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戏剧的教育功能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当代中国只有少量大学开设了戏剧教育课程,而且以文学欣赏为主,很少实践活动。中学则只是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选了几个剧本的片断,当代青年疏远剧场、不会看戏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诚然,这跟应试教育的挤兑,但也不能排除人们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其实,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戏剧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大学的目的不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把人变成“有用的机器”,而是造就懂得真善美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把戏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其目标跟专业教育是大不相同的。专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从事戏剧工作的技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即通过学习戏剧理论知识和参加戏剧实践活动,掌握社会交往所必需的方法与分寸,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戏剧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举凡剧本写作、形体训练、表演技巧、舞美设计与制作、导演方法、组织管理、策划演出、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等等,都可纳入教学。戏剧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哪些益处呢?首先是学会戏剧欣赏。任何艺术都有其特有的审美方式,看国画你得懂得笔墨情趣,看油画你得懂得色彩和构图,看芭蕾你得了解腿和手的几种基本姿势,否则你便很难领略艺术之美。戏剧也是同样,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为我们欣赏戏剧打开了一扇大门。学会看戏,这是戏剧教育最起码的作用。其次是学会表现自我。生活就像一场大戏,从古演到今,永不谢幕,在各种场合表现着自己。为人要真诚,切忌虚伪,在学生面前,在同事面前,在儿女面前,在父母亲面前言行举止能一样吗?假如一个领导干部,效果又会如何呢?所谓言行得体,其实也就是说言行要符合一个人的身份善表现者,容易被人接受;不善表现者,给人的印象不是矫情就是虚伪。而该说时不说,应做的不做,又不免让人觉得懦弱无能或城府太深。有时候,只因为说话的语气语调不大合适,就会使全部努力付之东流。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曾遭遇过这种尴尬。许多政治家的“魅力”中包含着演员的素质(她)不一定做过演员;有些演员出身的政治家,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超的“演技”。戏剧人类学告诉我们,人对演技的学习,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大人总是教导孩子讲礼貌,人需要不断更新“演技”,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而戏剧综合了语言和形体动作,戏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知解力,学会用适当的言行表现自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才能达到这种综合效果。第三是了解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学会以平等的、对话的精神对待人,学会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人。戏剧史就是一部人类精神史,也是道德情感教育,理解人和表现人是其永恒的主题。无论分析剧作还是学习表演,戏剧教育可以使学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应对人生。这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现代人也是极其复杂的。如果通过戏剧教育,使学生对各种人的品行和心理多一些理解,无疑会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更容易一些。时代需要正规的戏剧教育。(摘编自董健《戏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二: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摘编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大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即使少量大学设有戏剧教育课程,也是以文学欣赏为主。B.大学的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培养懂真善美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C.人们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学习演技,此后还需要不断更新“演技”以适应环境的变化。D.戏剧史是一部积淀着人类各种生命体验人类精神史,理解人和表现人是它永恒的主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作者对正规戏剧教育的“呼唤”在材料二中得到了回应,义务教育阶段的戏剧教育课程已有理论指导。B.材料一开头部分立足于戏剧教育的现实,指出了戏剧教育在中学阶段缺失的现状及多种原因,进而点明戏剧教育的目的。C.材料一指出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方式,由此可知,要想领略戏剧艺术之美还得掌握一些戏剧艺术的规律。D.材料二理论阐释清晰明确,内容框架条理清晰,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戏剧(含戏曲)。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A.某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赣剧”的起源与表演风格。B.某班进行集体讨论,仔细推敲,形成演出本(台本)。C.老师指导学生改编并表演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D.青年越剧演员陈某君亮相《乘风2024》推介越剧。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或短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的设置由浅入深____性。