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社会学整本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教学教程_第1页
应用社会学整本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教学教程_第2页
应用社会学整本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教学教程_第3页
应用社会学整本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教学教程_第4页
应用社会学整本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教学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社会学第一章应用社会学概述应用社会学(第三版)第一节应用社会学的定义、特征与研究领域第二节应用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第一节应用社会学的定义、特征与研究领域什么是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的特征一二第一节应用社会学的定义、特征与研究领域三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应用社会学的涵义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基本分科之一。在区分社会学的基本分科时,有过不同的概念表述,

一、应用社会学的涵义也有社会学家提出“基本社会学”(basic

sociology)与“应用社会学”的区分,强调社会学的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的差异。还有社会学家提出“学术社会学”(academic

sociology)与“应用社会学”的分法,这种分法似乎强调了前者的学术性,而否认了后者的学术地位,社会学家莱斯特·沃德曾将社会学分为“纯粹社会学”或“抽象社会学”(pure

sociology)与“应用社会学”(applied

sociology)两大类,前者研究社会学的纯理论,后者研究实际应用。一、应用社会学的涵义应用社会学是侧重于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发现等,对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做描述、分析、评价和提出对策或解决办法的一门社会学基本分支学科。作为高校研究生课程的应用社会学,也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应用领域,学会采用社会学的分析视角、研究方法,去实际解决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一)确定涵义的四个原则(1)突出应用特征的原则。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2)突出系统的应用知识体系的原则。该应用领域或分支学科形成了有独特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学术体系,有明显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3)该应用领域或分支学科在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则。(4)该应用领域或分支学科有明确的就业领域,对于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该职业体系可以起到明确的培训功能。二、应用社会学的特征(四)应用社会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特点(一)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方法的研究(二)应用社会学既注重定性研究也注重定量研究(三)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研究二、应用社会学的特征(八)理论研究,特别是“中距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五)应用社会学常常涉及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六)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范围较广(七)应用社会学所服务的对象、范围更广(一)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方法的研究。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方法的研究。所谓应用,就是将理论、概念等转变为可以操作的社会活动、社会实践,而这种转变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这就是方法。因此可以说,应用社会学就是关于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筑起“桥梁”的这样一种方法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虽然与应用社会学有交叉,但并不等于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在方法方面研究的领域要更广一些,它涉及社会学众多具体研究领域的操作方法,在社会学的每一个分支学科中都凝聚着和经由多年经验研究而积累着不少特殊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有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也有相通之处,而应用社会学就注重于这些相通之处的研究。(二)应用社会学既注重定性研究也注重定量研究

应用社会学既注重定性研究也注重定量研究。在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科学研究中,历来有定性的与定量的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一种侧重于较大范围地、粗线条地确定类别或性质,另一种侧重于微量地、更为细致准确地确定数量的变化。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互相补充。

应用心理学就形成了特定的研究视角,它明显区别于纯粹社会学或基本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纯粹社会学也研究社会问题,它比较注重于对影响、决定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探索,注重于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基本结构、基本正负功能的探索。而应用社会学则不是研究这些方面。应用社会学从试图改变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这样它总是试图寻找可以突破的路线,特别是寻找可以操作的政策变量。(三)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研究

基本社会学比较注重学科的分界,不同学科之间在理论渊源、传统、方法、研究问题等方面并不互相“侵犯”,各自有明确的地、盘。就连众多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如城市社会学、军事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也是如此,每一个分支都占有一个特定的分支领域。应用社会学就不是这样。它注重的是“应用”本身,这样,不管哪一个社会学分支,当涉及社会实践和应用问题时,都为应用社会学所关注。任何一门分支社会学,如工业社会学、艺术社会学、团体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等都可以在不同比例关系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纯粹社会学部分,第二部分是应用社会学部分。这第二部分实际上与应用社会学是交叉的。因此,应用社会学与分支社会学在这些应用领域是互相包容的。(四)应用社会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应用社会学家总是要投身于对客观事物的改造之中,这样他们当然就要对自己行动的后果负责,就要有一种好坏、对错的基本判断。应用社会学家很难是纯粹的旁观者,他们本人往往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这样不仅有价值判断,有时连情感因素也牵扯进来了。人们常举美国社会学

家威廉·怀特(WilliamWhyte)的例子,他在60—70年代时曾参与了一项社会工程计划,研究在私营企业中工人参与决策的问题。长期研究的结果使他本人也卷入了倡导雇员所有权的运动之中。他参与了协助国会起草立法草案、主张雇员所有权和工人参与决策的活动。(五)应用社会学常常涉及对客观事物的评价问题。从应用社会学的学术队伍看,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范围较广,它远远突破了社会学的学术圈子。传统上,中国的社会学家,大致上是由两个系统的人员构成的,一是高校系统的社会学队伍,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省社会科学院系统的社会学队伍。但是,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却绝不能局限于这两支队伍。在各级政府机关的政策研究室,在全国各地的党政系统、共青团系统、妇联系统、工会系统、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企业、机关、医院及多种事业单位中,都可以找到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人员。社会各界凡是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探索、管理、研究有关的人士,都可以视为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队伍或研究人员。(六)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范围较广它涉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个方面。中国社会学的复建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而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所以,应用社会学所探索和服务的领域涉及了这次“伟大革命”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尤其是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基层社区建设、社会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做出很多创新。这些在本教材的各章节中都会有详细表述和阐释。(七)应用社会学所服务的对象、范围更广

其实,应用社会学一点也离不开社会学理论,如果没有理论,应用社会学就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问题、如何采取对策,就会无的放矢。当然,在理论与应用的关系上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个问题是

