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01:文学文化常识(2大陷阱: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01:文学文化常识(2大陷阱: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01:文学文化常识(2大陷阱: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01:文学文化常识(2大陷阱: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01:文学文化常识(2大陷阱: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01文学文化常识目录01易错陷阱(2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作者与作品的匹配【易错点提醒二】特殊称谓要牢记03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作家作品,混淆不清【分析】文学常识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广量大,纷繁复杂。所以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按类别分类整理,这样就会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识记起来按照类别进行,这样有利于知识链条的建立。【避坑技巧】1.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2.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3.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易错陷阱2:特殊称谓,张冠李戴【分析】古代文化常识牵涉甚广,内容庞杂,所以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按类别分类整理,这样就会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识记起来按照类别进行,这样有利于知识链条的建立。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如下类别:古代官职、人物称谓、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历法、古代地理、文学艺术、器物服饰等。在识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这往往是考题的重点所在。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他的内容门类在以往考题中出现次数少,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其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的几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如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另外,在复习过程中,不建议沉迷于偏难怪的内容。“常识”意为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所以“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应该是上述类别中最常见的知识点。【避坑技巧】1.化整为零,分解记忆此考点的内容特点决定了我们更适合将它分解开来,分散到平时的学习中,抓好零散时间,逐一攻破。例如,每天的早读课,或者课间,或是每晚休息前的十分钟,这样一点点地积攒,最后总量就会非常可观。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总之是将零散的时间利用好。再者,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细碎,提醒大家要反复翻看,这样才能强化记忆。建议循环记忆五次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2.立足教材,注重积累现在的考试往往抓住书下注释,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和《醉翁亭记》中出现的“伛偻提携”是一个意思。复习时抓住课文,避免做无用功。【易错点提醒一】作品与作者的匹配(文化常识)【例1】(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仙”。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D.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礼仪,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礼”。【答案】A【解析】A.杜甫,史称“诗圣”,不是“诗仙”。“诗仙”是指李白。故选A。易错分析:对作品与作者辨别不清。【变式1-1】(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班级开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①两千多年前《庄子》中第一次提到“宇宙”。庄子凭借汪洋zì(

)肆的想象力,描绘宇宙的“出无本,入无窍”,这样的一直延续到今日——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许多突破也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科学的mèi(

)力正在于面对着无穷未知。对未知抱有浓厚兴趣和想象,觉得未知世界里少一分可能就好像少一分精彩,甚至感到失望,这种无穷的探索欲是科学家的本色。②科学家需要什么特质?智力、毅力、勇气……但是这些都不算是科学家的,各领域的达人都需具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好奇心才是科学家的专属特质。③科学家的好奇心需要呵(

)护、需要宽容,需要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埋头钻研。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人类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能够用来探索太空甚至星际移民。艳羡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们,更应该了解荣耀背后,是一颗颗帮助发现与创造的好奇心。④霍金曾说,人类很难在这个脆弱的星球上再延续千年。其实,科学家的“”,往往更多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好奇和思索。如果没有这些好奇心,如果不用这些好奇心来思考未来,人类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的发展答卷。(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9日有删改)“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请从你熟悉的科学家和诗人中寻找依据。【答案】示例:①周建平小时候对夜空中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产生了好奇心,从此点燃了自己的科学梦想,长大后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②李白对月亮充满好奇心,于是写出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唯美诗句。3.示例:霍金的话警示人类只有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未来,才能再续辉煌。【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意思是科学家凭借着对事物的好奇心,发明研究新事物;诗人凭借对周围景物的好奇心,写出一篇篇优美的诗篇。从自己熟悉的科学家和诗人中寻找依据证明这个观点即可。示例:瓦特对烧水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他对此进行了研究,改良了蒸汽机,这才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好奇的性格让他写作的边塞诗别具一格,同样是云,而他笔下的云却奇丽壮美,流传千古。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易错点提醒二】特殊称谓要牢记(文化常识)【例2】(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推荐同学们去参观惠山古镇的范文正公。B.父亲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C.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小锡推荐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D.一位无锡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无锡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令尊大人”表述不正确。“令尊”是敬辞,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易错分析:掌握谦敬关系。【变式2-1】(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根据语境完成题目。2023年,盐城迎来建市四十周年,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盐城建市以来的四十年,是一部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永不懈dài(

)的奋斗史;是一部劲帆高悬、乘风破浪的发展史。回望四十年继承,开tuò(

)、创新的奋斗历程,我们跋(

)山涉水,步履不停。“走遍江淮千山水,犹道桑梓更清美”,今天的盐城,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

