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可能用到的(技术)是A.蒸汽机船 B.飞机 C.原子能 D.互联网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6月2日10时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现任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外采取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动辄使用关税‘大棒’,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他国。”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A.降低了美国企业生产成本 B.促进了对华出口大幅增长C.损害了多边贸易体制权威 D.实现了全球资源最佳配置3.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如曾国藩所说,“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变,表明A.洋务运动推动政府施政方针的改变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传统“夷夏”思想彻底被抛弃 D.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政治4.宋太祖对丞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花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一只熏笼。今天做了天子,反而要了几天还弄不到,是什么道理?”赵普答道:“这是历来的条贯,不是单为陛下制定的,而是替陛下的子孙安排的,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这反映出A.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B.皇帝不愿生活受到大臣的制约C.宋代的皇权扩张得到有效的约束D.君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5.如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A.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C.农业改造提高农民积极性D.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刻和互助合作是走向共和国必需的道路6.秦巴地区位于今天川、渝、陕、鄂、豫五省市交界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逐渐成为两个诸侯国激烈角逐的战场。结合所学知识,这两个诸侯国应是A.秦国和楚国 B.秦国和赵国 C.齐国和楚国 D.齐国和魏国7.下图是创作于二战期间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立场是A.日本 B.中国 C.英国 D.美国8.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以下能反映5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的语汇高频词是A.人民内部矛盾原子弹高产卫星焦裕禄B.石油自给抗美援朝上山下乡王进喜C.“一化三改”中立富农全民炼钢邱少云D.三年自然灾害“三个世界”“三反五反”雷锋9.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10.《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11.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王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12.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体裁特征是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一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和约》关于。战争罪行”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欧洲的影响。14.(20分)材料扬雄,西汉末年人,他对先秦道、法、名家非毁儒家非常不满,又认为当今主流的今文经学家以“诡辞”遮蔽圣人之道,迷惑大众。扬雄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参以道家思想,从阴阳消长等层面,对天地人共通的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在对“玄”的解读中,他放弃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视“气”的原始性。在《法言》中,与当时流行的以孔子为“圣王”不同,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无异,并想以孟子为榜样,恢复圣人之道的真面目。他还针对流行的诚纬之说动辄以符瑞来解释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备了认知之心,诚纬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扬雄还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通过后天的“学”对人性进行修正,达到除恶成善的“修性”目的——摘编自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扬雄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一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二战中都有可能出现,排除ABC项。2、C【解析】

根据“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采取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会损害WTO的作用,降低其权威,C项正确;美国的保护主义只会引起相关方面的回击和国际竞争加剧,无法保证其企业成本的长久利益,不能保证其对华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只是美国优先,无法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ABD三项错误。3、A【解析】

材料“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体现出了清政府的对外议和的思想,而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对外主张影响到了清政府,故A项正确;B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彻底”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学习制度,只是学习器物,排除D项。4、A【解析】

由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强调对于王室生活用品发放“须逐级审批”、“台谏官的理会”等,反映出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A项正确;皇帝不愿受制约只是对部分信息的解读,B项错误;材料与皇权扩张无关,C项错误;君臣问答中没有体现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尖锐,D项错误。5、C【解析】

根据宣传画“1953年参加农业合作社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在农村进行农业改造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故选C;A与宣传画内容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从1958年开始,与宣传画时间不符合,B错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位于今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等一带,楚国主要是位于现在的湖南和湖北等地,故位于今天川、渝、陕、鄂、豫五省市交界处的秦巴地区,交战国应该是秦国和楚国,A项符合题意;赵国主要是在河北,B项排除;齐国主要是在山东,C、D两项排除。故选A。7、D【解析】

依据图片的内容可知,美国军舰在海面,水下是日本,日本脚踩中国,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必胜的立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制定了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路线,土地改革中制定了中立富农的政策,1958年以后又提出全民炼钢的大跃进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英雄人物邱少云,故C项符合题意;原子弹爆炸是1964年,A项排除;石油自给是1965年,B项排除;“三个世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D项排除。故选C。9、C【解析】

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中国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故此时同时存在三类企业的城市应该是上海,选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的年代,ABD中都没有同时存在此三类企业,排除。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罗马法强调物权所有者对物品在不同情形下的所有权,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CD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①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②体系宏大,内容细致;③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④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11、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选项A从题干引文中看不出来,排除。从引文中的“蔑视”等可以看出当时女工在社会上仍旧受到歧视,排除B项。从“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而斗争,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12、C【解析】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以年代为中心,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观点: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评述:材料中关于战争罪责的观点是片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共同促成的,不能片面地把战争罪责归咎于同盟国一方。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和瓜分世界。欧洲列强矛盾重重,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斗争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影响:欧洲经济严重衰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使欧洲遭遇政治危机,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任答3点即可)【解析】

(1)观点:主要依据材料一“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指出观点;评述:首先对材料观点进行评判,指出片面性,然后根据所学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和主观原因方面的知识,论证其观点的片面性。(2)影响:主要联系教材知识,从经济、政治、国际地位以及殖民地等角度展开阐述。14、(1)特点:融合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提高孟子的地位;理性看待流行的谶纬之学;主张善恶相混的人性论;重视学习与教化。(2)背景: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社会上今文经和谶纬之说盛行;融合各家思想完善儒家的趋势;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解析】

(1)依据材料“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参以道家思想,从阴阳消长等层面”来看,融合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依据材料“放弃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视“气”的原始性”来看,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依据材料“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无异”来看,他主张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