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范文_第1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范文_第2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范文_第3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范文_第4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得意。〃每个学生都是一本

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

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以“赏识教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要

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参考范文】

赏识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

素质和根基不同,每个学存在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

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学困生

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开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

得以提高。应若何赏识学困生呢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鼓励,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

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

用赏识性评语。

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

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都助。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

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样会让学困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希望。“关心”不仅

表达了教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

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

现学生的闪光点,开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

生前进的勇气,从而到达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评语是对学生进展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

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无视了教育民主,无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

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c为此,教师应尝试将

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鼓励。如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

“你进步了!〃“教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

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

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

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

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

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

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

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教师帮写一篇。整师便

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展的时候,识字的

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熟去责问教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

是刊定钓,无论若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要求:请用标准的现代汉语写作,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

流畅,不少于800字。【参考范文】用生活丰富教材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

相当一局部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

“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若何写,我就若何讲;写进书本的

都是正确的。"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

时候出现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

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

堂气氛单调、沉闷。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

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

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

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

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

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

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劝的奴隶,既要运用教

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

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

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那位大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教师,

一元六角人民币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

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

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

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

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局部,教师要

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包括学生的经历、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我们

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作为教师,

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

“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28、〔幼教和小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

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一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

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

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代表了他的“行动

一知识一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

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

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索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

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

和根基。在教学过程中,要到达教师传瞰口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刃坏但

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日:”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日:”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是知之,而和亍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

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山大川,历

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烈狮;托尔

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

唯有"行〃了。方可验国斤"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

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

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有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承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器官参与学习,实现

闻、见、做的统一,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

【解析】

从题干分析,抓住三个关键词:闻、见、做。闻和见的统一,便是知,做是指行动、实践。

本文立意,知行统一,重于行之。本篇是议论文。开篇点名总论点:"学贵于知之,更贵于

行之,知行合一,重于实践。"文章主体局部,重点论述"知〃和"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

系,即"知"是"行"的前提和根基;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

结尾处,论述实践的必要性,重申观点,总结全文。文章总体是总一分一总构造。

作文分值在《综合素质》科目的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能够得到这50分中

的35分以上,就决定此科目基本可以到达及格分数。从历年真题来看,文体

要求十分鲜明,只许写记叙义或是议论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90%的学生选择

了写议论文。

议论文高分必须注意哪些因素审题立意和素材模块已经在秘籍1和秘籍2

中说明了,秘籍3就是提供最简约的议论文构造。你只要把该填充的内容恰如其

分地放到构造之中,就可以快速成文,即节约了珍贵的考试时间,也保证了作文

的构造合理。

第一局部:点【引论】,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论点

第二局部:正、反、深、联【本论】.正面事例+反面事例+辨证分析+联系

现实

第三局部:总【结论】,收束全文,照应开头

【范文】树立正确人才观,因材施教促开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

要。即使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著名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

点,让孩子们焕发出属于自己的荣耀。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

程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开展。【点】

教师不仅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

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能否把学生

培养成才,关键因素是教师。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自学成材,原是一名

书籍装订工。是戴维的大力推荐,才让他有时机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是戴维引

导他进入欧洲的科学界,才让他有了成为优秀物理学家的可能。正是戴维对于法

拉第的发现和培养,成就了科学史上一颗伟大的新星。【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试图通过挖苦、挖苦甚至体罚

的方式,让学生立刻就改掉缺点,顽石马上变美玉。对于成年人来说,挖苦和处

分有时候确实会起到令人觉醒、催人上进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用来催促心

智并不成熟的孩子。挖苦挖苦可能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在孩子心里留下

阴影,让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也有一些教师过早地判定局部学生不

能成才,放弃了对他们的耐心培养,任由这些学生向厌学的方向渐行渐远。【反】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安康开展,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学术精英。

