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替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B.纯碱常用作胃药C.不锈钢可用于制餐具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答案〗B〖解析〗【详析】A.具有高效杀菌作用,可代替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A正确;B.纯碱碱性太强,不能用作胃药,B错误;C.不锈钢可用于制餐具,C正确;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D正确;故选B。2.下列化学成就不是由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是()A.侯氏联合制碱法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发现并提取青蒿素 D.发现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详析】A.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A错误;B.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B错误;C.2015年10月,我国化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C错误;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D正确;故选D。3.科学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在实验室创造出了超重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3 B.中子数为29C.最外层电子数为13 D.原子序数为13〖答案〗C〖解析〗【详析】A.根据可知,质子数为13,故A正确;B.根据可知,中子数为42-13=29,故B正确;C.质子数为1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C错误;D.质子数为13,则原子序数也为13,故D正确。〖答案〗选C。4.中国古代文献和诗句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碳酸钙B.“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的磁针石主要成分是Fe3O4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发生了化学反应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法”,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析】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A正确;B.磁石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故B正确;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答案〗为D。5.2022年6月,由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证实“四中子态”物质的存在。该物质只由四个中子组成,则其质量数是()A.1 B.2 C.4 D.8〖答案〗C〖解析〗【详析】该物质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0+4=4,C正确。〖答案〗为:C。6.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的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A.硫 B.砷 C.硒 D.硅〖答案〗C〖解析〗【详析】根据题意,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3,利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a+(-2)×3=0,解得a=+6,即R元素最多可失去6个电子,可推断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为6个电子;又因为,R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则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分布为2、8、18、6,一共有34个电子.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R元素为34号元素.34号元素为硒元素,故选C。7.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家务劳动化学知识A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白醋可溶解CaCO3沉淀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是一类具有弱碱性的物质,可中和胃酸C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NaClO具有还原性D用洁厕灵洗马桶洁厕灵中含有盐酸,可以与尿垢反应〖答案〗C〖解析〗【详析】A.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主要成分为醋酸的白醋能用碳酸钙反应,所以常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A正确;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具有弱碱性,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所以常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的能力,所以常用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拖地,故C错误;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盐酸可以与尿垢中的尿素反应,所以常用洁厕灵洗马桶除去尿垢,故D正确;故选C,8.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海引起了全世界强烈谴责,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氚、碘-131、铯-134、铯-137、碳-14等伤害性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铯-134和铯-137核外电子数之差为3B.碘-131核素与碘-127核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氕、氘、氚三种核素都含有中子D.碳-14和碳-12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详析】A.铯-134和铯-137是同位素,核外电子数相等,故A错误;B.同位素原子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B正确。C.氕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D.碳-14和碳-12是碳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B。9.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 B.离子的还原性:C.氢化物的稳定性: D.原子半径:X<W〖答案〗B〖解析〗〖祥解〗1-18号元素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X、W是阳离子,Y、Z是阴离子,所以X、W位于Y、Z的下一周期;再根据所带电荷数,则W的原子序数大于X,Z的原子序数大于Y。【详析】A.由分析可知,原子序数:a>b>d>c,A错误;B.Z在Y元素的右侧,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Y2->Z-,B正确;C.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Z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C错误;D.X与W是同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W,所以X的原子半径大于W,D错误;故选B。10.氯仿是一种液态麻醉剂,不溶于水,密度为,沸点,若将氯仿和水的混合物采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分离,则最有可能使用的仪器是()A. B. C.D.〖答案〗C〖解析〗【详析】氯仿和水互不相溶,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使用分液漏斗,故选C。11.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是烟气脱硫理想的吸收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B.碱性:C.碱石灰是烧碱、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常用于干燥SO2D.燃煤中加入碳酸钙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析】A.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CaO是碱性氧化物,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金属性:Ca>Mg,所以碱性:Ca(OH)2>Mg(OH)2,B正确;C.碱石灰是烧碱、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具有吸水性,但是显碱性,不能用于干燥SO2,C错误;D.燃煤中加入碳酸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因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正确;故选C。12.类推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是否正确。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推出Na2CO3溶解度小于NaHCO3B.由“2Fe+3Cl2=2FeCl3”反应可推出“2Fe+3I2=2FeI3”反应也能发生C.