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探究18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探究18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探究18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探究18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探究1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探究目录TOC\o"1-2"\h\u23649前言 112661、研究意义 1306092、国内外研究情况 2282723、研究思路 38846第一章终身监禁概述 3279571.1终身监禁的概念 311981.2终身监禁的辨析 647741.3域外国家终身监禁的刑罚属性 831619第二章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 1063462.1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体现 10186382.2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法律定位 12130322.3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依据 1443762.4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影响 1716446第三章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20143623.1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缺陷 20228603.2我国终身监禁的完善设想 2120824结论 23前言我国现阶段适行政策兼顾“厉行反腐”与“慎用死刑”政策,为进一步完善司法漏洞,强化法律权威,《刑法》第383条增设针对重大贪污受贿犯罪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1、研究意义顺应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可以消解当前我国刑罚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使得目前我国无期徒刑成为变相的有期徒刑的现状得到改善。在学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刑法实务部门和学界正在不断适应国际刑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刑法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终身监禁作为我国刑法中一项新的制度规定,学界的理论研究和支持还不够充分,终身监禁的司法实践效果还有待观察。针对终身监禁的制度进行研究,期望能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终身监禁的制度价值,并对我国的刑罚目的深度思考,进而能够清晰界定我国终身监禁的法律性质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在理论上更好地丰富终身监禁的制度内容,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更好发挥其作为惩罚严厉程度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措施的作用。2、国内外研究情况(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在《刑法修正案(九)》之前主要从终身自由刑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终身监禁的本质应当属于终身自由刑。刑法正式确定终身监禁后,如何界定其性质一直是被热议的问题。2015年,黄京平教授认为终身监禁制度应当作为一项中间刑罚存在REF_Ref32362\r\h[11]。2016年,黄永维、袁登明教授认为终身监禁应当可以视为部分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REF_Ref32607\r\h[12];黎宏教授则认为终身监禁从本质上应当属于死刑,是一种与现有的死缓有别的死刑执行方式REF_Ref32734\r\h[15]。2017年,张明楷教授指出终身监禁不是一种新的刑种REF_Ref5585\r\h[16]。同年,赵秉志教授认为终身监禁制度的性质应当是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执行方式REF_Ref5670\r\h[18]。对于终身监禁的适用,从对象角度刑法明确规定只适用于贪污贿赂犯罪,但无论是适用的具体条件,还是适用的溯及力问题均模糊不清。针对终身监禁的溯及力问题,黎宏认为应当依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对终身监禁可以溯及适用REF_Ref32734\r\h[15]。而黄永维认为终身监禁的溯及力问题,不能从单一角度进行考虑,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不同的探讨REF_Ref32607\r\h[12]。于设立终身监禁之合理性。2016年,黄永维、袁登明认为终身监禁具有限制废除死刑的功能,能够改善刑罚结构REF_Ref32607\r\h[12]。2017年,赵秉志、商浩文教授认为终身监禁既能够弥补死刑的缺陷,又能严厉惩处贪污贿赂犯罪,体现公平正义REF_Ref5670\r\h[18]。可见,我国刑法学界对不可变更的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主要是在死刑替代方法的前提下展开的,且关于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该制度在我国确立时间较短,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系统研究成果还比较少。(2)国外研究现状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国家均将终身监禁作为一项重要的刑种。国外对于终身监禁的研究从19世纪贝卡利亚提出将终身监禁作为死刑的一项替代措施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关于终身监禁是否应当假释,有些国家学者认为应当限制终身监禁假释的适用,严厉打击罪犯;但也有学者认为终身监禁应当适用假释有关规定,2013年美国学者RobertBlecker对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是不人道的REF_Ref4261\r\h[36]。