正如清朝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

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无多苛求。〃一个班的学生又何尝不是

这样。如果我们能发现、发挥或开展一个学生的长处,那他就可能扬长避短、成

为有用的人;如果我们过分挑剔、指责或攻击他的短处,那他就可能自暴自弃、

成为一无是处的人。【深】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标准全面、人人成才、

特色成才的理念,化泥上成砖瓦、锻矿石成钢材、变树木成栋梁,皆为有用之材。

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师需要用雪亮的眼睛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

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承受教育,使学生保持进步的动力。教师可采

用新奇引趣法、活动启示法、动手操作法、质疑探究法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联】

只要教师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待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用宽容的心

胸对待学生、用真切的感情欣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就一定能在学生

的心底激发出前进的动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建设

者。【总】

以上范文,请大家按照其层层推进的构造,根据考试时的题目和材料进展填

充后使用。最后,再教大家一个小招数,清晰的书写-----你的作文比别人多5

分的秘诀:

1.标准、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标准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

2.美观端正,清晰易辨;字体在方格内,占用空间约三分之二;

3.笔画到位,不能因为书写速度快而使字体变形;

一、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请以师德为话题进展写作。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例文】大爱无声师镌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日月潜形,阴风哭号,房屋坍塌,横尸遍野。那场消灭性的八级

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5月12日14时28分。几秒钟的时间.一座

座城市、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几秒钟的工夫,我们几万名同胞身陷废墟。生

命垂危。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也就在这一刻,绵

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教师临危不惧,镇定自假设,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

不安全,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一个、两个、三个……,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

年轻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决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

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教师却永远地倒下。

谭教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把戏年华的谭君子和在怀中嗷嗷待哺的

小女儿;谭教师走了,他在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

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荣耀的称号.

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存在空

间的张米亚教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教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

在环抱三名学生的向倩教师、屡次冲回教学楼营救学生的母智慧教师、舍弃亲身娃娃一心想

着别的幼儿的聂晓燕教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的瞿万容教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

那极其短暂的瞬间,在那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丝豪的害怕。毅然将

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亡的不安全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师者对学生最诚挚的爱。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为救学生市被大浪吞噬的上海师大教授贺宝根教师、时刻牵挂师生冷

暖忘却自家天寒的山东省庆云县教研室主任周主信教师、在暴雨和洪水面前舍掉自家财产.

让32名群众转危为安的退休教师李明素等等。一件件、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例子.见证了新时

代人民教师的风采,见证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形象,见证了这崇高精神的背后人民教师那

颗强烈的责任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种责任心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内在

的品质和良知,已经内化为不自觉的日常行为。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在教学一线上,不乏

像谭千秋、瞿万容、贺宝根等那样把爱放在生命之上的好教师,更有许许多多虽没有惊天动

地的壮举但同样创造着伟大的荣耀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学

生日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学生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学生他们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

能尽父母的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正在用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努力、每一份汗水,诠

释师德的伟大与崇高。他们正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这种寓平凡于伟大的事迹,也可以震撼人心。

此时此刻.我已泪如泉涌。恐怕我倾尽言语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深情敬意,只能以拙文

钝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沉痛哀悼。我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永远记住他们英雄的姿势、

生命的壮举。因为,从这一秒开场,还有无数的人民教师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

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他们一样,在不安全面前绝不颤抖!

二、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

畅。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

是责任,更是一种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

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教师相比.范美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不安全时他

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

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应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

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作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若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

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单

独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

丈夫第一次的举动表达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

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

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

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

大灾过后必有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一个教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

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单独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

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

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

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的一条新规

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今年高考期间。碰上余震发生时。在场的3名监考教师要负责

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监考教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前

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迎合了即将进展中的高考。而现在,当我

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

为可能也就表达不出人性与责任了。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换句话

说,用相关的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

都有利己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

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一一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

择是正确的。是在挑战中国.西传统道德观。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

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

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

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

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场失去了自己,也失去

了世界。

争论还在继续。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场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

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终究占到了多大的比率一一让

每个人反思吧.

