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记承天寺夜游》

【文学常识】苏轼,字____,号____,世人称其为苏东坡。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派词人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____、弟弟____并称为“三苏”。此文写于作者贬官____(地名)期间。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地名)期间。默写句子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怀民亦未寝,----------。

【答案】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重点词语解释(红色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4、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2、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4、盖竹柏影也:大概是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短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主旨概括】文章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课外拓展

【甲】

浣溪沙

宋:苏轼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乙】某①启:仆②居东坡③,作陂(bēi)④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⑤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注】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丙】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而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一扇所持历尽。遂悉偿所负。

(《东坡逸事》)

1、解释红色词语(1)寺临兰溪(2)山下兰芽短浸溪(3)勿谓仆谪居之后(4)以青蒿粥啖之(5)遂悉偿所负

【答案】1、解释红色词语(1)寺临兰溪:临近、靠近(2)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3)勿谓仆谪居之后:贬谪,流放。(4)以青蒿粥啖之:用;给······吃(5)遂悉偿所负:全,都。

【词意积累--“悉”】

悉[xī]①[形]详尽。例: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论积贮疏》)②[动]倾尽所有,全部使出。例: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冯婉贞》)③[动]熟悉,详细地了解。例: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

(《人说王纵暴喻》)④[动]详述,细说。例: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⑤[副]全,都。例: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屈原列传》)[悉心]1.尽心,竭尽全力。例:主贤明则悉以事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2.将心意全部表达出来。

2、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解析】B,根据“也”字常位于句末的原则可断句。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B.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C.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D.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根据句意来划分: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故选:C。

4、翻译句子(1)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2)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3)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天气一直下雨并且又冷,有扇子又卖不掉,我又不是不肯偿还你的钱。(4)遂悉偿所负。后来卖扇子的人就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5、概括【丙】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苏东坡的怎样的小故事。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

讲述了苏东坡运用自己卓越的书法、绘画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还债的小故事。表现了苏轼灵活机智的性格特点和关心百姓疾苦的优秀品格。

6、学《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其词《浣溪沙》和其文《与章子厚》,能否也能证实苏轼是这样一个人,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答:能证实。同处贬官境遇中,《浣溪沙》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与章子厚》一文中,苏轼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

[译文]--苏轼《浣溪沙》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译文]--苏轼《与章子厚》

章惇公(指章子厚)亲启:我居住在东坡之上,开垦梯田种植稻子。(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头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说:“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我总是把自己当作田间老头,我的妻子还能医治“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

[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