理论与应用相互脱节。第二个问题是,在社会学中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理论,一种是所谓“总体理论”,另一种是所谓“中距理论”。应用社会学主要应用的是后一类理论,即“中距理论”。这一类理论往往是非常具体的且应用范围明确,因而与应用社会学的结合就较为密切。应用社会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也经常发展和完善这种“中距理论(八)理论研究,“中距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三、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美国社会学家琼·贾尔斯西姆斯认为,应用社会学有两大类研究领域,或称作两种类型的应用社会学。一类是学科类型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它是以社会学学术和学科为中心,从以学术为中心的相关研究中探索可应用的对策和可应用的因素。但在社会的实际发展计划中并不容易推广。另一类是研究项目类型的应用社会学,或称作决策取向的研究。这种类型的应用社会学研究是以对研究项目本身的描述和研究项目的目标为起点的,而并不注重于是否以某一学科领域为基础。甲·农村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上原理原则,研究如何改进农村社会。乙·都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上原理原则,研究如何改进都市社会。丙·教育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上原理原则,研究如何改进教育。丁·犯罪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上原理原则,研究如何减免犯罪。戊·社会工作应用社会学上原理原则,研究如何蠲除社会痛苦增进社会幸福。己·其他(一)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孙本文项目评估(二)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美国社会学学会社会调查研究公司市场研究工业中的社会研究法律与刑事司法研究人类服务计划军事研究社会与人口分析教育项目研究政府政策研究老年人研究立法咨询住房与环境计划政府健康服务管理(三)教材所涉及的应用社会学研究领域(1)社会研究方法(2)社会学的定量研究方法(3)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4)社会调查技术。(5)社会评估技术(6)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的应(7)社区规划与社区营造(8)社会学在社会治理研究中的应用(9)社会政策研究(10)犯罪社会学及其应用(11)环境社会学及其应用(12)城市社会学及其应用(13)社会心理学及其应用(14)医学社会学及其应用(15)人类学方法及其应用(16)人口研究与人口管理(17)社会工作技术第二节应用社会学由来与发展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应用社会学,英文是appliedsociology,这个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佩森在1898年发表的《对于应用社会学的建议》一书。在该书中,佩森不仅提出了应用社会学这个词,而且对于应用社会学的功能、特点等也做了说明。他认为:应用社会学抛弃了以往研究中的那种陈旧、错误的假设方法,取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假设方法。此种新方法调整了实践对于理论的关系,充分利用了演绎与归纳的证明方法。他还认为应用社会学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它是社会学中可应用知识的聚合;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实践、社会变迁以及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佩森在他的书中还研究了犯罪、教育、慈善事业等具体的应用社会学问题。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另一位重要的美国社会学家,在布朗大学任教的莱斯特·沃德也是较早提出了应用社会学观点的学者。他认为,社会学对于纯理与应用学科的区分,其原则与其他学科关于这两类学科的区分是完全一致的。他指出:正如纯理社会学的目的在于回答什么(What)、为何(Why)和怎样(How)这

些问题一样,应用社会学的目的在于回答为了什么(Whatfor)这样的问题。纯理社会学所要处理的是诸如原因、原则等问题,而应用社会学处理的是目的、结果等问题。纯理社会学关心的是学科建设问题,应用社会学关心的是使用问题。纯理社会学研究的是自发发展的社会,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是如何能以人工手段促进、改变自发演变的社会过程。纯理社会学研究的是过去,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是现在与未来。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创建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阿尔比恩·斯莫尔教授对应用社会学的初期发展也是有所贡献的,尽管斯莫尔并没有直接使用应用社会学这个词。早在1895年斯莫尔就大致提出了社会学的两大领域,一个他称为传统的基本的社会学(traditionalbasicsociology),另一个他称为客户取向的社会学(client-orientedsociology)。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此外,在20世纪初期对应用社会学的早期发展有所贡献的社会学家还有如下几位。一位是詹姆斯·迪利(James

Q.

Dealey),他曾撰写了《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一书。在书中他研究了怎样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一个人通过观察与比较,对于某一社会领域内的问题能予以充分的认识,并且熟悉这一领域的发展、演变规律,与此同时此人也能理解这一现象领域的基本原则,那么,他就可以准备更上一层楼。他可以向人们显示这些原则如何被应用于社会状况的研究之中,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所期望的某些变革。这就正如化学家利用化学公式做实验一样,他们可以确信,把某些物质混在

一起,在某种条件下就必然会产生某种结果。迪利认为,在任何一门科学中,只要人们达到了使该门科学极为精确化的地步,人们就都可以获得这种预期的结果。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另一位是亨利·普拉特·费尔柴尔德,他撰写了《应用社会学概要》一书。在书中,他批评了那种将各种社会问题割裂开来的研究方法,认为应用社会学并不是把社会学分割为众多细小的应用领域,然后独立地去研究这些问题。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应用社会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的是总的、一般的社会学原理。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再一位是卡罗尔·D.赖特(CarrollD.Wright),他从另一个角度,即实用的角度研究了社会学,提出了实用社会学(practicalsociology)的概念。其实,实用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试图将社会学推向实际,推向应用。赖特认为,没有必要等到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得很完善后再去应用,可以选择一些最为直接有用的理论来付诸实践,将理论作为一种构架,同时应用统计的、社会学的专门数据。他在解释实用社会学的特点说:社会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那么它就必须能够理解和解释所有的社会并能解释任何时代的社会,因此社会学就要花费很大精力去解释人类社会及各种社会机构的起源、发展、现状。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实用社会学则不是这种包罗万象的学问,它只关心今天的状况,它也并不想说明今天的状况如何是以往长远历史发展演变之结果的。赖特之所以选用实用(practical)这个词,并不意味着其他都是不实用的,而只是想说明他所研究的是一些实际的、紧迫的社会问题。他还指出,实用社会学的目的是见诸行动,它是将社会学的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利用,目的在于完成一些专门的任务。因此,他也说,实用社会学是一种有选择的社会学,它选择的是那些已较为成熟的社会学知识,选择的是有实际用处的社会学知识。二、迪尔凯姆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迪尔凯姆是社会学的重要大师和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主张社会学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他一贯强调客观性和经验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在各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从主观意识阶段向客观实际阶段的迈进和转变,社会学也不例外。不过从发展阶段上看,社会学当时仍处于主观意识阶段。他主张客观性是科学的出发点。他认为,社会学的进步就取决于由主观阶段向客观阶段的迈进。迪尔凯姆本人对于自己提出的客观性原则也一向是身体力行的,他树立了一个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注重实践、注重研究实际问题的典范。二、迪尔凯姆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迪尔凯姆提出了什么样的预防自杀的措施呢?迪尔凯姆的对策不是单一的,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首先,迪尔凯姆同意对自杀行为应有所惩罚而不能过分姑息,比如拒绝给自杀者安排正式葬礼就是一种惩罚。当然仅有这种惩罚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迪尔凯姆也同意教育的作用,教育对性格有一定影响作用。不过迪尔凯姆也指出不能夸大这种作用。再次,迪尔凯姆指出防治的最主要方法是“恢复社会组织的统一性,使它能把个人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个人产生依恋集体的感情”。接着迪尔凯姆探讨了什么样的组织可以起到这种作用,他认为政治团体、宗教组织均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家庭组织由于受到结构变迁的影响,其地位、作用也在下降。迪尔凯姆认为: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是职业团体,或曰协作团体。他认为这种团体本身的性质就证明它能起到预防自杀的作用。总之,迪尔凯姆将预防措施的基点放到了职业群体上面。我们并不清楚迪尔凯姆的对策后来效果如何,但是把社会学从书斋的理论推向了实际的运用、决策与操作,这却是迪尔凯姆的重大功劳。他的著作为后世的应用社会学树立了重要的范例。三、美国芝加哥学派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1892年,美国社会学鼻祖阿尔比恩·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建社会学系,并广为招揽人才,从此在芝加哥大学聚集了一批卓有建树的社会学家,如温森特、托马斯、亨德森等。不过,这些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也并没有形成什么一致的观点。社会学史上所称的