三、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会经历一段困难甚至于痛苦的转折,在这一时期,教

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执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可能会出现教师情

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

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例文】四管齐下抑制职业倦怠

当前中小学教师中间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息现象,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个人意义感和教育教

学工作。究其原因。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动机的缺失造成的。而造成教师动机的缺失又有很

多具体原因,如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使他们感到失望,对自主和尊重的强烈需求长期得不到

满足而使他们失去信心与热情,工作环境中的人文关心的缺乏也会使他们的热情消退,等等。

我认为针对职业倦怠应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薪酬鼓励

亚当・斯密首先提出薪酬对教师倦息的影响,这在现实中也是符合道理的。人们普遍认

为,对代理人最传统最直接的鼓励方式是鼓励性报酬。教师既有其专业性的一面,同时也有

其与常人共同的人性。鼓励性的报酬安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所有职

业收入中所占的地位的上下位次:二是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鼓励机制,即建设在从教年限和

国家政策根基上的增长和绩效上的鼓励。做好第一个方面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是对在职教师继续从教的鼓励;做好第二个方面则可以鼓励教师更加尽心工作,提升专业素

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晋升制度

晋升是对教师工作与能力的认可,本身就是鼓励性质的,专业组织中流行的“非升即走”

惯例。越来越影响到聘任制下的教师管理。制定建设在教龄和绩效根基上的晋升制度,一方

面是对教师表示认可,鼓励其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起到挽留教师的作用。教龄与经历是教

师的珍贵财富,学校应当对之提供相应回馈,经历丰富的老教师理应受到更多的鼓励与尊敬。

(3)授权与问责

学校应当建设完整的授权与问责机制。以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思想上和行为上

的独立性以及自治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拒绝在外部压力下做事,尤其是在规则、规章、

秩序和最后期限的压力下工作,因为这些外部压力干扰了他们的自治需要。人在拥有较大自

主权时会更加自信、自尊,对自己的表现也就有更高的要求。通过鼓励个体自主决策,方案

自己的行动路线。并且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可以增进他们的自主与自我决定需要。问责是对

授权效果的监视检查,以鼓励教师。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目标。

(4)人文关心

人们总是脱离开人性而只就教师的职业特点强调教师是楷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

的付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教师为人师表提出过高的要求,使教师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教师也有被满足的需要,而这却常被无视。教师是一个情感高投入的职业,情感的高投入及

高收益会带来极大的幸福感,但别人往往只看到教师幸福及充实的一面,并不了解教师工作

的另一面,即情感高支出的同时,其折磨及挫伤也可能更大。长期以夹的专业特性已经融入

到教师的人格特质,使他们极其看重其投入的情感价值以及被人的尊重。就学校范围来看,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心可以有效地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的人文关心表达在方方面

面:善于倾听:对教师工作的表扬与支持;多与教师交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重视对教师

的培训|;等等。这些都可以照亮教师心灵的天空,可以让教师感受到尊重。建设起领导与教

师之间的信任感。我们不应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也有自己的需求以及缺点,需要

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与帮助。当他们遭遇到职业生涯开展的瓶颈、产生职业倦怠时,外界

的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重新给他们点燃热情之火,助他们顺利走出困境。

四、题目: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参考例文】教师.我向往的职业

教师.一个很微小又很朴实的词,却又闪耀着平凡的光辉。教师多少年来被各种各样的

人评价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教师是个既伟大又平凡的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之所以说是“最崇高〃、“最光辉〃,就是因为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造一座房子或桥梁的人,我们称他为建筑工程师;设计工厂合理

流程的人,我们称他为工业工程师:研究更好地养花种花、美化环境的人,我们称他为园艺

工程师。然而教师却是灵魂的工程师,那就意味着要塑造人类的思想,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

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精神花园里的一个园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播人生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除心中困惑等

等,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所要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等于是把知识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下