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D.Na、Mg具有强还原性,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Mg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答案〗C〖解析〗【详析】A.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但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A类推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B.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发生反应:“2Fe+3Cl2=2FeCl3”,但由于I-的还原性大于Fe2+,因此可推出反应:2Fe3++2I-=2Fe2++I2,而不能发生反应“2Fe+3I2=2FeI3”反应,故类推不合理,B不符合题意;C.H2SO4、HClO4是S、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元素的非金属性:S<Cl,所以可根据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该类推不合理,C正确;D.Na、Mg都具有强还原性,但由于金属性:Na>Mg,所以不能根据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就推知Mg在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该类推不合理,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位于不同周期,Y、Z、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Z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C.元素非金属性:Y<WD.Y和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答案〗C〖解析〗〖祥解〗X、Y、W位于不同周期且为短周期元素,可知X、Y、W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周期的元素,又X、Y、Z和W均为主族元素,可知X为氢元素;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可知Z为钠元素,Y、Z、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可知Y、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即Y为O(或F)元素,W为Cl(或S)元素,据此解答。【详析】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O(或F),Z为Na,W为Cl(或S)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Cl(或S),故A正确;B.Cl、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高氯酸、硫酸,高氯酸和硫酸都是强酸,故B正确;C.非金属性:O(或F)>Cl(或S),故C错误;D.O2-(或F-)和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D正确;故选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时,M层上不可能有电子B.同一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值一定为8或18或32C.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1〖答案〗A〖解析〗【详析】A.当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时,说明L层电子没有排满,M层上不可能有电子,故A正确;B.因周期表中1~6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为2、8、8、18、18、32,第7周期未排满,而相邻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若元素为ⅠA、ⅡA族元素,则等于上一周期元素的种类,若为其他主族元素等于下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因此,同一主族相邻元素核外电子数(或原子序数)可能相差2、8、18或32,故B错误;C.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D.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第二、三周期相差1;第四、五周期相差11;第六、七周期相差25,故D错误;故选A。15.“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B.SiO2能溶于烧碱溶液和氢氟酸,故为两性氧化物C.X为COD.流程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祥解〗石英砂与焦炭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O和粗硅;粗硅与HCl在300℃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iHCl3和H2;SiHCl3用H2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高纯硅和HCl。【详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A正确;B.SiO2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C.由分析可知,X为CO,C正确;D.流程中HCl和H2都是既在反应中使用,又在反应中生成,所以二者都可以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I.甲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干净后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淡黄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实验步骤①④实验现象(填字母)______________(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实验结论:(对金属性及非金属性进行分析)_______。Ⅱ.乙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4)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5)证明非金属性:。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中加溶液。若观察到C中_______(填实验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6)丙同学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他认为应在B、D两个装置之间添加装有_______的洗气瓶才能证明非金属性:,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B②.C(2)(3)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防止倒吸(5)①.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②.CaCO3+2H+=Ca2++H2O+CO2↑(6)①.饱和NaHCO3溶液②.CO2中含有杂质HCl,会对CO2与Na2SiO3反应产生干扰,所以在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之前应除去杂质HCl〖解析〗Ⅰ中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对比③④⑤可知,Na、Mg、Al为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由②可知,非金属性:Cl>S。因此可得结论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Ⅱ中主要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1)①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加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浅红色,故〖答案〗为B;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硫单质;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成红色;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氢气,故〖答案〗为C;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氢气;(2)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硫单质,说明非金属性:Cl>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对比③④⑤可知,Na、Mg、Al为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由②可知,非金属性:Cl>S。因此可得结论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仪器D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作用是防止倒吸;(5)证明非金属性:C>Si,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中加溶液,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硅酸白色沉淀,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6)由于生成的CO2中含有杂质HCl,会对CO2与Na2SiO3反应产生干扰,所以在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之前应除去杂质HCl,因此应在B、D两个装置之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才能证明非金属性:。17.现有A、B、X、Y、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A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B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请回答:(1)写出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2)比较X、Y的离子半径:X的离子半径_______Y的离子半径(填“>”“<”“=”)。