),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盐城人正以“拼”的干劲,“燃”的①_____,“敢”的②_____,坚定绿色发展追求,奏响“沿海绿城、国际湿地”的崭新画卷,为美丽中国呈上盐城篇章。“走遍江淮千山水,犹道桑梓更清美”中的“桑梓”,在中国文化中指代。【答案】家乡【解析】桑梓: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后来,“桑梓”成了中国文化中故乡、家乡的代名词。A组中考真题1、(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研学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B.中国文化崇尚“和”,它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家人相处讲究“家和万事兴”等。C.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他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时警醒着世人。D.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其中杜甫曾漂泊巴蜀,在浣花溪旁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浪漫主义”有误,应为:现实主义。故选A。2、(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端午节,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流传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B.《爱莲说》是宋代周敦颐的作品,“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C.毛泽东《沁园春·雪》“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国风》和《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D.谭嗣同发出“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感慨,表现了他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叙、说明、议论;而非“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注意“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3、(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中的“福”,从书写形式来看属于行书。B.“地球上的一滴眼泪”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仰天湖的面积极小。C.周敦颐是唐代哲学家,其代表作《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文体。D.“流传着浪漫神奇故事的龙女温泉”一句中的“浪漫”是动词。【答案】A【解析】B.有误,此比喻是为了表现仰天湖的美丽;C.有误,周敦颐是宋代哲学家;D.有误,“浪漫”是形容词;故选A。4、(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探究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衣古镇名士吴德潇进士,任官知县。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中华诗文卷帙浩繁,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万钟”指优厚的俸禄,“桑梓”指故乡,“南冠”指俘虏,“扶摇”指旋风。D.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习俗,如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等。【答案】A【解析】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辨析。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有误,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5、(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与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B.我国古代有很多长度计量单位,如《愚公移山》“高万仞”中的“仞”,《鱼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C.中国是礼仪之邦,“拜手”是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长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长跪而谢之”。D.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做标题,称为“回目”。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B.错误,《鱼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不是计量单位,“豆”是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B组最新模拟题1.(2023·浙江台州·统考一模)小文在阅读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向天台》时,做了批注,你认为哪一项批注有误(

)A.【原文】《真诰》说:“(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批注】天台山的“台”念tāi,这个读音与天上的星宿有关。B.文中引用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原文首句:癸丑之三月晦【批注】“癸丑”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三月晦”是指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C.【原文】曹景宗曾受命出兵北魏,大败魏将杨大眼于准水。在武帝华光殿庆功宴上,沈约等大臣以“映”韵联句赋诗,轮到曹氏仅余“竞”“病”两字,大家无不为他犯难。【批注】偶数诗句尾字只能用“竞”“病”两字,难哉!难哉!D.【原文】太子晋王子乔“赶上了诗书礼乐的教化;‘乐’在那个时代纯属道器,是人生精神完的必修课。”【批注】我国古代有“六艺”之说,包含了诗、书、礼、乐、射、御,“射”就是《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的“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D.“六艺”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术,《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的“射”指的是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故选D。2.(2023·湖南长沙·长沙市南雅中学校考二模)小雅同学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对唐宋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在班级中进行一场关于“唐宋散文”的微分享,他对自己最喜欢的五位作家做出了如下梳理,并有如下论断和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作家基本信息代表作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曾经因上《论佛骨表》劝谏而被贬潮州。《马说》《师说》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永州八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等欧阳修字永叔,是苏轼和曾巩的老师,曾贬至滁州。《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苏轼字子瞻,与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曾经多次遭受贬谪,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代表作。《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范仲淹字希文,曾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失败后自请出京。《岳阳楼记》A.苏轼曾多次被贬,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据此推断《记承天寺夜游》与他的贬谪经历相关。B.曾巩是欧阳修的得意弟子,由此可以推测曾巩是宋代著名散文家。C.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在此期间创作了情感基调基本一致的“永州八记”。由此可以推断,《袁家渴记》表达了诗人游历山水时的乐观豁达。D.韩愈创作的《马说》借马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强烈愤慨,据此可以推测韩愈的散文风格为曲折自如、词锋锐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C.《袁家渴记》和《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情感相似,都是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失意与苦闷。选项中“《袁家渴记》表达了诗人游历山水时的乐观豁达”理解有误;故选C。3.(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人们也喜欢在“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等诗句中提及“知音”故事。B.著名杂文作家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从人们在生活中对“不求甚解”误解谈起,追根溯源其原始语境本义,阐发自己认识,并用实例作证,告知读者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把握书籍精神实质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并补充说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C.司马迁在《孙权劝学》中叙写了孙权劝学吕蒙后,吕蒙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故事;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小说《穷人》中记述了一个寒风呼啸夜晚,桑娜夫妇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贫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贵品质。【答案】C【解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C.《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并非“司马迁”,司马迁著有《史记》;故选C。4、(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寒假期间,你观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摘录了第8集“册”解说语并检查完善。甲骨文“册”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绳子系在一起。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再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从商朝到汉末,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韦编三绝,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和“体重”超标,“册”终究逃不过被叠代的命运。联系《过零丁洋》,你知道“竹简”还有、简牍等代称。【答案】汗青【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5.(2023·江苏宿迁·统考二模)小文所在的班级开展“呼唤文化自信,共建精神家园”的活动,小洁查找到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国家yì立不倒的根基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见贤思齐”……等理念和情怀,有着不可低估的当代价值。我们要更加努力地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现代化实践的各个方面,让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洋溢着人文关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稳健迈进,文化自信的价值必将日益zhāng显。小洁将平日所学习到的部分文化常识进行归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兄”“令堂”“奉陪”“大驾”属于敬辞类,“家父”“舍弟”“拙作”“鄙人”属于谦辞类。B.古代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C.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排列组合的六十甲子来纪年,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D.在科举考试中,考生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都获得第一名,则可以获得“三元及第”的殊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B.有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故选B。6.(2023·江苏徐州·统考二模)“大美中国”采风活动之“寻访东坡”小组追寻东坡足迹由密州来到徐州黄楼,需要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才能继续前行。请根据语境作答。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由密州调任徐州知州,到达不久,黄河决口于城下,苏轼日夜(A),率民军挡水。水退后,为避免徐州不遭水害,苏轼奏请朝廷拨款,在徐州筑提、固岸并建黄楼。“荡荡清河埔,黄楼我所开”出自苏轼《送郑户曹》诗,此诗历数徐州山川胜迹和古今豪杰,亦写出了建造黄楼的初zhōng(

