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代代科学家把科技报国之志同国家前途命运、时代发展需要紧密相连,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伟大情怀,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宏伟的科技创新丰碑,也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工作者继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以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敢为人先,奋发进取,努力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是社会的共同财富。要厚植创新文化土壤,在全社会积极引导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依托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用科学家精神涵养培育时代新人。要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各类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摘编自《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材料二: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发出号召:“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人生追求,热爱学习渐成风尚。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的读书学习,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强调“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叮嘱“珍惜韶华、潜心读书”。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当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好学才能上进,学好才有本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这是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也是担当时代使命的要求。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猎奇、快餐化的浏览。习近平总书记曾和青年学生交流读书心得:“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助于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明眼亮。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青年一代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练兵场。只有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才能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必须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圈,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青年时期打下的学识基础,在人生旅程中会一直闪烁智慧光芒。广大青年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努力担负起时代使命,党和人民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辉煌。(摘编自尹双红《“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奋斗者正青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精神能够助力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值得并需要大力弘扬。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B.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需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还需要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C.处于学习黄金期的青年们能否勤奋学习,努力读书,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影响着实现中国梦进程的快慢。D.青年人只要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并学以致用,就能认识国情、历史发展规律,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不负时代使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精神由来已久,当下我们应继续学习李四光、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优秀精神品质,自觉担当社会大任。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B.每个人都应当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学以致用,从而练就真本领。C.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广大青年学生获得真理的途径之一,同时还要加强历史学习,这样有助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D.碎片化的猎奇、快餐化的浏览不利于青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掌握真才实学,广大青年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阅读。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B.