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评定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8/02/wKhkGWbpALOAQmRBAAKpd6q8V9U883.jpg)
![康复医学评定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8/02/wKhkGWbpALOAQmRBAAKpd6q8V9U8832.jpg)
![康复医学评定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8/02/wKhkGWbpALOAQmRBAAKpd6q8V9U8833.jpg)
![康复医学评定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8/02/wKhkGWbpALOAQmRBAAKpd6q8V9U8834.jpg)
![康复医学评定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8/02/wKhkGWbpALOAQmRBAAKpd6q8V9U8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医学评定[rehabilitationevaluationassessment)]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准确和有效地评
价功能障碍的种类、部位、范围、性质、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是康
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如同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一样。因此,只有正确、
熟练地掌握评定技术,才能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正确地估计预后。与临床诊断学不同
的是康复医学评定需重复多次,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一次,以观察功能障碍的发
展变化,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康复医学评定的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涉及器官或系
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等不同层次的功能评定。
康复医学评定的方法包括使用仪器、评分量表、调查表等,应具有可信性、有效性、灵敏性
和统一性。
第一节肌力测定
一肌力测定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评定技术。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
者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从而判断肌肉的功能状况,为制订治疗、训,练计划
提供依据并检验其疗效。肌力测定主要应用于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周围神经
系统的病变。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测定和简单器械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测定
(一淀义
徒手肌力测定(manualmuscletest,MMT):也称手法肌力测定,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
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该方法由Lovett于1916年提出,并作了多次
修改。此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器械,随时随地可用,且应用面广,可对全身肌肉或肌群进
行测试,因此,非常适用于社区。缺点是定量分级较粗略,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并易受
主观评价误差的干扰。
(二)评定方法
受试者采取标准受试体位,受试肌肉作标准测试动作(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状态下做一
定的动作,并达到最大活动范围),通过触摸该肌腹肌腱收缩感觉,观察完成受试动作的幅
度,抗重力或抗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常用的测试动作有:
1.固定关节近端肢体,收缩待测肌肉使远端肢体在垂直面上作由下向上的运动。
2.检测3级以下肌肉时,可使肢体旋转0,在水平面上运动。
3.用带子悬挂远端肢体或在光滑平板上运动,以减小摩擦力。
(三)评定程序
1.观察关节活动的质量,肌肉有无萎缩、肥大,姿势和步态等。
2.触诊了解肌张力情况,有利于判断非主动收缩肌群及其他肌群的代偿作用。3.充分固
定,防止代偿。
4.检查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
5.指令和要求应简明清晰。
6.记录完整清楚,包括等级、体位、观察意见、记录日期、签名等。
(四)评价标准
通常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根据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肌肉活动、相关关节的活动范围、
抵抗重力和阻力的情况而分级,各级肌力的具体标准见表2-1。
如测得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该级的右上角加"+"号,稍差时则在右上角加"一"号,以
补充分级的不足。如活动障碍是由肌肉痉挛或挛缩所致,则按其程度分别记以s、SS或C、
CCo
(五)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1.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见表2-2)。
2.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见表2-3)。
3.躯干肌肉的手法检查(见表24)。
二、简单器械的肌力测定
当肌力超过3级时,可利用专门器械进行肌力测试,作进•步较准确的定量评定。常用的器
械测试有握力计、捏力计、拉力计测定等。等速测力仪因价格较昂贵,不宜在社区中推广应
用。
(一)握力测定
用握力计测定手的握力大小。握力计有多种型号,其用法和测得结果基本一致。测定时上肢
在体侧自然下垂,调整好握力计,测试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用握力指数评定。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X100%«握力指数正常值为:大于50%o
(二)捏力测定
用捏力计测定拇指叮其他手指间的捏力大小。检测时调整好捏力计,用拇指和另外一手指的
指腹捏压捏力计的两臂,可从捏力计上得出读数,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左右。
(三)背肌力测定
用拉力计测定背肌力的大小。测定时,调整好拉力计,将把手调节到膝盖高度,受试者双足
固定拉力计,两膝伸直弯腰,双手握住拉力计把手,然后用力伸直躯干,上提把手,此时在
拉力计上即可读得数值。背肌力以拉力指数来评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s)X100%»
拉力指数正常值为:男50%—200%,女100%〜150%。【附】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等速
运动肌力测定是用等速运动的方法对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动态的评定。该肌力评定需通过等速
运动测力仪来进行。目前,市场上已有Cybex、Biodex、Kin-Com、LidO、Ariel等多种型号
可供选择。等速测定仪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等速动力仪、速度选择器、双导记
录器、数据记录处理机和测试椅及各种配件。测试时,受测肢体的肌肉收缩带动仪器上的杠
杆绕其轴心转动。杠杆转动的角度预先设定,受试者肌肉用力不能使受试肢体运动加速,只
能使肌肉张力增高,输出力矩增加,从而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强。检测时肌肉作最大限度的收
缩,仪器给予相应的阻力,肌肉收缩力量越大,阻力越大,肌力小则阻力小,故可以测定出
肌肉的最大肌力及关节活动在不同角度时的肌力,并由仪器的计算机绘图记录及提供数据,
同时自动计算各种派生数据。
等速肌肉测试的主要优点是能提供肌力、肌肉作功量、功率输出、肌肉爆发力和耐力等多种
数据,还可分别测定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及等长收缩等数据,并可同时完成一组拮抗肌的测
试。等速肌力测试已被认为是肌肉功能评价及肌肉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佳方法。其缺点是不能
进行3级以下的肌力测试及手部肌肉的测试,而且仪器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操作也比较费时,
用不同型号仪器测得的结果可有显著差异,不能互相比较。因此,该仪器不适于社区应用。
三、肌力测定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1.测试时机应合适,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2.测试前应做好说明,使受试者充分理解并积极合作,可做简单的预试动作。
3.测试姿势应正确,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减重体位。如在
被测肢体下垫以滑板等,以减少肢体活动时的阻力。
4.应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5.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6.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该测试。
7.4级以上肌力的受测肌肉,测试时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与肌肉用
力方向相反。
8.肌力测试的禁忌证严市疼痛、关节活动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软组织损
伤后愈合初期、骨关节不稳定、关节急性扭伤或拉伤等为等速肌肉测试的绝对禁忌证。疼痛、
关节活动受限、亚急性或慢性扭伤或拉伤、心血管疾病为相对禁忌证。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
病人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地憋气用力可加重心脏的负担。此外,腰痛病人和
老年人禁用背肌力测定.