去。所以,在我看来.教师更像一个接力赛的队员。这个接力赛的总长度是人类的整个时间

长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悠悠无尽头。整个接力赛的队员主要由一代一代的教师组

成,一代相当于一棒。历史赋予我们特定的一程,我们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知识接力棒,然后

跟时间赛跑,直至跑完我们的这一段,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代的人。一棒一棒,无穷无尽。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三种情况:

一是没有按要求传到或是传错了、传丢了,这是混者。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而误人子弟

者即是。二是刚刚符合要求传出,这是庸者,平庸无进而得过且过者即是。三是不但按要求

传到,而且增进了自己的内功。使知识接力棒本身越来越新、越来越芍用,这是智者。创造

创造,作出奉献,人类会一定记住他。我想,我绝不能做阿混,至少要平庸,然后追求智!

当然要到达智,需要付出艰辛卓绝的努力。首先必须有一颗爱心,然后是练好教师的各类基

本功,如语言、写作、书写、板画、计算机等,再是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有所创造,有所奉献!

让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人们更多的真知,让我的生命燃烧得更有意义吧!

五:写作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请以"学生

的学习习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若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每

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促成我们的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性

格又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

重要!回忆这半年来,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场。

树立和稳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就要让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为每个学习阶段制

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

记得刚开学时,除了初俊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外,其余的孩子对学习都很茫然,还有更

多的学生对自己基本就没抱任何希望,所以一开学班上就出现了严重不守纪律的现象。面

对这种情况.我想:必须尽快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针对自己实际能刀明确学习目标!于是.

我设计了一个“自我鼓励卡”,让每个学生在卡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座右铭、近期目标和远

期目标。让学生寻找一些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话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预定上学期通过努力后应该到达若何的一个认知水平,这是近期

目标;通过半年的学习,你希望自己获得哪些成功,这是远期目标。这份“自我鼓励卡”要

求学生认真思考后,认真填写,并贴在他们的课桌面上,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现实与愿望的

距离越来越小,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自我鼓励卡〃完成后,我让学生亲自

设计自己的心愿卡,并写上自己的心愿。心愿卡制作得非常漂亮,几乎所有的孩子的心愿都

是考试考个好成绩好回报家长和教师。孩子的每个教师也在他们的心愿卡上写下几句鼓励的

话语,孩子的父母为孩子送上殷切的希望。就这样,一张小小的心愿卡,浓缩着父母教师的

期望,满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引领着孩子们在学海中翱翔;卡上每一句深情的祝福,都会时

刻鼓励孩子们奋进。鼓励卡和心愿卡为树立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无论走进哪个班级,我们都会发现班上有各种争星评比活动,这些活动决不流于形式,

而是短时期就见成绩的活动。也就是说每个月就会有评选结果,每个月我都会给那些获奖学

生颁发奖状和奖品。通过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在评选活动中,

我绝不把眼光只放在好学生身上,让那些后进生望洋兴叹,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将是一种打击,

更会消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评选活动中,我会不断更换评选条件及内容。比方,为了让

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作业,我在班上开展了“我的作业多棒"这一评选活动。两个月的评选

对象不同。九月份我评选作业写得最漂亮的前十名同学,为的是在班级中树立认真书写的典

范;十月份我改变策略,评选对象改为作业进步前十名的同学,为的是促进那些书写不工整

的学生学会认真书写。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当学生

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班级学习气氛也才会形成。

再次,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无论带哪个班,我对学生都有一个要求:各科作业必须按时完成。首先,作为教师的我

们应该做到:作业布置一定要适量。其次,我教学生学会若何"挤”时间写作业。i般语文、

数学课一上完,语文、数学作业就布置了,学生就知道把有些空余时间“挤”出来完成作业。

而属于学生活动的时阎我完全交给他们,我送给他们的一句话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

痛快。当学生学会若何“挤〃时间完成作业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有着你无法估量的潜