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哥白尼C.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4.“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教授在2009年回国任教清华大学,致力于为祖国培养顶尖数学人才。他曾有言:“法古今贤人,成不朽事业,兴中国基础之学问也。”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对丘成桐教授的言行展开分析。(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从仲须得了哪些关于读书和做人方面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鲁迅说:轻伤不下火线茅盾一九三五年十月革命节的下一天,史沫特莱①通知我,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当天晚上有一个小型鸡尾酒会,请我参加,并说当天晚上八点钟她开车来接我同去。晚上七点半,我到公共租界跑马厅(现在的人民广场)附近一家咖啡馆里等候她。这家咖啡馆是一些洋人和“高等华人”常去的地方,也是我和史沫特莱经常约会见面的地方。大约将近八点钟,史沫特莱来了,说车子就在外面。我同她出去,看见汽车停在马路对面,是辆黑牌车(那时候上海私人用的汽车是黑牌)。史沫特莱自己开车。我们一直开进了外白渡桥旁边的苏联总领事馆。参加鸡尾酒会的约二十多人。国际友人我只认识当时在上海出版的英文《中国论坛》的编辑,是一对夫妇。中国人中有鲁迅、许广平、郑振铎,好像也有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大家随便吃一些东西,随意交谈。史沫特莱悄悄对我说,她和一些朋友都很关心鲁迅的健康,觉得他脸上缺乏血色,又听说常有低烧,容易疲劳。他们都希望鲁迅能够转地疗养,苏联早就想请鲁迅去游历并疗养,请他全家都去。怎样走?由何人伴送?苏联方面会很妥当地给安排的。史沫特菜又说,这件事她已同鲁迅谈过,但鲁迅犹豫不决,因此希望我帮助促成鲁迅的决心。隔了两三天,我到鲁迅家去,同他谈起这件事。我的话刚说了一半,鲁迅就笑道:“我料到史沫特菜一定要拉你帮助作说客。但是我考虑的结果,仍下不了决心。”我就问:“为什么呢?”鲁迅说:“一旦到了苏联,我就成了聋子和瞎子了。”我说:“苏联会配备一个翻译专门招呼你的。”鲁迅又说:“我所谓的聋子和瞎子还不是指的生活方面,是指的我对于国内的事情会很不了解了。”我说:“这有办法。我们可以把国内的书刊逐日汇齐交给苏联方面,想法用最快的速度寄给你。你仍然可以写文章寄回来在国内发表。”鲁迅听我这样说,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摇着头道:“凡事想象是容易的,做起来不会有那么顺利。我猜想即使很快,书刊在路上也总要一两个礼拜,我写了文章寄回来,又要一两个礼拜。杂文都是根据当时情况,匕首一击,事隔一月,岂不成了明日黄花了吗?”我说:“不会成为明日黄花的。你的文章击中敌人妥害,尽管迟一点,还是能够振奋人心,虎虎有生气的。”鲁迅听我这样说,只是微笑着摇头。我换了一个话题,又说:“你不是说如果有时间的话,打算把《汉文学史》写完吗?到了苏联,这件事情似乎容易办了。”我这个话似乎引起了鲁迅的思考。我又接着说:“你到了苏联,就有机会碰到许多国际上有名的革命家和文化界进步人士,那时你把中国的情况对他们说一说,而且,世界各地的有影响力的日报和期刊也一定要派人向你采访,请你写一点短文章。这样,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作用,我猜想是大得无可比拟的。”我这番话又引起了鲁迅的思考,他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让我再考虑考虑罢,反正要走也不是一两个星期之后就走得成的。”这样,我就告别了。回家后我写了封短信给史沫特莱,大意说:大先生(鲁迅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同志们背后常以“大先生”称之)的心思有点松动了,过几天我再去试试。隔了六七天,我又到鲁迅家去。鲁迅不等我开口,就说:“我再三考虑,还是不去。前些时候,敌人在造谣,说我因为左翼文坛内部的纠纷感到为难,曾到青岛去住了一个多月。而周扬他们竟也就此推波助澜。现在如果到苏联去,那么敌人岂不是更要大肆造谣了吗?可能要说我是临阵开小差哩!我偏偏不让他们这样说的,我要继续在这里战斗下去。”鲁迅说这些话时有点兴奋,眼睛看着我,眼光沉着而坚定。我心里想,他大概是下了最后决心。不过我还是说了一句:“可是你的健康状态是大家关心的。”鲁迅回答说:“疲劳总不免是有的,但还不至于像你们所想象的那么衰老多病。不是说‘轻伤不下火线’吗?等我觉得实在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再谈转地疗养吧!”我觉得我已无能为力。鲁迅的战斗精神那样坚决,使我也不好再多嘴了。第二天,我写信给史沫特菜:“大先生说,‘轻伤不下火线’,十分坚决。看来转地疗养之事只好过些时候再说了。”以后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加上鲁迅经常发低烧,出国疗养之事也就无法再提了。直到半年后,鲁迅一场大病,朋友们又提起这件事,但那时鲁迅的健康状态已不适宜远渡重洋,只打算到日本镰仓小事休养(见鲁迅于一九三六年八月中给我的信),但最后还是没有去成,而在十月十九日他突然病发,终于不起。一九七六年六月五日于北京(原载于《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文本二:夜里我躺在床上,回忆着双十节和鲁迅先生在上海大戏院里的谈话,又回忆着十月二号(或三号)我和.G君②到鲁迅先生家里给他拍照那一个下午的谈话,又痛苦地猜想这次“晴天霹雳”的来由。凭那两次最后的晤面,我不能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于十九日逝世,虽然和G君去拜访他那一次回来时,G君在车中对我说:“今天看见鲁迅的面色和精神比我意想中好些,可是他若不赶紧转地疗养,总是危险。”我又记起史沫特莱女士在八月初离开上海去避暑时,也对我说:“他此时虽然好得很多了,可是靠不住,一定要转地疗养!那位美国专家说过:如果仍住在那房子里,他过不了夏!我们一定要使他赶快转地疗养!他自己总说不要紧,可是患肺病的人自己常常是乐观的啊!”八月中旬,鲁迅先生拣定了转地疗养,其地点是日本镰仓。可是后来又不果行。夏天却已过去了。九月中我晤见他,他说暑天已过,索性再过几时,或者到香港去换换空气。谁知道十月中旬突然来这晴天霹雳!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若能把转地疗养这问题很早布置得安帖,则鲁迅先生不至于因有事实上的一些困难而迁延了这三个月的工夫,我们太不负责,我们这罪不能宽饶!我们太不中用了!