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关节活动范围(rangofmotion,ROM)又称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
以度数表示。许多病理因素均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发生改变,因此,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是评
定运动系统功能状态最常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
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被动的关
节活动范围是指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关节解剖结
构情况、产生关节活动的原动肌的肌力和相对应拮抗肌的伸展性。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取决于
关节面的形状和关节周围的组织结构。任何引起关节及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均可导致关节
活动受限。
一、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
(一)测量工具
ROM测量工具为测角器(量角器)。常用的有普通测角器和方盘测角器两种。
1.普通测角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测量关节角度的器械。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类型多样,其
构造基本相同。测角器由一个半圆规或全圆规量角器连接一条固定直尺及一条旋转直尺构成
(图2-1)。测角器有两臂,一个为移动臂,标有指针;另一个为固定臂,附有刻度盘,两臂
于一端以活动轴固定,轴为测角器中心。
2.方盘测角器为一中央有圆形分角刻度的正方形刻度盘(图2-2),常用木质、金属或塑料制
成。刻度盘的刻度自00向左右各为1800,刻度盘中心为轴,置一诃旋转的重锤指针,后方固
定有把手,把手与刻度上的00〜1800连线平行,指针由于重心在下而始终指向上方,当方
盘把手与地面垂直时,指针指于00位。
方盘测角器与普通测角器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①不用触摸关节的骨性标志以确定测角的轴
心:②操作简便;③正确使用时误差较小:④可适用于脊柱等难以使用普通测角器的部位。
3.指关节测角器和直尺等(图2-3)指关节测角器是由两个半圆形金属或塑料片制成,在圆
心处以轴固定,轴为测角器的轴心,底片上刻有。〜180。的标记,可测定手指等小关节的活
动度。
图2-3指关节测角器和直尺
1,2.拇外展3.指屈伸4,5.手指综合屈伸活动度
(二)测量方式
确定关节活动起始位即"00"位非常重要,通常对所有关节来说,“00”位是起始位,对大多数
运动来说解剖位就是起始位,180。是重叠在发生运动的人体一个平面上的半圆。关节的运
动轴心就是这个半圆或运动弧的轴心,所有关节运动均是由00开始,并向180。方向增加,
这一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最普遍。
1.普通测角器的测量方式在标准的测量姿势体位下,使关节绕一个轴心向一个方向运动到
最大限度,把测角器的中心点放置在代表关节旋转中心的骨性标志点上,将两直尺分别放到
代表两端肢体长轴走向的第二、三个骨性标志上。有时将一端直尺沿铅垂线或水平线摆放,
然后在圆规上读出关节所处角度。
2.方盘测角器的测量方式取适当体位,使被测两端肢体处于同一平面上,固定一端肢体于
水平或垂直位,然后将方盘测角器的一边紧贴另一端肢体,使测角器-边与肢体长轴平行,
方盘随被测肢体活动而连同一体活动,因重力关系,方盘指针重锤始终与地面垂直,这时指
针与测角器一边(即相当于肢体长轴)的夹角即显示为刻度盘上的角度,也即,该肢体的关节
活动度数。
3.指关节测角器测量法测量时底片与被测指关节近端指节贴紧,轴心与被测关节对准,上
片贴紧移动的远端指节并随其•起移动,此时转动的上片与底片的夹角间显示的刻度即为被
测的指关节活动度。
二、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
(一)上肢主要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1.普通测角器测量法(见图24,表2-5)。
2.方盘测角器测量法(见表2-6,图2-5)。
(二)手部关节活动度测定
1.指关节普通测角器测定法(见图2-6,表2-7)。
2.直尺测定手指综合运动功能将掌背紧贴桌面手指尽量伸直时,用直尺测定指甲尖端到桌
面的垂直距离,可代表手指各关节的综合伸直活动度;在手指各关节尽量屈曲时测定指甲端
与掌心横纹的距离,可代表手指各关节的综合屈曲活动度(正常值均应为0)。此法可以在关
节活动度范围尚好时,反映手指屈、伸肌腱的活动幅度障碍。
此外,通过拇指对食指时与其他手指指腹相触的能力,来评价拇指对掌活动度。一般在能与
第2、3、4、5指指腹及第5指基部相触时,分别评为1、2、3、4、5分(图2-6)。
(三)下肢主要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1.普通测角器测量法(见表2-8,图2-7)。
图2-7普通量角器测定下肢关节活动范围
2.方盘测角器测量法(见表2-9,图2-8)。
图2-8方盘测角器测定下肢关节活动范围
(四)脊柱关节活动度测定
1.脊柱活动度的简易测定可根据直立位弯腰时,两手指尖能接触到下肢的最低部位来作简
易的评价。如触及大腿下段为一1,触及骸骨为0,触及小腿匕、中、下段、踝或足背及地
面分别评为1、2、3、4、及5。此法实际包含腰椎和酸关节活动度在内。
2.重复改良的Schober法(MMS)直立位时于两骼后上棘连线的申点及正上方15cm
处分别作标记,在脊柱作最大前屈及最大后伸时,分别用卷尺紧贴皮肤测定两标记之间距离
的变化,以此距离的增减量作为腰椎屈曲活动度的指标。据报道,此法测量结果与x线测量
的结果有高度相关性。
3.普通测角器测量法(见表2-10)。
4.方盘测角器测量法(见图2-9)。
图2-9方盘测角器测定脊柱活动范围
(1)胸腰段脊柱的屈伸活动度:取坐位,将两个方盘测角器同时放置在腰舐区及两肩胛骨之
间的脊柱背面,刻度盘。0点指向头侧,在脊柱最大屈曲和伸展时,从两个方盘测角器可读
出两个数据。如两指针分别位于“00”的两侧,则将两读数相加,位于同侧则相减,所得的数
据即为胸腰段脊柱的屈伸活动度。正常值:前屈600,后伸200。
(2)脊柱侧弯活动度:取坐位,两侧坐骨结节紧贴凳面,在脊柱最大侧弯时把方盘测角器的
把手背面贴在第7颈椎以下棘突表面,获得的数据即为脊柱侧弯活动度。正常值:
左力侧弯各40。。
(3)脊柱旋转活动度:取仰卧位,固定骨盆并向左、右旋转上身,将方盘测角器横放于胸前
第2肋骨水平,”00”点向上,读数即为脊柱旋转活动度。正常值:400«
(4)颈椎活动度:见图2—10o可在一小型方盘测角器两侧安装固定带,固定于头部。取坐
位,固定胸背部,使外耳道与眼外眦处于同一水平线,将方盘测角器固定于头侧矢状面上,
调整固定带,使指针指向“00,颈部前屈、后伸时读得的数据即为颈椎屈伸活动度;潞方
盘测角器固定于额前额状面上,可在颈椎左右侧弯时读得侧弯活动度;取仰卧位,将方盘测
角器固定于头顶垂直面匕颈椎旋转时,可读得左右旋转活动度。
三、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一)准确性与影响测量的因素
1.准确性即可信度,是测量技术的必要条件,但它又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可能有绝对准确
的测量,只能在观测与搜集同真实状况接近的资料时,将测量的易变度保持到可接受的最小
程度。ROM测量仅允许有3。一5。的误差。因此,为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应遵循以下测
量原则:起始位为oO;受试者处于舒适无痛的体位;被检部位应充分暴露;肢体活动应两
侧对比;主动与被动ROM均应测量。
2.常见的影响评定的因素:关节活动的方式,如主动的或被动的等;不良体位,包括受试
者、治疗师、测角器的摆放位置等;随意或不随意所施加的阻力等;受试者护痛、合作程度、
精神状态、年龄、性别、职业、肥胖等。
(二)评定分析及测量注意事项
1.评定分析
(1)正常情况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大于被动活动,若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则主动活
动受限更明显。
(2)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受限,主要为神经麻痹或肌肉、肌腱断裂。
