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史料实证:通过材料,探究古今民族政策的不同。历史解释: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唯物史观: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家国情怀: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保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义。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建立背景(1)中国国情: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2)民族遭遇: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3)现实需要: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4)中共经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问题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且各民族长期发展不平衡。(2)民族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3)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特别提醒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2.法律依据(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3.制度实施(1)1947年5月1日,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知识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2.表现(1)纳入法制轨道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2)制定相关条例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3)“三个离不开”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4)提高政治地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3.优势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知识点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动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国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中共十九大报告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思维点拨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是党和国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体现。习题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深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传授先进的生产方式,送医送药,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的民生福祉,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奠定基础。这一现象反映出()A.群众路线巩固民族关系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愿望强烈C.人民政府重视边疆治理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渐完善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A.贯彻"一国两制"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C.维护国家集中统一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B.和谐了民族关系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D.发展了民族经济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上述材料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5.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A.当时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废除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6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