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课改协作校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新课改协作校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新课改协作校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新课改协作校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新课改协作校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新课改协作校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古希腊雅典,口头话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在民主政治的决策机构公民大会上,还是在民主的审判机构公民法庭上,抑或在城邦一年一度的公共葬礼上,政治领袖字斟句酌的精彩演说都是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这一现象本质上是雅典A.公民积极参政的反映 B.演讲发达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D.政治体制的产物2.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认字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思想观念有所转变3.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4.1931年,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里指出:“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法是没有的。”据此,苏联A.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B.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C.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D.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5.“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材料中的“这个新的巨人”是指A.神圣罗马帝国B.拜占廷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6.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个世纪。以下经济方面的变化最能支撑宫崎观点的是A.劳役和实物赋税;货币赋税 B.实物农业经济;商品货币经济C.内陆经济;海洋经济 D.农业经济;工业经济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8.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9.多数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A.政治革命 B.交通变革 C.世界联系 D.军事因素10.1917年12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案由海关征收每百斤出口正税银l两外,其应纳50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免。”这一规定旨在A.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B.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C.改善对外贸易环境D.促进自然经济瓦解11.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最广大的人民是中间阶级。如果不顾及中间阶级的利益,不尊重中间阶级的参政权利,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不可能的。此文意在A.缓和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B.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反蒋C.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 D.初步建立基层民主制度1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3.如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A.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一 B.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缓慢C.美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 D.世界工业格局发生变动14.20世纪初,梁启超强调:“国家所最渴望者,为国包资格了鼓吹革命者亦认为:“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在当时思想家中,“中国自开国以来,未尝有国民”成为一种共识。这些看法A.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B.折射了军阀割据的现实C.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15.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编制《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法国从1947年起相继编制过七个中期经济计划,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从1967年起都编制了类似的计划。这些做法A.表明国家推行指令性经济B.主要作为经济参考指标C.造成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D.导致国营经济效益低下16.“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这一历史穿越了历代文明,从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到古典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再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还穿越了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连续表现形式。”文中提到的“古典文明”产生的地区是A.东亚 B.北非 C.西亚 D.欧洲17.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该地区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可以追溯到:A.公元1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6世纪18.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19.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20.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22.假设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到了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B.乙同学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和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23.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以下文明成果产生于该“轴心时代”的是A.楔形文字 B.十二铜表法 C.甲骨文 D.伊斯兰教24.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A.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B.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C.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D.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25.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26.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7.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当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B.民主政治的完善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D.内阁权势的扩张28.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29.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公使曾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了”,这是因为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天津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30.下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A.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2.古希腊有些城邦,贵族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民负责改革法律,以消除最明显的不公正现象。雅典的梭伦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族。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梭伦:“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剥削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对于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33.选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时,选举制度发生极大变化。他用州重(州望)15郡崇(郡宗)乡豪代替大小中正,用“无复膏梁寒素之隔”代替了门选,用“不通一经,不得为官”代替了二品系资。梁武帝时学校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各有学生数百。国学馆学生,不限贵贱,“皆引寒门隽才,不限人数”。梁时出现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肆,寒品后门”,都要“随才试吏”。——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材料二北宋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又称“封弥”)制度。不仅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姓名、乡贯,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又实行誊录法。规定誊录必须依试卷原文誊录,不准随意篡改文意或增减字句。誊录卷被称为草卷,评阅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此外,还制定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直到考试结束。——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梁武帝选举制度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古希腊雅典演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注重语言表达恰恰是雅典政治体制的反映,故选D;AB项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本质,排除;重视语言表达并不能说明思想文化繁荣,排除C。故选D。2、B【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移风易俗。“怅然若失”说明普通市民对社会变革一时不太适应,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有个别人物对剪辫的态度,不能说明剪辫易服难以推广,故A不符合题意;C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变革,故D不符合题意。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不是突出上海市国际大都市,排除A;材料提到“电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故选B;材料将孟德斯鸠当作曹操,说明启蒙思想在中国没有广泛传播,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的信息,排除D。考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4、B【解析】

根据“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可知,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使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故B正确;1931年苏联没有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排除A;材料反映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无法体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排除C;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5、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453年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D选项符合题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后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A选项排除。拜占廷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B选项排除。阿拉伯帝国是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存在时间是632年-1258年,C选项排除。6、B【解析】