“芝加哥学派”,是指20世纪20—20年代,罗伯特·帕克成为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中坚人物后,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学者,他们把社会调查的风气和研究方法带进了社会学界,发展了个案研究、参与观察等技术,并对芝加哥城市的社会生活、外来移民、反社会群体、越轨行为等做系统的调查研究。芝加哥学派的这种从经验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应用的做法,在美国社会学界开了一代新风,形成了美国社会学的实证传统。这些也为应用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美国芝加哥学派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帕克曾做过十余年新闻记者工作,对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如城市犯罪、贫民窟、移民区等,一直十分关注。他进入社会学界后,也就把这种注重实际问题的风格带入了社会学。1925年,帕克发表了题为《城市:对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的论文,文中提出了开展城市问题研究的众多建议,并体现了典型的芝加哥学派讲究实际、实用的风格。该论文提出的城市研究建议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一是关于研究城市规划与地方组织的建议。二是关于研究城市工业组织与道德秩序的建议。三是关于研究城市次级关系和社会控制的建议。四是关于研究气质和城市环境的建议。帕克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激发了不少社会学学者对于城市研究的极大兴趣。在当时,以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和学生为代表,兴起了一股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热潮。这对于应用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了帕克以外,比较重要的学者还有当初引荐帕克来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威廉·托马斯,后来与帕克共同进行实证研究的伯吉斯等人。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一)欧美应用社会学就业的发展状况应用社会学在欧美有较久远的历史,特别是在美国,社会学一直有很强的应用传统,这种传统在当代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发展尤其表现在

应用社会学的专门化、定型化、职业化上面。欧美的应用社会学目前已发展出了众多的定型化的职业,比较典型的如社会工作,即在政府的、社区的、社会福利组织中就业,就业者必须有社会工作或应用社会学方面的受训文凭,受训者一般应接受过有关应用社会学扶助老人、照顾儿童、救助贫困等方面的专门训练。又如组织管理工作,欧美应用社会学目前都比较重视与管理科学结合,培训组织管理人才。再如社会医学,应用社会学与医学相结合,发展出了心理治疗、环境治疗、群体疗法等技术,并从事社会医学方面众多问题的研究,许多大医院都设立了社会医学科。其他还有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社区规划、社会工程等等。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总的来看,在美国,毕业于社会学专业的人,就业的领域是比较广阔的,大体上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美国是经济发达的商业社会,所以,学习过社会学的毕业生,与经济专业毕业生一样大多到商业服务领域寻找工作。第二,美国的社区服务、社会服务、非营利组织就业机会比较多,所以学社会学的到这些领域就业也比较常见。第三,美国的健康服务、教育服务比较发达,就业机会也比较多,所以到这些部门就业的人数也就比较多。第四,社会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比较广阔。此外,美国社会学协会出版的《社会学职业》,也曾分析了美国社会学专业的8大就业领域,特列在下面作为参考: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健康服务、高等教育、法律、出版、社会服务、教育。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二)应用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就有比较强的应用传统。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在应用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如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该运动涉及的范围很广,比较著名的有梁漱溟在山东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邹平县实验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李景汉在河北定县的实验县等。这些都是中国社会学家直接操作社会学之应用、直接参与社会改良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初直到19791年,中国的社会学发展曾中断了近30年。1979年,中国社会学重建以后,首先面临的是要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因而从那时以来应用社会学也一直受到特殊的重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里,中国社会学家在众多领域的社会学应用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第一,社会分层研究。改革开放约40年来,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人们在地域、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新的社会群体在形成,影响社会分层的机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与西方近几十年来较为稳定、成型的社会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社会学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第二,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首先是从描述、分析和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开始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市场转型以来,在劳动社会学日益学科化的同时,就业和失业问题又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劳动社会学学者在影响再就业的社会制度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下岗人员的行为选择策略和决策模式、市场机制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与再就业

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在推动社会良性运行

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第三,城市社会学。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

包含着城市化的过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该如何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

天已成为亟待做出解答的问题。中国城市社会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第四,工业社会学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国的工业社会学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应用色彩,大量研究成果都建立在对企业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从宏观方面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到微观方面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职工素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社会学学者们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第五,流动人口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口流动、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镇。流入城市的劳动力,不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还促进了城市治理从传统体制向新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化,并推动着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与此同时,这些出生于农村的打工者自身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相对封闭、相互隔离的社会向开放的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民工潮”冲击的是城乡间的“壁垒”,探索的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条可行之路。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第六,家庭、婚姻、妇女问题研究。家庭、婚姻及妇女问题是中国社会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研究课题众多,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1世纪以来又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婚姻与性、家庭暴力、家庭文化和家庭史等方面。妇女研究除了在理论和方法上继续深化之外,社会学学者还就妇女地位的历史与现状、妇女人口素质、社会结构变迁与妇女职业发展、女性价值的自我认同等问题进行了考察。第七,社会指标研究。我国社会学学者对社会指标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完成了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对社会指标的定义、特点、类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社会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方案以及数据的获得途径,并对我国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基本设想。近年来,一批研究人员在综合社会指标体系、专门性指标体系、社会形势预测和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性研究。这些成果已被各级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广泛采纳。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三)本教材所选取的应用社会学领域(1)社会调查技术是关于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和操作环节的阐释。社会调查是个广阔的概念,包括各种社会态度调查、民意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