2019年,DirkvanZylSmit提出终身监禁剥夺了囚犯恢复正常生活的机会,从而损害了他们的人权,使他们以后无法作为自由公民生活在社会中REF_Ref3555\r\h[40]。此外,对终身监禁是否仍应当被保留,有的学者主张应当废除终身监禁。他们认为从惩罚的严厉性角度看,限制人的终身自由的严厉性要远远超过死刑。限制人的终身自由容易让人完全丧失生活的自信,对于刑罚的改造来讲毫无益处,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此外,终身监禁将罪犯余生关押,监狱的执行成本过高,对社会财政造成压力也是反对终身监禁存在的重要原因。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终身监禁的存在对于刑罚体系的发展完善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监禁成本相对死刑也可能较小,而美国有的教授则认为,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成本比死刑更低。3、研究思路本文选择分别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对我国终身监禁制度开展探究。首先着眼于宏观终身监禁,从其概念界定、类型划分以及相似辨析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域外国家终身监禁制度的刑罚属性,为后文比较我国此项制度的刑罚属性奠定分析基础;其次,从微观层面就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立法与司法进行剖析,揭示其立法价值与影响;最后针对我国终身监禁制度本身以及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第一章终身监禁概述1.1终身监禁的概念1.1.1终身监禁的内涵《布莱克法律词典》将终身监禁解释为一种在监狱等固定场所终身羁押罪犯直至死亡的刑罚。实际上国内外迄今为止仍没有对终身监禁确切的定论,且不同国家所冠署名亦大相径庭,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英国称其“终身监禁或终身苦役”,以德国、日本为例的大陆法系国家则通常称之“无期惩役和无期禁锢”。尽管表述不同,本质上皆视作针对极严重犯罪适用的一种严厉自由刑。非论对世界范围内人权观念进步背景下,逐步废除死刑趋势的顺应,亦或对部分国家及地区,严惩重大犯罪实际需要的满足,终身监禁在各国刑法体系中地位不言而喻。在现代刑法学语境下,李贵方教授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终身监禁制度研究的学者,其坚持终身监禁概念等同于无期徒刑、无期惩役或终身拘禁等REF_Ref2166\r\h[1]。而张明楷教授鉴于可假释终身监禁的执行期限长于无期徒刑,而区别于无期REF_Ref2300\r\h[6]。自《刑法修正案(九)》引入终身监禁后,应运产生将其概念限定于不得减刑、不得假释而严格终身监禁的主张。刑法第383条增设的终身监禁制度则明确终身监禁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并非独立的固定刑种仅作严厉性次于死刑立即执行且高于死缓的一种刑罚措施,是死缓适用的情形之一,原则上仍伴随强制性劳动教育改造。1.1.2终身监禁的类型(一)依据可裁量与否划分①绝对型终身监禁绝对型的终身监禁即以成文法立法确定终身监禁为绝对适用于一定犯罪的单一刑种,基于罪刑法定而强制罪犯终身监狱服刑。杜绝司法裁判中选择伸缩之余地,排除司法机关刑罚判处时自由裁量权之介入,限制司法机关于司法层面之能动性。明确性和法定性使得此类终身监禁的司法裁量失去任何空间,裁量者刑罚选择权受限而无条件适以终身监禁。单一刚性化规定远无法应对多变性因素,仅考虑犯罪共性,忽视个案差别无疑将大肆增加绝对刑终身监禁的不合理性。因实际适用绝对型终身监禁极可能造成刑罚不适当之情形,而极少被适用。②相对型终身监禁相对型终身监禁为与其他类刑种同选择性地适用于某种犯罪的刑罚,所适刑种的具体选择完全凭据犯罪的特殊情境由裁量者决定。之于此语境中“终身”乃相对而言,司法裁量留有适用空间。终身监禁并非绝对适用的灵活性充分满足个案需求,罪责刑相一致得以呈现。纵使裁许罪犯在服刑期获得减刑等宽大处理,仍仅次于死刑的严厉程度,较为符合刑法之报应性及预防性。自由相对型终身监禁则多与死刑、有期徒刑等刑罚齐足适用于众数国家地区之司法实践,但易因选择裁量权较大而不公腐败滋生,亦或存在判断有误之殇,对裁量者之专业及素质须有较高要求,更离不开严谨完善的司法监督体系。(二)依据可变更与否划分①不可变更型终身监禁不可变更型终身监禁是对“终身”字面意义之强化,其指无法减刑或假释而被永久性地禁锢于监狱的刑罚。该类终身监禁是纯粹意义上的终身监禁,罪犯的人身自由被永久性地限制在监狱内,同时不得减刑和慢释而直到其死亡,其残酷性与死刑作比有过之无不及。规定了该类终身监禁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对于极其严重犯罪,例如一级谋杀则适用无假释的终身监禁,美国大多数州规定了该类型的终身监禁,除了墨西哥州之外,美国联邦以及没有废除死刑的州均将不得假释的终身监禁作为基本的刑罚规定在刑法中,而对于废除了死刑的州而言,其也大部分规定了不得假释的终身监禁REF_Ref12795\r\h[27]。不可变更型终身监禁是从动态的角度对终身监禁进行的细分,不可减刑或假释的终身监禁基本上封堵了罪犯获得自由的通道,被判处了该类刑罚的罪犯基本上要在监狱中服刑至死,而这也是其与死刑具有相当性的规定所在,并往往成为对罪刑极其严重,却基于各种因素考量而又不适用死刑的选择。②可变更型终身监禁可变更型终身监禁是指可以减刑或假释而使得判处的终身监禁可以变更的刑罚,一般而言,该类型终身监禁被认为可以从终生性的人身自由剥夺变更为有期限的监禁,而这需要根据罪犯在监禁期间的表现予以综合考虑,同时规定了一定的服刑期间。目前,世界规定了终身监禁的国家中的终身监禁均为该类型的终身监禁,在废除了死刑的国家中尤其如此,一般规定的可变更的灵活服刑期限为10年至30年不等,根据假释的条件一般的最低服刑期限为20年,此外,该类型的终身监禁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其对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是变动的和灵活的,并不断调整其对判处终身监禁的适用刑罚方式。(三)依据刑罚内容划分按照终身监禁的实际刑罚内容是否包含了劳动改造,通常将终身监禁划分为劳役改造型终身监禁和拘禁惩罚型终身监禁。①劳役改造型终身监禁劳役改造型终身监禁是指被判处了终身监禁的罪犯,其在监狱内进行服刑的同时,还需要从事相应的劳动,即该类刑罚内容包括拘禁于监狱和在特定场所进行劳动。由于劳役改造型终身监禁内含有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理念,其在实现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的改造和复归社会方面存有积极作用,因而目前多数国家皆对该类终身监禁有所规定,日本即可作国家中的代表,日本的刑罚中主要有三类关于人身自由的刑罚,分别是监禁、惩役和拘留,其中的惩役是在监狱内禁闭人身自由,同时在禁闭场所进行规定的劳动。