更多试题及答案关注公众号《高三答案》(节选自茅盾《写于悲痛中》,原载于《文学》1936年11月1日)【注】①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作家和记者,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中国抗战和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②G君:即美国作家曼尼·格兰尼奇,三十年代曾与史沫特莱等在上海合编英文杂志《中国呼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联方面早已有意安排鲁迅前往疗养,为此特意安排了小型鸡尾酒会并邀请“我”前往。B.鲁迅担心自己会成为“聋子”“瞎子”,可见鲁迅曾对前往苏联疗养的提议审慎思考过。C.“我偏偏不让他们这样说的”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沉着坚定,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然。D.史沫特莱、G君等外国人深切地担心着鲁迅的健康状况,可见鲁迅与外国友人更为亲密。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以“鲁迅:轻伤不下火线”为题,直接点出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而引述人物原话有利于凸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B.文本一使用较多笔墨写“我”与鲁迅的连续对话,清晰地回顾了“我”努力劝说鲁迅去疗养以及鲁迅思考与回应的具体过程。C.两个文本的写作时间相差约四十年,在内容上互有补充,涉及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物,体现了茅盾写实主义小说的典型特点。D.文本一多处使用括号,对相关信息进行解释或补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而文本二则大量使用感叹号来表达情感。8.文本一和文本二在表达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分析。(4分)9.文本一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展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吴人入楚,昭王出奔,济于成臼,见蓝尹暨载其孥。曰:“载予。”对曰:“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遂去王。王归,又求见,王欲执之,子西曰:“请听其辞,夫其有故。”王使谓之曰:“成臼之役,而弃不榖,今而敢来,何也?”对曰:“昔瓦①唯长旧怨,以败于柏举,故君及此。今又效之,无乃不可乎?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悛而更乎?今之敢见,观君之德也,曰:庶忆惧而鉴前恶乎君若不鉴而长之君实有国而不爱臣何有于死?”子西曰:“使复其位,以无忘前败。”王乃见之。昭王奔郧,郧公之弟怀将弑王,郧公辛止之。怀曰:“平王②杀吾父,在国则君,在外则仇也。见仇弗杀,非人也。”郧公曰:“夫事君者,苟君之,尊卑一也。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讨臣,何仇之为?若皆仇君,则何上下之有乎?”怀弗听,曰:“吾思父,不能顾矣。”郧公以王奔随。王归而赏及郧、怀,子西谏曰:“君有二臣,或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子旗③之二子耶?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可乎!”(节选自《国语·楚语》)材料二:楚昭王遭吴阖闾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如此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楚昭王之季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禁④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毂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榮。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①瓦:即囊瓦。公元前510唐成公和蔡昭侯来朝见楚王。囊瓦得知他们有宝马、玉佩,便向他们索要,两位侯爵都不肯给,于是囊瓦向昭王进言导致两位侯爵被囚三年,向囊瓦交出宝物后才脱身。后蔡昭侯请求吴王阖闾帮助,酿成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②平王:楚昭王的父亲。③子旗:斗成然的字,为郧公及其弟辛的父亲。④荼(yíng):古代一种对于水灾和旱灾的祭祀。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庶忆惧A而鉴前恶乎B君若不鉴C而长之D君实E有国F而不爱G臣何何有于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败于柏举”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B.儆,在文中的意思是告诫,与成语“惩一儆百”“以儆效尤”中的“儆”字意思相同。C.一,文中指统一,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字意思不同。D.患,文中指担心、忧虑,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辟也”的“患”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蓝尹亹之前拒载楚昭王渡河,后来又在昭王回国后冒死谒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劝谏昭王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囊瓦助长过去的怨恨而被打败的覆辙。B.子西沉着冷静,在楚昭王想逮捕前来求见的蓝尹亹时,他劝说昭王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意气用事,并在弄清原委后又建议让蓝尹亹官复原职。C.郧公兄弟所持的忠孝观不同。郧公主张以“忠君”为要,认为不能以下犯上;而其弟斗怀则把“孝亲”摆在首位,认为不报父仇枉为人子。D.楚昭王曾被吴王阖闾打得狼狈出逃,楚国也惨遭灭国,但昭王深得民心,百姓认为他很贤明,跟随他到秦国去寻求帮助,最终昭王得以复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讨臣,何仇之为?(4分)(2)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毂不有大过,天其夭诸?