)。为庆祝黄楼落成,苏轼于元丰元年重阳节广邀名人故友,在黄楼赋诗作画。苏轼作《九日黄楼作》;苏辙、秦观虽不在徐州,也都作了《黄楼赋》;陈师道作《黄楼铭》……“黄楼聚会”kān(

)称徐州历史上的一场文坛盛事,黄楼因苏轼之名而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到徐州必游的风景胜地之一。苏轼在徐州两年间,抗洪保城、开发煤炭、劝勉农商、倡导文教、治盗安民。徐州老百姓对其(B),世代流传。古彭州官何其多,也唯有苏轼被叫做“苏徐州”。小徐为采风活动整理资料的时候,不小心把徐州几处名胜古迹的对联弄混了,请你帮他找找适合黄楼的是哪一副(

)A.于东山之麓,升高得景,放鹤适其所隐,比西湖之屿,随处皆梅,作亭名亦相宜。B.碧水柔波,不尽黎民厚意;黄楼明月,长留太守清风。C.血泪洒鸾笺,七字清吟酬白傅;香魂依燕幕,千秋遗迹并黄楼。D.风吼雷鸣,拔山除暴;云飞旗舞,戏马兴戎。【答案】B【解析】考查对联。A.结合“放鹤”可知是徐州云龙山放鹤亭对联;B.“太守”指苏轼,苏轼在调任彭城(今徐州)三个月后,便面临一场人与自然的决战。那年的7月17日,黄河在澶州的曹村决口,洪水泛滥,淹没45个县。生死攸关之际,苏轼结庐城下,帅旗高举,身先士卒,蓑衣草鞋,指挥在抗洪第一线。他亲率5000民夫,无艰不往,苦战70多个日日夜夜,洪水终于退去。后来,经神宗皇帝亲自批准动工,在黄河边上修建了黄楼。黄楼的这副楹联,写出了徐州父老乡亲对苏轼的深深怀念与感恩,也道出了苏轼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情怀;C.为徐州燕子楼对联。燕子楼,原在江苏徐州城南。唐德宗贞元时,为尚书张建封故宅中楼阁。张建封侍妾。张卒后,关盼盼誓不再嫁,居此楼十余年而不改初衷。D.为徐州戏马台对联。上联赞颂项羽“徐暴”安良,叱咤风云;下联描述西楚霸王观戏马的情景,白云滚滚,战旗猎猎,人欢马叫。故选B。7、(2023·四川巴中·统考模拟预测)某校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登高·祈福”实践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文学、文化常识交流,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B.《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C.《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小说中的“变色龙”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D.“冠”是古代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2)下面是迎恩书院前院对联中下联的词语,其顺序已打乱,请根据上联重新排列。文脉

三峰

点睛

贯古今

回龙

笔架绵绵上联:飞凤浴火百顶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下联:【答案】(1)C(2)回龙点【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道家经典之一”错,《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属于如家著作;B.“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错,《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D.“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错,古代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故选C。(2)本题考查对联。解答对联题,要熟练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仄起平收。根据所给上联“飞凤浴火百顶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飞凤”为动词+名词的结构,那么,下联应选择“回龙”;上联“浴火”为动宾结构,故下联应选“点睛”;上联“百顶”为数量词,故下联应选“三峰”;上联“翎冠”为名词,故下联应选“笔架”;因“笔架”为“山”字形状,故用“三峰”来修饰;上联“盛德朗朗”为主谓结构,“朗朗”为叠词,故下联应选择“文脉绵绵”;上联“昭竹帛”为动宾结构,故下联应为“贯古今”;故下联合起来应为“回龙点睛三峰笔架文脉绵绵贯古今”。8.(2023·江苏泰州·统考二模)学校开展“走进传统国色,探寻文化之美”专题系列活动,你积极参与其中。【我探究】活动时,同学们对颜色中隐藏的文化密码进行了探究。请你用追溯词源的方法,探究“汗青”“青史”两个词语中“青”的文化内涵。【答案】示例:1.古人用竹简记事,2.竹子的颜色是青色的,3.故而在中国古代,青色与书籍有了微妙的联系。4.“汗青”和“青史”都是史册的意思。【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在中国古代,青色与书籍有了联系。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