等。社会调查技术涉及社会调查的设计、组织、调查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最终

调查成果的撰写和应用。(2)社会评估技术与技能。社会评估是个总称,包括社会项目评估、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与社会活动相关的评估。社会评估传授的技术技能,必须以满足人类社会需求为宗旨、以非营利社会活动为条件、以解决社会问题为

手段、以改善人类社会环境为目的。(3)社区规划与社区营造。社区是社会学研究与应用的最为核心的领域。社区规划也称作社区营造,是关于社区空间布局的主要技术和操作环节的阐释。该

学科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建设

宜居社区以及构建和谐社区的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4)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是社会学的重要学科方向(二级学科)。该学科研究社会治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与民生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贫困、福利保障领域的社会政策,以求达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5)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产生的多重社会原因、社会条件、社会机制,以期实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治理犯罪的目标。讲授在我国治理犯罪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应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能够应用于我国公检法工作中的治理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技术与技能。(6)医学社会学关注健康保健、疾病、公共卫生与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包括社会环境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病态行为、卫生保健工作者及其与病人的关系、卫生保健制度,讲授与这四个方面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7)人口研究与人口管理是社会学的重要学科方向(二级学科)。该学科研究人口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律,研究影响人口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生育、成长、死亡、寿命、迁移等,以及人口管理、人口统计诸多环节的技术与技能。(8)社会工作技能是关于社会工作的主要技术和操作环节的阐释,社会工作也是社会学的重要学科方向(二级学科)。社会工作技能主要讲授在我国基层工作中,如何帮助不同类型的居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使得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构建和谐社会。本教材选取的应用社会学的重要领域还有很多,诸如社会心理学及其应用、环境社会学及其应用、人类学方法及其应用、城市社会学及其应用等,读者可以细细阅读本教材。关键概念清单应用社会学定义定义应用社会学的四原则应用社会学的特征孙本文的应用社会学研究领域划分美国社会学会的应用社会学领域划分我国应用社会学领域划分迪尔凯姆对应用社会学的主张美国芝加哥学派欧美应用社会学发展状况特点我国应用社会学研究贡献章后练习题1.什么是应用社会学?教材P2页2.简述应用社会学与纯理社会学的区别。教材P9页3.应用社会学有何主要特征?教材P3页4.应用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教材P6页5.简述应用社会学的起源。教材P9页6.理论研究对于应用社会学有什么作用?教材P10页7.应用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教材P15页知识链接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2020年中国居民生活态度调查”/shxsw/swx_sndt/swx_zxgg/202009/t20200909_5180918.html《北京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19)》出版发行/zx/bwyc/201906/t20190623_4922123.shtml“清华-58同镇县域劳动力调查”报告发布会暨后疫情时代的县域社会、经济与民生论坛顺利召开/info/1223/4561.htm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gywm/bsbk/推荐阅读书目三1.李培林,陈光金,张翼.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FREEMAN,HOWARDE,DYESRR,ROSSIPH,WHITEWF.eds.Appliedsociology.SanFrancisco:JosseyBass.19833.蔡宏进.应用社会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4.AndersonRJ.Appliedsociologicalperspectives.London:GeorageAllen&Unwin,19845.斯特劳斯.应用社会学.李凡,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7.齋藤吉雄.応用社会学原論.東京:学文社,2015第二章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综述本章概要从研究性质看,社会研究大致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偏向于“学术的”“理论的”的基础研究,另一种则是偏向于“日常的”“实务的”的应用研究。两类研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研究何种问题、研究成果针对何种受众。应用研究通常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其研究成果的主要受众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实务工作者,如教师、律师、公司经理和城市管理者等。尽管应用研究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其采用的仍然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本章将具体介绍应用研究中研究的维度与步骤、定量和定性方法、研究伦理与价值。目录第一节研究的维度与步骤第二节定量和定性方法第三节研究伦理与价值第一节研究的维度与步骤一、研究目的二、分析单位第一节研究的维度与步骤三、时间维度四、研究步骤一、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指的是研究者从事某项研究的理由,即做该项研究的出发点。表面上看,研究者可能会基于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去从事某项具体研究,但归纳起来,研究目的不外乎三种类型:探索新的社会议题、描述社会现象和解释社会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时,一项具体研究可能会涉及多个理由,但总会有一个目的是主要的(一)探索在社会研究中,你可能会遇到某些新的议题或问题,而这里所谓的“新”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以往没有其他研究者针对该项议题从事过相应研究,也就是说,你是最早研究该项议题的人;另一层含义则是指该项议题对你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议题。一般说来,探索性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目的:首先是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或深入了解某一事物的欲望。其次是探讨对某议题细致研究的可行性,即将探索性研究视为一项大型研究的初始阶段,进而在获取更加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下一阶段更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探索性研究更青睐定性方法。(二)描述在社会研究中,为了全面清晰地了解研究对象,研究者经常对研究对象的整体状况,或某种情境、社会背景或关系的具体细节加以形象化的阐释,通常将此类研究称为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关注新议题不同,描述性研究的侧重点是解决“是什么(what)”“怎样(how)”和“谁(who)”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类似人口普查这种针对整体状况的描述性研究主要采用定量方法,特别是需要采用大样本概率抽样技术。此时描述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定性方法也可以用来进行描述。(三)解释在社会研究中,当研究者通过探索或描述对某种现象有所认识后,通常会希望了解这种现象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这种希望找出现象发生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内在机制的研究被称为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是建立在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基础上的,它的目的是想知道现象“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满足的是研究者的解释欲望。