(4分)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楚昭王“知大道”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沁园春李曾伯饯税巽甫①。唐入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②。巽甫号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⑩,绸缪④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注】①税巽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②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③交情兰臭:此处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合。④绸缪:情意缠绵。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头三句作者直接发表议论并抒发感慨,“不同者时”语气干脆有力,愤慨之情可见。B.“夜观”三句写作者期待将来能与友人夜观天象谈论军事,在春日的郊原上凭吊古人。C.下阕开头三句写得别出心裁,送别友人,作者不是表示挽留,反而像在催促友人早点归去。D.下阕虚实结合,既有作者对自己和友人归隐后生活的想象,也有对离别场景的描述。16.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俗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者后人超过前人,韩愈《师说》中“,”两句表达了类似的观点。(2)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亡于五丈原前线,没能实现“光复汉室”的目标。杜甫在《蜀相》中对诸葛亮出师北伐发出慨叹的两句是“”,”。(3)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文人墨客爬山登顶,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如“,”。而今天人们一直没有停止登高望远的追求,一次次飞向太空,探索未知。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冷了,暖了,暖了,冷了,秋锁重楼,皖南的菊花开了,沿着坡地起起伏伏,白晃晃的如同层层叠叠的雪。几年前,岳父得知我喜欢拍点片子,就向我絮念着故乡的风景:“那菊花啊,就像雪一样,白白的,落满了房前屋后……”我被这样的描述所吸引,念想着,念想着那推开木格窗涌入的菊花雪,念想着那粉墙黛瓦上升起的徽州月。当念想的风景就在眼前,便A地奔向了菊花园。这儿的菊花一般都种在茶园里,一行绿茶一行白菊,一行绿茶再一行白菊……圆圆圈圈,从山顶一直弥漫到山谷。叔叔婶婶们一大早便忙开了,迎着朝阳,采撷着沾满露水的鲜菊。打小我也是劳动好手,见到如此美妙的农活,二话不说,背起竹篮就(甲)。露水浸润过的菊花温润洁净,用手轻轻地掬采,几声清脆的声响后,手掌里已蓄满了花雪。满溢的露水顺着花雪滴落,水珠儿回环浸润,掌心变得白皙光洁。而后,再轻轻地将掬得有些温热的花朵向后一甩,雪片便从指缝间滑落,悄无声息地撒向了竹篮。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只几个钟头的光景,一筐筐,一箩箩,满满当当的雪堆挤满了上山的泥土路。一上午体验式的劳作,虽不甚劳累,但小腰还是有点吃紧。而叔叔他们却是十分辛苦的,躬着腰从早采到晚,没得歇息。尤其是冷空气光临、菊花全面开放时,无论是下雨落雪还是结冰,(乙),多耽搁一天,菊花就会全部泥烂,损失巨大。听叔叔他们说,打霜结冰的时候采菊花最是难受:迎着山间刺骨的寒风,握着冷冷的菊花冰,全身不停地B……白天采完菊花,晚上就得抓紧时间烘干。①由于晒的菊花色彩不美的缘故,②一般都采用烘干的方式,③用慢火细细烘烤,④隔儿小时翻动一次,⑤烘烤的时间一般差不多需要十多个小时,⑥所以菊花盛放的旺期,⑦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彻夜无眠。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被这样的描述所吸引的我念想着那菊花雪和徽州月。”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文中加点的句子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月”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4分)2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23岁的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手高举国旗入场。虽因旅途劳顿和训练不足最终无缘田径100米、200米决赛,但他开启了中国人的奥林匹克之路。………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与美国代表团并列最终金牌榜首位。“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如今几百人的运动员队伍,从无缘奖牌到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上飘扬,中国奥运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也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体育精神赞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县中语文参考答案1-3DBB4.①丘成桐教授回国任教清华大学,致力于为祖国培养顶尖数学人才,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这与材料一中科学家精神内核之一“爱国”是一致的。②丘成桐教授法古今贤人,努力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努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致力于兴中国基础之学问,这体现了材料一中科学家精神内核之“创新”这一点。③丘成桐教授以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攀高峰,努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助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更多历史性成就,这体现了材料一中“科学家要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的精神。