(3)检验BA3的方法和现象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YZ的形成过程_______。(5)W元素的核电荷数是B、X的核电荷数的和,则W与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第二周期第VIA族(2)>(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4)(5)NH3>PH3〖解析〗〖祥解〗A、B、X、Y、Z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则A为H元素;B单质是空气中含最量多的气体,则B为N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Y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则Y为Na;Z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最高正化合价为+7,原子序数最大,故Z为Cl。据此解答。(1)X是O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2)X、Y的离子分别为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根据径大序小可知O2->Na+;(3)氨气是碱性气体,检验氨气的方法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4)Na、Cl原子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5)W元素的核电荷数是N、O的核电荷数的和,则W是P元素,N的非金属性大于P,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3>PH3。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k分别代表10种元素,请按照要求回答:abcdefghik……(1)元素a~k中,其简单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2)b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3)元素h、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4)g的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5)下列说法能证明金属性k强于f的是_______(填序号)。A.k的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更弱B.k的氢氧化物水溶液的导电性更强C.k的单质与水反应更剧烈〖答案〗(1)氟(2)(3)HClO4(4)(5)AC〖解析〗由元素周期表知,a~k分别代表H、C、O、F、Na、Mg、Al、S、Cl、Ca这10种元素,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1)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元素a~k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元素,对应简单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氟;(2)b为C元素,其简单氢化物为CH4,电子式为;(3)元素h、i即S、Cl,非金属性: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HClO4;(4)g的单质为Al,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A.k、f分别对应Ca、Mg元素,氧化性比弱,说明还原性:Ca>Mg,能证明金属性Ca强于Mg,A符合题意;B.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无必然关系,B不符合题意;C.Ca与水反应比Mg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还原性:Ca>Mg,能证明金属性Ca强于Mg,C符合题意;故选AC。19.实验室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O、)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设计流程如下:(1)步骤(Ⅰ)的操作是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3)写出步骤(Ⅱ)中和Fe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若用硫酸亚铁溶液制备净水剂溶液,除加入稀硫酸外,还需要加入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①HCl②③Fe粉〖答案〗(1)①.过滤②.引流(2)SiO2(3)2Fe3++Fe=3Fe2+(4)②〖解析〗硫铁矿烧渣加入过量稀硫酸进行酸浸时,氧化铁、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硅的滤渣A和含有硫酸铁、硫酸亚铁的滤液A;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铁粉将铁离子还原亚铁离子,过滤得到含有过量铁粉的滤渣B和含有硫酸亚铁的滤液B;控制一定条件滤液B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据此解答。(1)由分析可知,步骤(Ⅰ)为过滤操作,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故〖答案〗为:过滤;引流;(2)由分析可知,渣A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答案〗为:SiO2;(3)由分析可知,步骤(Ⅱ)中发生的反应为过量铁粉将铁离子还原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2Fe3++Fe=3Fe2+;(4)若用硫酸亚铁溶液制备净水剂硫酸铁溶液,除加入稀硫酸外,还需要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故选②。20.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苯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碘单质的颜色为_______。(2)③过滤时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为_______(答一种)。(3)步骤⑤中,苯_______(能、不能)使用乙醇代替,该实验操作所需仪器除铁架台,铁圈,烧杯外,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4)步骤④中还可以用Cl2,请写出Cl2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答案〗(1)紫(黑)色(2)浊液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没有抵在三层滤纸处(3)①.不能②.分液漏斗(4)〖解析〗由流程可知,①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得到海带灰,②加水浸泡得到不溶物和含I-的水溶液,③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含I-的水溶液,④MnO2氧化I-得到I2,⑤加入四氯化碳等萃取剂萃取碘,⑥蒸馏分离得到I2单质,据此分析解答。(1)碘单质的颜色为紫(黑)色。(2)③过滤时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为浊液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没有抵在三层滤纸处。(3)步骤⑤中,由于乙醇和水互溶,苯不能使用乙醇代替,该实验操作所需仪器除铁架台,铁圈,烧杯外,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4)步骤④中还可以用Cl2,Cl2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为。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替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B.纯碱常用作胃药C.不锈钢可用于制餐具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答案〗B〖解析〗【详析】A.具有高效杀菌作用,可代替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A正确;B.纯碱碱性太强,不能用作胃药,B错误;C.不锈钢可用于制餐具,C正确;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D正确;故选B。2.下列化学成就不是由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是()A.侯氏联合制碱法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发现并提取青蒿素 D.发现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详析】A.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A错误;B.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B错误;C.2015年10月,我国化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C错误;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D正确;故选D。3.科学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在实验室创造出了超重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3 B.中子数为29C.最外层电子数为13 D.原子序数为13〖答案〗C〖解析〗【详析】A.根据可知,质子数为13,故A正确;B.根据可知,中子数为42-13=29,故B正确;C.质子数为1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C错误;D.质子数为13,则原子序数也为13,故D正确。〖答案〗选C。4.中国古代文献和诗句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碳酸钙B.