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A卷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6篇(含答案)(2003-2022)_第1页
重庆A卷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6篇(含答案)(2003-2022)_第2页
重庆A卷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6篇(含答案)(2003-2022)_第3页
重庆A卷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6篇(含答案)(2003-2022)_第4页
重庆A卷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6篇(含答案)(2003-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重庆市A卷记叙文阅读6篇(2003—2022)目录鸟和冰山(2022重庆A卷) 2赔偿(2020重庆A) 4一把老钥匙(2019重庆A) 6拾荒(2018重庆A) 8少年书架(2017重庆A) 9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2016重庆A) 11

鸟和冰山(2022重庆A卷)曹文轩这一年,寒流提前了,并且来得特别迅猛。一群大鸟,不分日夜,从北方飞向南方的家乡。海上有一座冰山,阳光下,光芒四射,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大鸟被迷住了,迅速飞了下去。其他大鸟纷纷向它呼唤,催它赶路,可它还是一个劲地飞向了冰山越靠近冰山,大鸟越觉得冰山迷人,它绕着冰山飞了两圈后,落在了冰山上。在冰山的光芒里,它痴迷地呆了好一阵,才突然想起它还要向南方飞去。可是,它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它的双脚被冻住了。它拼命扇动双翅,挣扎了很久很久,到底也没有再能飞上天空。它耷拉着翅膀,无奈地看向南方,不住地喊叫,听上去像在哭泣。等大鸟慢慢平静下来后,它发现本来向北漂的冰山,却在向南方漂。它心里满是疑惑:“你为什么向南方漂去?”冰山与海水相碰,发出声音:“真的对不起,我把你冻住了。我要把你送回南方。”“那可不行,海水越来越暖,你会融化的!”“可我如果向北漂,你就永远也不能飞向天空了。"不分白天黑夜,冰山不顾一切地漂向南方,不管大鸟怎样阻止它。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有人发现了冰山漂去的方向,感到很惋惜:“它在向南漂去,这样,过不了多久,就要化掉的呀!"大鸟几乎是在恳求冰山了:“停下吧,停下吧!”它又拼命地扇动翅膀,想赶快飞起来,但还是失败了。冰山以更快的速度向南方漂去。一群海豹游了过来,对冰山说:“不能向南,你会化掉的,赶紧回头吧!"冰山依旧向南方漂去。海水越来越暖,冰山的底部在不住地融化。大鸟哭了起来:“你赶紧往回漂吧,往回漂吧!”冰山却一个劲地说:“不行呀,如果不是我,你都快要回到家乡了。,这一天,阳光明亮,大鸟忽然觉得它的双脚可以抬起了。它十分激动地对冰山说:“我能飞了,我能飞了,我可以回家啦!”它扇动翅膀,飞了起来。可是,大鸟很快掉进了海水里。它好几天没吃东西,已经没有一丝力气。“快,快回到我身上来!”冰山一动不动地停在大鸟的身边。“不,不!”大鸟扇了几下翅膀,却根本飞不起来。冰山在不住地融化,“我一定要送你回到你的家乡!”冰山坚定地说。大鸟只好爬到冰山上。冰山猛烈撞击海浪,一些小鱼被海浪冲到了冰山上,大鸟有了食物,气力在一点一点地恢复。大鸟终于又飞上了天。它绕着冰山一边飞,一边焦急地对冰山说:“你快点回去吧,你快点回去吧!”可是,冰山再也回不去了。两股洋流形成旋涡,困住了它。海水越来越暖,冰山在不住地融化。大鸟不肯飞走,日夜守着冰山。冰山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你飞走吧,飞走吧!"“不!”大鸟在空中呼叫着。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大鸟绕着它,飞行了数圈之后,向水面一伸脑袋,用嘴巴街住了它,将它吞进肚里,急速升向高空,向着南方,向着家乡不住地飞去……(选自曹文轩绘本故事《鸟和冰山的故事》,有改动)13.情节是由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组成。请分析本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写两例,示例仅供参考。(4分)示例:大鸟因为被冰山迷住而飞向冰山,导致脚被冻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理解其表层和深层含义。(4分)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15.“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请概述文中四处画横线句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并简析这样写的妙处。(5分)16.选文是一个绘本故事。如果要为下面这段文字配一幅图,该如何设计?请从画面布局细节呈现等方面进行说明。(4分)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17.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请简述理由。(5分)第二年,大鸟迫不及待地往北飞,往最寒冷的地方飞去。它从口中吐出了一滴水,那滴水在落到海面时,结成了一粒冰。大鸟在空中一直盘旋,一圈又一圈。海面上的那粒冰也越来越大,终于又形成了一座冰山。冰山复活了,它惊喜地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大鸟也在空中盘旋着,欢快地向着冰山鸣叫……【答案】13.示例一:冰山因为自己冻住了大鸟,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示例二:冰山因为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所以融化了;示例三:冰山因为想送大鸟回家,不断向南,所以融化了;示例四:冰山因为想要大鸟有食物吃,所以猛烈地撞击海浪;示例五:大鸟因为不想冰山被彻底融化,将它吞进肚里,飞向南方示例六:大鸟因为担心冰山融化,不断恳求它停下;……(因果关系合理,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14.表层含义:冰山尽管被融得很小了,但依然反射出光芒;(2分)深层含义:它舍己为人/有责任感/关爱他人的品质依然美好/令人钦佩/值得赞美。(2分)15.示例:这四句话都是在重复大鸟劝返冰山(1分),但其中大鸟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从恳求到伤心到焦急,越发强烈(1分);这样写更能体现冰山的舍己为人/执着/大鸟的感恩之情/大鸟和冰山的情感在不断加深(2分),使情节更为清晰且富有变化(1分)。(结合情节阐述“重复”1分;结合内容阐述“变化”1分;在主旨上的妙处2分;效果1分。)16.示例一:画面布局:画面主体是美丽高大的冰山,陪衬是轮船甲板一角及观看赞赏的人们;

