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1页
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2页
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3页
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4页
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40CCSP59xxTechnicalregulationforguaranteeingtargetdeterminationandevaluationofecologicalflow(watervolume)forriversaXXXX-XX-XX发布IDB37/TXXXX—XXXX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程序 5资料收集与调查 6控制断面设置 7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 8生态流量监测 9生态流量预警与响应 10技术评估 11资料记录要求 DB37/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1DB37/TXXXX—XXXX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工作中资料收集与调查、控制断面确定、保障目标确定、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与响应、技术评估等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和综合管理的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监测预警方案制定、水量控制要求与效果评估。河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调度管理、河湖生态保护治理修复与管理、规划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所涉及的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内容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NB/T10385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NB/T35091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规范SL58水文测量规范SL6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196水文调查规范SL365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L/T479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SL537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SL613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SL/T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DB37/T3858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河湖生态流量ecologicalflowforriversandlakes为维系河流、湖泊形态稳定,避免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受难以恢复的破坏,需要保持在河流、湖泊等水体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水深)及其过程。3.2控制断面flowcontrolsection2DB37/TXXXX—XXXX为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和实施生态流量管控而设置的断面。3.3重要水工程断面waterconservancyprojectsection对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监测、预警以及管控具有重要影响的水利工程断面。3.4考核断面evaluationsection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管控、评价与考核设置的代表性控制断面。3.5管理断面managementsection为辅助考核断面进行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管控、评价与考核设置的断面。3.6生态流量保障目标guaranteeingtargetofecologicalflow为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确定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指标及其数值。3.7生态流量设计保障率designassurancerateforecologicalflow满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最枯天然来水流量对应的年径流量的频率,用百分比表示。3.8允许破坏深度allowabledamagedepth实际年径流量低于设计保障率年径流量的年份,生态流量保障可酌情出现破坏情况下,可接受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最大降低比例。3.9生态流量目标可达性accessibilityrateforecologicalflow以实测系列年数据中来水优于生态流量设计保障率年份为分析系列,系列中达到保障目标值最低要求的年数占比。3.10生态流量预警阈值ecologicalflowwarningthreshold生态流量不同预警状态的临界值。3.11生态流量满足程度compliancerateforecologicalflow河湖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实际水量、水位过程对相应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实现程度。4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程序3DB37/TXXXX—XXXX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程序包括资料收集与调查、控制断面设置、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生态流量监测、生态流量预警与响应、技术评估6个部分,应按图1所示体系进行。