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我们一些地方的领导机关中,有的人认为,党的政策只要领导人知道就行,不需要让群众知道。这是我们的有些工作不能做好的基本原因之一。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间,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他们还是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能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报纸。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我们的报上天天讲群众路线,可是报社自己的工作却往往没有实行群众路线。例如,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字认真地当做一件事情来办。如果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同志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不懂事,对于实际事物往往没有经历,或者经历很少。你们对于一九三三年制订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就看不大懂;这一点、农民比你们强,只要给他们一说就都懂得了。崞县两个区的农民一百八十多人,开了五天会,解决了分配土地中的许多问题。假如你们的编辑部来讨论那些问题,恐怕两个星期也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那些问题你们不懂得。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在没有出去参加群众工作的时候,也应当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工夫研究这些材料。我们练兵的口号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士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报社的同志也要经常向下边反映上来的材料学习,慢慢地使自己的实际知识丰富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这样,你们的工作才能够做好,你们才能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摘自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材料二: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事业紧紧围绕民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里程碑,使中国的新闻事业面貌焕然一新。从那时起,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新闻工作者与革命报刊站立潮头,激扬文字,引领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前进方向。从百年前《新青年》自觉深入工农群众,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革命热情,到延安整风运动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对践行“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再到邹韬奋、范长江等新闻工作者“以犀利之笔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奋斗理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动员群众投身革命。群众性的新闻思想酝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肩负起组织民众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责任担当,党创建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在《敬告本报读者》中宣称,它是“中国民众的喉舌”,是“真正代表中国民众利益的”,它好似“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前行方向。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谈论“如何办报”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强调党报宣传要回应人民的期待与诉求,使之更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正是这一时期,党的新闻理论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党报要与其他报纸区分开,要体现战斗性、群众性和组织性的思想观点,要真正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前进与曲折并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958年1月,毛泽东与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再次指出,“报社的人应该经常到下边去,呼吸新鲜空气”,党的新闻思想的要旨就是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摘编自刘婵君、李爽《党的新闻事业“群众性”的传承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同志不能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因之一是不懂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B.想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就要在报纸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与群众的联系。C.全报社的人员集中起来讨论怎样消灭错别字是采用群众路线的方法解决问题。D.中国新闻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前进方向始终围绕人民,动员民众投身革命运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办报的同志在报道前必须要轮流出去参加相关的群众工作。B.报社进行群众路线的思想教育应从自身工作开始落实。C.作为党创建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力求回应人民的期待与诉求D.“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材料一第三段的一项是()A.《陕甘宁边区报》特设一个部门将不合用的通讯稿修正寄回,指导群众写作。B.《解放日报》开辟了总结各种工作开展办法、经验或问题的“工作通讯专栏”。C.《新民报》发表“长而泼辣”的社论来揭露和抨击革命中的外部敌人。D.《人民日报》拟开设“乡村振兴”专栏,与电商梁范祥探讨相关问题。4.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1965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穆青与新华社记者到兰考县采写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后全国掀起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请根据材料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如何体现党的新闻思想中的“群众性”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次巡逻王曦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是季节性的,还没入冬就结了冰,断流了,一断就是半年。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二班长很满意,就像看成熟的麦子。冰河越来越瘦,如带,如缕,如线,终于消失了。冰河到了尽头。拐一个弯,眼前蓦然开阔,一汪晶莹的蓝跳跃出来。这是一个小小的高原湖,安静地睡在雪山怀抱里。湖呈圆形,已经冰冻。山风将积雪扫净,阳光摔在冰面上,像无数银针散射开来。冰面蓝得剔透,蓝得让人稍加注视,便想流泪。53……37、53……3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一看二班长就有些生气。