(3)主动、被动活动均部分受限,主要为关节内粘连,肌肉痉挛或挛缩,皮肤瘢痕挛缩,关
节长时间固定等所致。
(4)主动、被动运动均受限,为关节强直,提示构成关节的骨骼之间有骨性或牢固的纤维粘
连。
2.测量注意事项
(1)应严格操作,最好由专人负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关节活动度有一定情况下的差异,宜左右对比检查。
(3)不宜在关节活动锻炼后检查。
(4)应同时检查主动和被动两种关节活动度。若两种活动范围明显不一致时;提示神经肌肉
方面存在问题,应将两种活动度分别记录,以供临床参考。评价关节本身活动范围时.,应以
关节被动活动度为准。
(5)检查者应熟悉各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熟练掌握测定技术,以求取得较精确的结果。
(6)检查前对受试者讲明目的及方法,以使受试者充分合作。
(7)检查时受试者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保持舒适体位,测定时不得移动,以免代偿性活动
影响检查结果。
(8)使用双臂测角计时,测角计轴心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
行。肢体活动时,轴心及两臂不得偏移。
(9)记录检查结果应注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如记录肘关节伸屈活动700〜1200,说明肘
关节伸可达700,屈可达1200;记录为0。500,说明肘伸可达0。,而屈可达500。虽然两者
活动范围均为50。,但因起止度数不同,两者的关节功能截然不同,因此诊断和决策也截然
不同。
第三节上、下肢功能评定
人体的运动是多组肌肉或肌群、韧带、神经支配等共同参叮的结果。因此,不能单纯靠评定
某一肌群的运动功能来判断整体的运动功能,应将多组肌群的功能综合评定。一、上肢功能
的评定
上肢,尤其是手的功能相当精细和复杂。上肢的功能包括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手的运动功
能包括手指运动功能、握力、捏力、手的灵巧性稳定性及手的整体功能等。手的感觉功能包
括触觉、深压觉、两点分辨觉和综合感觉等。
卜.肢功能评定应选用能较全面地检查三指(拇、食、中)抓握、圆柱状抓握、侧捏(钥匙捏)、
拇指与其他各指的对捏、运用上肢放置物体、前臂的旋前和旋后以及书写等能力的试验。
Carroll的上肢功能试验(upperextremitiesfunctionaltest,uEFr)可满足此要求。该法由美国巴
尔的摩大学康复医学部CarrollD研究提出,共有7大类,33个项目,前4类主要检查抓握,
5、6类检查协调和整个上肢的功能。我国主要参照此评定标准。
()检查方法
I.测试物品(见表2-11)。
2.试验用品的摆放:试验用品的放置如图2-11。图中,C为主板,长72cm,宽45em,厚
2cm,受试者位于F侧,c9为副板,长72em,宽loem,架在c板后上方约37cm高处。
图中数字与表中数字相对应,数字右方无“A"者为物品原来的位置,有"A"者为要求受试者
用手拿起并最终放置的位置。如:在左下方之"1",表示表中的编号1,即10310310cm的方
木,c9中的“1A”表示要求受试者将T拿起后再放回的位置,余类同。
3.检查方法:见表2—12,左右手分别进行。
(二)评分标准
对上表中的33个项目,逐个按下述标准评分:
0分-全部不能完成,包括将物体推出其原来的位置;推出板外:推到桌上;或虽能拿起但
写不出可以辨认的字。
1分-只能完成•部分,能拿起物品,但放不到指定的位置;在27、28项中能拿起罐或杯,
但不能倒水等。
2分-能完成,但动作较慢或笨拙。
3分-能正确地完成。
(三)功能级的确定
将33个项目按上述标准评出的分数相加,求出总分,然后按表2-13的标准,评定其功能。
二、下肢功能的评定
下肢的功能以步行为主,因此下肢的功能评定以步行能力评定、步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一)步行功能分级
步行能力的评定可采用宏观的、相对精细的利半定量性质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有Hoffer步
行能力分级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1.Hoffer步行能力分级:是一种宏观的分级,见表2-14。
2.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是一种相对细致的定性评定,见表2-15。
(二)步态分析
1.基本术语与基本概念
(1)步长(steplength):指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两点之间的距离,单位
为cm。步长与身高有关,身材愈高,步长愈大,正常人约为50〜80cm。
(2)步宽(stridewidth):指一足的纵线至另一足的纵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cm。正常人约为5。
11cm。
⑶跨步长(stridelength):指同侧足跟(或足尖)前后两次着地点间的距离。单位
为cm。正常人跨步长是步长的两倍,约为100-160cm。
(4)足角(footangle):足的长轴和纵线形成的夹角。正常为6.750左右。
(5)步频(cadence):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单位为步/min。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
约为95.125步/min。
(6)步速(velocity):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速,单位为m/s。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
为1.2m/s左右。步行速度与跨步长、步频相关,跨步长增加、步频加快、步行速度亦加
快,反之亦然。
(7)步行周期(gaitcycle,GC):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一个步行周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每一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站立相
(stancephase)及离地腾空向前挪动的迈步相(swingphase)«正常人的站立相约占整个步行周
期的60%〜65%,迈步相约占35%,-40%,单侧下肢站立时称单支撑期(singlesupport,SS),
双侧下肢同时站立时称为双支撑期(doublesupport,DS)(图2-12)。
(8)步行周期的传统分期和RIA分期:除了将每一步行周期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外,每个时
相又根据经历过程细分为若干个时期。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传统划分法,另一种是目前
通用的、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RanchoLosAmigos(RLA)医学中心提出的RLA划分法。传统
分期和分期以及特征见表2-16。
图2-12正常人步行周期及时相
2.步行周期中的运动分析步行时,各环节运动受步行速度的影响极大,现就习惯的常速步
行进行分析。
(1)步行周期中下肢各关节的变化(见表2—17)。①谶、膝、踝关节的屈伸:行走时双下肢必
须交替支撑和摆动,下肢各关节处于不断屈伸运动中。其中,瓢、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最
显著。这些关节的屈伸发生时机及幅度见表2-17。②重心运动:步行中身体的重心沿一复
杂的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在矢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投影各呈•正弦曲线,其幅度分别为3CH1
和2cm,向前运动时也有交替的加速与减速。人体重心通常位于第二舐椎前约1cm处。为
减少重心的上、下及侧向移动,使运动更平稳,降低能耗,骨盆也配合步行周期作左右旋转、
倾斜及侧向移动。
(2)步行周期中主要下肢肌群的活动。
步速为60〜75m/min舒适行走时,单位距离能耗最少,效率最高。常速步行时,肌肉做
功不大,很大程度上利用重心的惯性前移及反复的失平衡和恢复平衡过程向前推进。此时下
肢自然摆动周期达到最佳状态,下肢肌电活动也最少,步行周期中各段时间内将身体前移所
做的功,实际上主要是由重力和惯性提供,而不是依靠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推动力。步行时下
