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大连市中医医院中医学认识>
中风以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善行而
数变的风的特征相似而得名。>一般认为本病由外受之风
、内生之风,或忧思恼怒、饮食失节、恣酒纵欲等因素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喝斜为主要症状。>
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措施具有调整脏腑阴阳失调,改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
积极的作用。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一、中药内服辨证论治>二
、中药注射液>三、中药熏蒸>四、针灸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一、中药内服辨证论治:①
风痰瘀阻证,宜用化痰通络汤;方药:法半夏、生
白术、天麻、丹参等;>②痰热腑实证,宜用星蒌承气汤;方药:全瓜蒌、胆
南星、生大黄、芒硝等;③
痰热内闭证,宜用清心宣窍汤;方药:黄连、山栀、
丹参、天
麻、石菖蒲等;>
④痰湿蒙神证,宜用清醒涤痰汤;方药:法半夏、天竺黄、石菖蒲、天麻等;>⑤气虚血瘀证,宜用益气化瘀
汤
;方药:生黄芪、全
当
归、桃
仁、草红花、赤芍药等;>⑥阴虚风动证,宜用育阴熄风汤;方药:生地黄、山萸肉、钩藤、天麻等。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二、中
药注射液>
活血化瘀作用的灯盏细辛注射液、苦碟子注
射液、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叶注
射
液
、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
塞
通注射液等。>
中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主要有,抗粘、抗凝、抗血栓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清
除自由基作用,阻断自由基连锁反应
,保
护脑
组
织
,保护缺氧神经元,调节免疫,调节神经递质、神经肽,调控一氧化氮,改善脑缺血大脑功能,保护脑超微结构。
>一
、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脑缺血发生后,在不全缺血区及缺血再灌注区也可产生脑组织细胞坏死。兴奋性神
经介质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是不全缺血区导致脑细胞坏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动物实验证实中药有拮抗谷氨酸兴奋毒性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的作用。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二、对钙通道的影晌>
缺氧时ATP
耗竭,钙泵功能下降、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
)开放、膜通透性异常和兴奋性氨基酸堆积,均可造成胞内钙超载。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害主要
是由于大量的Ca²+内流,造成胞内钙超载所致。钙
超载后通过对细胞膜上磷脂酶A2、蛋白激酶和一氧
化氮合成酶的激活,产生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成,
从而引起神经元损害。>
中药能阻止脑缺血后Ca
²+内流,减少细胞内钙积聚,
改善离子紊乱和水、钠代谢失衡,维持神经元内离
子内环境平衡,发挥对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三、抗炎、抗自由基作用>
中药对小鼠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脑保护的机制之
一可能是抗自由基作用。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四、抑制细胞凋亡>
急性脑
缺血缺氧后发生的损伤级联反应认
为:兴奋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细
胞程序性死亡(PCD
),是相继出现并互相影响
的
,细胞死亡是最终结局。积极挽救半
暗带细胞凋亡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措
施。>
部分中药研究发现可减少缺血半暗带细胞
凋亡,从而达到了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三、中药熏蒸>
针对偏瘫肢体局部气血阻滞、经脉不通的病机,中药煎汤熏蒸通过直接作用于患侧肢体,
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有缓解疼痛和痉挛、减
轻肿胀、增强肌力等多种作用。>迟缓期用川乌、生黄芪、当归、桃仁等组成;>痉挛期用川乌、伸筋草、透骨草、木瓜、桑
枝、桂枝、红花等组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大,毛孔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
收、渗
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人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同时中药熏蒸的物理温热作用,可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
,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病灶。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1、物理温热作用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改善
组织营养。中药熏蒸疗法的温热效应作用于人体,既可直接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又可促使组织蛋白微量变性、
分解,形成组织胺、血管活性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导
致血液循环加速,微循环改善。同时温热加强了分子
运动,使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增加,组织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代谢也随之加强。温热还可使细胞膜
及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线粒体过氧化酶活性增强,提高了细胞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
由于加强了血液循环
,氧与营养物质向局部的输入和
局部代谢废物的排出均加速,从而使组织缺血缺氧、淋巴淤阻和酸中毒等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炎症消除。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1、物理温热作用②加速炎症致痛介质的清除,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软组织损伤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在局部堆积了大量的无菌性炎症产物和致痛化学介质,它们在温热作用下