能。

最后,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配合学校“我和好书交朋友”的读书活动,

我设计了一个“读书有感”的小册子,放在书柜里,让学生看完一本书就马上在册子上写下

自己的读书感想。我会定期检查,在写得好的感想后面我画个,并奖红旗贴在墙报上。

学生在“读书有感”这本册子上越写越好,由原来的1—2句到后来写一段话的都有,并定

期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也为学生语

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

期开展的艰辛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

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精心地去关注、训练孩子的行为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六、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

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展写作。义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论道德养成途径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

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

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获得。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也曾

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终究可教吗?我认

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三条:典范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

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典范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

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

体等)的影响,社会气氛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心理

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心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历

会在个体的心理开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对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

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展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

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防止地隐含其中一一普通课程的

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在语文的学

习中,个体常常会沉醉于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

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表达了一个人的道德。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

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

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外表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

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

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标准的

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

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标准受教育者的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

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应追求的品质,但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

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气氛,不但要在

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气氛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开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七、论教师的角色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深入地实施,那么新课改应该若何落实雀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将若何定位?教师若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将教师定位于

知识的权威者。在我们眼中最经典的教师形象就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课堂上这位长者总

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学生要么凝神倾听,要么低头记录。教室里除了教师的声音之外,一

片肃静……尽管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讲实施素质教育,但常常是教师们一面喊着素质教育的口

号,一面原有的教师角色定位和课堂模式依然如旧。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

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求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快速地转变观念,进展角色的转换。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关系相当密

切,教师可以说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转变哪些观念呢?

“课程是活动,是经历。〃这是新一轮课改强调的课程理念。其特点为:课程是人的各

种自立性活动的总和,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并实现自

身开展的活动。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课程,强调以学习者的

兴趣、需要、经历、能力为依托来实施课程;强调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这

种全新的理念,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主动性,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获得开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赏心乐事。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

进展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采用被动承受式的学习方式去记忆教师

讲授的知识,而不能独立地探索讨论和发现新知。在学生观上,应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

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开

展智力、养成良好习惯;在教学价值观上,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

开展和个性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师生观上,

应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应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

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开展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标准进展内化;在教学评价和

教学质量观上,应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鼓励性的功能,以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的开

展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要成功地实现和新课程理念的对接,教师必须进展以下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首先应当是学习者。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的过程。教师要体验新的教学理念并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现今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教师抱着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陈旧的专业知

识而不加以更新,势必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见,教师的再学习是多么重要。

二、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能够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

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将是教师

必须扮演的角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帮助学生

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正确途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认同学生的

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到学生中间去,

从学生的经历出发去开发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研

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

师的角色也应该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地

“旁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或经历行为与道德体验形成经历,转化为知

识和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泼、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再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审视反思、收集信息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进展学

习评价。总之,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

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担任这一角色。

四、教师应该成为“大会的主持人〃和沟通者。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

同开展的过程,强调人人参与,互教互学,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强调学生作为有灵魂、

有尊严的人应受到尊重。把更多的说话权让给学生,在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中,做一个“主持

人〃和沟通者,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在对话中与学生形成共识、制订行动方案。

五、教师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

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要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

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一改“教书匠”式的教师形

象,学会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这一新的角色的转变将有利于确定教师的研究地位,

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它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

质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八、论若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

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和表达学生的主动学

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于广阔教师来说,当前最

亟须解决的就是若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若何才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很基本的道理,或许我们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会重视

这个问题,但我这里要说的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认真分

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展适当的调整,用

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用一些最感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

内容升华、扩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也一样,如果一上来就学一

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就会使一局部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失去

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情景创设,引起关注

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

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

社会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

和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许多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

识.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必

然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循循善诱,解放思想

对学生学习兴趣而言,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间的各种不

同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各种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言传身教,扭转学生的一些思想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

正确认识到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却是能够做到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

名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展观念

上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当然.这种思想教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以简单的大道理去说服学生,而是要

通过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心理症结。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说服力,

并且要持之以恒;当然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这样去做。师生互相配合,才能到达我们所

期望的效果。

以上是对若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归纳的

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

反思和总结,为进一步搞好课改下的教学作出自己的奉献。

九、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

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会开展的

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

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

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

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

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

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

有学生所想的那•滴。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

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推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

“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

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o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教师,”学高”指的是本

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若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

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开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

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

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

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

机械的重复.