肢肌肉活动主要起到运动协调、控制平衡、速度和吸收震动等作用。利用多导联肌电图可观
察各组肌肉的工作,分析其收缩时机及强度。正常步态中主要下肢的肌群活动见表2-18。
3.步态分析的方法与结果分析
(1)目测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由检查者通过目测,观察受试者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
或按照一定观察项目逐项评价,作出步态分析结论。该方法不能计量,主观成分较多,难以
准确地比较,但不需器械设备,简单易行,由受过训练和有经验的检查者来进行,一般能鉴
别出步态的正常与否,并作出初步的异常性质分析,因此在临床仍广泛应用。--具体步骤:
①嘱受试者以习惯姿态及白然速度来回步行数次,从侧面及前后方观察其全身姿势是否自
然、协调,摆动速度及步长是否均匀及左右对称,骨盆的运动、重心的转换和上下肢的摆动
是否自然、对称,下肢各关节的姿势及运动幅度有无异常等。②嘱受试者作快速及慢速步行,
快速步行可使肌痉挛引起的异常步态表现得更为明显;慢速步行可使关节不稳、平衡失调及
因疼痛而引起的异常步态更为明显。③试行立停、拐弯、转身、绕过障碍物、穿过门洞、上
下楼梯或坡道、缓慢踏步、单足站立、闭眼站立、坐下及站起等动作,作进一步观察。④对
使用拐杖、助行器及矫形器的受试者,宜在使用及不用这些辅助具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步态观
察,以了解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⑤与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下肢感觉及平衡协调功
能检查等的结果相比较,可更明确地了解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性质,并为步态矫正提供指导。
(2)定量分析法:借助器械或专用设备来观察步态,得出可记录并能计量的资料。所用器械
和设备可以是很简单的,如:卷尺、秒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以及能留下足印的相应物品;
也可以是较复杂的,如肌电图、录像或高速摄影等设备;还可以采用更为复杂与先进的专门
装置,如电子量角器、测力板、测力台和步态分析仪等。
定量分析法所用的参数有时间距离参数、运动学参数、力学参数、步行周期参数、肌电运动
参数和能量代谢参数。其中时间距离参数简易测定法应用较广,现简介如下;
时间一距离测量:步态的时间测量指与步行相关的时间事件,如步频、步行速度、步行周期
及站立相和迈步相以及站立相各期所占时间及发生时间等参数的测量;步态的距离测量指步
长的测量。步态的时间一距离测量反映步态总体特征。测量工具包括:步行道、卷尺、秒表、
墨汁或滑石粉。测量参数为步行速度、步频、步长和跨步长。检查方法及步骤如下:①在被
检查者足底涂上墨汁或滑石粉;②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用秒表计时;③走完全程后于同一
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④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⑤测量行走距离;⑥测量左右步长;⑦
测量跨步长;⑧计算步频;⑨计算步行速度。步行速度有两种计算方法:步行速度(m/s)=
行走距离(m)/所需时间(s);步行速度(m/s)=跨步长(m)/步行周期(S)。结果分析:步行速
度是步态分析最基本、最敏感的指标。无论出现何种病理步态,步行速度减慢为共同特征。
步频反映的是步态的节奏性。正常人行走时,左右侧步长基本相等。它反映了行走时双腿交
替步态的对称性。病理步态时如出现左右步长不、等,说明双侧对称性破坏。通过左右步长
的比较,可以大致反映受试者步态对称程度及步态的稳定性。
4.常见的异常步态
(1)臀大肌(谶伸肌)步态(gluteusmaximusgait):臀大肌无力者,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
仰,使重力线落在魏关节后方以维持酸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绷直膝关节,形成仰胸挺
腰凸腹的臀大肌步态。
(2)臀中肌步态(gluteusmediusgait):臀中肌麻痹多由存髓灰质炎引起。一侧臀中肌麻痹时,
瓢关节侧方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行走中患侧腿于站立相时,躯干向患侧侧弯,以避免健
侧骨盆下降过多,从而维持平衡。两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殊,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
摆,状如鸭子,故又称鸭步。
⑶股四头肌步态(quadricepsgait):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
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微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
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微肌无力,则受试者需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4)帕金森步态(Parkinsongait):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
肢交替迈步动作消失,躯干前倾,髅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
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病人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病人小步幅
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⑸减痛步态(antalgicgait):-fly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逃避疼痛的减痛步态。其特点为
患侧站立相时问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病人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
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也有些差异。毓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
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病人膝稍屈,以足趾
着地行走。
(6)偏瘫步态(hemiplegicgait):指-fly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
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
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时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髅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
外侧划•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
(7)剪刀步态(scissorsgait):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微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
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互相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
严重时步行困难。
(8)痉挛性截瘫步态(spasticparaplegicgait):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病人,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