,随血液循环加速而被带走,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当软组织损伤时,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皮下瘀血,大量组织液渗出
,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在温热作用下,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静脉和淋巴回流加速,渗出液得以迅速吸收、代谢和排泄,从而使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1、物理温热作用③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松解肌肉、缓解痉挛。在温热作用下,骨骼肌吸收热量,局部温度升高,导致支配肌梭内的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减弱,同时减轻了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痉挛性疼痛减轻。此外
,平滑肌的张力也降低,收缩运动减少、减
弱,结缔组织的张力也降低,弹性增加。④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干扰疼痛信息的传导。舒适的温热刺激(40℃)可降低皮肤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痛阈。适当的温度可加强分子、离
子的无规则运动,从而在分子和离子水平上干扰痛觉冲动的传导过程。干扰还可发生在中枢传导的通路上,温热刺激作为一种外加的新的刺激信息同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传导通路的某一环节上产生
相互干扰,从而使原有的疼痛传导信息减弱甚至消失。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1、物理温热作用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1、物理温热作用⑤提高免疫功能,增加体内脑啡肽的含量。在温热作用下,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加,
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淋巴细胞的转化加强,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从而使化脓性炎症病灶早日局限化、
成熟,促使坏死物质迅速脱落、代谢排出。同时,有实验表明,中药熏蒸疗法在温热因子和中药成分的作用下,能使体内脑啡肽的含量增加,从而达到广泛的镇痛效果。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2、药物自身的作用在进行熏蒸的过程中
,中草药进行煎煮,其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氨
基
酸、苷
类、植物抗生素、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及具有浓烈香味的物质如酮、醛、醇等挥发油状物散发在水蒸气中,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在经过皮肤、汗腺、皮脂腺的吸收、渗透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遍布机体组织器官,发温经散寒、消炎止痛、通调血脉、扶正祛邪,从而
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达到治病的目的。挥治疗作用。从中医角度看,这些药物可祛风除湿、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四
、针灸针灸包括体针和头皮针两种。>
体针康复治疗,要根据中风病病情(包括疾病分期、证候、主症、并发症与合并病等),适
当选配穴位,以提高康复的效果。头皮针康复治疗法是指针对中
风病患者的不同病情,用毫针刺激头皮特定点的穴位,以纠正或改善患者的各种病理状态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一
、对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针刺对缺血脑组织在病理形态学上有确实的保护
及修复作用。针刺可显著减少缺血区体积,缩小脑梗死的面积,
促进软化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
减少坏死灶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对超微结构的研究也发现,脑缺血后10
min线粒
体肿胀而数量减少,而针刺可减轻脑缺血区神经元的形态损伤,使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使缺血区大脑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二
、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
针刺在缺血期就可能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脑血流状况。针刺可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而加快缺血脑组织的恢复。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三、改善脑电活动>
针刺可以调节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减轻缺血时脑电活动的抑制。四、拮抗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反应自由基损伤学说认为自由基及其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的损伤作用主要是损
伤神经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破坏细胞壁,
使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针刺可以降
低自由基水平和改善脑水肿。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五、调节能量代谢,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大鼠脑缺血后,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等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重摄取减
少,在缺血区浓度升高,而针刺能调节能
量代谢,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减少,重摄
取增加,故可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GLU、ASP
。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六、维护膜平衡,防止钙超载膜内外离子稳态遭破坏后,钙内流造成细胞内钙超载,促成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针刺能明显降