随着时代的开展,可以肯定的说,今后学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和

能力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唯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

新的能力,向他人虚心好问,不断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力争使自己的

那桶水成为“常流水",才能让学生得到学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也许学生

想要的并不在我们的“常流水”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这其中学生到寻找知识的方法,

共同寻找,唯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

诚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困难的过程,但作为一名教师从一滴水做起,让一滴又一滴

鲜活的、知识的水珠,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才能托起祖国明天的风帆!

十、师爱的智慧

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

“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

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

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安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

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若何去爱,若何把握爱。

第一,爱生如人。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

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

作为“园丁〃的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

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标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学会做

人"!

第二,爱生如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

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

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应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

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爱生如子。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于是乎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

和自理能力。

“存在〃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

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安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

“安康”,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

“学会存在〃。

第四,爱生如友。把学生当用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

更不要“命令”。

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教师要以爱为杠杆,

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

“学会共处〃。

第五,爱生如己。把他人当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

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

使他们“学会做事”!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

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作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

育广深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十一、良好师生关系

国家的开展,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效若何在一

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根基。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开展不平

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建设良好的

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以若何的途径和方法去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要“塑造”好教师的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若何与学与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

关系的,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师者”的架子,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甚至认为与学生

打成一片不成体统。长此以往,产生了隔膜,便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感。其实,要

塑造好教师形象,维护师之尊严、威信,只有从课堂教学、课外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以

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和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承受。在学生心目中有一

个较好的形象是建设起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第二,教育要务实避空。如果我们教育者对某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避,或者

隐瞒某些事实的真相,学生就会疑心,继而就不相信教师讲的道理。或者教师张口、闭口大

道理,致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渺茫,觉得教师说话空洞,不切合实际,从而使教育起不到

相应的作用,学生慢慢地疏远了教师,师生关系就会起变化。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

目的、有方案、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组织他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

活动中承受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又能到达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不断改良师生关

系,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第三,不断改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基,

改良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建设和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倘假设教不得法,学生听不

懂,学不会,知识、技能差,成绩低下,教师不满意,家长难承受。学生处于两面受压,精

神负担大,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对教师教育教学产生抵触,从而恶化了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

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改良教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应该让学生对

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才能建设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师生间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它可以使师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

地缩短距离,从而改良关系。

总之,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展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

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十二、让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就是为了到达不教"。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穷其一生想要到达

而难于到达的境界。在未来世界,学会若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翻

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今天的课萱应致力于学生的长远

开展,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努力。

一、学会观察

“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

识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

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

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展观察,使学生能透过外表的观察,分

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

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二、学会体验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的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体验一一金人民币买不到的财

曷。

创设体验性学习,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口自主生成独特的感悟

体验。因为体验与创造不仅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也是学习的基本和目的。教师要树

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把课上到孩子

的心坎上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会思维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

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

感知和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展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

依存的关系,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

的人,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

四、学会发现

发现是学习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根基。一位哲人曾说:“学习的快乐是发现。”波利亚

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

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

会发现问题、发现猜测、发现真理、发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注重体验、训练思维、促进发现是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它

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同一教学活动,又能促使以上几个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

远保持着***科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

十三、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

当“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

折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索质教育”的根基上诞生了,"惩罚"二字似乎离得

越来越远。但面对参差不起、特性各异的孩子们,终究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去掉身

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于是,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终究若何才能叫做“严中有爱,

爱中要严〃呢若何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

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

“惩罚”的真正含义。

那么,若何惩罚,才能表达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苜先,不管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

说的:“一个好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

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