锅“琼浆玉液”舀进“花缸"。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②)。轻轻地舀出豆腐,放进模框。被模框塑形的豆腐成为腐乳的雏形,这是“白坯”。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豆腐会渗出一点水分,接着长出细细的绒毛,这就是毛霉。几天之后,绒毛密密地盖满笼格。

豆腐终于完成前期发酵的“功课”,出房,见阳光。那时叫它什么都不对——豆腐已霉,腐乳将成未成。接下去,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撤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再把上百斤左右的黄酒倒进盐缸内,豆腐淹至“没顶”,让它们脱尽俗气,在酒中洗浴。这个密封腌制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月。腐乳在盐缸内服服帖帖,四方的豆腐块已软化,内里也已脱胎换骨,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味。

在这段充裕的时间里,腐乳似在盐缸里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又像聚在一起举办“高峰论坛”。霉茵做完交班前的谢幕致辞,盐继而成为主角,掌控场面;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腐乳即将炼成,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蜕变的过程,诉说师傅们的勤劳,也会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滋味。

18.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C.不管大家怎样劝他,他都像秋风过耳一般,根本不听。

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4分)

22.下面是豆腐到腐乳的发酵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内容填空。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工地上,“奋斗”心里盘算着:我每搬100捆砖,就能赚100元,搬得越多赚得越多,上不封顶,真好!我要努力干,攒够钱,在老家建栋漂亮的大房子。

流水线上,“内卷"心里苦恼着:一个班组二十个人,我一小时打3000个以上的螺丝且必须是班组里最快的前10名,才能拿15元,如果不足3000个,或者是后10名,只能拿10元。干吧,一月也赚不了几个钱,不干了吧,家里老人小孩生活又没着落,实在是无奈!

村里的“躺平”兄弟了解到“奋斗"和“内卷”的情况时,正舒适地躺在破竹床上晒太阳,心里感叹:他俩这是何苦呀!

以上材料对我们青年人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普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D【解析】A曲解文意(混淆时态),“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错,根据原文“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可知,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还没有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形成时期在东晋时期。B因果倒置,“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错,应是“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带动了各路运河的修筑”。C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可知,岁差说是虞喜的,不是祖冲之的,应该是“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

2.A【解析】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过度开发,而气候干冷导致的是生态系统趋向脆弱。

3.B【解析】根据原文“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材料谈及了“长江流域土质紧密的红壤"与“黄河流域疏松的黄土”,但并没有把二者进行比较,且此处主要论述“长江流域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

4.B【解析】根据题干提示,首先从原文中按照时间顺序逐一提取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农具,比较判断其所属地域及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表格横线和纵向的信息比对,推断具体空缺处的内容,②处应填“铁制农具”。

5.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每点2分,梳理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必须有时间节点,少一处扣1分)

【解析】从第四段“*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可以梳理出①②两条;从第六段“唐代后期,江东人民……改进笨重的曲辕犁……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可以梳理出第③条;从第七段“宋朝时,……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可以梳理出第④条。据此归纳整合即可。

6.C(因果关系理解有误。瑞姐希望“我们"租英珠的马,是因为瑞姐本就与英珠相识,了解英珠的为人,而且租马费用价格公道,从原文“深深地叹了口气”“良心话,英珠收得可真不算贵"和结尾瑞姐补充英珠的故事可知。从整体人物形象理解,即使瑞姐没有说“多了嘴”,她也依旧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英珠。)

7.B(B项“主要是因为小马鱼肚年岁小,不容易存活"错。根据文意,雪暴的时候,英珠恳求他人让小马进到帐篷里来,将自己的军大衣脱下来盖在小马的身上,她用生命呵护着小马鱼肚,主要是因为这匹马是唯一与亡夫有关的东西,英珠把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寄托在小马驹鱼肚身上。)

8.(4分)①“瑞姐”是英珠过去的见证者,凸显英珠对待亡夫的坚贞之情;“我"是英珠当下故事的见证者,初见英珠羞涩质朴,后经历雪暴,表现英珠面对困难的坚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我”与“瑞姐"两个视角交替讲述,内容互相补充,使叙事富于变化,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导引读者挖掘苦难背后人性的温暖内涵。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第②点若答其他角度,如“主题”“人物形象"等,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6分)①在担忧的夜里,英珠低声哼唱起藏语歌谣,体现了英珠面对困境时平静而坚强的形象。(人物角度)②英珠哼唱的歌谣,既舒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也使情节自然推动到“我们”安然渡过暴风雪。(情节角度)③小说结尾呈现歌词内容,壮丽亦有哀伤,深化了主题内涵,挖掘苦难背后的坚韧、善意与温情。(主旨角度)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答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如:歌谣抚慰心灵,“我们"在英珠的歌谣中睡去,不再恐惧。但需结合文本的两处歌谣作答,只答其中之一,最多得4分。]

10.CFH

11.B

12.D

13.(1)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赢得胜利,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

(2)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

14.慕容超失败在(不懂得利用地势条件):①有大岘山的天险而不知道扼守;②放任敌人顺利越过大岘山。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三个句子句式相似,句意相关,各句后面CFH处需要断开。

故CFH三处需要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断。/横渡。句意: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B.错误。大岘山东面。/崤山以东。句意:顺大岘山东进。/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