“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的磁针石主要成分是Fe3O4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发生了化学反应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法”,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析】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A正确;B.磁石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故B正确;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答案〗为D。5.2022年6月,由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证实“四中子态”物质的存在。该物质只由四个中子组成,则其质量数是()A.1 B.2 C.4 D.8〖答案〗C〖解析〗【详析】该物质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0+4=4,C正确。〖答案〗为:C。6.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的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A.硫 B.砷 C.硒 D.硅〖答案〗C〖解析〗【详析】根据题意,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3,利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a+(-2)×3=0,解得a=+6,即R元素最多可失去6个电子,可推断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为6个电子;又因为,R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则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分布为2、8、18、6,一共有34个电子.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R元素为34号元素.34号元素为硒元素,故选C。7.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家务劳动化学知识A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白醋可溶解CaCO3沉淀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是一类具有弱碱性的物质,可中和胃酸C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NaClO具有还原性D用洁厕灵洗马桶洁厕灵中含有盐酸,可以与尿垢反应〖答案〗C〖解析〗【详析】A.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主要成分为醋酸的白醋能用碳酸钙反应,所以常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A正确;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具有弱碱性,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所以常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的能力,所以常用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拖地,故C错误;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盐酸可以与尿垢中的尿素反应,所以常用洁厕灵洗马桶除去尿垢,故D正确;故选C,8.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海引起了全世界强烈谴责,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氚、碘-131、铯-134、铯-137、碳-14等伤害性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铯-134和铯-137核外电子数之差为3B.碘-131核素与碘-127核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氕、氘、氚三种核素都含有中子D.碳-14和碳-12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详析】A.铯-134和铯-137是同位素,核外电子数相等,故A错误;B.同位素原子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B正确。C.氕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D.碳-14和碳-12是碳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B。9.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 B.离子的还原性:C.氢化物的稳定性: D.原子半径:X<W〖答案〗B〖解析〗〖祥解〗1-18号元素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X、W是阳离子,Y、Z是阴离子,所以X、W位于Y、Z的下一周期;再根据所带电荷数,则W的原子序数大于X,Z的原子序数大于Y。【详析】A.由分析可知,原子序数:a>b>d>c,A错误;B.Z在Y元素的右侧,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Y2->Z-,B正确;C.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Z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C错误;D.X与W是同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W,所以X的原子半径大于W,D错误;故选B。10.氯仿是一种液态麻醉剂,不溶于水,密度为,沸点,若将氯仿和水的混合物采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分离,则最有可能使用的仪器是()A. B. C.D.〖答案〗C〖解析〗【详析】氯仿和水互不相溶,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使用分液漏斗,故选C。11.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是烟气脱硫理想的吸收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B.碱性:C.碱石灰是烧碱、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常用于干燥SO2D.燃煤中加入碳酸钙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析】A.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CaO是碱性氧化物,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金属性:Ca>Mg,所以碱性:Ca(OH)2>Mg(OH)2,B正确;C.碱石灰是烧碱、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具有吸水性,但是显碱性,不能用于干燥SO2,C错误;D.燃煤中加入碳酸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因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正确;故选C。12.类推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是否正确。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推出Na2CO3溶解度小于NaHCO3B.由“2Fe+3Cl2=2FeCl3”反应可推出“2Fe+3I2=2FeI3”反应也能发生C.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D.Na、Mg具有强还原性,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Mg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答案〗C〖解析〗【详析】A.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但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A类推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B.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发生反应:“2Fe+3Cl2=2FeCl3”,但由于I-的还原性大于Fe2+,因此可推出反应:2Fe3++2I-=2Fe2++I2,而不能发生反应“2Fe+3I2=2FeI3”反应,故类推不合理,B不符合题意;C.H2SO4、HClO4是S、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元素的非金属性:S<Cl,所以可根据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该类推不合理,C正确;D.Na、Mg都具有强还原性,但由于金属性:Na>Mg,所以不能根据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就推知Mg在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该类推不合理,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位于不同周期,Y、Z、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Z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C.元素非金属性:Y<WD.Y和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答案〗C〖解析〗〖祥解〗X、Y、W位于不同周期且为短周期元素,可知X、Y、W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周期的元素,又X、Y、Z和W均为主族元素,可知X为氢元素;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可知Z为钠元素,Y、Z、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可知Y、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即Y为O(或F)元素,W为Cl(或S)元素,据此解答。