②非劳役型终身监禁非劳役型终身监禁就是指不包含强制性劳动的将罪犯永久性关押在监狱的刑罚,该类终身监禁仅是对人身自由的终身剥夺,并不需要罪犯在监狱内从事规定的劳动。非劳役型终身监禁主要适用于非暴力型的犯罪,一般而言,当前多数适用于政治犯和政府高官的贪贿类犯罪。目前,规定了非劳役型终身监禁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如前文所述,日本在关于人身自由的刑罚中规定了监禁、惩役和拘留性质的刑罚,其中终身性的监禁就属于非劳役型终身监禁,在韩国,非劳役型终身监禁主要是针对政治犯或侵犯了国家利益的罪犯所适用的,同时这类罪犯并不需要在监狱内进行劳动。依《刑法修正案(九)》后刑法第383条所规,法院可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减为无期徒刑的贪污受贿罪犯适用终身监禁,且不得减刑、假释。据我国《刑法》第46条所定,凡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都应参加劳动。鉴于此,我国终身监禁应属于相对型、不可变更型、劳役改造型终身监禁。1.2终身监禁的辨析1.2.1与无期徒刑的概念辨析终身监禁作为“lifeimprisonment”汉译舶来词,字面可分别译作生命、终生及拘禁、监禁,概念层面即对人身自由终身剥夺的刑罚REF_Ref25806\r\h[8]。通常被域外国家视为位阶最高的监禁自由刑,因语义概念相似而被与无期徒刑作比。无期徒刑自监禁刑取代极端刑罚的近现代刑罚改革后,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应用甚广。根据语义可将其拆解为,“无期”之无期限的刑罚时间性,“徒”之包含强制性劳役的刑罚基本内容,“刑”之严厉惩罚的刑罚属性。概念层面,无期徒刑常被概括为无期限地将罪犯在特定场所关押,并伴随强制性劳役改造的刑罚。1.2.2与无期徒刑的相似分析①刑罚性质同一性终身监禁和无期徒刑都被归结于自由刑范畴。纵然徒刑与监禁型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内涵不同,其皆属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相关刑罚类别。贝卡里亚、边沁先后对死刑废除的主张更进一步提升了自由刑地位,②刑罚期限趋同性终身监禁关键在“终身”刑罚期限之无限性,以永久性剥夺自由这一仅次于生命的权益,使其成为替代死刑最优选择措施。无期徒刑则以“无期”宣告刑罚期限,在诸国刑罚体系或为最高刑罚,或刑罚位阶仅居死刑之后。鉴于终身监禁类型有可变更型,于目前众数国家言其“终身”之意多为宣示性意义,刑罚期限并非固定性终身,仅强调惩罚效果之于罪犯。司法实践中无期徒刑也相类似,实际刑罚期限随减刑、假释或立功等制度配置而非绝对化,“无期”之涵趋于刑罚名称宣示性。两者皆由字面刑罚无期向附条件有期发展,实际执行集合配套刑罚执行制度更合理更人性化。③适用对象相似性终身监禁和无期徒刑都将罪行极严重罪犯作为适用对象。对于仍保留死刑的国家及地区,无期徒刑通常具有严厉性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地位;而对于已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终身监禁就是其刑罚体系中惩戒性严厉性最高的刑罚。1.2.3与无期徒刑的差异分析终身监禁作为监禁自由刑,主要内容为单纯限制剥夺人身自由,并非涉及另外刑罚内容或规定,既保持对生命威慑又较好贯彻近现代刑罚之人道主义。无期徒刑之语义概念恰说明其包含非固定性期限、强制性劳役和改造性惩罚的刑罚内容。是否对劳役规定造成两者最大差异,且不同国家及地区无期徒刑对劳役方式及目的规定也均有不同。对我国而言,现行刑罚体系仅将无期徒刑归为五种主刑之一,并无终身监禁这一独立刑种,只将其作死缓特殊执行方式,即贪贿罪罪犯被判处死缓时,终身监禁仅为附加裁判,不能单独进行判处。无期徒刑制度为《大清新刑律》所延续,是主要刑罚种类,可附条件进行减刑假释。张明楷教授有言:“显然没有假释的终身刑,明显不同于无期徒刑;即使是有假释的终身刑,其应当执行的刑期,也远远长于无期徒刑REF_Ref5585\r\h[16]。概言之,终身刑与无期徒刑并非同一概念。”鉴于此我国终身监禁与无期徒刑之差异分析可概括为:①适用配置差异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若符合法律所规获得减刑假释条件,就得以减刑、假释;终身监禁则不得适用减刑假释制度,即后者无从自我改造重新回归社会。②适用期限差异依照《最高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规定》第七条规定,无期徒刑罪犯刑期内无违法犯罪行为,表现良好,最长监禁时间为24年,甚至更短,属于可预见非固定期限。而终身监禁由于不可减刑假释的属性,其适用期限则为一生,终身剥夺人身自由至其死亡。③适用范围差异无期徒刑为刑法总则所规定主刑,视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具有普遍性,适用范围广泛,如未成年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且多数对死刑有规定的法条通常亦对无期徒刑有所规定。而终身监禁仅适用于贪污贿赂犯罪罪犯,且需要于其死缓两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才可适用,可理解为死缓的法律后果、无期徒刑的执行方式,仅为刑罚措施而非新刑种。1.3域外国家终身监禁的刑罚属性欧洲启蒙运动伊始,随着现代化思潮涌现,国家权利来自公民权利让渡这一理念为愈多国家所意识,国家体制的核心概念更应是公民权利,司法体系逐渐与之相应。生命权被自然权利范畴所纳,自然权利与生俱来,不能转让或被任何人剥夺,慎用死刑理念得以重视,终身监禁随之源西方刑罚体系诞生REF_Ref12795\r\h[27]。终身监禁在域外范围作为一种刑罚种类发展运用广泛,各国刑罚体系普遍建立相应制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中对此制度适用主体明确规定为法院,且适用的前提非论极其严重犯罪情节或需用充分有效证据证实适用终身监禁的必要性REF_Ref13741\r\h[2]。从域外司法实务看,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于极严重罪行,剥夺罪犯终身人身自由,归属于监禁自由刑。对域外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终身监禁被作为最严厉刑种,在被限定严格适用的同时有着明显重刑化趋势;在域外保留死刑的国家及地区,终身监禁位阶仅次死刑,刑法规定层面呈轻缓化且适用较为宽松。域外各国对终身监禁刑罚残酷性有着相似认知,尤其在国际刑法废除死刑运动趋势下,域外国家先后将终身监禁制度作为替代死刑制度的最佳刑罚。部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所属国家及地区中适用终身监禁的情况在表2-1、表2-2分别进行粗略概括与对比REF_Ref10150\r\h[37]。