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甚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
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瘫痪步态而使行走更加困难。如有髓损伤部位较
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
(9)短腿步态(shortleggait):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
肩倾斜下降,对侧迈步腿歌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多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4cm,则缩
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
(10)小脑共济失调步态(ataxicgait):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病人行走时不能走直线,而呈曲
线或呈"z"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定,状如醉汉,故又称酩
酊步态或醉汉步态。
(11)持拐步态(crutch-walkinggait):因各种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下肢于行走过程中不能负重
者,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呈持拐步态。根据拐杖于下肢行走的位置关系,将持拐步态分为
两点步、三点步、四点步、迈至步和迈过步。
第四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9,ADL)反映了人们在家庭、社区中最基本的能力,
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整个家庭及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的、重要的内容。
ADL最早由Dearier于1945年提出的。当时是指躯体损伤后为满足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一
种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生活能力。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控制、洗澡和行走,即通常所
说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狭义的ADL概念已不够
全面,逐渐被广义的ADL概念所取代。
一、ADL的定义、范围及评定目的
(一淀义
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
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
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ADL包括以下两大类;
1.基本ADL(basicorphysicalADL,BADLorPADL)指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如穿衣、
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般为比较粗大的、无需利用
工具的活动。
2.工具性ADL(instrumentalADL,IADL)指为了在家庭和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的、
较高级的技能,如操作卫生和炊事用具,使用家庭电器、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大
多为需要借助工具的、较精细的活动。
(二)范围
ADL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
1.运动方面包括床上运动和转移、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借助或不借助辅助具的室内外行走、
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2.自理方面包括更衣、进食、人厕、洗漱、修饰(梳头、刮脸、化妆、修剪指甲等)。
3.交流方面包括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计算器、录音机和电脑,识别环境标记等。
4.家务劳动方面包括上街购物、备餐、洗衣、照顾孩子,使用家用器具和环境控制器(电源
开关、水龙头和钥匙等)、收支预算等。
(三)评定目的
1.确定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是否能够独立及独立的程度。
2.拟定合适的治疗目标,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评价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或重新制订治疗方案。
4.比较治疗方案的优劣,促进训练成果的交流。
5.判断预后。
6.增强病人和治疗师的信心。
二、ADL评定方法
ADL的评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标准化PADL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Katz指数、修订的
Kennv自理评定和PULSES等。常用的IADL评定有:功能活动问卷(thefunctionalactivi-ties
questionary,FAQ)、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apiddisabilityratingscale,RORS)等。
(二)标准化PADL评定量表
1.Barthel指数评定(theBarthelindexofADL)该方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
FlorenceMahoney和DomthyBarthel设计并应用于临床,是国际康复医学界常用的方法。
Barthel指数包括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0、5、10、15四个功能等级,
总分为100分(见表2-19)。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若达到100分,也不意味
着能完全独立生活,也许不能烹饪、料理家务和与他人接触,但不需要照顾,可以自理。
Barthel指数评定简单,可信度高,灵敏性也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ADL评
定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衙后。
评分标准:20分以下: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20—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依赖明显;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
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100分:正常。
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
1987年修订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odifiedBarthelindex,MBI)更具有临床可操
作性和实用性(见表2-20)»
评分标准:0o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
缺陷;75〜90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能自理。
2.Katz指数评定(又称ADL指数):20世纪60年代Katz等人研究发现,ADL能力的下〜
降或丧失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这个顺序正好与儿童的个体功能发育顺序相反,复杂
的功能最先受到影响。Katz评定方法将ADL由难到易分为六项:洗澡、穿衣、上厕所、转