5.读书方面:①要养成阅读习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人生追求,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②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猎奇、快餐化的浏览,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③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做人方面:①要爱国,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大潮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②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③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扎实做事,真诚做人。6-7BC8.①文本一侧重表达了对鲁迅选择“轻伤不下火线”、坚决继续战斗的敬佩之情,主要通过叙述与鲁迅的交往过程来进行表达,情感含蓄而克制。②文本二侧重表达了对鲁迅逝世的悲痛和对于未能劝说鲁迅及时疗养的内疚之情,主要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大量使用感叹句,情感强烈而直接。9.①展现了鲁迅先生关心国内形势、忧心国事的形象。鲁迅担心出国后无法及时了解国内形势,写了文章也无法及时在国内发表,无法有效发挥战斗作用。②展现了鲁迅先生有着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形象。鲁迅担心自己出国疗养会被敌人造谣中伤,表示自己要坚持战斗,不能临阵脱逃。③展现了鲁迅先生有着坚定的战斗精神的形象。鲁迅表示自己虽然有些疲劳,但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衰老多病,还可以继续战斗。10BDG11-12AB13.(1)下级残害上级叫“弑”,上级诛杀下级叫“讨”,何况是国君呢!作为国君却去讨伐臣子,还谈得上什么仇呢?(2)去掉心腹的疾病,而把它放在四肢上,有什么好处呢?我没有什么大过错,难道老天要让我短命吗?14.楚昭王“知大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他知错能改,善于纳谏;②他明白君臣之义,懂得为人君的责任;③他爱护臣民,深得民心;④他坦荡无私,勇于承担责任;⑤他敬畏天命,不移祸于人。15.B16.①对友人税巽甫才华的赞赏;②对友人不为世俗所牵绊,慷慨建立事功的期许;③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想象和祝愿;④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自己归隐的期待。17.(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8.原文将“我”放在句后,以“念想着”这一动作描写为主体,更能体现“我”受吸引的程度之深,且具有更强的画面感,更富有诗意和美感,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故乡的风景”的向往之情。19.A.迫不及待/兴冲冲;B.瑟瑟发抖/颤颤巍巍。20.(甲)加入了采菊的队伍;(乙)都必须下园采菊。219.示例一:圆月挂在夜空中,仿佛一枚玉盎,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示例二:弯弯的月亮,如同一条小船,静静地漂浮在夜空的海洋里。22.①删除“的缘故”;⑥改为“因此”(或“所以”)放在“菊花”后。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23岁的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手高举国旗入场。虽因旅途劳顿和训练不足最终无缘田径100米、200米决赛,但他开启了中国人的奥林匹克之路。………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与美国代表团并列最终金牌榜首位。“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如今几百人的运动员队伍,从无缘奖牌到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上飘扬,中国奥运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也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体育精神赞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分析本题的材料通过对比1932年刘长春独自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与2024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展现了中国体育事业从萌芽到壮大的发展历程,深刻体现了国家强盛与民族振兴的紧密联系。材料中的“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一句,是核心立意所在,它不仅仅是对体育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历程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深刻洞察。基于这一核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体育精神与国家崛起的共鸣:探讨体育精神如何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如何反映并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体育健儿们在国际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精神如何激励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个人奋斗与国家梦想的融合:从刘长春的孤军奋战到中国代表团的集体辉煌,分析个人奋斗与国家梦想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每个中国人的努力都是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发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