1.3.1大陆法系国家终身监禁的刑罚属性大陆法系国家中,终身监禁作为一个独立刑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就面对着合宪性之否定。大陆法系的终身监禁制度早从1810年法国编纂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刑法典开始,就进行了大量对终身监禁的理论研究,其中以法国和德国为领先代表。随着欧洲各国日益趋同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对于终身监禁的争议焦点主要在其是否违反欧洲人权公约第3条,“不得对任何的犯罪分子实施酷刑或者非人道的刑罚措施,必须保证其受到公正的人道主义待遇。”REF_Ref2762\r\h[3]对此欧洲人权法院在2015年“哈钦森诉英国”(SeeHutchinsonv.theUnitedKingdom)一案中明确为在补充合理的释放机制后并非不人道。部分欧洲学者认为终身监禁因自身特殊属性会让司法实践失去教育改造罪犯的意义,纯粹的惩罚取而代之。此外,终身监禁的惩罚力度随时间变化影响,实际刑罚执行长短取决于罪犯的生命健康状况,极易出现同罪不同罚的刑罚效果,导致法律显失公平公正。除英国和荷兰是欧洲唯二保留不得假释终身监禁的国家,绝大部分国家都为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提供除特赦外重归社会的可能。其中,德国及奥地利等国在其具体刑罚制度中明确,在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执行期满15年后,必须被考虑是否重新获得假释。大陆法系将终身监禁适用于极严重罪行,但仍坚持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排除其于恰适刑罚范围外。1.3.2英美法系国家终身监禁的刑罚属性对英美法系国家而言,终身监禁亦为独立刑种,主要针对谋杀罪及与之犯罪情节相似的严重犯罪。英美法系认为终身监禁残酷性接近于死刑,在废除死刑趋势下,普遍各国将其视作替代死刑的首选刑罚,剥夺罪犯终身自由之法益,采取监禁罪犯余生于监狱之执行,限制罪犯再次犯罪之功效。尤其美国模式下终身监禁作为死刑废除的必由之路,正处一个从正当化向逐渐扩张适用转变的过程。REF_Ref10980\r\h[19]其产生背景是为尝试调整美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的刑罚结构,同时大部分州采用“三振出局法”,即如若一个罪犯存在三次及以上实施严重犯罪的行为,司法审判时自动适用终身监禁,且必须刑期届满25年才被准予重新获得减刑假释的机会。实际上,终身监禁在美国的刑罚发展地位经历了由社会中少数精英阶层认可向社会大众广泛认同的逐渐过渡,现如今针对监管被判处终身监禁犯罪分子人数愈多难度愈大及其精神疾病困扰的问题,基于现代人道主义之精神和实际执行之条件考量,废除终身监禁呼声在美国刑法理论界呼声高涨。第二章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中共十八进一步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自刑法第383条增设终身监禁制度后,媒体称之“反腐利器”REF_Ref3738\r\h[21]。周光权等教授评论新制度明确表明国家决心严惩贪贿犯罪,在主张死刑慎用大背景下,终身监禁符合我国严打贪贿的反腐政策,有效加强刑法威慑力、司法公信力,消解我国贪贿犯罪“死刑过重、生刑过轻”刑罚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展现我国刑法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截至2020年12月,据Alpha案例库涉及终身监禁的大数据报告可视,终身监禁制度自2015年施行,对重大贪贿犯罪进行有效严惩,案例数量逐年显著降低可见其对贪贿犯罪切实规制作用。2.1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体现2.1.1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刑法修正案(九)》针对刑法第382条贪污罪及第385条受贿罪的重特大范畴引入终身监禁,即适用对象特定化。据刑九第44条“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终身监禁适用对象并非全部贪贿犯罪,首先适用对象需明确为判处死刑的贪贿犯罪即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和对国家人民利益造成极其重大损失,同时其犯罪情节符合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之要求即具从轻从宽情节,其次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上述前置条件不可偏废,此外纵使适用满足条件,亦为“可以”适用,司法实践实际终身监禁是否得以适用仍需综合考量具体犯罪情节由法官裁决。之于新旧法的适用对象,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第8条而言,随着终身监禁的立法精神贯彻和遵循限制贪贿犯罪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刑事政策导向,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囊括按旧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罚当其罪者和按新法罪行的严重程度可以决定适用终身监禁者这两种对象,进一步实现罪刑相适原则。2.1.2终身监禁的时间效力我国刑法秉承保护被告利益宗旨遵循时间效力之“从旧兼从轻”,即不溯及既往原则。而终身监禁是否溯及既往与定罪量刑标准及从宽处罚情节等因素相关,最新量刑标准将“数额特别巨大”提至三百万以上导致本应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贪贿罪犯实际被判处同时适用终身监禁的死缓即可罚当其罪的情形。换言之,在2015年10月31日之前犯贪污受贿犯罪的,根据旧法应当适用死缓而无法罪刑相当,而适用新法判处死缓二年执行同时期满后适用终身监禁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适用刑九修正后的《刑法》第383条规定更为合理。因而初步看来《时间效力解释》突破了我国从旧兼从轻原则,同样的罪行因新法而判处更重的终身监禁刑,其实不然,如若依旧法判处此贪贿犯罪者死缓而不足以罚当其罪,其结果必然将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实则刑罚更重。因而终身监禁的适用仍执持着有利于被告之从轻原则,须参照具体案件与刑法规范继对被告人有利的刑罚进行比较选择,后而确定是否予以适用终身监禁刑,对司法实践进行到良好的引导及监督。2.1.3终身监禁的执行规定终身监禁的实际执行与其法律性质定位息息相关。终身监禁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和无期徒刑为基础前提,必然经历死缓与无期两执行阶段。