在研究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并不限定于定量方法或定性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究竟采用哪种方法类型,主要取决于研究的样本规模、研究议题或学科传统。另外,在社会学领域中,社会流动研究主要采用定量方法,特别是应用多变量统计模型完成假设检验过程。在人类学领域中,绝大多数田野研究都采取了定性方法。二、分析单位所谓分析单位是指那些分析和综合同类现象特征、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其实就是研究对象。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常见的分析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一)个人个体是其中最常见被采用的分析单位。一些个人特征是经常被关注的分析指标,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收入等等。而借助于个人特征的分析和综合,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形成对社会群体及其互动的认识。在使用个体作为分析单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用社会学研究中,任何个体都能作为分析单位使用。第二,个体研究对象通常是指那些局限于居住在某个国家内的人群。第三,个体作为分析单位时,通常会被赋予社会群体成员的特性。(二)群体与(三)组织群体:有时群体也被用来作为分析单位使用。应用社会学研究中,经常用来作为分析单位的群体包括:家庭、街坊邻里、朋友圈、帮派团伙和学生班级等。组织: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构成单元正规组织也是应用社会学的分析单元,这些正规组织通常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公司、学校、医院等。在用组织作为分析单位时,通常关注的是一些组织特征。(四)社区各类社区是另一种分析单位,这些社区包括村镇、街道和城市等。对于这类分析单位通常关注的指标包括:社区的人口规模、异质性程度、习俗特征以及空间范围等。通常可以通过对不同社区特征的分析,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描述和解释。另外,由于社区是比较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不要与其他较低层次的分析单位相混淆,否则就会得出不可靠的结论。除了层次谬误外,与分析单位使用有关的常见错误还包括简化论,即研究中使用个人分析单位或微观因素,然后将个别微观因素或个别变量视为解释宏观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关键不是知道多少种分析单位的名称,而是能真正理解确定分析单位的逻辑。理解分析单位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难,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是什么。三、时间维度时间维度也是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一项不容忽视的视角。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都是应用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确定研究的时间维度。静态视角的研究通常被称为截面,动态视角的研究则被称为历时研究。截面和历时研究的区别在于抽取调查样本的次数和时点不同。(一)截面研究截面研究一般仅在某个特定的时点抽取一次样本,然后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就好像把社会过程在某个时点上“一切为二”,然后观察这个社会“横截面”的全貌一样。相比之下,截面研究是最简单、最省钱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通常都是截面研究,人口普查就是截面研究最典型的例子,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描述某个时点的人口总数。除此之外,一些解释性研究也属于截面研究,这类研究一般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交互分类来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但单靠来自一个时点上的观察资料,解释性截面研究没有十分的把握通过静态的交互分析来解释在发生时间上有先后之别的动态因果过程。(二)历时研究面研究一般说来,对因果过程做出解释可以通过历时研究来完成。与截面研究不同,历时研究是比较社会过程在不同时点的“横截面”状况,这样历时研究抽取样本至少两次以上,而且各次抽取样本之间要相隔一定时间。历时研究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历时研究的样本比截面研究复杂,根据样本的不同,历时研究又可进一步划分成趋势研究、追踪研究和同期群研究。趋势研究是针对一群人或其他分析单位,横跨几个不同的时期收集同一类型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来分析这些事物各种特征的变化情况。历年人口普查是分析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的典型趋势研究。出许多。(二)历时研究面研究追踪研究(又称为小样本连续调查研究)指的是研究者连续地在不同时点调查完全相同的一群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与趋势研究相比,追踪研究实行起来难度很大,而且成本高出许多。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世代研究)与追踪研究类似,也是连续地在不同时点调查某个人群,但它调查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群人,而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享有共同生活经历的某个同龄人群体。常用的同期群类型包括:所有同一年出生的人,这是人口学中最常见的同期群,通称为出生世代。在对随时间变化的因果过程进行解释时,历时研究的确有着截面研究无法替代的优势,但必须再次强调的是这种优势是大量人力、财力投入的结果。四、研究步骤间维度社会学采取不同的研究步骤,但是大部分研究方法都会包含以下六个步骤01步骤一,形成可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03步骤三,按研究设计收集资料04步骤四,依据假设分析资料05步骤五,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06步骤六,公开发表研究结果02步骤二,进行研究设计四、研究步骤间维度步骤一:形成可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任何研究应该说都是面向某个问题的,但并非任何形式的问题都适合进行研究。形成可研究问题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牵涉很多方面。因此最重要的是从一个主题缩小到某个可研究的问题。步骤二: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社会研究的计划,也就是设计一个发现某事物的战略。社会研究通常使用四种基本的研究设计:调查研究、实验、非介入性研究和实地研究。步骤三:按研究设计收集资料。资料收集方法依赖于研究方案,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研究结论都不会比它所依据的资料更准确,因此在资料收集中的认真细致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四、研究步骤间维度步骤四:依据假设分析资料。在这一阶段研究者根据所要检验的假设来整理分类和组织资料。在小规模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手工处理这些资料。但是在一些包含大量调查对象的大规模研究中,手工处理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们必须在计算机上处理资料。步骤五: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对概括出的调查结果,研究者必须进行解释,进而依据零散的事实材料总结出某种规律性的认识。步骤六: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对于一项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研究结果只有公开发表后,别的研究者才能对研究进行质疑和检验,这种质疑和检验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方法、理论还是研究结论,都有可能成为其他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第二节定量和定性方法一、哲学基础二、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定量和定性方法三、客观与主观四、控制与自然第二节定量和定性方法一般说来,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大类,两类方法有各自的长处与局限性,也有各自适合的研究问题。定量方法侧重于社会现象数量特征的测量、计算与分析,例如对收入、年龄和教育程度的测量。而定性方法则主要运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社会事实,依赖于对社会现象的含义、特征、隐喻和象征的描述和理解。