1~2年级的学习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____,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3~7年级的学习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____,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____”展开。5.青年可以从正规的戏剧教育中获得哪些益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1.D2.A3.D4.①.进阶②.模拟③.教学素材④.戏剧游戏5.①正规戏剧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戏剧欣赏,拥有领略艺术之美的能力。②正规的戏剧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适当的言行正确表现自我。③正规戏剧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学会以更加宽容的、对话的精神态度对待他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中国的大学重理论而轻实践”错误,以偏概全。原文“当代中国只有少量大学开设了戏剧教育课程,侧重理论分析,不能扩大为“中国的大学”。B.“大学的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错误,曲解文意,而是造就懂得真善美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强调大学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并不是否定传授知识。C.“人们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学习演技”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戏剧人类学告诉我们,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中的“演技”是打引号的,而是指适应不同环境。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在材料二中得到了回应,义务教育阶段的戏剧教育课程已有理论指导”错误,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并未明确指出这就是对正规戏剧教育的“回应”或“理论指导”。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关系的辨析能力。材料一第三段内容论述的是戏剧教育的内容的丰富性,对此,说明它们都可纳入教学。A.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赣剧”的起源与表演风格,设计的是戏剧理论和戏剧史方面的教学。B.某班进行集体讨论,仔细推敲,属于教学环节。C.“老师指导学生改编并表演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涉及了戏剧教育中的改编和表演活动。D.“青年越剧演员陈某君亮相《乘风2024》推介越剧”虽然涉及了戏剧表演,但并不涉及戏剧教育。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设置由浅入深”,以及材料二图片中所展示的不同课程内容,故可填“进阶”。②处,前文提到该学段是“模拟表演”,而模拟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植物”,故填“模拟”。③处,音乐、语文,原本是作为教学的知识供学生学习的,这些内容不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故可填“教学素材”。④处,材料二图片中涉及3~7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课本剧表演”和“戏剧游戏”。前文所述内容主要涉及课本剧表演,可见是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可以开展更高一级的“戏剧游戏”,故填“戏剧游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①从材料一第四段“首先是学会戏剧欣赏”“……否则你便很难领略艺术之美”,可见正规戏剧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戏剧欣赏。②从材料一第五段“其次是学会表现自我”“善表现者,容易被人接受,难以得到认可”“而戏剧综合了语言和形体动作,戏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知解力”,可见,正规戏剧教育可以让人学会用适当的言行正确表现自我。③从材料一第八段“第三是了解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学会以平等的,学会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人”“戏剧教育可以使学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可知,正规戏剧教育能帮助我们平等的以及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家的投影蒋子龙国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每个人一想起自己的国家,脑子里就自然会出现一个形状——这是地图告诉你的。你将终身熟记这个形状,保卫这个形状,因为这个形状就是国家的投影。①我此生有幸,曾把自己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岁月贡献出来,绘制祖国的投影……那是1960年,经过一场严格的考试,我舍弃了在工厂很有前途的一份工作,穿上了海军军服。几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以后又经历了一次考试,被送到海军制图学校上学。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别人当兵一次次地检查身体,我当兵要一次次地考数学。我国刚刚发布了12海里领海的规定,国家急需要一批海军绘图员,把祖国海洋的形状画出来,让中国人、让全世界认识我们国家的投影,并尊重这个投影。一个人一生总是要做一些事后会后悔和永不会后悔的事情。我当过兵,这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事情。②你想,20岁上下,正是生命的黄金时期。一个人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部队,完全可以说是对祖国的初恋,能不珍惜、能不怀念吗?只有当过兵的人才相信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没有当过兵,他的人生就不能算是完满的。”我从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惟我国的沿海边疆“热战”的火星不断,且不断升级,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首先是美国不承认我们的12海里领海权,三天两头派军舰侵犯我们的领海,我国政府便一次次地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警告,并动用军舰一次次地把美国人从我国的领海逼出去。