当被判处死缓并适用终身监禁生效裁决后,死缓两年考验期为第一阶段;当死缓被减至无期,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实际执行,此为第二阶段。由刑法第383条第4款当死缓考验期满可将其减为无期徒刑得以明确,当被告被判处终身监禁,生效裁判交付执行后,终身监禁法律效果无法实时显现,并非必然过渡至终身监禁执行阶段,其实际执行点存在出现滞后,即准确把握终身监禁实际执行生效时间衔接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之时。鉴于我国对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规定,其法律效果等同终身被监禁于监狱,除特赦等特殊情形,罪犯将无法重新回归社会。因终身监禁实际从裁量直至执行的期间跨度达两年之久,在此考验期间是否会出现阻断其实际执行之事由或不得减刑、假释与重大立功之间平衡问题,皆需依据相关法条及司法解释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研究论述。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若两年考验期内罪犯存在重大立功表现,依照刑法第50条第1款对死缓法律后果有三种法定情形规定:①在缓刑执行期间存在故意犯罪,并造成恶劣后果者,由最高法院进行核准执行死刑;②若缓刑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考验期满顺减至无期徒刑;③如罪犯具重大立功表现,则将其减为25年有期徒刑。由于刑法明确死缓执行刑期内罪犯需认真接受改造,再而具重大立功表现者,减至25年有期徒刑,因终身监禁依附于无期徒刑,此情节与终身监禁适用情形不相符。重大立功的存在将导致有生效裁判却无实际刑罚的可能性。此种可对原生效裁决不作实际执行的终身监禁符合有利于相关罪犯原则,对其保留最后不被剥夺终身自由的机会。刑九明确规定判处终身监禁适用不得减刑和假释,实施执行阶段需严格依法条规定,纵使存在重大立功等情节亦无法实现减刑或假释,继而维护刑法严肃性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2.2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法律定位司法实践中任何一项法律规定的正确适用必定以正确的法律定位为基础,通常借以法条形式于本国刑法体系中所明确。2.2.1属于死缓的法律后果我国死刑缓期执行属于依附死刑的刑罚执行制度,并非独立刑种,适用条件限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如上所述在死缓具有三种法律后果基础上,刑法第383条对终身监禁的增设扩张了死缓第四种相对特殊的法律后果。其适用条件需要加以特别预设:首先,除贪污受贿罪外罪名不得适用的终身监禁;接着,其衍生自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以被判处死缓为前提;REF_Ref32734\r\h[15]最后,是在死缓判决及量刑同时作出相应判决,此特点相近于《刑法修正案(八)》中限制死缓减刑相关规定,亦死缓法律后果之一。2.2.2属于无期徒刑的执行方式无期徒刑在我国刑罚制度之位阶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理论应为我国最严厉自由刑。依据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除累犯或因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型罪犯实际执行无期徒刑十三年以上的,可获得假释。首先,针对现行刑法规定终身监禁所处的地位而言,仅限定贪污受贿罪使其无法成为普遍适用的刑罚种类,然则其与无期徒刑基本内容相一致,皆为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其次,我国终身监禁依附死缓和无期徒刑,归从于无期徒刑的执行阶段;此外,这与做出死缓判决之前提并非矛盾,死缓仅为死刑过渡性的一种安排,终身监禁肖似死缓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都无法作为独立刑种出现。综此,对于符合法定量刑标准的重特大贪贿罪犯,在其被判处死缓的同时决定对终身监禁的适用,仅可作为一种预设的法律后果,适用终身监禁的可能性并非必然执行。REF_Ref5585\r\h[16]张明楷教授曾从刑法解释论视角指出,终身监禁同位语于“不得减刑、假释”。犯罪分子能否真正被执行终身监禁的关键在于其缓刑二年期满后是否顺利减为无期徒刑,而终身监禁多被简化作不得减刑、假释的无期徒刑,从刑罚动态层面可言其为我国无期徒刑的一种执行方式。2.2.3属于一种刑罚措施而非刑种我国刑法学界对终身监禁性质早期所持观点主要有“刑种说”与“措施说”两种,在《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增设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后,现主流意见认为其并非新刑种,而是一种刑罚措施。首先,刑罚种类通常按罪行法定原则由刑法规定而独立,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与附加刑,终身监禁未作独立刑种,既不属于主刑亦非附加刑。就立法层面而言,因我国并未将其确立为新刑种,更不存在对刑罚结构实质性调整。其次,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刑种对各类罪名普遍适用,终身监禁仅针对贪污、受贿两罪名适用,而不具备刑种特征。另外,终身监禁在宣告层面依附死缓,于执行方面依附无期徒刑。据立法机关就终身监禁性质解释,其为人民法院在特定罪名、迥别情形下,在宣告死缓判决之时决定是否适用,实际判处并非针对这类罪,无疑是对终身监禁属于刑罚措施而非新刑罚种类的明确指出。结合上文对域外国家终身监禁制度刑罚属性分析,可得独立的刑种是现代刑罚发展赋予终身监禁应当的立法定位,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其更好地融入刑罚体系,进而形成逻辑自洽的刑罚阶梯,为司法适用提供良好的制度选择和参考。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设立的终身监禁制度和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反映了我国刑罚改革积极和开放心态,然而我们更多是仅仅借鉴了英美法系的制度外壳,却没有赋予其类似的制度性内容,制度理念缺陷将导致整体制度的构建趋于崩塌,即使本土化的改造也必然不能忽视制度之所以存在的原有因素,而基于功利之心理扭曲制度核心之原意。2.3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依据2.3.1终身监禁与贪污贿赂犯罪终身监禁入刑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很多学者都批判的认为这种刑罚违背了刑罚人道主义,不利于罪犯的改造,一味地强调重刑惩处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是法治的倒退。