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共25题,全卷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试题的作答:试题作答后,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些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起由于醉酒驾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故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讽刺漫画如下图,这些现象依次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下丘脑、小脑B.大脑、垂体、脑干C.大脑、脑干、小脑D.大脑、小脑、脑干【答案】C【解析】【分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人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B.单个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多细胞生物本身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态D.多细胞生物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也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A正确;
B、多细胞生物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因此单个细胞适应环境的能力差,B正确;
C、内环境稳态包括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稳态,C错误;
D、单细胞生物没有系统层次,故没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3.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时不会消耗能量B.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静止性震颤是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的结果D.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内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造成乙酰胆碱酯酶功能亢进。【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C、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减少有关,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正常情况下都会被快速灭活,不会持续发挥作用,C错误;D、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让少量的多巴胺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状,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T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答案】B【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但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A正确;B、过敏反应实质上是异常的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的中心细胞是B淋巴细胞,B错误;C、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但分布不一样,C正确;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主要措施,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C.处于离体状态的神经纤维,在中间部位给予刺激,兴奋可双向传导D.动作电位产生的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A正确;B、静息电位产生时K+流向神经细胞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C正确;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考生掌握具体的过程和特点。6.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的成分及其含量与b、c、d基本相同B.b、c、d的渗透压90%以上均来自Na+和K+C.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D.某人花粉过敏会导致b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内液,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d表示血浆。【详解】A、a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2/3,bcd表示细胞外液,占体液1/3,成分也存在差异,如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A错误;B、b、c、d的渗透压90%以上均来自Na+和C1,B错误;C、b是组织液,绝大部分渗入d血浆,少部分渗入c淋巴,C错误;D、花粉过敏时,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收导致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7.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狗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C.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D.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胰腺中含有内分泌腺胰岛,其中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狗的消化道内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蛋白质类药物只能注射,不能饲喂。【详解】A、胰岛素不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错误;B、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B错误;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消化酶中包含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可见,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对实验结果有干扰,C正确;D、乙组的粗提取液中含有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若饲喂,则会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不能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而应注射,D错误。故选C。8.如图表示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结构X、Y分别垂体和下丘脑B.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影响①和②的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分析题图:X为下丘脑,Y为垂体,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虚线表示抑制,实线表示促进。【详解】A、图中结构X、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错误;B、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因此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正确;C、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由于分级调节,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C正确;D、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作用增强,①含量降低,②含量降低,D正确。故选A9.2020年全球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如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其通过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增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等可能是引发机体免疫的抗原物质B.该病毒入侵人体时,机体可以只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将它彻底清除C.该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增殖时,需由人体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等D.抑制该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或细胞ACE2活性可阻止该病毒的入侵【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等可能是引发机体免疫的抗原物质,A正确;B、病毒感染时,机体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协调,清除病毒,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时需由人体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等,C正确;D、病毒通过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故抑制该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或细胞ACE2活性可能会阻止该病毒的入侵,D正确。故选B。10.有关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能由同一个器官分泌B.可能作用于同一靶细胞C.与靶细胞内受体分子结合后都迅速失活D.从分泌部位到作用部位都经过体液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是单向传递;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详解】A、下丘脑中既有细胞能分泌神经递质,又有一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A正确;B、神经递质和某些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都能作用于同一靶细胞,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经受体细胞传递信息,但不会进入细胞,激素作用的受体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表面,神经递质和激素作用后都会失活,C错误;D、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都经过体液运输,D正确。故选C。11.当异体组织器官被移植到体内某些特定部位(如眼、睾丸、脑)后不被排斥而可长期存活,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器官移植需要供者和受者主要HLA完全相同B.T细胞中免疫赦免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可能是导致“免疫赦免”产生的原因C.“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D.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免疫赦免”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通过使用药物降低免疫系统的敏感程度。【详解】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时,器官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较小,A错误;B、人体产生免疫排斥与T细胞有关,T细胞中免疫赦免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可能是导致“免疫赦免"产生的原因,B正确;C、“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D错误。故选B。1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不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答案】C【解析】【分析】水盐平衡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盐多,渗透压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对水的重吸收加强。【详解】A、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A正确;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C、摄盐过多后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量增加,可以降低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渗透压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故选C。13.含羞草的小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这个过程()A.是反射,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B.是反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不是反射,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不是反射,只有人有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反射是动物的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生物的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应激性.含羞草是植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C正确。故选C【点睛】1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需要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参与B.淋巴细胞不仅分布于淋巴液中,也分布于血液中C.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都分布于内环境中D.