“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这是第二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一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他才真正知道,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没有谁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观察这些山,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一路上走来,数不尽的灵感像高山坠石一样迎面向他砸过来,砸得他胸口发闷,脑袋发胀。他张开嘴想要大声呼喊,口腔却空空荡荡,发不出一个音节。高原上永远不缺灵感,缺的是语言。二班长喜欢这个比他小了快十岁的兵。这个小孩能吃苦,爱学习,会写东西,是连里的宣传骨干,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说前两天,列兵找二班长说,想向连里建议买架无人机。二班长问咱又不是空军,配无人机干什么用?列兵说不是打仗的那种无人机,是小型的,网上就可以买,能高空拍照。二班长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二班长说恐怕连里不会批。列兵说试试呗。一试,连长当场就批了。连长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一年来,二班长跟连长的脚步跟得有些吃力。戈壁上的雪被山风吹散,压实,变成浅浅的一层硬雪。二班长用力踩在雪上,细细体味着雪下的戈壁反弹给他的同样的力度。这让二班长觉得很踏实,有种久违的感觉在他脚下慢慢苏醒。他抬起头,摘掉护目镜,迈开大步,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防寒面罩遮住了他兴奋异常的脸,遮不住他闪亮的眼睛。忽然间,二班长在风中听到一种忽远忽近、若有若无的声音。这让他感到惊喜,他扯扯防寒面罩,露出耳朵,把所有的感觉都集中到听觉上。终于,他捉住了那个声音,又或者说,是那个声音捉住了他。二班长已经好久没听到过这个声音了。这个声音将他带到一望无际的麦地里,犁铧破开的泥土在阳光下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散发出泛黄的信纸的味道。他知道这声音来自雪山之巅,来自地底深处,也来自他身体深处。这个声音呼唤着二班长,将他体内沉睡的火山唤醒。二班长猛然撸下防寒面罩,露出一张石头般的脸。这张黝黑的脸烙着浓郁的高原红,嘴唇黑紫、开裂,下唇翘起两片僵硬的死皮。雪沫打在二班长的脸上,有种微微的、又凉又热的痛感。二班长喜欢这种痛感。二班长觉得自己熔化了,他的脚步越来越轻,像是要飞起来了。天空离他越来越近,雪山离他越来越近,他就这么直直地飞到了雪山与天空连接的地方。在这里,他看到自己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戈壁上,独自一人站在熟透了的麦田里。那是从前的自己,也是以后的自己。太阳升到头顶时,队伍来到雪山下,进入一道狭长的山谷。谷底平坦,铺满过膝的暖融融的积雪。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骄傲地看看连长。连长黑着脸,没什么表情。二班长让列兵走开。二班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才两个月,资料已经滚瓜烂熟了。”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列兵觉得班长今天有点怪。班长不守规定,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罩。班长还脱了手套,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长不再是冷冷的班长。班长笑了,有些羞涩,有些傻气,憨憨的,像一块开花的石头。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高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退伍之前,二班长要在最后一次例行巡逻时跟他山告别,“他的山”表现了他对高原的热爱。B.程志能吃苦、爱学习、会写东西,而且他的思想能跟连长保持一致,所以二班长非常喜欢这个兵。C.二班长训斥列兵戴上护目镜,既是出于对列兵的爱护,也是因为害怕列兵在连长面前丢自己的脸。D.结尾部分两次写二班长“笑了”,一略一详,传神地刻画出了二班长憨厚而又爱炫耀的复杂形象。7.关于文中列兵戴护目镜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兵“不大乐意”的心理,符合其“上高原刚满两个月”的新兵形象,表现出他对巡逻的新奇感。B.“烂熟于心”体现了列兵对地图的熟悉,与后文二班长说他是班里的“活地图”这一情节相照应。C.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有生命的”,“没有谁能征服”,暗示了每个边防士兵都将离开高原的结局。D.无数坠石般的灵感向列兵砸来,他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写出了高原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8.小说第三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巡逻队伍“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9.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依赖于叙事的技巧。这篇小说叙述上颇有特点,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初,(万)彧①请选忠清之士以补近职,吴主②以大司农楼玄为宫下镇,主殿中事。玄正身帅众奉法而行应对切直吴主淡不悦。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贺邵上疏谏曰:“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指,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里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口,杯酒造次,死生不保,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何定本仆隶小人,身无行能,而陛下爱其佞媚,假以威福。定妄兴事役,发江边戍兵以驱麋鹿,老弱饥冻,大小怨叹。《传》曰:‘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今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官、近臣所在兴事,而长吏畏罪,苦民求办。是以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之声,感伤和气。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而后宫之中坐食者万有余人。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能守,一苇可杭也。愿陛下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圣祖之祚隆矣!”吴主深恨之。吴主用诸将之谋,数侵盗晋边。陆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也。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助陟,慎刑赏,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昔齐、鲁三战,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则?大小之势异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吴主不从。(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材料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僻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①万彧:三国时期东吴重臣。②吴主:指孙皓。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玄正身帅A众B奉法C而行D应对E切直F吴主浸G不悦。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文中指以……为乐,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中“乐”的用法相同。B.