因为重刑思想早己退出历史的舞台,尤其是在贪污贿赂犯罪这种非暴力性犯罪上,财产性犯罪与生命刑之间不具备等价性。但基于对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世界趋势,我国当前采取了严格限制贪污贿赂犯罪适用死刑的刑事政策,但是面对当下严峻的腐败形势,废除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仍受到民意的强烈反对。首先,面对近几年来腐败官员急剧增长,贪污受贿犯罪行为极其恶劣,在限制贪污贿赂犯罪上适用死刑的大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终身监禁来填补限制死刑适用导致处罚力度不足的缺陷。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6年已公布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包含军级)人数共计206人,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原为省部级以上的官员有35人,厅局级官员达24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官员贪污受贿的数额相比过去出现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巨额增长,受贿数额的增长就带来了行为与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按旧法中规定的具体数额来定罪量刑已经显然不具备公平性,导致了受贿50万和500万被判处相同的刑罚。同时我国一直以来对贪污贿赂犯罪遵循着严格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政策,而在实践中频频曝光的腐败案件受贿数额高达上千万元以上,导致在行为与责任上面难以做到较为公平的裁量,最终导致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普遍轻缓化,即便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罪犯通过申请减刑、假释很快又可以回归社会。以2014年之2016年间贪污数额在1000万以上至1亿间20位被宣判的官员数据为例,统计其宣判刑期如图2-1所示:贪污受贿数额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刑期在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的比例占到了60%,数额在5000万到1亿之间的刑期在15年至25年有期徒刑的比例占到了25%,无期徒刑的比例仅占了15%。他们实际服刑的期限通过减刑、假释将大幅缩减。轻刑化的刑罚使得罪犯的犯罪成本极低,罪责与刑罚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大量的潜在腐败分子铤而走险。面对现实状况,引入终身监禁可以弥补因限制死刑的适用导致对罪行极其严重的职务犯罪量刑轻刑化缺陷,起到了严惩腐败分子的作用。其次,在贪污贿赂犯罪上设置终身监禁可以有效解决因引渡罪犯导致量刑失衡的问题,而且还能加强与国际社会之间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合作,为引渡外逃官员,财产追赃建立畅通渠道。截止目前与中国还没有签订双边引渡条约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瑞典、比利时等,所以这些国家就成为了官员外逃、转移资产的理想之地。这导致大量赃款赃物外流难以追回,同时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引渡罪犯进行审判也是一大障碍。基于“死刑犯不引渡的原则”,以赖昌星案为典型,尤其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就越想逃往没有死刑的国家,这样死刑立即执行的空缺和无期徒刑轻刑化之间的落差过大导致该罪在责任上未能做到罪责刑相一致,这样罪与责的失衡导致司法的极其不公。在贪污贿赂犯罪上设置终身监禁可以有效的解决因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政策带来的行为与责任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同时也能建立畅通的引渡外逃官员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社会联合打击腐败犯罪,在应对我国当下严峻的腐败形势上具有重大意义,故其在我国应当具备一席之地。2.3.2终身监禁与刑罚目的刑罚的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刑罚的报应目的是指通过适用刑罚惩治犯罪来表达社会正义观念,恢复社会心理秩序。刑罚的预防目的则是通过适用刑罚惩治犯罪来实现社会功利观念,维护社会法律秩序。刑罚的预防功能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就一般预防而言,死刑是通过彻底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残酷性,来对社会上一些潜在的犯罪分子进行威慑,而终身监禁制度则是通过剥夺终身的自由来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进行威慑。就特殊预防而言,死刑已经剥夺了犯罪人的生命,其不可能再次进行犯罪,而终身监禁意味着终身或长时期被关押在监狱,与社会隔离开来,能有效预防二次犯罪,相对于死刑,它给予犯罪人反省改造的时间和场所,在特定场所服刑相当长的时间具备了死刑的一般预防功能及特殊预防功能。就报应观念来说,死刑通过剥夺人的生命来满足报应的观念,而终身监禁则是通过剥夺人的终身或长期自由来满足报应观念,由于两者的残酷性和严厉性的程度不同,因此两者的报应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报应观念正逐步向轻缓方向发展,死刑和终身监禁刑之间在满足人们报应观念的程度上的差距也将会逐步缩小,当这种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用终身监禁代替死刑。现代刑罚的报应已经不再是等量的绝对的报应,而是等价的报应,终身监禁制度能够避免不加区分地适用死刑制度,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形对判处死刑的严重犯罪加以区别,有利于轻重的对应,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符合。