图1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体系图5资料收集与调查5.1基础资料基础资料为一般情况下需要收集的河湖范围内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自然地理资料:地形地貌、水系、河流特征等;b)气象水文资料:相关站点分布图、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天然径流序列与统计特征值,湖泊水位、水面面积系列以及历史特大洪水、干旱资料等;c)区域水资源开发及其利用资料: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分区、区域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供用水情况、水资源调度及水量分配情况、主要水利设施建设、运行及调度情况、大中型灌区情况、航运工程状况等;d)生态保护资料:河湖水生动植物、河流形态与特征、陆地植被、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资料e)其它与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有关规划与科研成果资料。5.2补充调查当基础资料缺乏或不能满足保障目标确定与评估技术要求时,应依据需要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可通过实地勘察、典型调查与补充监测等方式进行。6控制断面设置6.1一般规定4DB37/TXXXX—XXXX控制断面的设置应与河湖生态流量管理要求相符,按照流域上下游协调、干支流均衡原则,兼顾行政区划、水系节点、水工程、生态保护需求等,设置多个控制断面。6.2控制断面分类控制断面分为考核断面和管理断面两种,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设置参与管理的重要水工程断面。6.3考核断面6.3.1应至少设置1个考核断面。存在跨区域分级管理的河湖,下级与上级可共用1个考核断面,也可将上级的管理断面作为本级的考核断面。6.3.2考核断面应有水文监测断面或站点,选取跨行政区控制断面、把口(入海、入干流、入尾闾)断面等。6.3.3湖泊考核断面,宜综合考虑出入湖河流、出口顶托、水工程调度、水生生物、河滩湿地、湖滨带植被等多种因素确定。6.3.4考核断面应设定明确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并进行生态流量保障技术评估。6.4管理断面6.4.1管理断面为考核断面的辅助断面,应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值,并与考核断面同步开展监测、调度等工作。6.4.2管理断面可结合控制性水工程与水文观测设施确定。6.4.3对于跨越行政区界、长度较长或水文情势变化较大的河流(河段),应结合考核断面设置,根据管理要求设置多个管理断面及参与管理的重要水工程断面。6.5规划适配代表性控制断面的确定,应与相关水利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水量分配方案中确定的断面相衔接。7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7.1一般规定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应根据河湖自然特征、水资源条件、基本生态功能需求,兼顾管理实施的便利性等,分区分类选取,并依据设计保障率,对比选择目标计算方法,在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期计算目标值。7.2目标选取7.2.1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包括生态流量、水量、水位(水深)。7.2.2山东省河湖按以下分区、分类选取:a)山丘区河流以维持河流基本形态的基本生态水量作为目标,特殊河流(河段)可用生态流量目标;b)独流入海河流应使用生态水量目标;c)平原区河流可采用生态水位目标,必要时辅以生态水量目标;5DB37/TXXXX—XXXXd)湖泊应以生态水位作为目标。7.2.3应根据水文情势变化、生态功能需求以及生态流量保障技术评估结果等,适时调整河湖生态流量目标。7.3设计保障率7.3.1应根据河湖水资源条件、工程调控能力、生态保护重要性等因素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设计保7.3.2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设计保障率应不低于75%。7.3.3涉及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或者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河湖,可适当提高设计保障率。7.3.4实际年径流量低于设计保障率年径流量的年份,生态流量保障可酌情破坏,原则上允许破坏深度不应大于生态流量目标值的50%。7.4目标分期7.4.1应根据河湖天然水文过程的水文分期、水文监测情况和生态保护需要,结合调度工程的调度周期,确定生态流量目标分期。7.4.2生态水量目标按照全年、汛期、非汛期分别设定目标值,汛期、非汛期可设定逐月目标值。7.4.3生态水位可全年为一个目标值,水量条件丰沛的河湖也可丰、枯分期设定不同的目标值及过程。7.5目标确定7.5.1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应根据资料条件选择适宜方法计算目标值,并通过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确定。7.5.2应根据天然或还原计算的水文系列资料,在三性审查基础上,按照SL/T712规定的Qp法、Tennant法、河床形态分析法、频率曲线法或湖泊形态分析法等,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目标值。以生态水量、生态水位为目标的河湖推荐以下水文学方法:a)对于生态水量目标,当有长系列(n≥30年)水文资料情况下,根据目标分期,按以下步骤计1)对控制断面天然月径流量资料进行统计计算,获得多年平均逐月天然径流量,并根据各月跨历时长得到多年平均逐月水量;2)根据目标分期和流域水文情况,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mm的河流,以多年平均逐月天然径流量的20%作为生态水量起算值,原则上不应低于10%;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800mm之间的河流,以多年平均逐月天然径流量的10%作为生态水量起算值,原则上不应低于3%;3)根据历史实测径流资料,对分期生态水量进行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见7.6),若分析结果满足要求,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退回上一步重新调整生态水量占天然径流量(水量)比值,再进行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直至满足要求为止;4)根据上一步最终确定的逐月生态水量,逐月累加得到全年、分期生态水量目标值。b)对于生态水位目标,当有长系列(n≥30年)水文资料情况下,根据目标分期,按以下步骤计1)逐年逐月对控制断面实测平均水位进行统计,获得年、分期最枯月份的平均水位值,对长系列全年、分期最枯月份平均水位值进行排频;2)选择90%频率下最枯月平均水位作为生态水位起算值;6DB37/TXXXX—XXXX3)根据历史实测资料,对生态水位值进行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见7.6),若分析结果满足要求,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退回上一步重新调整选择频率,再进行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频率应在75%~90%中优化选定,直至满足要求为止;4)根据上一步最终确定的指定频率最枯月平均水位,得到全年、分期生态水位目标值。