细节呈现:冰山一角细节描绘冻住的大鸟及它焦急担忧的表情,与甲板上人们惊喜赞叹的表情形成对比。示例二:画面的右上角是月亮,月亮的正下方是冰山。冰山应占据画面醒目位置。冰山左面不远处是轮船。轮船朝向冰山的一面画出许多看冰山的人,突显赞叹神色。要画出冰山在月光下美丽的光芒。(画面布局说明清晰2分,有细节描写2分)17.示例一:我觉得补写的结尾好。这一结尾写了大鸟帮助冰山复活(1分),与上文它吞下冰山的情节形成呼应(1分);升华主旨,突出了大鸟的感恩图报/爱的付出与回馈等主题(2分);想象丰/结局圆满(温馨美)(1分)。(内容概括1分、结构作用1分、主旨2分、效果1分)示例二:我觉得补写的结尾不好。原结尾停留在大鸟吞下冰山,飞向家乡(1分)。表现了大鸟对冰山的不舍、感恩(1分)。有悲剧色彩,突出了冰山舍己为人的美好形象(或:突出主旨,赞美了冰山的舍己为人。)(1分)更震撼人心,使读者回味无穷(1分)。而增补的结局写第二年冰山复活了,淡化了冰山牺牲自己的悲剧感,使故事的震撼感大打折扣(1分)。(内容概括1分、主旨2分、效果1分、评价补写结局1分)(2022年重庆A卷)赔偿(2020重庆A)余显斌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13.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4分)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_________→双倍赔偿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_________→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14.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5.⑤⑥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4分)16.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17.“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6分)

【参考答案】13.(4分)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每空2分,意合即可)14.(4分)①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1分)②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1分)的愉悦心情(2分)。15.(4分)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⑫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6.(4分)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答到两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17.(6分)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2分),“我”用真钞赔偿假钞(2分)。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2分)(2020重庆A)一把老钥匙(2019重庆A)王举芳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⒂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13.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3分)母亲寻找钥匙一一(①)——(②)一一陪母亲回老宅——(③)14.阅读第⑼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4分)15.理解文中第⑷段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1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5分)17.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3.弟弟卖掉老宅;三婶买下老宅;母亲保管钥匙(解析:结合文中时间点分段,按照给定的事例进行前后的划分,寻找事件。同时参考事例进行总结即可。)14.解析:我和弟弟尖掉了老宅;害怕老宅不再是母亲记忆中的老宅;15.解析:这里的齿痕指的是老宅钥匙的齿痕,打开岁月的珍藏指的是对老屋的回忆。老屋钥匙上的齿痕,就像一把记忆的开关钥匙,拿到手里,就会唤起对老屋的记忆和家的归属感。16.善良、淳朴、真诚。三婶买了老宅并把钥匙交给了我们,体现了她的善良;三婶一直保存着自己老宅家的钥匙,写出了她的淳朴。三婶对母亲一直真诚相待,体现了她的真诚。17.对老屋的怀念和归属感:对母亲的愧疚。

对三婶的感激:对根的寻找(2019重庆A)拾荒(2018重庆A)万吉星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13.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14.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15.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掲开一个用 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16.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17.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参考答案】13.(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2).捐建学校,抬荒依旧14.内容要点:无权占为已有,批评儿子儿媳,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绐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15.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16.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婴捡拾齐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17.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2018重庆A)少年书架(2017重庆A)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⑭小小的书架成了!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书架伴“我”成长(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妈妈在听了我的描述后,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她为我的爱读书而自豪,但想到家庭条件差无法满足我的小小要求而内疚.。(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批注一: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心情迫切.批注二: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在第十六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十八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参考答案】(1)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2)这句话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表现妈妈因我对书的喜爱感到自豪,又为无法满足我的小小心愿而内疚.(3)①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心情迫切.②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4)示例: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它是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现在我即将初中毕业了,明年上高中我还要将这个小台灯带到学校,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2017重庆A)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2016重庆A)包利民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小时候特别像……”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不知不觉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