2.3.3终身监禁与刑法基本原则“罪责刑相适应”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即假若一个人如果犯了法律条文中规定的罪名,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至于具体承担什么刑事责任、受到什么刑事处罚,这应当结合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社会危险性以及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情节等因素综合考量,然后在各类刑罚中选取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刑罚处罚,这样才能彰显司法的公平和正义。在《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前,我国的刑罚体系中虽然设有死刑但真正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并不多,甚至死缓的适用率也并不高。即使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但待其考验期满之后被减为无期徒刑,在这期间犯罪分子如有重大立功表现或具有明显的悔过情节的还可以继续获得减刑、假释的机会。这就出现了诸多明明罪行累累、劣迹斑斑的犯罪分子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被执行与之犯罪行为犯罪情节相适应的刑罚处罚。REF_Ref5670\r\h[18]尽管《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了针对严重侵犯他人权益等几类典型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以及具有极高人身危险性的累犯限制适用减刑的规定,但其涉及面有限,并没有很好的抑制这种现象。而终身监禁制度明确的规定不得减刑、假释,针对的是严重危害国家、公众及人民利益的特重大贪污、受贿案件的犯罪分子,很好的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可以说,终身监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之前司法实践中罪责刑不相适应的现象,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实际司法执行层面的重要体现。2.3.4终身监禁与国际司法发展需要综观世界各国刑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刑罚发展、变化的总规律为:由身体刑为中心发展到以自由刑、财产刑为中心,由严酷到缓和,由繁到简。这些规律意味着刑罚总是由重刑化逐步向轻刑化转变。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意味着刑法不仅要保护一般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犯罪人的正当权益。顺应国际大势,引入终身监禁刑,自主进行刑法改革是最佳选择。从长远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权事业的发展,国际间司法合作的增多,必然要求我国刑法结构与国际趋同,刑法与国际接轨也会带来诸如引渡罪犯、跨境调查取证、国际司法协助等方面的巨大便利。在面对重大贪贿犯罪分子、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逃亡国外的情况,需要对我国刑罚结构具体研究,如果引入终身监禁制度,能大幅降低我国的引渡成本,将逃亡在外的罪犯绳之以法,也将更好地警示他人。2.4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影响2.4.1对我国刑罚体系的冲击刑罚体系是具体的刑罚种类在样态整体上所形成一个具有结构化的系统,目前我国学界对刑罚体系之概念认定的通识性认知表现为,刑罚体系应当是基于刑法典之规定,而根据一定的原则和原理对不同的刑罚种类进行合理排序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和刑罚方法之总和。刑罚种类是刑罚体系的细胞,作为构成体系的基本单元,刑罚种类在刑罚体系中有着各自的立法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的原则和理念之下相关联而形成有机的整体。无期徒刑是典型的自由刑,其以人身自由的终生剥夺为内容,还包含了强制性的劳动和教育改造。在终身监禁制度设立之前,无期徒刑是我国刑罚体系中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也是最为严厉的,终身监禁制度设立之后,其与无期徒刑一同存在于我国的刑罚体系中,而根据终身监禁的制度规定内容来看,其实质上发挥着自由刑的功能,因而其与既有的无期徒刑在自由刑的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重叠,会导致对人身自由的复合规制。功能的部分重叠实质上就是刑罚资源过剩,在刑罚体系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另一个角度来说,终身监禁属于无期徒刑的一种情形,丰富了我国现行无期徒刑的执行方式,充实了我国当下刑罚体系中自由刑的内涵。一方面,终身监禁制度明确地规定了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不可能获得减刑、假释的机会,在总体偏轻的“生刑”力度上加注了严厉的气息;另一方面,从刑法谦抑性的角度和人道主义情怀来说,终身监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死刑的适用,给我国整体偏重的“死刑”增添了柔和的色彩。故而,终身监禁的设立大大改善了我国不均衡的刑罚体系。2.4.2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影响在国际刑事立法上,废除死刑俨然成为了主流趋势。但考虑到我国现下的实际国情以及悠久的刑事处罚传统和根植于民众内心报应性的传统思想,立即废除死刑是不具有可行性的。终身监禁的引入不仅将死刑立即执行从立法层面加以控制,而且从司法实践加以限制,同时在平衡从严反腐与保障人权方面具有独有的价值将对重大贪污受贿犯罪的慎用死刑与从严反腐的双重要求得以满足,推动了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废除的进程。首先从此项制度的法律定位上进行分析,终身监禁属于无期徒刑的一种特殊执行方式,并不属于死刑适用范畴,有助于死刑制度在贪污受贿犯罪领域的死刑废除;其次,从终身监禁适用范围来看,终身监禁主要适用在那些罪行极其严重,贪污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具体来讲是指对于适用终身监禁的罪犯犯罪行为已经达到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严重程度,只是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影响,同时结合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被判处一般死缓同时决定终身监禁。