低缺血期脑组织的钙含量,从而抑制钙超载。七、抑制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时,神经元的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大鼠缺血皮层梗塞区有大量凋亡阳性信号细胞,电针使细胞凋亡明显抑制。针刺治疗脑卒中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以前认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肢体瘫痪表现
为痉挛性瘫痪,周围神经瘫痪表现为松弛性瘫痪,
但这只是二者表面的区别之一,并没有涉及二者
区别的本质。痉挛其实只是偏瘫恢复过程中的一
部分。>瑞典学者Brunnstrom通过对大量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观察,注意到中枢性偏瘫具有与周围性瘫痪不同的独特的规律性,它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这就是著名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
这一理论是偏瘫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也是评价
病人的依据。阶
段I:
中风后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侧肌肉呈
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阶段Ⅱ:发病约2周后,病情开始恢复,肌张力量开始增
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主动活动,而是以基本的共
同运动,联合反应为主要表现的运动;>
阶段Ⅲ: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达到病程中的
极值,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个关节的全
范围内进行活动;、Ⅲ阶段约持续2周左右。阶
段IV: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加强而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削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即正常运动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此时的
主动运动虽然困难,但逐渐就会变得容易;阶
段V:基本的四肢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以从事比较
难的分离运动或比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IV、
V
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左右。>阶段VI: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各关节运
动较为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软瘫期(BrunnstromI~Ⅱ期)>表现为弛缓性麻痹,即没有随意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此期的主要矛盾为肌张力减退或丧失。脑卒中后,上位神经元对低级中枢失控,并没有受到
实质损害的脊中枢因
而“休克”,以至患侧出现软
瘫,软瘫期越长,预后越差。应用功能型磁共振成像
和跨颅电磁刺激证实,中枢神经在结构上或功能上
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临床研究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的状况,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使部分“休克”神经细胞的恢复,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痉挛期(BrunnstromIII~IV)>偏瘫后痉挛是由于脑血管意外后,上运动神经元(锥
体束)的损害,使脊髓水平的中枢反射机构从抑制状
态解放出来,形成以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强为特
征的肌张力亢进状态,是以牵张反射亢进为核心的
运动控制失平衡所致。此时优势肌群(主动肌群)
的张力已经出现并逐渐增大以至亢进,表现出上肢
的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协同运动,某些关节可以出现
独立运动,但由于非优势肌群(拮抗肌群)的张力仍然很弱,甚至缺如,出现上肢的屈肌过屈,下肢的伸
肌过伸的痉挛状态。此期的治疗以抑制痉挛为主,生物力学平衡,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建立
正常运动模式。恢复期(BrunnstromV~VI期)>
此期患者分离运动出现,肢体活动趋向于正常,功能的恢复趋于静止。不同阶段的选穴>
古人治疗中风有“治痿独取阳明”一说,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在广大针灸工作者中的普及,大
多数针灸医生都认识到了“
治痿独取阳明”理论
的局限性,即在软瘫期或是对轻型患者,本法确
有明显效果;而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大多只能使
其改善到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初级恢复阶
段为止,并使这种低级反射过度增强,最终出现以异常运动模式为主的、难以恢复的“偏瘫步态”、“误用综合链”等。因此,近几年,也鲜
见有关独取阳明经穴治疗中风尤其是中风后遗症
的临床报道。>
对于软瘫期中风的治疗,可以沿用“治痿独取阳
明”的理论。>对于痉挛期中风的治疗则采用拮抗肌针刺法。患者上肢多表现为肩的内收肌、肘部的屈肌、手旋前肌、掌屈肌肌张力增高,这时应重点取其拮抗
肌部位的穴位如肩贞、天井、手三里、外关、阳
池、中
渚
等
;下肢多表现为股四头肌、比目鱼肌、屈拇屈趾长短肌的肌张力增高,应重点在上述肌肉的拮抗肌部位取穴,如居醪、承扶、殷门、足三里、绝骨、丘墟、足临泣等。>
1
、电针疗法处方:肩髃一肩醪、天井一纠内旋、外关一内八邪、内髀
关一下血海、阳陵泉一纠内翻。>
方解:痉挛期运用电针,采用疏波,兴奋其瘫痪肌的拮抗肌,
使拮抗肌产生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拮抗肌的肌力、肌张力,同时可以降低瘫痪肌的主动肌肌张力,来纠正异常的运动模
式。>操作用脉冲电针仪选疏波,正极连上端穴,负极连下端穴电
流量以肢体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度,每日1次,每次30
分钟,10次为1疗程,休2日。上述治疗可以拮抗痉挛性瘫的肌
张力,使之有利于向分离期发展,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此时,上肢取肩髃一肩醪,通电后可以防止偏瘫肩,取天井
一纠内旋,通电后可以使上肢向后外方向旋转,使瘫痪肌张
力逐渐减弱,痉挛消失;手部屈曲时,选用外关一内八邪通
电后,可以使手产生屈伸动作。下肢取内髀关一下血海、阳
陵泉一纠内翻,通电后,可使足向外翻。肩醪
手陽明大膈經肩髃手太陽小腸经肩真臂膘消澡五里肘醪天井小海
曲池三里上廉下廉四演温溜支正會宗養老陽溪陽谷
陽池腕骨
合
谷中渚間液門少澤期冲⑤上肢外側部手少陰心经極泉侠白青靈少海列缺魚際少府少商少冲中冲>
1
纠
旋
手三里
外
.