c)对于缺乏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控制断面,应按照相应指标的计算时长选用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类比法、原型观测法等适宜方法进行计算与对比分析,综合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7.6可达性与协调性分析7.6.1生态水量(水位)保障目标值确定后,应利用系列年实测数据进行保障目标值可达性分析,可达性分析结果应达到80%以上。7.6.2受客观因素干扰较大的河湖,出现实测径流量大于还原径流量等情况,可达性分析时应排除干扰影响,确保反映真实情况。7.6.3可达性分析后得到的保障目标值,应进行协调性综合分析后确定保障目标;分析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与流域上下游保护要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与水源条件等多方面的平衡分析,与相关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取水许可和相关评价等明确的生态流量(水量、水位)目标值相互协调分析,与河湖季节性丰枯变化特点的适应性分析。8生态流量监测8.1一般规定生态流量监测应满足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预警、水量调度与技术评估需求,并符合GB50179、SL537中的规定。8.2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设置应与控制断面相一致,包括考核断面和管理断面的监测断面。8.3监测内容生态流量监测内容应与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匹配,一般包括流量、水量、水位监测。8.4监测要求8.4.1流量、水量与水位监测应符合GB50179、GB/T50138、SL365、DB37/T3858、SL58、SL196中的规定。8.4.2枯水期或高水位、小流量监测可采用标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推流、水工建筑物断面推流、人工量水堰槽、上-下游水文站间接测量结合区间水量调查等方式监测,并补充必要人工巡测。8.4.3生态流量监测期原则上应为全年监测,监测频率应满足生态流量预警与保障评估的水量或水位计算与推算精度需求。9生态流量预警与响应9.1一般规定7DB37/TXXXX—XXXX河湖生态流量预警应根据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在确定预警时间、预警阈值、预警层级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流量预警。9.2预警时间生态流量全年预警时间节点应设置于汛期最后一个月月末,并参考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分期进行丰水期各月、枯水期预警;丰水期预警时间为汛期各月20日,枯水期预警时间为枯水期最后一个月月末。9.3预警层级9.3.1纳入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的河流、部分生态特别敏感的县(市、区)级重点河流且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采用3级预警,分别为蓝色、黄色和红色预警。9.3.2湖泊与纳入县(市、区)级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的河流采用2级预警,分别为蓝色和红色预警。9.4预警阈值9.4.1生态水量预警阈值设置应将年度生态水量目标值按多年分布规律逐日分配到有水期内,并逐日累加形成生态水量目标基线;生态水量预警阈值应按照对应预警时间节点生态水量目标基线值的100%、90%和80%设置蓝色、黄色和红色预警阈值。9.4.2生态水位预警阈值设置应以生态水位目标值为基准,结合湖泊具体形态特征,相应增加0.1m~0.5m设置;一般情况下,宜以增加0.5m为蓝色预警阈值、增加0.1m~0.4m为红色预警阈值。9.5预警触发9.5.1应依据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选择累积水量或实测水位作为预警触发指标。9.5.2进行生态水量预警的控制断面,预警触发条件为:a)当预警时间节点河流断面累计水量达到黄色预警阈值但未达到蓝色预警阈值,且有继续减少趋势,触发蓝色预警;b)当预警时间节点河流断面累计水量达到红色预警阈值但未达到黄色预警阈值,且有继续减少趋势,触发黄色预警;c)当预警时间节点河流断面累计水量未达到红色预警阈值,且无好转趋势,触发红色预警。9.5.3进行生态水位预警的湖泊或平原河流,选择连续1日~5日同时刻报汛水位低于或等于相应等级阈值作为预警触发条件。9.6预警响应9.6.1蓝色预警触发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监测频次;适当加大上游工程下泄水量,适当限制河道外农田灌溉用水。9.6.2黄色预警触发后,对于未实现在线监测的断面,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对于在线监测的断面,应适时增加1次人工校核;应实施工程调度措施,及时增加生态下泄水量与符合水质要求的中水和尾水水量,适当压减河道外生产用水。8DB37/TXXXX—XXXX9.6.3红色预警触发后,应根据生态流量需求,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必要时可增设临时监测断面;应实施更加严格的工程调度和用水管控措施,及时增加生态下泄水量与符合水质要求的中水和尾水水量,必要时开展应急调水、补水。9.7预警撤销当实测累计水量或水位值接近或居于预警阈值之上时,应谨慎观察,待确定趋于稳定或维持上升趋势时,预警自高而低逐级撤销。10技术评估10.1一般规定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技术评估是在生态流量满足度评估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满足度评估包括生态水量、生态水位满足度评估。10.2评估时段10.2.1生态流量满足度评估时段对应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分期,选择全年、汛期、非汛期及分期逐月(或旬)进行评估。10.2.2依据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管理要求,综合技术评估选用日历年作为评估时段。有流域管理机构要求的河湖,评估时段可依据管理机构要求设置。10.3评估分级10.3.1采用两级或多级评估:a)两级评估:分为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级;b)多级评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10.3.2一般应采用多级评估,有流域管理机构要求、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分期仅选择全年目标的河湖可采用两级评估。10.4生态流量满足度评估10.4.1以生态水量为目标的,根据河流或河段考核断面实际评估年份流量资料统计逐月水量,并累积逐月水量得到各评估时段断面实测水量。如各评估时段断面实测水量大于或等于其对应分期生态水量保障目标值,则该评估时段河流或河段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