说最好的研究通常是这两大类研究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一、哲学基础表面上看,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定量研究是以数字形式来表示经验资料,即研究者是用数字来描述、度量和概括差异和变化的。相比之下,定性研究是以词语作为表述事物和现象意义的工具。二者之间的区别更多是源于对于研究对象哲学认识上的不同。定量方法认为社会实在是某种与其表象相分离的东西,社会是由“事实”“事物”和“物体”构成的。事物表象背后隐含着各种模式。现实中人们并不是总能熟知这些约束、控制其行为的模式,抑或也不知道其实自身就是参与形成模式的一个个体。但是,人们总是试图发现这些社会结构或社会机制。而最早如此行事的是自然科学领域,这里获得的一系列成功,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就是寻找事物表象背后表现为数量关系的模式。一、哲学基础定性方法是一种不采用量化尺度和技术的社会研究方法。有关定性方法的哲学基础常被冠以各种标签:现象学、诠释学、建构主义等。在哲学意义上,这些标签可以用现象学哲学加以说明。现象学哲学提倡回到事物原本的状态,直截了当地去认识现象的意义。现象学强调人自身的体验和语言表述要尽可能地忠实于现实生活本身。因此,现象学研究试图深入人类自我体验,通过深度描述和诠释来揭示人类行动的意义。二、演绎与归纳础定量研究通常遵循演绎逻辑,目的是预测或检验理论假设。演绎研究在收集资料前会做许多案头准备工作,确定假设、变量等细节。定量研究倾向于按演绎逻辑来设计研究,在采集数据之前就规定了假设和变量的细节,并且最终以数字形式来分析变量关系和表述研究结果。定性研究与之不同,它遵循归纳逻辑,目的是探索或理论建构,更倾向于发现。归纳研究通常采用实地观察方法,从实际观察到的结果开始研究,通过不断增加的观察结果,逐渐趋向于研究现象中的一般规则。这种研究方法使得定性研究在资料收集之初无须事先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性做任何假定,也不需要事先建立起一套测量标准和分析模式。三、客观与主观定量研究坚持社会客观性的观念,认为社会是由“事实”“事物”和“物体”构成的,社会过程遵循因果律。在社会研究过程中要坚持客观主义,尽可能地使各种操作程序和方法都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拉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的距离。定量研究认为社会研究是可以使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定性研究更青睐社会主观性的观念,认为社会生活是社会互动和行动者信念的产物。定性的社会研究并不把宏观社会结构以及它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放在核心位置上,而是非常强调微观互动的作用,聚焦个人和小群体的行动,将其视为获得社会生活形成方面的信息的重要来源。定性研究对主观性的关注还体现在对研究对象主观参与的重视上。在定性研究中,研究对象体验的独特性被看作理解社会世界有启发性的方面。四、控制与自然定量研究主张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这似乎与其特别重视信度或可重复性有关,因为只有采取严格控制的程序,才能保证研究对于不同研究对象可以无偏差地加以重复。定性研究认为研究者事先构造的分析架构是无法框住研究对象的真实答案的,让现实生活去迁就事先的设想是有缺陷的。在定性研究者眼中,社会研究应秉承一种自然主义立场,让研究对象、社会场景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这里对社会生活的深度认识和理解远比概化人们的一般性认识更重要。第二节定量和定性方法总而言之,当面对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式时,如果你认为人始终受制于社会结构和环境,那么你在研究中就可能会采取一种客观主义立场,以一种较为概化的角度来审视和探究社会,而在逻辑上这通常表现为演绎性。相反,如果你认为生活世界始终是人类活动的建构性产物,那么你在研究中就可能持一种比较主观的立场,强调对于社会生活世界的深度理解,在逻辑上遵循归纳法第三节研究伦理与价值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二、价值与客观性位第三节研究伦理与价值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伦理与道德关注的都是对与错的问题,但是绝对的伦理规范并不多,有的只是一些人们都同意的原则。问题是这些原则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彼此发生冲突,例如追求科学知识与被研究者的权利之间就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大部分伦理议题都会涉及怎样在相互竞争的价值之间求得平衡。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一)与研究者有关的伦理议题研究者伦理行为的形成除了靠专业训练过程中对伦理原则的内化,也源于研究者对自身角色的认同,以及科学共同体对诚实公开的伦理行为的强调。大部分研究者、研究团体和支持研究的机构反对包括造假和抄袭等违反伦理的研究行为,或称为不当科学行为。(二)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伦理议题科学共同体对被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伦理议题的注意。对研究对象遵守伦理原则,意味着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在探究知识和不干扰他人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伤害:在对人进行研究时,最直接的伦理原则就是不应给研究对象造成任何生理、心理上的伤害。在研究中研究者应尽可能地预先想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危险,特别是要排除掉那些容易发生危险的人,如某些疾病患者。2欺骗:无论如何欺骗都是不道德的,但为了能使研究进行下去,研究者有时不得不对研究对象隐瞒自己的研究或研究目的。在这类实验中,研究者解决伦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实验结束后向研究象进行简述,即通过事后告诉研究对象真相来弥补事前不得不撒的谎。3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是社会研究的一条重要伦理原则,即任何一位研究对象参与研究都是自愿的,而且他们还应被告知去参与的是什么样的研究。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4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情形包括: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对象的身份,公开或泄露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或答案,或是秘密观察性行为等。因为隐私权对个人意义重大,所以研究者在进行有关隐私问题的调查时,更应特别注意维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总而言之,社会研究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是研究者从中获益,研究对象也有权利知道研究的内容,知道作为被试他们能够从研究中获得哪些利益。在权衡某项社会研究的利弊时,获得的新知识和所付出的代价都是做出抉择的依据,这不仅是研究者的职责,而且也是赞同社会科学的所有人的责任二、价值与客观性(一)有关价值的争论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认识到价值中立的潜在性社会危险,因为所谓的“中立性”研究极有可能是在为出资者或既得利益者辩护,保护已存在的社会秩序。社会科学和社会行动不能也不应该分开讨论,社会研究的目标除了探索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各种社会病症,使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这场争论还在进行,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放弃价值中立的看法,提倡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二、价值与客观性(二)客观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社会研究中,与价值密切相关的是客观性问题。研究者也是人,与其他人一样也有感情、有道德、有偏见,他们如何从自己的研究中超脱出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保证研究报告陈述的是客观事实?通常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很多学者共同交流、共同努力、消除个人偏见的结果。科学研究正是通过学科内容的组织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式来解决客观性问题的。科学研究是科学共同体的集体运作,通过研究者的互为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不断趋近客观性的。这意味着尽管各个专家、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主观观点,但只要他们都严格按被大家接受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就能得到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客观结果。关键概念清单应用社会学探索、描述、解释分析单位截面研究、历时研究形成可研究问题且提出假设进行研究设计哲学基础演绎与归纳客观与主观控制与自然伦理问题价值争论章后练习题1.简述研究过程的几个步骤。教材P27页2.在研究中如何避免产生层次谬误和简化论?教材P23页