中国的唐宋之际是农业经济为主,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早市繁荣,交易用的纸币出现。故B正确;北宋时期尚未实行货币赋税,排除A;中国的经济在唐宋时期依然是小农经济为主,排除C;工业经济是近代才出现,排除D。故选B。7、D【解析】

材料说明,民国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倾向于“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化的深远影响,故选D;A项“民主共和”,B项“素质普遍较低”,C项“依赖”等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农场”,与工业无关,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增加,D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所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此时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使国家农场生产与私人生产形成鲜明对比,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弊端9、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把新航路开辟作为历史分水岭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即世界从分散的到整体发展的巨大转折着眼,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角度思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因此C选项正确。以英国革命作为近代史开端的观点侧重于政治革命,A选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并未直接引发交通领域和军事方面的根本变革,两者不是这一划分视角的侧重点,B、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洋政府减轻手工棉布的出口关税,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故答案为B项。A项,“民族工业”是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而材料信息是手工业棉布,不符,排除;C项,改善外贸环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等自然经济解体相关的信息,排除。11、C【解析】

根据材料“1941年”“最广大的人民是中间阶级”“不尊重中间阶级的参政权利,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主要目的是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缓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主要目的是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抗日,而不是反蒋,B项错误;初步建立基层民主制度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错误。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的信息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级制度(九鼎)13、D【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在1913年,美国、德国工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英法这两个传统工业大国,即工业格局发生了变动。D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比重,并非整个国民经济,A排除;比重不能看出增长速度,B排除;此时,英法等老牌国家所占殖民地最多,C排除。故选D。14、A【解析】

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者以及当时思想家都在提倡国民的重要性,这种主张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20世纪初正值民族危机,思想界多主张学习西方,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心不足,而且国民这一概念也是西方的舶来品,C排除;梁启超并不主张革命,因此D与国民概念无直接因果联系,排除。15、B【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战后日本、法国等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作为经济参考指标,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推行指令性计划的是苏联,不是日本、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C选项错误,编制计划与造成经济负担沉重没有必然关系;D选项错误,编制计划与国营经济发展情况也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6、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学术界通常将古希腊、罗马称之为古典时代或者古典世界,并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界定为古典文化,因此文中提到的古典文明产生的地区是欧洲,D正确;东亚、北非、西亚都不属于古典文明产生的地区,排除ABC项。17、D【解析】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巴尔干半岛后,从16世纪开始不断与奥地利、俄国等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战争,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不时爆发矛盾冲突,因此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火药桶”可以追溯到16世纪,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排除。18、C【解析】

从材料中的“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来看,说明唐中叶以后的土地转移主要是通过买卖来完成,这一转变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土地买卖会导致大土地所有制的扩大,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B项中的“根本转变”说法绝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与这一转变无关,排除D项。19、A【解析】

根据材料“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可知这些公司大大促进了英国、荷兰和法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符合题意;17世纪时主要是以重商主义为主,还没有建立起自由贸易体制,排除B项;17世纪时世界市场刚开始出现雏形,经济全球化尚未出现,排除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项。故选A。20、D【解析】

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21、C【解析】

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克服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过去放任自流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知道,“现代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故选C;现代资本主义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由于无论传统的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内阶级矛盾始终难以化解,排除B;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大规模经济危机必然周期爆发,排除D。2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三类。平民既是才干优异,也不可能受封,故B符合题意;甲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丁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这三者都会被封为诸侯,故ACD不符合题意。23、B【解析】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前449年,符合轴心时代,故B正确;楔形文字产生于前3400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甲骨文产生于商朝,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故C错误;伊斯兰教产生于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故与材料不符,D错误。24、C【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来看,这一时期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是为了即将开展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故答案为C项。当时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利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排除B项;1955年大跃进尚未发动,排除D项。25、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26、D【解析】材料反映的变化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造成的,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1956年底;BC项是1958年。27、D【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较大权力,材料中“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说明内阁的权力逐渐超越了议会,故D正确;下院是立法机构,故A错误;材料说明是权力的转移,不是民主政治完善,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议会监督权力,故C错误。28、B【解析】

根据材料“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可知,这是因为这些措施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B正确;A、C、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9、D【解析】

依据材料中“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因此D选项正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A选项错误;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但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B选项错误;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0、B【解析】

依据图中“农业合作社是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是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故B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是1978年,排除D。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民族融合,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农耕经济占居主导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2)新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

(1)第一小问,“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