C.正确。终于。/士兵。句意:最后为邓艾所擒杀。/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

D.正确。攻克,攻取。/选拔。句意: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所以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放松了对晋军的警惕"错误,原文为“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没有放松警惕。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料”,估量,预测;“上将”,智慧谋略高明的将领;“道”,方法。

(2)“以”,认为;“策”,计策;“策之上也”,判断句,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可概括出,有大岘山的天险而不知道扼守;

结合“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可概括出,放任敌人顺利越过大岘山。

综上可知,慕容超失败在不懂得利用地势条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赢得胜利,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

材料二:

大凡对敌作战,全军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抗击兵力众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此话也就是说,既知道了敌方情况,又知道了己方情况,但不知道借助于有利地形条件,那么,也就不能取得全胜的战果。诚如兵法所说:“天候气象虽然有利,但不如地形条件有利。”

东晋安帝派遣大将刘裕率军进讨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研究抵抗晋军之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献计说:“晋军强劲果断,利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应当据守大岘山险,阻截晋军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旷日持久的战法,来消磨晋军的锐气。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拔精锐骑兵二千人,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再派左将军段晖率领大军,顺大岘山东进,从而对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是上策。命令各地将吏凭险固守,计点军资仓储而留足所需物资之外,其余的一律焚毁,铲除田间禾苗,使敌人来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等待敌人可能出现的破绽,这是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听后说:“我们京都地区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迁入城内固守;青苗已布满田野,也不可能全都铲除,假如说采用此种铲苗守城的办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话,我也不能同意这样干。我们现在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山河环绕而地形险固,战车万辆,战马万群,即便让敌人越过大岘山而进到平原地区,再从容不迫地用精锐部队袭击它,敌人则必为我们所擒获。”尚书令慕容镇则建议说:“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构筑好工事,以便利于使用骑兵,因此,我们应当越出大岘山去迎战敌人,而一旦迎战不胜,还可以退守大岘山。不应当放纵敌人进入大岘山以里,而给自己造成被动挨打的困难局面。从前成安君陈馀不坚守井陉之险关,终于被韩信所打败;诸葛瞻放弃马阁山险不守,最后为邓艾所擒杀。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慕容超听后还是不予采纳,只是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夏天,晋军已进至东莞,慕容超派遣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骑兵五万人,进据临朐。不久,晋军顺利越过大岘山。慕容超这时才害怕起来,于是急忙率兵四万奔赴临朐与段晖等合兵一处。(晋军来攻),燕军一战大败,慕客超逃回京都广固。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南燕土地全部沦陷。

15.B【解析】理解错误,此联用典意在表现诗人自幼即养成像晋代名士那样狂放、倨傲的性格,“壮岁”却不得不苟且偷生,担任“高位"理解有偏差。

16.①庄子用“砉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轻快分离的声音,以合乎音乐的美妙节奏来表现庖丁技艺的纯熟。②本诗用“砉然"描述突破束缚的声音,表现渴望打破社会束缚、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愿望。③本诗中“砉然”在结构上照应首联“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剑如虹”。(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赏析】

龚自珍少年聪俊,才华艳发,27岁中举,此后一边做官,一边准备考进士,不料却蹭蹬有年,直到38岁才得中进士。在此期间,他住在北京,先是任内阁中书,后来充国史馆校对,尔后又参加《一统志》的重修工作,一直沉沦于下僚。因为他满腹才华,无所施于时,心中不免耿耿,难以明志。他回顾自己髫年的理想,壮年的庸碌,未来的生活目标,功与才两方面都相去甚远。但他仍未灰心,更好的前程“美人如玉剑如虹"就在眼前,关键是砉破禅关,才能通达。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着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所作。诗中的“沉沉心事北南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复杂,他对国家的前途、社会的现状以及个人的命运都深感忧虑。而“一睨人材海内空"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才匮乏、人才被埋没的现状,诗人对此深感痛惜。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才华,感叹自己虽然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抱负,但却无法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却只能将自己的才华消耗在回肠荡气的诗词中了。然而,尽管面对困境和挫折,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诗的最后两句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打破现有的困境和束缚,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期望和憧憬也体现在“美人如玉剑如虹"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追求。总的来说,《夜坐(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度的诗,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和困境,也展示了龚自珍个人对于命运和社会的无奈、反抗以及期望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龚自珍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8.吸足了水;形成豆腐

19.“上百斤左右”改为“上百斤"或“百斤左右”;“豆腐"前加“将”;“脱尽俗气"与“在酒中洗浴”互换位置。

20.A

21.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霉菌、盐、黄酒和腐乳等物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生动形象,感染力强。②词语贴切新颖,将“谢幕致辞"掌控场面”“毕业感言"等本用于典礼等场合的词语用于腐乳发酵场景,富有生活情趣与文学韵味。

22.①改变性状,生出滋味②分层撒盐③调味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提到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后文提到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可知语境强调变成胖子的原因,故填“吸足了水”。

第二处,前文提到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后文提到轻轻地舀出豆腐,可知语境强调已由豆浆变身为豆腐,故填“形成豆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成分赘余,“上百斤”是约数,与“左右"保留一个,可将“上百斤左右”改为“上百斤"或“百斤左右”;

二是结构混乱,“豆腐"不能做主语,“豆腐”前加“将";

三是语序不当,“在酒中洗浴”作状语修饰“脱尽”,故“脱尽俗气”与“在酒中洗浴"互换位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例句中的“一般”的意思是“通常"。

A.通常;

B.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

C.一样;

D.普通、不怎么好。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题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等方面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