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题目1.文章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C2.文中提到“那一排排挺拔的银杏树”,其作用是什么?A.表现了校园环境的优美B.突出了秋季的萧瑟景象C.描述了夏日的繁茂景象D.展现了冬季的静谧气氛答案:A3.“落叶纷飞”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悲伤与失落B.怀念与感慨C.喜悦与兴奋D.平静与超脱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所提到的自然景观?A.枫叶B.银杏树C.晚霞D.梅花答案:D5.文章最后提到,“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这里的“收获”指的是什么?A.实际的农作物收获B.学习成绩的进步C.心灵上的满足与成长D.人际关系的改善答案:C这便是您所需的题目及其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春》朱自清春,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他生长着。他生长着。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里的一棵棵小树也赶趟儿地生长起来。春,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她穿着嫩绿的小裙,飘着柔嫩的小辫,发着轻柔的笑声。春,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B.文章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C.文章用“他生长着。他生长着。他生长着”来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D.文章中“园里的一棵棵小树也赶趟儿地生长起来”这句话中,“赶趟儿”的意思是“赶热闹”。【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三个比喻句分别比喻了什么?【小题3】文章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题4】阅读文章,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谈谈你对文章表达技巧的理解。【答案】【小题1】D【小题2】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的新生;②春天像小姑娘,比喻春天的美丽;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小题3】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小题4】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特点。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文章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三、文言文阅读(20分)【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不生气,不也算得上是有德行的人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认为什么情况下学习会让人感到愉快?A.只在考试前复习B.学习后经常练习C.听老师讲课D.和同学讨论答案:B2.“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朋”指的是什么?A.普通朋友B.亲戚C.志同道合的朋友D.同事答案:C3.“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中的“愠”是什么意思?A.高兴B.生气C.喜欢D.怀疑答案:B4.“不亦君子乎?”这里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A.富有的人B.贵族C.有道德修养的人D.聪明的人答案:C5.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思想?A.学习要勤奋刻苦B.交友要广泛C.学习的乐趣与个人品德修养D.对待他人的态度答案:C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意境。(2)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描绘了国都沦陷后的荒凉景象。首句“国破山河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山河虽然依旧,但国都已经破败不堪。次句“城春草木深”则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城池荒废,草木茂盛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2)诗人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伤时之情、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悲叹。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颔联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感到的悲伤;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反映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导致的头发斑白、衰老的现状,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出《荀子·劝学》中的下列文字:“故不积跬步,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答案:“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积累半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远,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荀子在这里通过比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达到目标。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宇宙浩瀚,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从远古时代仰望星空的神话传说,到如今对火星、木星的探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然而,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深入,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宇宙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乙】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返回月球样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火星探测的“零的突破”。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丙】然而,航天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火箭发射失败、探测器数据丢失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科研人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航天事业的新突破。【丁】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关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其次,航天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航天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小题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识到——认识到B.意识到——意识到C.资助——帮助D.资助——帮助【答案】C【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B.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科研人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航天事业的新突破。C.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关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D.航天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答案】B【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困境。(每点2分,共4分)【答案】①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关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②航天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③航天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题目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的。(8分)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我们学会了珍惜眼前人,感恩过往事”,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7分)参考答案1.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特有的景象——如金黄的稻田、蓝天白云、落叶等,来表达内心的微妙情感。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却因为秋风落叶而增添了一抹忧伤与思念。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还成功地传递了作者内心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2.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仅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和身边的人,同时也要学会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和力量。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过往的经历,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构成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感恩曾经陪伴我们的人和事,让这些记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请根据上述题目和答案进行作答。八、写作题(60分)题目:以“家乡的变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作示例:家乡的变迁我的家乡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小时候,家乡的街道两旁都是低矮的土房,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时候,家乡的道路坑坑洼洼,每逢雨天,路面泥泞不堪,出行十分不便。家乡的经济也十分落后,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和养殖家禽为生。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乡的街道两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宽敞平坦,雨天也不怕泥泞了。家乡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记得有一次,村里组织了一次扶贫项目,帮助村民们种植蔬菜。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们通过种植蔬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家乡的蔬菜基地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家乡的变化,还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以前,家乡的河流受到污染,水质恶化,鱼虾难以生存。如今,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家乡的河流变得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村民们纷纷感叹:“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乡的变化,更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以前,村民们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如今,在党的教育下,村民们逐渐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许多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到外面求学、工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岁月如歌,家乡的变迁让我感慨万分。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家乡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家乡的儿女,我衷心祝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解析:这篇记叙文以“家乡的变迁”为题,通过描写家乡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发展的过程,展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发生的巨大变化。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1.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