3.简述定量和定性方法遵循的研究逻辑。教材P29页4.试分析定性方法反对控制研究过程的原因。教材P31页5.简述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伦理问题。教材P32页知识链接三生命伦理学:/zx/bwyc/201911/t20191114_5035095.shtml志在富民:中国社会学的目的——兼谈如何构建和传播中国人自己的学术话语/shx/201807/t20180702_4491973.shtml帕森斯社会理论的时间维度/shx/shx_bjtj/201512/t20151203_2740540.shtml推荐阅读书目三1.纽曼.社会研究方法.5版.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2.巴比.社会研究方法.11版.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戴维等.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陆汉文,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鲁德斯坦,等.顺利完成硕博论文.席仲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第三章社会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本章概要第一节测量第二节资料收集第三节统计分析第一节测量测量的概念测量的方式一二第一节测量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一、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耐心、细致的系统观察,在一定意义上,它构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社会测量是设法把含混不清的说法转变成一种精确的表述。相比之下,社会测量的难度较大。社会测量是一种科学测量,它具备一切科学测量的基本要素:可重复的、客观的和能被检验的;它有明确的目的,且是在一定理论背景下发生的;它有精心设计的测量工具。在社会测量中,定量测量最接近自然科学测量,它通常针对表示某种社会属性的概念构造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之进行经验观察,并以数字形式表示观察结果。二、测量的方式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二、测量的方式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二、测量的方式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二、测量的方式(一)概念化概念化是测量的第一步,其核心是给概念下名义定义。第一,概念化是用概念表示测量对象的过程,而概念的名义定义则是从理论层次对概念的含义加以说明。第二,概念化中的“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即对概念含义的说明是一个逐渐清晰明确的过程。第三,基于概念所表示的测量对象的性质,概念的抽象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抽象程度越低,概念化过程就越容易实现。对于抽象的概念,概念化时可以对其含义进行分解,先找出内含的一些低层次的概念。二、测量的方式(二)操作化要想对概念描述的测量对象进行经验测量,就需要把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测量的指标,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操作化,即在经验层次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当测量对象具有多种不同状态时,概念通常采用具有不同取值的变量式。并不存在明确的择优规则,可行的方法就是尽量采用已被认可的指标。如果需要引入新的指标,那它与其他指标之间应具有指标互换性,即新旧指标所表示的行为之间应具有一致性。二、测量的方式(三)测量层次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按精确度由低到高,测量分为四个不同的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定类测量是根据属性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分类。定序测量不仅对属性进行分类,而且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定距测量是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标准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定比测量是在确定了间距数字后,通过确定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二、测量的方式三、测量质量的评估对测量质量进行评估,就是依据一些标准来判断对事物或变量的测量是否成功。看看测量过程是否稳定可靠,测量结果是否会由于测量时间、地点和操作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再看看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测量到的是否正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特征。二者分别被归结为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一)信度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如果说某个指标或测量工具的信度高,那它提供的测量结果就不会因为指标、测量工具或测量设计本身的特性而发生变化。再测信度(稳定性信度):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两次,然后计算两次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次测量的一致性程度越高,信度也越高。相关系数反映的是测量分数的稳定性程度。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一)信度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是用两个复本对同一群受试者进行测试,再计算两种复本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个复本构成带来的变异越小,信度也越高。折半信度:为了克服构造复本操作的困难,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使用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即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组一群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题和偶数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整个测试的公式为: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二)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表面效度:表面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或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程度高,则表面效度就高。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测量工具代表概念定义的内容越多,则内容效度就越高。一个概念定义往往会包含数个维度或层面,具有内容效度的测量工具应该是所有层面的代表。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二)效度效标效度:效标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些标准能够精确表示被测概念。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又可将效标效度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类型。如果测量时可以找到一个以前被证明有效的测量指标作为效标,则它与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称为同时效度,相关程度越高,则同时效度也越高。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和效度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一组射击比赛的结果加以说明。三、测量质量的评估(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一般说来,射击成绩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射击手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与枪支的瞄准系统是否准确有关。技术水平影响弹着点分布的疏密程度,这相当于随机误差,水平越高,弹着点越密,随机误差越小;瞄准系统影响弹着点分布中心与靶心之间的距离,这相当于系统误差,瞄准系统越好,距离越小,系统误差越小。总结: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必要条件);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非充分条件)第二节资料收集实验法非介入性研究一二第一节测量三统计资料或二次分析一、实验法(一)实验的原理实验简单地说就是在控制条件下,确立变量因果关系的可重复观察。具体说来,实验就是在控制情景和变量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社会行为或社会现象的变化,找出社会行为或社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的效应,将某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特定影响分离出来。在具体实验中,通常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成两组,让自变量作用于其中的一组,然后对两组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何不同。通过这种比较就可以确认或放弃对于两个变量关系的假设。一、实验法(二)实验的要素和过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实验,都会涉及以下四种要素:1234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与后测随机化分配(二)实验的要素和过程社会学家对教师期望和学生成绩提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项实验希望检验以下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更聪明的学生,会由于教师的这种偏见而在实际上变得比其他学生更聪明。实验过程是让一所学校的几百名学生参加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选取20%的学生,并告诉教师这些学生是测验成绩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养前途的。一年后,又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同样的智力测验。一、实验法教师期望是自变量X,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是有待检验变化原因;学生成绩是因变量Y,是实验中与刺激相关联的某种状况,是需要被解释的现象。二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教师期望→学生成绩通常将实验中前一次对因变量的观察,即在实施实验刺激以前对实验对象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将后一次对因变量的观察,即在实施实验刺激以后对实验对象进行的测量称为后测。通常实验中接受自变量刺激的一组对象叫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刺激的一组对象叫控制组。选择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方法有:随机分配、配对一、实验法(一)非介入性测量:非介入性研究的关键特征是被研究对象不知道有研究者在研究他们,这样他们就会自然地留下自己态度或行为的证据。研究者在不干扰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收集他们态度或行为的证据,并以此为根据做出研究推论。(二)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在内容分析中,研究者使用客观、系统的计数和记录程序,从而得出对文字的符号内容的一种量化描述。内容分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研究内容的编码。对可见的、表面内容的编码被称为显性编码;对隐含的意思或深层含义所做的编码被称为隐性编码。二、非介入性研究