因此引入终身监禁有助于缓解死刑与生刑之间刑罚间隙过大的问题,从而推进死刑的废除。第三章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3.1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缺陷3.1.1终身监禁依附死刑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刑法条文,终身监禁制度只能适用特定的犯罪分子,即只有以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才有可能被适用终身监禁。可以看出终身监禁的法律适用必须以死刑缓期执行为前提,表现出对于死刑具有极强依附性,无法独立适用。在起草《刑法修正案(九)》时,立法者可能是出于限制死刑适用以及引入终身监禁制度的实验目的,结合我国目前打击贪污腐败犯罪的实际需要,才会确立了依附于死刑存在的终身监禁制度,但这样会阻碍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刑罚体系的发展改革。在废除死刑尤其是对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大背景下,虽然对判处死刑的贪污腐败罪犯罪分子适用终身监禁体现了死刑废除和人文关怀,但终身监禁的法律适用以死刑作为前提,随着我国刑罚体系改革的进程,将来死刑废除后终身监禁制度的定性及已执行的判决实际执行将会面临法理上的缺失。3.1.2终身监禁适用罪名单一从《刑法修正案(九)》中关于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规定中,可以看出终身监禁制度仅适用于贪污受贿罪的犯罪分子,虽然这样的立法创新适应我国目前限制死刑和严惩贪腐的社会背景,但却是对终身监禁制度的浪费。结合第一章所分析的域外各国司法实践可以看出,终身监禁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其刑罚的位阶和对死刑的替代上,终身监禁对于大部分的犯罪行为都有很好的刑罚效果和威慑力。贪污腐败的犯罪行为只是一种普通的犯罪行为,仅针对贪污腐败的犯罪分子适用终身监禁,实践价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这不仅是对现有立法资源的一种浪费行为,同时也会阻碍我国以后现代刑罚体系的改革。3.1.3终身监禁存在溯及力方面争议我国《刑法》第12条确立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即原则上适用行为时的法律定罪处罚,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适用新法。在根据修正之前的《刑法》本应适用一般死刑缓期执行而根据修正后的《刑法》适用一般死刑缓期执行附带终身监禁的刑罚语境下,终身监禁不符合“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要求,不能溯及修正之前的贪污受贿犯罪行为。如果依据修正前《刑法》理应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重大贪污贿赂罪犯,依据修正后的《刑法》第383条、386条规定被判处一般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终身监禁,那么终身监禁制度较修正之前的《刑法》处罚较轻,此时适用终身监禁符合“从旧兼从轻”原则,即终身监禁具有溯及力;反之,如果根据修正之前的《刑法》,犯罪行为本该适用一般死刑缓期执行便可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却适用修正之后的《刑法》,适用一般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终身监禁,此时适用终身监禁则不符合“从旧兼从轻”原则,不具有溯及力。3.1.4终身监禁适用缺乏救济途径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对于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其中不得减刑假释的限制规定违背我国刑罚理念中的教育改造目的,不利于犯罪分子在刑罚期间的改造。我国的刑罚体系尤其是监狱系统一直将教育改造犯罪分子,并帮助犯罪分子能够回归社会自食其力作为首要目的。而贪污受贿罪的犯罪分子在被适用终身监禁后,由于其刑罚方式的特殊性而我国之前并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我国已有的传统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模式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终身监禁与其他自由刑在刑罚程度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相关的教育改造手段在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身上起到的可能是负面作用,犯罪分子在自由无期的情况下可能会自我约束力,不符管教,甚至采用自杀、自残等极端的方式对抗监狱的管理,严重影响监狱的正常运作。3.2我国终身监禁的完善设想3.2.1明确终身监禁属于无期徒刑的执行方式终身监禁在刑罚属性上和无期徒刑相近,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因为翻译时我国与域外各国在语言表达上的习惯区别所形成的。现行的终身监禁制度依附于死刑,这只是权宜之计,随着终身监禁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对其作出新的法律定位。有学者认为,终身监禁制度不过是相对无期徒刑增加了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其在刑罚属性的本质上于无期徒刑并没有区别。因此,可以以现行的无期徒刑制度为基础,建立涵盖终身监禁的刑罚体系更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刑罚体系的连贯性和相互作用,又可以弥补我国无期徒刑与死刑上的效力差距,为以后的刑罚体系改革和死刑废除奠定基础。3.2.2扩大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刑法修正案(九)》在贪污受贿罪中引入终身监禁制度可能是出于废除死刑和我国目前打击贪污腐败犯罪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实验性质。笔者认为,我国在取得终身监禁制度相关司法实践的数据后,在之后刑法修正案中有关终身监禁制度改革的部分可以将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和其他严重的犯罪行为也纳入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内。纵观我国刑罚体系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