摩擦时有发生,从小规模的海战到空战……在共和国成立之前,我们没有像样的海图,那时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海洋,只有一些外国海军丢弃的当初为侵略中国绘制的港口资料,既不精确,又不系统。中国人民海军如果没有自己的海图,在海上就一动也不敢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的测量成果,精确地绘制出完备的各种比例尺的中国海洋图。也许可以说是美国人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强化了我关于祖国的概念。其实,兵的意识就是国的意识,当兵的不能没有祖国而存在。以前在学校里培养的国家概念空洞而美好,一进部队,国家概念就变得具体、严酷、神圣,与自己息息相关,且责任重大。那时候我们的吃喝拉撒睡、一言一行都和国家的利益连在一起,充分体验到关系国家的安危就是最高命令,没有国家的力量就没有个人的存在。爱国是一种高贵的情感,“胸怀祖国”不再是一句口号。③至少是祖国的海洋,从南到北,哪儿有港,哪儿有湾,哪儿有岛,哪儿是石,哪儿是泥,都烂熟于胸,分毫不差。那时,不管夜里是否能回宿舍躺一会儿,或趴在图板上打个盹儿,每天早晨都格外警醒,先要知道我国政府有没有向美国提出新的警告,在什么海域。现在50多岁的人都能记得那个年代的氛围。天上、海上、北边、南边,我们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逼迫和侵犯,却培养起一种昂扬的情感。爱国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当时我把自己生命的热情和理想全都凝注到海图上了。④海图上有我,我心里有海,有海才有国家。有一次我随测量小组登上虎口礁,天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周流乾坤混茫,远眺海天无垠。那是中国黄海最外面的一块陆地,从虎口礁再向外量12海里都是中国领海,站在礁石的高处能亲眼看到中美军舰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领海不仅仅是水,除去国家的尊严还有海洋资源,海权之争是政治之争,更是资源之争。只要拥有了岛屿(包括礁石),就有了海域,有了海域就有海洋资源。哪个国家拥有范围更大的海洋面积,哪个国家就拥有更多的海洋资源所有权。海洋意识既是生命意识,又是国土意识。因之,争夺海洋成了现代战争的根源和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海军强大,海权牢固,才会兴盛。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美国远在太平洋对岸,为什么要跑到我们的家门口捣乱?它不是吃饱撑的没事干才这样的……然而,拿破仑有言:“一切帝国皆因吞噬过多,无法消化而告崩溃。”罗马帝国、拿破仑王朝、大英帝国以及希特勒无不如此。落日惊涛,浮天骇浪,我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待了几天,看日月吞吐,受大风围困,越孤单就越想念亲友,越远离大陆心里就越有祖国。连茫茫海面上奔腾的波涛也都是翘首向大陆张望,然后一排接一排而不舍地向岸边涌扑,发出一阵阵兴奋的喧哗。那时真希望自己能变成一片海浪,不屈不挠地扑回营房、扑回战友身边,一种对家对国的向往便立刻像大雾一样在我四周弥漫开来。大风一停,我被急急地接回大队。原来,美国人把对我们没有发出来的邪火撒到了越南人的头上,发动了北部湾战争。我们要援助越南,又要加班加点了……我在绘图室里除去绘制中国海图,还要绘制世界海图,感到一种自豪、一种信心。你只有有国家,才有世界。一个没有强大国家的人,世界也不属于你。至今,我一想到中国军舰的舰长们使用的海图中有一些就是我绘的,心里还格外滋润和欣慰,这种感觉是出版几本著作甚或受到读者好评都无法替代的。已活到知天命的年纪,人前人后从心里敢大大方方为之骄傲的,就是曾经当过海军制图员——心里永远印下了祖国的投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将国家的概念具象化,由此切入国家的投影和绘制海洋地图这两个关联的话题。B.作者在进入部队前,原本在工厂有一份不错工作,但他毅然选择了加入海军并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C.作者随测量小组登上虎口礁,看到两国军舰对峙的局面,认识到拥有海域就能拥有海洋资源和岛屿。D.作者在叙述人生经历时,将国家发展历史和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形势等内容融入其中,丰富了文章的内容。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此生有幸”四个字彰显了作者能为祖国贡献青春时光的自豪之情。B.句子②“你”和前后文“我”并用,叙述角度变化表明作者因激动而行文无章法。C.句子③连用五个“哪儿……”句式,将前句中“胸怀祖国”具体全面地展现出来。D.句子④在语义上与上下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8.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国家的投影”是如何统摄全文的。9.文章以回忆往事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6.C7.B8.①文章开头通过地图引出“国家的投影”,从而引出主题。②行文中,围绕自己作为一名海军制图员的成长和工作经历。③结尾联想到自己所绘的海图的使用,再次点题“国家的投影”。9.①回忆个人经历的往事,能极大地丰富文章内容,并能借助事件的发展推进行文发展。②议论抒情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认识到拥有海域就能拥有海洋资源和岛屿”错误。文中作者登上虎口礁,看到两国军舰对峙,但认识到的并非“拥有海域就能拥有海洋资源和岛屿”,而是“只要拥有了岛屿(包括礁石),就有了海域,有了海域就有海洋资源”。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句子的能力。B.“叙述角度的变化表明作者因激动而行文无章法”不正确。句子②中“你”是作者与读者的虚拟对话,是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经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在文章的开头,作者首先说明国家并非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具有实际形状,从而借助地图这一具象化的概念,引出了“国家的投影”这一主题,也照应了标题。行文的主体部分,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从军,当上海军制图员以及多次参与绘制海图的经历。作者在回忆这些经历时,始终围绕着“国家的投影”这一主题展开,无论是青春岁月的奉献如“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的测量成果,精确地绘制出完备的各种比例尺的中国海洋图”,还是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如“‘胸怀祖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至少是祖国的海洋,从南到北,哪儿有港,哪儿有湾……”都与国家紧密相连。这不仅将“国家的投影”进一步具象化,并且随着“我”的成长,“国家的投影”观念也日益深刻。