移、大小便控制和进食,并将功能状况分为A、B、c、D、E、F、G七个等级,A级完全自
理,G级完全依赖。Katz指数分级评定见表2-21。
评定标准:按表中标准对6项内容进行评定(在相应栏目之下方框内打“J"),统计出无需帮
助(即能独立完成)的项目数,然后按下述标准评级。
A级:全部项目均能独立完成。
B级:只有一项依赖。
c级:只有洗澡和其余五项之依赖。
D级:洗澡、穿着和其余四项之一依赖。
E级;洗澡、穿着、上厕所和其余三项之一依赖。
F级:洗澡、穿着、上厕所、转移和其余二项之一依赖。
G级:所有项目均依赖。
3.PULSES评定:该法产生于1957年,由Moskowitz和Mclann参考美国和加拿大征兵体
检方法修订而成,是一种总体的功能评定方法。有六项内容:①身体状况(physical
COIl-dition,P);②上肢功能(upperextremity,U);③下肢功能(lOwerextremity,L);④感
觉功能(sensorycomponent,S);⑤排泄功能(excretory,E);⑥精神和情感状况(psychosocial,
S),简一.称PULSESo每一项又分四个功能等级:1级为正常,无功能障碍;2级为轻度
功能障碍;3级为中度功能障碍;4级为重度功能障碍。总分为6分(即六项均为1级)者功能
最佳,24分(即六项均为4级)者功能最差。此表主要用于评定慢性疾病、老年人和住院病人
的ADL能力(表2-22)。
评分标准:按表中各项评出分数后相加,得出总分。6分为功能最佳;>12分表示独、立自
理生活严重受限;>16分表示有严重残疾。
4.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由Schoenin9和Kenny护理研究所人员提出,后经过修订。Kenny
自理评定是经过标准化的躯体功能评定方法(表2-23)。该法将ADL分为床匕活动、体位转
移、穿衣、个人卫生、进食六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分为若干项,共17项。每个方面内容分
为5个功能级,记分标准0〜4分,六项总分为0〜24分,0分表示完全依赖,24分表示完
全独立。
评分标准:0分:各项均不能独立完成。
1分:只有1项能独立完成,或在监督、帮助下完成i。2项,其他各项均不能独立完成。
2分:能独立完成2项,或在监督、帮助下完成3项,其它各项均不能独立完成。
3分:只有1.2项需要监督或帮助。4分:各项均能独立完成。
(二)IADL评定量表
I.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activitiesquestionnaire,FAQ):原用于研究社区老年人独立性和
轻症老年人哇痴呆,后经修订,内容见表2-24。
FAQ评定分值越高表明障碍程度越重,正常标准为小于5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FAQ
是目前1ADL量表中效度最高的,而且项目较全面,建议首先使用。
2.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DRs):由Linn于1967年提出,后经过修订。此表用于住院和在社
区中生活的病人,对老年病人尤为合适。RDRS项目包括以下三大项内容:
(1)H常生活需要帮助程度:包括进食、行走、活动、洗澡、穿衣、用厕、整洁修饰、适应
性项目(财产处理、用电话等)。
⑵残疾程度:包括言语交流、听力、视力、饮食不正常、大小便失禁、白天卧床、用药。
⑶特殊问题程度:包括精神错乱、不合作(对医疗持敌视态度)、抑郁。
RDRS共有细项目18项,每项最高3分,最高分值为54分。分值越高表示残疾程度越重,
完全正常为0分。
三、ADL评定的注意事项
1.评定前应与病人交谈,讲明评定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
2.评定前应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性、协调性、感
觉等,以确定其残存的功能和缺陷,以及是否需要专门的设备。
3.给予的指令应详细、具体,不要让病人无所适从。除非评定表中有说明,否则使用支具
或采取替代的方法,均认为是独立完成活动,但应注明。
4.如不能顺利完成某一项活动,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继续评定下一个项目。评定期间
不要让病人失败,也不要提供太多的帮助。如果某项活动显然是挣扎着完成,则可暂停,或
换下一项活动。
5.评定可分期进行。但应首选ADL评定表中较简单和安全的项目进行,然后是较困
难和复杂的项目。
6.评定可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也可在ADL专项评定中进行。不便和不易完成的动作,
可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的方式取得结果。
第五节独立生活能力评定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是1983年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和美国康复医学会提出的医学康复统一数据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评定了躯体功能,而
且还评定了言语、认知和社会功能,适用于所有残疾者。因此是一种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日
常生活包括社交能力的指标,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功能评估量表。
一、FIM的内容
FIM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8项,即自我照料、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交流和社会认
知六项内容,其中躯体功能13项,言语功能2项,社会功能1项,认知功能2项,共18项。
采用7分制,总积分最高为126分,最低为18分(表2-25)。得分的高低是根据病人的独立程
度、他人帮助及其程度、辅助设备的需求程度为依据。这些项目虽然简单,却涵盖了人类活
动的一些重要方面,成为判断是否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指标。
续表2-25
1评分
项目卜---------厂----------
1入院1出院
V运动类I『14.理解I115.表达1J-
}---------------------------------1------------------------------------
VI社会认知1116.社会交往IF17.解决问题1118.记忆II认知类评分(V〜VI)合计
总计
2.FIM的分级根据FIM的评定情况,可作以下分级。
126分:完全独立。、108〜125分:基本上独立。
90。107分:极轻微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
72。89分:轻度依赖。
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
前2级可列为独立,最后3级可列为完全依赖,中间3级可列为有条件的依赖。
(二)评定方法和意义
1.FIM评定的具体方法
⑴自我料理:①进食:在食物已准备好的条件下,使用合适的器具将食物送进嘴里、咀嚼
并咽下。②梳洗修饰:包括刷牙、梳理头发、洗头、洗手、洗脸、刮胡须或化妆。该项目至
少应包括4。5个活动,每个动作占20%。③沐浴:包括洗澡的全过程,洗颈部以下部位(背
部以下除外)并擦干.盆浴、淋浴或擦浴均可。④穿上衣:包括穿脱上衣和穿脱支具,由一
个到几个活动组成。根据是否能穿一件或几件衣服(胸罩、短衫、运动衫)进行评定。⑤穿下
衣:包括穿脱下衣及穿脱支具,由一个到儿个活动组成。根据是否能穿一件或儿件衣服(内
裤、鞋袜)进行评定•⑥排便处理:包括会阴清洁卫生和排便前后的衣服整理。如果大、小
便时需要帮助的水平有不同,则应记录最低分(导尿管和便盆的处理,不属于此项范围)。
(2)括约肌控制:包括膀胱控制和直肠控制。评分应从需要帮助的程度和发生尿(或大便)失禁
的频率两个方面考虑。①膀胱捽制:根据能否独立排尿,是否需要借助导尿管或药物解决排
尿及需要帮助的程度来评定。无尿失禁:6-7分;尿失禁每月少于1次:5分;尿失禁每周
少于1次:4分;经常尿失禁但每天少于1次:3分;每天一次以上尿失禁:1。2分。②直
肠控制:包括能否完全随意地控制排便和顺利使用控制排便的器具或药物。评分原则基本同
膀胱控制。
(3)转移能力:①床一椅一轮椅间转移:能行走者,需包括能否独立坐下和站立的全过程;
用轮椅者包括能否独立完成床一椅转移、锁住车闸、抬起脚蹬板、移去和是否需要使用适合
的辅助具或辅助设施。②转移至厕所及浴室(淋浴):对行走者能否独立往返卫生问、自己坐
厕、进浴,无需任何帮助。用轮椅者,能否独立往返卫生间,并能自己控制从轮椅至坐厕、