【详析】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O(或F),Z为Na,W为Cl(或S)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Cl(或S),故A正确;B.Cl、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高氯酸、硫酸,高氯酸和硫酸都是强酸,故B正确;C.非金属性:O(或F)>Cl(或S),故C错误;D.O2-(或F-)和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D正确;故选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时,M层上不可能有电子B.同一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值一定为8或18或32C.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1〖答案〗A〖解析〗【详析】A.当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时,说明L层电子没有排满,M层上不可能有电子,故A正确;B.因周期表中1~6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为2、8、8、18、18、32,第7周期未排满,而相邻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若元素为ⅠA、ⅡA族元素,则等于上一周期元素的种类,若为其他主族元素等于下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因此,同一主族相邻元素核外电子数(或原子序数)可能相差2、8、18或32,故B错误;C.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D.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第二、三周期相差1;第四、五周期相差11;第六、七周期相差25,故D错误;故选A。15.“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B.SiO2能溶于烧碱溶液和氢氟酸,故为两性氧化物C.X为COD.流程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祥解〗石英砂与焦炭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O和粗硅;粗硅与HCl在300℃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iHCl3和H2;SiHCl3用H2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高纯硅和HCl。【详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A正确;B.SiO2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C.由分析可知,X为CO,C正确;D.流程中HCl和H2都是既在反应中使用,又在反应中生成,所以二者都可以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I.甲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干净后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淡黄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实验步骤①④实验现象(填字母)______________(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实验结论:(对金属性及非金属性进行分析)_______。Ⅱ.乙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4)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5)证明非金属性:。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中加溶液。若观察到C中_______(填实验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6)丙同学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他认为应在B、D两个装置之间添加装有_______的洗气瓶才能证明非金属性:,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B②.C(2)(3)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防止倒吸(5)①.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②.CaCO3+2H+=Ca2++H2O+CO2↑(6)①.饱和NaHCO3溶液②.CO2中含有杂质HCl,会对CO2与Na2SiO3反应产生干扰,所以在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之前应除去杂质HCl〖解析〗Ⅰ中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对比③④⑤可知,Na、Mg、Al为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由②可知,非金属性:Cl>S。因此可得结论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Ⅱ中主要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1)①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加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浅红色,故〖答案〗为B;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硫单质;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成红色;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氢气,故〖答案〗为C;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氢气;(2)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硫单质,说明非金属性:Cl>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对比③④⑤可知,Na、Mg、Al为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由②可知,非金属性:Cl>S。因此可得结论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仪器D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作用是防止倒吸;(5)证明非金属性:C>Si,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中加溶液,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硅酸白色沉淀,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6)由于生成的CO2中含有杂质HCl,会对CO2与Na2SiO3反应产生干扰,所以在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之前应除去杂质HCl,因此应在B、D两个装置之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才能证明非金属性:。17.现有A、B、X、Y、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A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B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请回答:(1)写出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2)比较X、Y的离子半径:X的离子半径_______Y的离子半径(填“>”“<”“=”)。(3)检验BA3的方法和现象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YZ的形成过程_______。(5)W元素的核电荷数是B、X的核电荷数的和,则W与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第二周期第VIA族(2)>(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4)(5)NH3>PH3〖解析〗〖祥解〗A、B、X、Y、Z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则A为H元素;B单质是空气中含最量多的气体,则B为N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Y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则Y为Na;Z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最高正化合价为+7,原子序数最大,故Z为Cl。据此解答。(1)X是O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2)X、Y的离子分别为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根据径大序小可知O2->Na+;(3)氨气是碱性气体,检验氨气的方法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4)Na、Cl原子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5)W元素的核电荷数是N、O的核电荷数的和,则W是P元素,N的非金属性大于P,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3>PH3。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k分别代表10种元素,请按照要求回答:abc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