文章结尾部分,“我”“已活到知天命的年纪”,而且根据行文可看出,“我”似乎已经不再担任海军制图员。但再次,作者再一次联想到“中国军舰的舰长们使用的海图中有一些就是我绘的”,将自己与“国家的投影”再次产生紧密联系。并且,最后“心里永远印下了祖国的投影”,则将原本具象化的“投影”适当抽象化地升华,将之转化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与忠诚。【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章以回忆往事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说明作品中既有大量的叙事,也有作者直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议论抒情。从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说,作者在文中详细叙述了自己当初参加考试,放弃工厂工作决定参军,以及成为一名海军制图员后,先后参与绘制12海里领海海图、登上虎口礁见证中美矛盾、援助越南绘制世界地图等经历。在回忆往事中,作者不仅讲述了作者个人的经历,还融入了国家发展历史和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形势等内容,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此外,作者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充分说明,“我”浓厚的爱国之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耳闻目睹产生的真实感受,这也极大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作者回忆往事的经历,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在绘制12海里领海海图时,“也许可以说是美国人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强化了我关于祖国的概念”,“我”对于祖国的概念有了进一步了解。登上虎口礁时,“我”意识到“争夺海洋成了现代战争的根源和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海军强大,海权牢固,才会兴盛”,由此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可以说,“我”的认识正是通过回忆往事而逐步深化发展的。所以,作者这样写,可以将人生成长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文章更为紧凑。在回忆往事之外,作者还穿插性地发表了自己“你只有有国家,才有世界。一个没有强大国家的人,世界也不属于你”“心里永远印下了祖国的投影”等颇具教育意义的议论抒情。这些议论抒情,都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而如果说回忆往事是相对冷静客观的,那么,作者在其中时不时地穿插自己的议论抒情,将情感态度直接喷发出来,就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这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子贡自井A望B见之C不D悦E以为F窃食也G入问H孔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得到,与《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得”意思相同。B.信,相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意思不同。C.故,缘故,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意思不同。D.孰,谁,与《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孰”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被围困,一行人七天没有食物吃。子贡越过包围圈,用携带的货物换来一些大米。B.子贡不了解真相,怀疑颜回偷吃食物,心里很不高兴,认为颜回称不上“仁义廉洁”。C.颜回告诉孔子,自己把沾有尘土的饭吃了,这种被吃过的饭不能用来祭祀祖先。D.孔子认为大概只有颜回能和他一样,受到任用时就匡时济世,不被任用时就藏道在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②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14.材料二第三段的内容均为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请从中概括颜回的三个优点。【答案】10.CEG11.A12.B13.①以前(往日)我梦见了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示和保佑我吗?②有个叫颜回的弟子最喜爱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14.(1)贤能聪慧。(2)安贫乐道。(3)能静养修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贡从天井那边望见了,很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食物,他就进去问孔子。“望见”是谓语,不断开;“自井”是“望”的状语,不断开;“望见”的宾语是“之”,C处断开;“不悦”作谓语,省略了主语“子贡”,语意完整,E处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相同”错误,不同。得:得到。/必须。句意:得到一石米。/我必须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B.正确。信:相信。/信确实。句意:我相信颜回是个有仁德的人很长时间了。/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C.正确。故:缘故。/旧的、先前的。句意:他这么做可能是有缘故的吧?/却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D.正确。孰:谁。句意:学生中谁是最喜爱学习的。/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颜回称不上‘仁义廉洁’”错误,原文“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可见子贡是怀疑颜回在困境中改变了节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畴昔”,从前,引申为刚刚;“岂”,难道;“启佑”,启示保佑。(2)“迁”,转变;“贰过”,重犯同一过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题干明确了设题区域,即材料二第三段。从孔子赞美颜回的话“贤哉回也”可知,颜回贤能聪慧;从“一箪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颜回即使身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难环境中,依然会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行为和态度体现了颜回的安贫乐道、豁达淡然;从“用之则行,唯我与尔有是夫”可知,孔子认为颜回被任用的时候就匡时济世,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可见颜回能静养修身。