,内有旋后肌
使前臂后旋。4
上肢内侧部蓝道
通里
陰郄
神門間
使
内
州
大
陵後溪前谷手少陽三焦經念心部手厥陰心包鄉手太陰肺經深
太
淵隆
络偏歷商陽薄曲天
泉孔最天府尺
澤>2、内
髀关:髀关穴内侧1.5寸,直刺10~20mm,内有耻骨肌、长收肌,可使大腿内收
内旋。>
3、下血海:血海穴下1
寸,平刺10~15mm,
内有缝匠肌止点,使小
腿屈曲和内旋。足太陰脾经足厥陰肝经足少陰肾经箕門海藏膝嗣陰陵泉築
賓三陰交復
留太溪
大鐘足隔明胃經脾
關伏兔
隳丘精鼻6
下肢内側部公
孫太白大都隱
白下肢前部照海水泉
然谷上巨虚條口冲
隔豐隆陰
包>
4
、纠内翻:外踝上310
15mm,
内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可使足外翻。>
5、内八邪:中渚、合谷、后溪寸,~腓骨后缘,直刺風
市中澶陽
圆陽陵泉委
中合隔(承筋承
山
飛揭足少隔腑经環
跳8
下肢外側部9下肢后部金物通谷
束骨
京骨申眼露外丘隔交足太陽膀胱經附
隔
电奄光明臨泣委删至陰地五命陽
寂
陰送病葱
镗浮郄殷
門障>
处
方
:根据病变部位选对侧运动区相应部位,下肢瘫配足运感区,失语者配言语区,感觉障碍者配对侧感觉区相应部位。
操作:本法适合于中风后各期,快速捻针,每分钟200转,留针30
分钟,其间捻针3次,每次2分钟,同时配合肢体活动。舞蹈震頭控制區血管舒缩区
运动区感觉区运用区—言语2区晕听区言语3区头针疗法中风后吞咽困难的针灸治疗吞咽从功能上可分为4个阶段:口准备、口、
咽和食管阶段。前两个阶段是自主阶段。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根据病变部位可分
为大脑半球病变和以延髓为中心的脑干部病变。
食物食物或液澧被困食道氣管張開(2)咽喉階段
(3)咽喉階段食道食物(4)食管階段食物(1)口腔階段舌頭會厭關閉氣管氯管一上预
上预舌頭食物氣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特点>
大脑半球病变中,
一侧病变在数周内自然
恢复的病例较多。>若存在两侧性病变的则呈假性球麻痹状态,假性球麻痹在口准备阶段、口阶段障碍严
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特点球麻痹由殃及脑干部延髓吞咽中枢的病灶引起,伴有咽部感觉缺失、咽反射消
失、
舌肌萎缩及震颤等,为延髓运动神经核如
疑核、舌
下神经核,舌咽、迷走和舌下神
经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障碍主要发生在咽部期。针刺治疗---1.项针项针-
-
-
高维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针刺取穴:风池、翳明、供血(风池穴直下1.5寸)、治呛(喉结与舌骨之间的凹陷中)、吞咽(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0
.5
寸凹陷中
)、发音(喉结下
0.5
寸,正中线旁开0
.3
寸)、廉泉、外金津玉液,配穴:太冲、丰隆、太溪、三阴交。风
池、翳明、供血(风池穴直下1.5寸),刺入约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
以每分钟100转捻转手法各约15秒,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哑门扶突!人迎天鼎水突缺盆
气舍⑧⑦⑥{④
⑤
③
.供血
.