统计资料一般都以数字和表格的形式编辑成册,近年来相当多的统计资料同时出版了电子文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要特别小心。首先,研究者在探讨某个研究问题时对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要处理好研究问题、理论和假设与数据的“接轨”。其次,进行二次分析的研究者除了要去熟悉相关的研究领域外,还要不断参考数据的编码手册。最后,对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时最无奈的是原始数据中缺少进一步研究所需的相关变量。(三)统计资料或二次分析第三节统计分析单变量的统计描述统计推论一二第三节统计分析三双变量统计分析(一)描述频数分布1指标描述经常用来简化数据的指标描述包括(1)频数是指变量具有共同性质的取值出现的次数,通常用小写字母f来表示。(2)比例是指变量某一取值出现的次数(分子,f)与变量每一取值出现次数的和(分母,N)的比,通常用大写字母N来表示。(3)比率,比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4)对比值是指变量某一取值出现的次数(分子,f1)与变量(可以不是同一变量)另一取值出现的次数(分母,f2)之比。(5)累加频数是用来简化定序层次资料的指标,就是将定序资料各级的频数逐级项加起来,既可以向上累加,也可以向下累加。同理还可以计算累加百分比。一、单变量的统计描述(一)描述频数分布

2图形描述经常用来简化数据的图形描述包括:(1)圆形比例图是用一个圆代表现象总体,然后按某一类现象所占比例对圆进行分割,以表示其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圆形比例图多用于描述定类测量。(2)条形图是以长方形的长度表示变量不同取值的频数或百分比分布,其中长方形的宽度没有实际意义。条形图多用于描述定类和定序测量。(3)直方图也是由紧挨着的长方形构成的,与条形图不同,直方图的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是有意义的,宽度表示组距,长度表示频数或百分比,长与宽的乘积即长方形的面积表示该组的频数或百分比。直方图仅适用于定距测量。(4)折线图是用直线连接直方图中长方形顶端的中点而成的。组距越小,折线就越平滑。定距资料是连续性的,原则上可以使组距无限小,因此可以用平滑曲线来显示其频数分布一、单变量的统计描述(二)分布趋势测量1集中趋势测量:集中趋势是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出的一个典型数值,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可以用来说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一般水平。(1)算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之和除以所有数值个数之和的商。平均数仅适用于定距及定距以上层次测量。(2)中位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中位数可以描述定序及定序以上层次测量的集中趋势。(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众数适用于任何层次的测量。对于定类和定序测量,可直接通过观察变量取值的频数分布获得。对于定距测量,则用出现频数最多的组的组中值表示。一、单变量的统计描述(二)分布趋势测量2离散趋势测量:离散趋势是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出的一个典型数值,来反映数据的差异程度。如果离散趋势测量指标的数值大,说明数据分布很分散,这时集中趋势测量指标对数据的代表性较差;相反,则说明数据的分布很集中,集中趋势测量指标对数据的代表性较好。(1)全距,又称为极差,等于数据分布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2)平均差,是指一组数据值中各个数值与其算数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的和的平均数。(3)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差是一组数据方差的平方根,方差则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4)分位数与四分位差,将中位数推广便可得到各种分位数(5)异众比率,是一组数据中非众数值的频数之和占所有数值总频数的比例。一、单变量的统计描述1正态分布:在表示连续性定距资料的平滑曲线中,最经常用到的是正态曲线,可以用下列函数形式来表示:2标准值(Z值):在计算正态分布内的各部分面积时,由于变量单位不同会产生诸多不便;如果以标准差为单位使正态分布标准化,那么在一定的标准差数值的范围内,个案的比例是一定的。这种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三)正态分布与标准值(一)抽样与统计推论1抽样的意义与问题:社会研究关注的是总体的情况,进行抽样工作主要是从研究成本以及研究的可行性考虑。因为限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研究者无法对太多的个案进行逐一分析;借助于样本就可以以较少的投入研究较大的总体,而且由于样本的个案数目较少,也可以集中时间和人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从样本中计算出来的数值,称为统计值,而总体中的数值则称为参数值,由样本统计值推算总体参数值就是统推论。二、统计推论(一)抽样与统计推论2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则而建立的理论性分布,显示由同一总体中反复不断抽取不同样本时,各个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中心极限定理:从任意一个有平均值M和方差σ2的总体(不管是什么样的分布)中,随机抽出规模为n的样本,这些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称作抽样分布。当n

很大时,抽样分布就趋近于正态分布,并且抽样分布的平均数就等于总体的均值=M;抽样分布的标准差(SE)称为标准误差,是用总体的标准差(σ)除以样本大小(n)的平方根。由于总体标准差很难知道,因此通常以样本标准差(S)来代替总体标准差,即:社会学研究中经常会用到以下数值:有90%的均值在M±1.65(SE);有95%的均值在M±1.96(SE);有99%的均值在M±2.58(SE)二、统计推论(二)参数估计根据估计方法不同,对总体参数值的估计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间距)估计两种形式。点估计就是以一个最适当的样本统计值来代表总体的参数值。区间估计就是以两个数值之间的区间来估计参数值。由于点估计得到的估计值的可信度很难确定,因此在社会学研究中通常采用区间估计.1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时可以选定任意置信度,95%和99%是经常用到的两个置信度。当给定置信度后,就可以计算区间的大小。(1)均值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样本的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的大小成反比(2)百分比(或比例)的区间估计: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百分比(或比例)的抽样分布会近似正态分布,各个样本的百分比都是对称地散布于总体百分比的两侧,二、统计推论(二)参数估计2决定样本的大小一般说来,样本容量越大,它的代表性就越好。但样本越大,成本也越高。因此,决定样本大小的首要原则是:在能够付出的研究代价的限度内,选取最大的样本。除此之外,在决定样本大小时,还应考虑另外两个原则:一项研究能够容忍多少误差,所研究的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如何。可容忍误差越小,总体异质性越大,则要求抽取的样本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二、统计推论(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知识(1)假设检验的逻辑。假设检验运用了“概率性质的反证法思想”,即为了检验一个假设是否成立,可以先假定这个假设是成立的,接下来再看在此假设下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这个假设导致了一个不合理的结果,就说明这个假设无法成立,因此可以拒绝这个假设;反之,则接受这个假设。值得指出的是,所谓“结果不合理”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随机事件发生了。通常小概率事件是指发生概率不超过0.05或0.01的事件。(2)假设检验中的一些概念。a.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假设检验中,一般称要检验的假设为虚无假设(或零假设),记作H0;称与H0对立的假设为研究假设(或备择假设),记作H1。二、统计推论(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知识b.否定域与显著度。否定域是指抽样分布内一端或两端的小区域,如果样本的统计值在此区域内,则否定虚无假设。与否定域相关的统计学概念是显著度,表示否定域在整个抽样分布中所占的比例,也即表示样本的统计值落在否定域内的机会。在进行研究时,一般是先决定显著度的大小,在算出样本统计值以后,检查该统计值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