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跟随他的人都七天没有东西吃了。子贡用所携带的货物,偷偷翻墙出去,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破屋里煮食得来的米,有黑色的尘埃落在了饭食中,颜回拿过来就吃掉了。子贡从天井那边望见了,很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食物,他就进去问孔子:“仁义廉洁的人遭受困穷,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要是改变了节操,还能够称之为仁义廉洁吗?”子贡说:“像颜回,他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这样的。”子贡就把颜回吃饭食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有仁德的人很长时间了。虽然你这样说,但也不因此怀疑他,他这么做可能是有缘故的吧?你先别走,我问问他。”孔子召来颜回问:“刚刚我梦见了祖先,难道是想要有所启示保佑我吗?你煮好了饭拿过来,我想要供祭祖先。”颜回回答:“刚才有黑色的尘埃落在了饭里,我想不管它吧,则饭不干净;想要把它扔了吧,则太可惜了。我就把它吃掉了,不可以用这(我吃过的)饭来祭祀。”孔子说:“这样啊!我也把它吃了吧。(就不用来祭祀了。)”颜回出来。孔子回头对其他人说:“我相信颜回,不仅仅是今天。”其他人因此也对颜回的品质心服口服。材料二: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通过克制自己来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人就会认为你是仁人了。”孔子说:“贤啊,颜回!颜回每天仅用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尽管这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颜回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改其对学习的热爱和乐趣。”“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喜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元稹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①悲群鸟,收田②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注】①化蛤:雀化蛤。古人认为麻雀数百年后入海会变成蛤蜊。一说“千岁燕化为海蛤”。②收田:指收割农田的作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自然风貌,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别样韵味。B.首联通过描写菊花渐黄,点明了深秋的时令,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天已经深入。C.颔联主要从视觉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寒露时节的萧瑟秋意以及大自然的壮阔气象。D.尾联描绘松柏“色苍苍”,与颔联的“风扫叶”景象形成对比,突出松柏的品质。16.本诗借自然景物及其变化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借露水随秋天渐深,随之变冷,抒发对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的感慨;②借菊花随着季节的推移逐渐变黄,抒发对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的感慨;③借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抒发对人间的离散与漂泊的感慨;④借农民对于时节变迁和天气变化的担忧,抒发对人生生计的艰辛的感慨;⑤借松柏四季常青,抒发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与坚守的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大自然的壮阔气象”理解错误,颔联的意思是:千家万户前,秋风扫着落叶,晴空万里上,大雁随着太阳南飞。通过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的画面,增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句“寒露惊秋晚”,点出了季节的转换,秋天渐深,露水也随之变冷,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接着,“朝看菊渐黄”展现了菊花随着季节的推移逐渐变黄,这不仅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一种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则通过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的画面,增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同时也映射出人间的离散与漂泊。“化蛤悲群鸟”用来形象地表达对群鸟南飞的不舍之情,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迁徙的同情与理解。“收田畏早霜”是农业社会中农民对于时节变迁和天气变化的担忧,反映出生计的艰辛。最后,“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通过松柏四季常青来比喻诗人对坚持不懈、不随世事起伏而改变自己的生命态度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与坚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是能“________,________”,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推广借款协议书范本
- 企业入驻战略延长协议
- 个人短期借款合同协议书
- 个性化委托设计合同范本
- IT技术专员工作协议
- 个人借款合同书
- 3D打印技术应用服务协议
- 个人质押贷款还款协议
- 乐器维修服务合同
- 三方新能源项目合作协议
- 《光伏屋顶系统简介》课件
- 消防车事故培训课件模板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5300字】
- 2024年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应试指南
- 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 民俗学-人生礼仪民俗(诞生成年)
- 餐饮服务挂靠合同
- 消防工程质量保修协议
- 地貌与公路工程-山岭地貌(工程地质课件)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