病,文中指疲累,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中“病”的意义不相同。C.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神位。D.为,文中表示被动,与《苏武传》“皆为陛下所成就”中“为”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正直的朝臣被削去棱角,平庸的臣子苟且逢迎,恭顺奉承成为一时风尚,原因在于官场混乱,真伪混淆,忠良之士被排挤,诚实之臣遭陷害。B.吴国法律禁令严苛,赋税征调频繁,加之宦官近臣在各处兴起事端,致使百姓家庭离散,国库储备不足,因此北方敌人很容易就能渡过长江,攻入吴国。C.陆抗上疏时引用夏朝因多行罪恶亡于殷汤,殷纣因荒淫暴虐亡于周武王的事例,意在劝谏吴主不要轻易兴兵,而应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爱护百姓。D.欧阳修先写庄宗灭燕灭梁时的意气之盛,再写其由盛转衰的惨状,在兴与亡、盛与衰的强烈对比中,阐明盛衰兴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事,发人深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定妄兴事役,发江边戍兵以驱麋鹿,老弱饥冻,大小怨叹(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14.材料二中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材料一中吴主孙皓又有哪些做法使吴国逐渐陷入险地呢?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陆游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注]。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注】《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个人被斥逐后用包袱裹束衣被归去,振作精神,重新开始生活的场景。B.“鄙夫”指招之即起、斥之即归的人,称之为“鄙夫”表现了诗人对这类人处世方式的不认同。C.“指心誓江水”运用典故,含蓄蕴藉,表达了深沉纯洁的决心,暗含坚定不移的承诺。D.与“家祭无忘告乃翁”尽忠爱国的寄托不同,本诗强调重节崇德的处世之道的传承。16.陆游的教子诗饱含着对子孙们的殷殷嘱托,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本诗蕴含哪些为学做人的道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音乐会上,高亢激昂的乐声使小刚大为震撼,他眼前似乎出现了乌云聚集、大雨倾盆的场景,不自觉吟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赞叹。(2)茶室“春霁”开业了,室内按照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的句意设置了书法区和品茗区,受到茶友的喜爱。(3)《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南扩张,把百越划为桂林郡和象郡,就连百越的君主都“______,______”,可见秦国军威之盛、国力之强。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在人们的血肉里,不可分割。祖祖辈辈都根植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这种感情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①邻里乡亲在早晚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②一颦一笑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③前途充满未知数,④但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向、定位,⑤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但乡土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年轻人仗着A,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温暖宁静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甲),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乙),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城。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B,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反而越发深沉。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溶化”表现乡土和人之间的关系,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以“文学”和“心灵”为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物;拟物贴切,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冒号的作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直言不讳”历来为人们推崇,如《易传》中有言“修辞立其诚”。然而在生活中,“直言不讳”都适用吗?“直言有讳”其实也是很多人奉行的准则。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B2.A3.D4.①举“错别字”和“《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事例,论证了要采取群众路线的观点。②两个例子分别从“自身工作方法”和“向群众学习”的角度,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所选事例贴近职业特点和生活经验,使说理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5.①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穆青与新华社记者深入县乡基层,对广大群众和干部进行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从群众中挖掘新闻。②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了务实、坚定、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形象,激励了更多群众向榜样学习。③语言贴近群众。采用通讯的形式,语言既忠实于新闻原貌,又贴近基层百姓,通俗易懂,使文章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员制社交电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考核试卷
- 发动机的参数辨识和系统辨识方法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的行业协会与交流平台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的冷却与散热控制考核试卷
- DB11T 594.3-2013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夯管施工
- DB11∕T 1824-2021 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使用和维护规范
- can i课件教学课件
- 中位数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类阅读综合测试(解析版)
- 节日课文课件教学课件
- 五年级主题班会 家长会 课件(共28张PPT)
- 课件4.2 氯化工艺安全
-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
- 活性炭吸附装置安全操作保养规程
- 绳索救援演示教学课件
- 电力调查的报告
- 《国有企业招投标及采购管理办法》
- 充电桩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
- 四川建筑施工资料表格(施工单位用表)全套
-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单元试题(含期中期末各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