免疫活性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解】A、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不仅分布于淋巴液中,也分布于血液中,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溶菌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分别为()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C.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详解】据题意: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抗原进入人体后,由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接着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物质甲为细胞因子;据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可知物质乙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大脑的威尔尼克区受损伤会引起印人性失语症。患者表现为说话语音语法都正常,但话语没意义,能听到语音,但不能辨别出语义。据此推测威尔尼克区()A.位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B.包括言语区的S区和H区C.是产生形象思维生物基础D.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详解】患者表现为说话语音语法都正常,但话语没意义,说明是由于人体内的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患者表现为能听到语音,但不能辨别出语义说明是由于人体内的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B正确。故选B。17.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IV遗传物质为D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B.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C.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可知:13年,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36年,HIV浓度增加,T细胞逐渐减少;69年,T细胞浓度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病原体感染机会增加。2、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遗传物质是RNA,HIV营寄生生活。
【详解】A、HIV的遗传物质为R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A错误;B、生物体内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ATP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C、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也受影响,因为体液免疫要靠辅助性T细胞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18.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物质能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A.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B.CO2、胰岛素、尿素、抗体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D.甘油、血红蛋白、磷脂、胆固醇【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详解】A、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消化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B、CO2、胰岛素、尿素、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B正确;C、肝糖原存在于细胞内,纤维素属于多糖不能进入人体的内环境,C错误;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D错误。故选B。19.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A.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B.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D.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详解】由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甲组小鼠破坏骨髓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B细胞,但能产生T细胞,因此甲组细胞免疫能力可以恢复;对于乙组小鼠来说,破坏胸腺后,注入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只有B细胞,没有T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乙组免疫能力基本不变,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B.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发生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而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D.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因为没有语言和文字所以无法完成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详解】AB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因此条件反射需要用非条件反射来强化;非条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因此不能说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条件反射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ABC正确。D、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动物也能建立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D。【点睛】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2)缩手反射时,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4)若刺激图丙中b点,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刺激图丙中b点时,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_个。【答案】(1)①.感受器②.d③.树突膜或细胞体膜(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持续兴奋(4)①.由正变负②.Na+内流③.a、b、c、d、e④.4【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图甲中f表示感受器,图乙是图甲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缩手反射时,兴奋不能由B突触后膜传到A突触小体。【小问3详解】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持续兴奋。【小问4详解】刺激图丙中b点,由于钠离子内流,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因此刺激b点,发生兴奋的点有a、b、c、d、e。图丙中共有4个突触。22.如图所示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垂体释放的A物质是由_________分泌的。(2)B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_________的分泌。(4)如果身体大量丢失水分且血液中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分泌_________增多。(5)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_和_________调节,二者是_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的,这样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1)下丘脑(2)大脑皮层(3)抗利尿激素(4)醛固酮(5)①.神经②.体液③.相互协调【解析】【分析】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和中枢均位于下丘脑,饮水过多时的调节为:体内水多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人体失水过多,进食过咸食物或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A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小问2详解】图中B结构可产生渴觉,应为大脑皮层。【小问3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功能下降,尿量增加,以维持渗透压稳定。【小问4详解】醛固酮主要维持血钠的含量平衡,如果身体大量丢失水分且血液中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小问5详解】由图示的调节过程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又有内分泌系统的参与,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23.下面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⑥表示过程):(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病。(5)图中B淋巴细胞被激活需要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答案】(1)①.体液②.B淋巴细胞或记忆B(a或c)(2)a、c、d(3)速度快、数量多(或快速、大量)(4)自身免疫(5)①.抗原直接接触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题图中的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其中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该过程主要靠抗体作战,故是体液免疫;图中的b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小问2详解】图中a、b、c、d依次是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其中浆细胞无识别功能,故能识别抗原的是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对应图中的a、c、d。【小问3详解】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是抗原引起的第二次免疫,因为有记忆细胞的参与,能更快、反应强烈、产生更多的抗体(速度快、数量多)。【小问4详解】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属于自身免疫病。【小问5详解】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被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分别是抗原直接接触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24.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_______。(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答案】①.胰岛B②.高③.增加④.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⑤.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解析】【分析】1、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部分糖随尿液排出,而原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详解】(1)由于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血糖浓度升高,可推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会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15:2024 CM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1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appliances for heating liquids
- 淮阴师范学院《田径》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世界现代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民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政治制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管理信息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语言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物流工程学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110-T 63-2024《加油站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 CJJ207-2013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加答案(易错题)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300题-整除-有标准答案
- 办公室装修工程施工方案讲义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中国农业银行贷后管理办法
- MOOC 陶瓷装饰·彩绘-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新课标版)
- 信访纠纷化解预案
- 硅晶圆缺陷的化学性质与影响
- 《布的基本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