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55 诗歌的题材-分门别类整体建模_第1页
课时55 诗歌的题材-分门别类整体建模_第2页
课时55 诗歌的题材-分门别类整体建模_第3页
课时55 诗歌的题材-分门别类整体建模_第4页
课时55 诗歌的题材-分门别类整体建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55诗歌的题材——分门别类,整体建模了解常见诗歌题材特征,掌握关联的内容情感及其常见技法,读懂诗歌。课堂活动了解常见诗歌题材、内容情感及其常见技法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

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

人诗、即事抒怀诗几类。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

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平时学习诗歌,争取“读一首

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知一类诗,通一首诗”,即

先从内容入手,尝试着根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

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和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

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

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

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乡怀亲之情。【典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

乡之情: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为免于饥寒,为温饱

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寂寞秋城感物华”,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从这一句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从“惨无语”“孤雁”“思家”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从“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为温饱而奔波。“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花白的头发;这是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感慨年华老去,却还在为温饱而奔波。答题时先指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具体分析。【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链接教材常见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登高》(杜

甫)《次北固山

下》(王湾)《天净沙·秋

思》(马致

远)《苏幕遮》

(周邦彦)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

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

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

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

用技

法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苏幕遮》(周邦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

嘏①杜若②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③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④。【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

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

坐的岩石。(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

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

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

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

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解析:

D项,“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

升了诗歌的格调”表述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

矶”,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

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流绕钓矶”,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

提升格调。(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

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参考答案: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

故园何处风吹柳拂,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

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两

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解答本题时先明确题目要求,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远

近、动静等。本诗颔联“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主要

意象是“故园”“柳”“雁”。本诗标题为“曲江春望怀江南故

人”,可见作者写作此诗时身在异乡,怀念故土,“故园何处风吹

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忽见

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

之往事,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

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

诗的语言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

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典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①北,已报生擒吐谷浑②。【注】①洮河:水名,在甘肃。②吐谷浑:敌军首领。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因为军队气势骁勇,战事大捷,振奋人心,所以全诗洋溢

着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军队骁勇善战,战事捷报传来,这是字面

上的意思,诗人想要表现的是盛唐气象背景下,边塞诗人建功立业的

豪迈情怀。解析:本题题干要求有二,一是概括指明本诗的感情基调,二是分析

形成此种感情基调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梳理诗作内容,准确把握诗

意。本诗前三句主要写了紧张的局势、军队的气势、战事的艰辛,最

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前军已大获全胜,使全诗富有戏剧性、轻快跳脱。

要抓住诗题中的“从军”二字,大漠的辽阔,雄浑的背景,军旗猎猎

的氛围,军中传来的捷报奠定了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军队骁勇善

战,战事捷报传来,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诗人想要表现的是盛唐气象

背景下,边塞诗人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字眼或

与军旅有关的词语。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兰、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

《渭城曲》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内容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

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链接教材《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

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凉州词》(王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边城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④,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⑤。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注】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

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

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

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⑤白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

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C.“精诚贯白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诗题“边城落日”。D.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解析:

A项,“从时空落笔”错误。边塞以北是一片茫茫沙漠,

京城以东是一条曲折的灞水。“紫塞”,亦可理解为夕阳下的关隘蒙

上一层金紫之色。这两句将关塞与京都相提并论,意指诗人身在边

关,心在京城;也是指自己身赴北庭为的是报答朝廷的恩惠。这是种

跨越空间的跳跃式表达手法。(2)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参考答案: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

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

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

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

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③在情感抒发上,“精

诚贯白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壮志”“精诚”“君

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

豪情壮志。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

词语进行分析。结合题干内容“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结合诗歌

的意境、人物形象塑造、情感等方面分析。

三、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

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

别,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

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

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典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

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

塞晚,横槊看诗成。【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

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

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

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

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

情。②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

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解析:考生答题时分别指出诗词中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并答出虚

实结合的表达作用即可。结合上片中的“记得”“六年”“往事”等

词语可以看出,所写回忆内容为虚写;上片的最后“谁知江上酒,还

与故人倾”,是眼前的场景,属于实写,写江上杯酒相倾尽情倾诉六

年阔别衷肠的情景,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

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

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

干,为国立功的情意。【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

中出现。具体可分为4类。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

船(舟)、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

波、浮云、鸿雁。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内容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

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

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

合等手法。链接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雨霖铃》(柳永)、《芙蓉楼

送辛渐》(王昌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李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

别许

浑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①去值秋。莫怪分襟衍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②。【注】①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②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

以称隐士的居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用“轮蹄”指代眼前如川流不息迎来送往的车马。B.颔联的表现手法,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相似。C.从颈联可知,这首诗的赠别对象是将要投身仕途的友人。D.全诗以回忆与友人耕钓的美好时光作结,显得洒脱自然。解析:

“显得洒脱自然”错误。尾联意味深长:不要责怪离别时

眼含泪水,许多年之后过着隐居生活依然忘不了分别之时。以想象之

笔将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更添沧桑之感,表现的是悲伤之情,并

不是“洒脱自然”。(2)这首诗的颈联包含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诗人想着友人何日能荣归故里,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

的期待。既有对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仕途艰难的担

心。②感慨潘岳未老先衰,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华发早生的人生

境遇的感慨。“秋”字语带双关,包含对美好年华已逝的悲叹。解析:“苏秦六印归何日”写诗人想着友人何日能荣归故里,表达了

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待。就像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样新官去上任,但

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既有对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仕

途艰难的担心。感慨潘岳未老先衰,“潘岳双毛去值秋”中的“秋”

字语带双关,包含对美好年华已逝的悲叹。潘岳32岁见白发,是未老

先衰的标志。后用“潘岳鬓”谓中年鬓发初白。美貌盖世的潘岳头发

白了依然需要离开,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华发早生的人生境遇的

感慨。

四、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

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

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

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

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

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

羲、常建等。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典题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王昌龄隐居常

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药:芍药。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参考答案: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宿”字赋予花以人

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亭,显得尤为生动;

“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苔的情

景。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

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解析: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

这种手法,最后点明用此手法有什么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颈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这里清幽、和谐、美好,屋边

种花,院里种芍药,此足见主人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

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孤独伤感之际,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

影映来,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芍药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

来,路面长出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对这种隐

居环境的喜爱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含蓄微妙。而

“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

亭,所以本联主要使用了借景抒情和拟人的手法。【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

渔歌等。内容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技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

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

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

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链接教材《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望岳》(杜甫)、《游山西村》(陆

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田家三首(其三)柳宗元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①。今年幸少丰,无厌

②与粥。【注】①原陆:田野,旷野。②

(zhān):稠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用“古道”“蒺藜”“古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

然的画卷。B.“被”字化静为动,再现了蓼花绕堤的秋景,奠定了全诗寥廓萧瑟

的基调。C.“榆柳”是田园诗中常见的意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也是以它来描写田园生活。D.“迷”字颇耐人寻味,既可指迷失了方向,又可指行人迷醉在田园

美景中。解析:“奠定了全诗寥廓萧瑟的基调”不当,意思是蓼花覆盖塘

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描写了农村秋日的美景。(2)诗中描写的田家生活,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

析。参考答案:①诗人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

放牧,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关注和热爱。②行人天黑迷路,幸得

田翁相留,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③虽家中“少

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解析:本诗写农村秋收后的情景和诗人晚上投宿农家受到殷勤款待的

经过。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诗人在城外游走,关注到

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关注和

热爱。后六句则是描绘行人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行人迷去住,野鸟

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意思是“行路之人迷归路,野

鸟竞相寻归宿。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田野慎行走”。诗人深情地赞

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今年幸少丰,无厌

与粥”,幸亏今年收

成好,不用担心没有粥,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

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五、即事(景)抒怀诗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

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

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

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典题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遣悲怀三首①(其二)元

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②,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

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

要分析。参考答案: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

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

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

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解析:“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意思是“你穿过

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所做的针线我珍存着不忍打开”,人

已仙逝,而遗物犹在。诗人想用这种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

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尚想旧情

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意思是“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

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因梦送钱,似乎荒

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除了

“烧纸送钱慰亡灵”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

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情境。这两联主要是借事来抒情,借

助几件日常琐事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链接教材常见意象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观刈麦》(白居易)、《一剪梅》(李清照)、《卖炭翁》(白居易)、《石壕吏》(杜甫)内容情感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

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常

用技

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①虚实结

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

侧面描写;④白描与细节描写;⑤对比

(特别是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

贵族生活的对比)。(3)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

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链接教材《观刈麦》(白居

易)、《一剪梅》

(李清照)、《卖炭

翁》(白居易)、

《石壕吏》(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陆

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

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皇帝陵墓在洛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

人对国事的关心。B.“千年计”与“一日回”形成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的自豪感和对敌

军的轻蔑鄙视。C.诗中王师获胜、金军败退、赦令颁布、使者朝祭的景象,都是属于

正面描写的内容。D.诗人将收复失地的功绩一面归于白发将军的壮举,一面归于已故诸

帝的仁义恩德。解析:

C项,“都是属于正面描写的内容”解读有误,由题目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可知,这是想象中别人做的事儿,不属于正

面直接描写的内容。(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

“寒食”盛况的妙处。参考答案:①以寒食时节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道上使

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气氛;②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

于故土收复后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

景;③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方式,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

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二是作者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

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三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

情。本题说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用景语描写

“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

节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

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

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

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收复后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整理归纳以上条目就可以得出答案。

六、题(咏)画抒怀诗题画诗,是指画家本人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

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

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广义

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诗(咏画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典题6】阅读下面两首题画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杜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②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惠崇春江晚景③(其二)苏