进浴的转移。
(4)运动能力:①步行或轮椅:根据活动方式进行评定。对行走者观察其能否独立行走50m
距离,需要帮助的程度,是否借助拐杖、支具、步行器等辅助装置完成行走。对用轮椅者观
察其能否独立操作轮椅(手动或电动)移动50m距离(包括拐弯、爬3%的坡度及过门槛),是
否需要安装辅助支具或在电动轮椅的开关上装有辅助再操作轮椅移动及需要帮助的程度。②
上下楼梯:能否独立上下一层楼(一层包括12〜14级台阶)及需要帮助的程度,是否需拐杖和
一些辅助装置。
(5)交流:①理解:能否理解口语、书面语或理解复杂、抽象内容的对话,理解本民族的语
言、文字及需要提词的多少:是否需要视、听辅助器及其他辅助设备。②表达:包括能否用
口语或非口语语言(包括符号、文字)清楚地表达复杂、抽象的意思,表达的流利性和易懂性,
其意思、语法是否恰当、准确,一天中有多少时间需提词。
(6)社交:①社会关系:能否与人友好相处,能否恰当地控制情绪:接受批评,认识自己的
所作所为对他人的影响,需要他人监督指导所花费的时间。②问题解决:主要指解决日常问
题的能力,能否合理、安全、适时地解决日常生活事务、家庭杂事、工作琐事、个人财务、
社会事务中的问题,并积极开始实施、结束和自我修正,需要他人指导所花费的时间。③记
忆:是指时所完成的日常活动能够有个意识,包括保留、回忆信息,特别是口头和视觉内
容的记忆,能否认识常见的人或物,记得每天工作的常规,执行他人的指令不需要重复,一
天中需要多少时间由他人提词帮助。
2.FIM评定举例(以“进食"为例)
7分:完全独立。能正常使用餐具,从盘中进食,用杯子喝饮料。
6分:有条件的依赖。需要使用适当的或辅助的设备,如吸管、滚刀等;或进食需要较长的
时间。
5分:监护或准备。需要有人在旁监护,如提示、规劝、看护;或帮助安装矫形器以便进食。
4分:少量帮助。自己能够完成进食任务的75%以上。
3分:中等量帮助。自己能够完成进食任务的50%〜75%。
2分:大量帮助。自己仅能完成进食任务的24%。49%;或不能用嘴进食,需靠其他营养方
式,如肠道外、胃造口方式,但自己能进食。
1分:完全依赖。自己仅能完成进食任务25%以下,或不能用嘴进食,需靠其他营养方式,
如肠道外、胃造口方式,而且自己不能进食。
其他17项的评分标准与此类似。3.FIM评定的意义。
FIM是一项专利,使用者必须参加专门的学习班,掌握标准、规范使用与判定方法和购买成
套的工具与表格后,方可联网使用。
第六节生活质量评定
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最初是一社会学概念,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在80年
代形成新的研究热潮,同样也成为康复医学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QOL的定义
生活质量分为主观的(subjectivequalityoflive,SQOL)和客观的(objectivequalityoflife,
OQOL)两种。
1.主观的生活质量是指病人对其整个生活满意的程度及其评价。
2.客观的生活质量是从疾病、病损、失能和残障等几个方面对病人的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
进行客观的评定。
二、QOL常用评定量表及评定方法
目前已报道的QOL评定量表很多,其适应的对象、范围、特点也各不相同,现介绍比较常
用的方法。
(一)主观生活质量的评定
常用的评定方法为生活满意指数A(lifesatisfactionindexA,IsLA),见表2-27。
评定时,让病人仔细阅读20个项目,然后在卷项右方的“同意"、"不同意"和其他栏中,按
符合自己意见的分数上作出标记,如对第一题表示同意则在其右方同意栏下的“2分”处作•
记号,其余类同。
正常者为:(12.4±4.4)分,评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佳。
(二)相对客观的生活质量的评定
相对客观的生活质量评定,相当一部分资料是由医务人员进行评估的,由于很难做到完全客
观,所以只能称为相对客观的评定。这种评定的代表性量表是生活质量指数(quaitvoflife
index,QOLI)的评定(表2-28)。
评分标准:正常为9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三、生活质量评定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QOL评定在医学领域应用于人群状况的评估、资源利用的效益分析评价、临床疗法及干预
措施的比较、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抉择。在康复医学评定中,QOL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QOL已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截肢等病人,同时又研制
出适用于不同疾病的QOL表。通过不同康复治疗中QOL的评测,可对临床康复治疗的方
法作出结论性的评价。
目前,QOL的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平,应用很广,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对
QOL的概念和构成,除WHO推荐的定义外,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QOL评定仍是一
个薄弱的环节。如何在众多的量表中选择性使用,使QOL量表专项化;如何使量表适合中
国国情和文化特色,使QOL量表本土化和民族化;如何在QOL评定与残疾分类之间建立
概念上的相容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七节言语功能评定
一、概述
语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言语行为是一种综合力很强瑕现力很丰富、很集中的大脑
现象。脑损伤部位不同,产生的病态语言亦不同。言语行为的临床评定是进行神经语言康复
的最基本手段。
(一)基本概念
1.言语(speech)是表达语言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呼吸、鼻、口腔、舌等器官的协同运动,用
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2.语言(language)是由抽象的词语,按一定的逻辑排列形成词汇以表达一种思维、理论、行
动和需要的内容,然后采取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尽管这两个名词经常混用,但却是两个即不同又有关联的概念。语言是言语的材料,
言语是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是表达语言最简便的形式。语言还可通过文字、手势、表情等
来表达。言语一语言交流障碍是人类极为重要的功能缺陷,严重影响13常生活能力。
3.言语接受器官依靠眼、耳、完整的神经功能以及良好的大脑整合、分析能力。4.发音器
官包括呼吸器官如肺活量、声带功能和咽喉部的通道等。
5.构音器官即构成声音并发出各种不同音素的器官,包括口腔、鼻咽腔、舌和表情肌等,
其中以舌尤为重要。
6.语言形成中枢主要在大脑半球(优势侧),经证实大部分位于左侧。也有人认为语言中枢
相当分散,绝不是集中在某一局部,即使是右侧大脑半球(非优势侧)也有协同形成语言功能
的作用。
(二)语言交流的基本要素
1.语言组成的四大要素发声;构音;语言(词汇、语法、逻辑组织);流畅度。
2.语言交流的两大要素接受、理解词汇的能力:这就需要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的综合能
力,将信息传至中枢,进行综合、比较、整合和分析,以懂得词汇的内容;表达词汇的能力:
经过对词汇理解后所作出的反应。
3.语言的形成的三个步骤①输入。将来自听觉、视觉和触觉的刺激转变为神经信息,经过
综合处理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信息输入中枢神经系统负责综合分析的区域。②‘综合。中枢神
经系统高级部分对传人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整合与分析。③输出。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发
音器官以语言的形式输出。以上任一环节发生损伤或疾病,均可导致言语一语言障碍。
因此,接受器官、发音器官、构音器官和语言形成中枢的损伤均可导致言语一语言障碍。此
外,精神因素也可导致言语一语言障碍。
(三)言语一语言障碍的种类
1.声音异常与喉炎、声带增厚、声带麻痹等有关。其表现又分:音质异常:鼻音过重等;
音量异常:多大或过小;音调异常:过高、过低、突变.