头部侧面grognafimww承光目窗本神头维颔厌神庭
眉冲廉泉①任脉②督脉③足阳明胃经④足少阳胆经⑤手阳明大肠经⑥手少阳三焦经
天突
⑦手太阳小肠经①
⑧足太阳膀胱经风池翳明曲鬓听宫
下关
听会素醪水沟兑端承浆前顶通天迎香禾醪翳风天牖阳白攒竹承泣
四白砂悬颅颅
息巨瞪地仓睛明大迎耳门颊
车
,②阴■吞咽(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中)、治呛(喉结与舌骨之间的凹陷中)、发音(喉结下0
.
5寸,正中
线旁开0.3寸)分别直刺刺入0.3寸,快速捻转行针15秒后
出针,不留针。行针时如有咳嗽倾向,即刻出针,出针
后压迫针孔。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一甲状腺气管发音吞咽治呛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迷走神经甲状腺中静脉副神经膈神经臂丛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上腹甲状腺上动脉一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软骨颈外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迷走神经面动脉面静脉胸骨舌骨肌舌神经舌下神经舌骨胸锁乳突肌发音□廉泉、外金津玉液,用60mm
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1~1.5寸,快速捻转行针15
秒后出针,不留针。行针时如有咳嗽倾向,即刻出针,出针后压迫针孔。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
甲状腺气管外金津玉液廉泉胸锁乳突肌云南省老中医管正斋。>选穴:心穴(位于舌尖部)、脾
穴(沿舌面前后正中线向后1
寸,旁开0
-4
寸)、肾穴(沿舌面前后正中线向后1
-6寸,旁开>操作方法:针刺前先给予1/
5000高锰酸钾液漱口,让患
者自然伸舌出口外(如舌不能
伸出者,可由医者左手垫纱布
敷料固定舌体于口外),常规
消毒舌面各穴,选用
1-5寸
毫针快速进针,进针12
分许,
拇指向右大弧度捻转12次,最
好出现舌体抽
动
,不留针。肾穴舌根腭扁桃体界沟舌正中沟舌体舌尖图5-7
舌(背面)心穴舌扁桃体舌盲孔腭舌弓叶状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针刺治疗---2.舌针0
4)。针刺治疗---3.咽后壁点刺令
患者张口,用压
后下方推压,以3
4寸芒针点刺悬壅垂两
之咽后壁,每侧3
5点,有少量出血或不出血均可,不留针。人中软腭
腭咽弓腭垂腭舌弓
腭扁桃体咽后壁>风池:项后外侧,平
风府穴,在斜方肌上
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的凹陷中。>
针尖微下
,向鼻尖斜
刺0.8~1.2寸。百会后顶率骨强间浮白针刺治疗---4.临床常用穴位风池天柱吴牖舌尖下颌下腺管和下腺大管开口图5-8
舌下面(右侧粘膜剥离,显示舌下腺等结构)>
金津、玉液:舌系带
两侧静脉上,左为金
津,右为玉液。>
点刺放血。针刺治疗---5.临床常用穴位(鼻外侧软骨)鼻中隔因鼓管圆枕提肌圆枕骨,内侧脚鼻前庭鼻孔上颌码软鹏[腭帆]咽鼓管因襞舌盲孔舌下阜腭扁桃体颏舌肌●下颌骨顿舌骨肌下颌舌骨肌状舌骨正中韧带;舌骨下囊
舌骨会厌韧带天软骨前脂体
甲状会厌韧带甲状软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年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摩托车前刹拉索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非油炸食品项目发展计划
- 大型仪器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功能需求分析
- 2025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科技创新经典实习期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环保产业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调整与绿色金融发展
- 2025年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标准教案《萝卜兔》含反思
-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汽车运行材料ppt课件(完整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一-北师大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Q∕GDW 12067-2020 高压电缆及通道防火技术规范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 《经济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 10T每天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汇编航路314系列航线
- 山西特色文化简介(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