轼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

赤岸:泛指江湖的岸。③惠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

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

飞雁图。1.杜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极力赞扬王宰的创作态度

严肃认

真、一丝不苟

。杜诗中的“

赤岸水与银河通

”一句和“黄河远上白

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诗的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

作画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促

从事,“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即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

“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

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有异

曲同工之妙。严肃认

真、一丝不苟

赤岸水与银河通

2.结合诗句,请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如画面呈现的意境)和呈现画作

的手法,简要分析两首题画诗的不同。参考答案:(1)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惠崇

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2)手法不同:

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由

洞庭、长江到日本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苏诗侧重于观画

的感受(想象、虚写),运用拟人手法,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

感受侧面表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解析:(1)“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

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句,诗人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可见,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由洞庭、长江到日本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2)《惠崇春江晚景(其二)》所绘的是“飞雁图”。诗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运用拟人的手法,直接给大雁寄予情感和思

想,先把它们比作“北归人”,写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

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写出了大雁依依不舍的情感;后两句写出了大

雁恋恋不舍的原因——南方比北方温暖,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

南多待几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想象大雁北飞的情景,使惠崇的画

作给人一种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之感。所以,苏诗侧重于

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感受侧面表

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题”“丹青”等字

眼或画家名号、画作名称等内容。链接教材常见意象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

审美意象。①山水画题画诗中所绘之景。②人物画题画诗中所画之人。③花鸟画题画诗中所状之物。《惠崇春江晚

景》(苏轼)、

《墨梅》(王冕)内容情感①通过丰富的绘画意境来表现绘画的

美妙和画家高超的技艺等,表达对绘

画本身、画家高超技术的赞美。②借助绘画内容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或对社会、人生的个人看法。链接教材《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墨梅》(王冕)常用技法①常用比喻、夸张、比拟等形象化的修辞手法。②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连接绘画的内容和作者的感受。③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述画面内容。④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情感。⑤用视听结合的手法丰富绘画的内容和意境。⑥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绘画更丰富的表达空间等。链接教材《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墨梅》(王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解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

山,如今尽入图画。(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参考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

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

说此画蕴含着诗意,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

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

玩味不已。

七、干谒言志诗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

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

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

求引荐。【典题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注】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

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

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

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

发乡思,一是秋夜中风吹木叶声阵阵传来,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

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结构上,诗人在

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使诗歌显得

委婉从容。【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

赠”“献”“上”等字眼或显贵的官名

(姓)等内容。链接教材常见意象诗风不同,意象不定。朱庆余的诗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诗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孟浩然)内容情感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链接教材《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孟浩然)常用技法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

飞鸟、良马喻己。②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

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

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

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链接教材《望洞庭

湖赠张丞

相》(孟

浩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①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②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③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④欲荐谁?【注】①楚客:贾谊。②袍:官袍。③烟霄:喻显赫地位。④扬

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人推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

诗人所处的环境。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的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

夜清幽的氛围。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

名已很长时间了。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诗人的心绪。解析:B项,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清幽”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的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

的凄清。(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

乡的悲愁。②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

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③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

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解析:答题要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分析。“楚客悲”借贾谊经

历,暗寓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秋霜似鬓”“春草如袍”,

用比喻表现“位尚卑”,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不荐扬雄欲荐

谁”,以扬雄自比,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

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八、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

歌。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

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

“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

抱。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理

想追求、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

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

物寓理。【典题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过偶书①王安石霈然②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④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①熙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

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

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

然:雨量充足的样子。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枕簟:竹席。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尾联诗句字面上是写浮云明白进退之趣,用霖雨解除旱

情后就回归深山,实际上指自己即是如此。②“谁似浮云”表面上是

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做官就要有为

民为国造福的思想。③“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

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解析:本诗为一首咏物诗,分析此诗首先需了解诗人借何物言何情,

其次针对题干,结合具体诗句体会、品味。【方法点拨】常见标题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

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链接教材常见意象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咏柳》(贺知

章)、《卜算子·咏

梅》(陆游)、

《石灰吟》(于

谦)、《梅花》

(王安石)、《竹

石》(郑燮)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

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

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链接教材《咏柳》(贺知

章)、《卜算子·咏

梅》(陆游)、

《石灰吟》(于

谦)、《梅花》

(王安石)、《竹

石》(郑燮)常用技法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

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

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

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

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

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

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

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

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

尺”的新竹。解析:

“更喜欢”错,诗中并没有对新竹和古竹进行比较。(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

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

怎样的成长启示。参考答案:①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②

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③启示我

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和解读情感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

来看,题干问的是两首诗歌借助“竹”这一意象寄托的情志有什么不

同。所以考生应该到两首诗歌中找到描写竹子的内容,把握两首诗歌

中竹子的特点,再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其中的不同情感。

九、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

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

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典题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①山居张

榘②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

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

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