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1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2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3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4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案一、课文导入——鲁迅杂文集的命名鲁迅一生创作了七百多篇杂文,后来编为许多集子出版。这些作品集的名称,有其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它折射出作者的生活、心境及时代的风貌。①《热风》: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杂文集。鲁迅在“题记”中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②《华盖集》:是鲁迅先生的第二本杂文集。“虽大抵和个人斗争,但实为公仇,决非私怨”,作者因此而交上了“华盖运”。“华盖”是星名,华盖星,其形如宝盖之状,和尚交华盖运是成佛的好运,俗人交华盖运就会被罩住,碰钉子。该集的一些短文是冲破重重阻挠才发表出来的,集名表现了对反动当局的愤懑之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③《而已集》:“而已”属文言语气词,是“罢了”的意思。此集的“题辞”中说:“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表达了作者对屠夫们的无比愤慨之情。④《南腔北调集》:1933年1月,上海《出版消息》发表了署名为美子的一篇文章,其中写到鲁迅说:“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并且是‘南腔北调’,然而这是促成他深刻而又滑稽的条件之一。”先生自己说:“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鲁迅将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⑤《坟》:作者说“在我自己,还有一点小意义,就是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用它“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是留恋”。《坟》呼吁新的思想界战士,批判旧的伦理道德,揭露封建军阀的文化专制统治,揭示广大民众的奴隶地位等等。⑥看课下注释,《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为什么鲁迅给自己的杂文集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1934年所作杂文的结集。鲁迅先生当年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半租界”,实际上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缩影。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里写的。今天,我们看看鲁迅的《拿来主义》又对当时什么样的现实表示不满呢?二、课文学习标注段落。本文一共10段,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么划分?1——5段:送去主义——形式与危害6——10段:拿来主义——错误与正确(一)送去主义(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①闭关主义: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概括了闭关主义的特征。“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来己久和顽固不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①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②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由借代、比喻构成的形象语言,既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又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腐败无能的政府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到现在”,即1934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权;“什么”,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讽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①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②,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①学艺:泛指学术文艺。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③“发扬国光”: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上句撒了开去,说“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白银、送土地,送主权,这一句则是收回来,归到“学艺”这个本文议论的中心。“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寒碜可怜。“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挂过去”,讽刺这些“大师”好似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摇过市、到处拍卖的可怜相。引用“发扬国光”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①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一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针对这一则新闻,在同年5月30日写了《谁在没落》一文,指出象征主义已在苏联没落,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流派。)[“催进”“顺便”“传道”这些普通的词语也极具讽刺效果,明明是卖国求荣,却偏偏的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总之”一词引出本段的总括句,概括“送去主义”的特点。“进步”是反语,“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用此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诙谐幽默,表明作者对此不屑不齿。](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①”的仪节,说道:拿来!(①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仪节:即礼节。)[上文大讲“送去主义”的表现和“进步”,这里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劈头盖脸提出“拿来!”犹如晴天一声霹雳,给了“送去主义”当头棒喝,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句子还给了“送去主义”者以辛辣的讽刺,你们不是经常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吗?但为什么你们只大讲“送去”,却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讲“拿来”呢?]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的主张。赏读这两段文字,首先要体会作者破题的方法。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但却宕开去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有力的铺垫。(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①尼采:1844190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斯图如是说》等,他对西方传统的基督教义持批判态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并以“太阳”自命,后发疯而死。②自诩xǔ:自夸)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zhì: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党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这里的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礼帽;堂皇:气派非凡。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②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暗指按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棉麦借款”协定运来的剩余的小麦、面粉和棉花。)[“不想举出”实际是暗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容许指出,顺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而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欲说还休的写法,最能激发读者寻根究底的兴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语“modern”的音译,“现代的”“时髦”的意思。)[这里字面上旁敲侧击了当时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谓“摩登”作风,同时也暗讽了反动派“送去”成风,卖国求荣成风,可谓一箭双雕、一石双鸟。]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里与上文的“丰富”“大度”褒词贬用针锋相对,采用了贬词褒用的方法,“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闭关主义”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撇去不谈,本部分全力转入对“送去主义”的批判。)“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一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结果的荒谬也就证明了出发点的荒谬,用的是归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综合运用了擒纵、类比、事例、归谬等多种批驳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义”的荒唐可笑。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现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能力。在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作者旋即转到批判“拿来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送来”,辨析“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你没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施受双方是不公正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送来”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通过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来”的本质,同时也说明,不能笼统地反对与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抛来”要接受,那种不平等的侵略性剥夺性的“送来”(“抛给”)则要反对。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义”,初步揭露了“送来”的本质,于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是很严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无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时还得“拿来”。(二)拿来主义(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着重揭露“送来”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揭示“拿来主义”的要旨。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对待外国文化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文章写到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拿来”到“拿来主义”,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层层递进,不断深化。(8)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①(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①阴功:迷信的说法,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鲁迅在这里杀一横枪,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人士顺手一击。所谓“骗来的,抢来的”是影射蒋介石,先是骗得孙中山的信任,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接着通过排挤和打压共产党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鲁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说他的天下是“骗来的,抢来的”。所谓“做了女婿换来的”,一般的说法是讽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说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①孱头càn:懦弱无能的人)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①蹩进bié:跛脚行进)“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一种:害怕继承的逃避主义者;第二种: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第三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9)他占有,挑选。[通过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的两个要义是:占有,挑选。占有承上,挑选启下]看见鱼翅①,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①鱼翅:一种名贵的海味,用鲨鱼的鳍干制而成。②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③,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旧称。②阿剌伯:一般译为“阿拉伯”。③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分析拿来主义的第二个要义挑选:鱼翅与部分鸦片——使用;部分烟具——存放或利用;大部分烟具与姨太太——毁灭。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1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创新。]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在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中,依次指出“拿来主义”的要义是“占有”、“挑选”和创新。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鲁迅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①“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强调“拿来”要果敢,要坚决,不要畏首畏尾,犹豫不决。②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反对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的投降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新颖风趣,讽刺深刻犀利,说理明白畅晓。【问】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多论述“送去主义”,为什么?①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②文章是在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使我们不断加深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