2.构音异常常见于构音器官结构异常。
3.语言异常如失语症。
4.流畅度异常如口吃。
按言语一语言障碍的原因又可分为先天性、后天获得性,器质性、功能性等。
经过检查后,对言语一语言障碍的性质、类型、原因可作出诊断,对箕产重程度及恢复的可
能性应作出正确的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言语一语言治疗。
(四)言语功能评定的目的
1.了解有无言语功能障碍并判断其性质、类型、程度及可能的原因。
2.确定是否需要言语治疗及治疗方法。
3.评定治疗效果。
4.预测言语障碍恢复的可能性
二、失语症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为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对语言
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儿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一)主要症状
1.听觉理解障碍指对口语理解能力的降低或丧失,是失语症病人常见的症状。根据失语症
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表现在字词、短句和文章不同水平的理解障碍。
(1)语音辨认障碍:较少见。听力正常,但不能辨认声音,给人一种似乎听不见的感觉,反
问多,或让对方重复。属语音接受障碍,典型情况称为纯词聋。
(2)语义理解障碍:在失语症中最多见。病人能正确辨认语音,但存在音形与音义的中断,
导致不能理解词义。可有以下几种表现:重症时对日常生活的常用物品名称或简单的问候语
不能理解;中等程度时对不常用的词有困难,或对名词无困难,但对动词不能理解;轻症病
人在句子较长、内容和结构复杂时不能理解。
2.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多由于言语失用所致,与构音障碍不同,重症时可以发声,中度时随意说话
和有意表达分离,即刻意明显表达不如随便说出。模仿语言发音不如自发语言,且发音错误
常不一致,可有频率失调和四声错误。
(2)说话费力:常与发音障碍有关,表现为说话时费力、言语不流畅,常伴有叹气、面部表
情和身体姿势费力的表现。
⑶错语:有三种表现方式。①语音错语:是音素之间的置换,如将香蕉(jioto)说成香茅(mdo)。
②词义错语:是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桌子”说成”椅子"。③新语:用无意义的词或新创
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如将"铅笔"说成"磨小”。
(4)杂乱语:表达时大量错语,混有新词,缺乏实质词,说出的话令人难以理解。
(5)找词困难:不能用恰当的词表达,多见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谈话中因找词困难常出
现停顿、沉默、重复结尾词、介词或其他功能词。当找不到恰当的词表明意思,而以描述说
明等方式进行表达时,称为迂回现象。
(6)刻板语言:常见于重症病人,可以是刻板的单音,也可以是单词。有时会出现无意义的
声音。
(7)言语的持续现象:在表达中持续重复同样的词或短语,特别是在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时出现,如看图描述时,已更换了图片,但仍不停地说前面的内容。
(8)模仿语言:一种强制性的复述检查者的话。多数还伴有语言的补充现象。
(9)语法障碍:表现为失语法和语法错乱。失语法:表达时名词和动词罗列,缺乏语法结构,
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类似电报文体,又称电报式言语。语法错乱:指句子中的实义词、虚
词等存在,但用词错误、结构及关系紊乱。
(10)言语的流畅性和非流畅性:根据谈话的特点将失语的口语分为流畅型和非流畅型。两者
在诊断上有鉴别意义。
(11)复述:不能准确地复述检查者说出的内容。
3.阅读障碍因大脑病变导致阅读能力受损,称为失读症。阅读包括朗读和文字的理解,这
两者可以出现分离现象。
(1)形音义失读:既不能正确朗读,也不能理解,表现为词叮图的匹配错误,或完全不能将
词与图或实物配对。
(2)形音阅读障碍:不能正确朗读,却理解其意义,可将字词与图或实物配对。
(3)形义失读:能正确朗读,却不理解文字的意义。
4.书写障碍包括以下几种表现:
(1)书写不能:可简单写一、两划,构不成字形,也不能抄写。
(2)构字障碍:有笔画错误,表现为笔画增添或缺少,或笔画全错。
(3)镜像书写:见于右侧偏瘫用左手写字者,即笔画正确,但方向相反。
(4)书写过多:书写中常混杂一些无关字、词或造字。
(5)惰性书写:写一字词后,再写其他词时,仍不停地写前面的字词,与口语的持续现象相
似。
(6)象形书写:不能写字,而可用图表示。
(7)错误语法:书写句子时出现语法错误,常与口语中的语法障碍相同。
(二)类型和特点
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非常完善的分类法,现介绍较常用Boston分类法。
1.运动性失语症(Broca失语)口齿不清或暂时性构音困难,能理解,但不能表达,词汇、
语法、发音和书写能力均有障碍。
2.感觉性失语症(Wemicke失语)不了解言语的意思,既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也不理解
自己讲话的内容,常答非所问和讲错话。
3.命名性失语症(健忘性失语)基本无表达或接受能力的障碍,但找词难,知道某一物品的
用处,但说不出名称。
4.球性失语症(完全性失语)表达和接受能力均丧失,是失语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常无法进
行交流。
5.传导性失语症(纯字词聋)言语流畅,理解力好,但不能复述,音素混乱。
6.皮质性失语症包括三种类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症:能理解和复述,但口语困难。经皮
质感觉性失语症:理解力差,但言语流畅。混合型:理解、口语均差,但能复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粮食加工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防杀病毒软件合作协议书
- 外研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重点单词短语默写纸
- 2025年胃肠解痉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事业单位临时工劳动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中国房屋租赁合同(2篇)
- 2025年产品外协加工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互联网办税软件服务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协议范文(2篇)
- 山西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情境基础小练新人教版
- 2025年上半年山东气象局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二单元 主题活动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练习
-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幼儿园防四害安全教育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0)-江西省(解析版)
- 《奥特莱斯业态浅析》课件
- 202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