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课时86材料的运用——材料丰富,论说有力叙述事情,描写人物,说明事理,论述观点,都要运用具体的材料,不能空谈。写作文如同盖房造屋,既要有好的设计框架,也要有合适的材料。一、材料来源于阅读和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个人阅读积累和作文的关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对善于积累的人而言,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很多经典作品,常读常新,能不断给人们新的启示,使我们获得属于个人的发现。【范文】《墨子》有言:“天下兼相爱而治,交相恶则乱。”先贤智慧予吾辈启迪,于当今之世,吾侪理应以合作共赢谋求发展,以携手同进共克时艰。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孤灯微弱不足照明,唯有万家灯火照亮前行道路;孤芳虽美难逃自赏,唯有百花齐放呈现春日之姿。万物共生,唯有秉持“美人之美”之利他精神,方能使世间万物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其阻塞他人之路,何不包容相待,彼此共进。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诚哉斯言,水不曾挡他人之路因而“上善”,为人只有能够协同发展,舍弃过分私心,方可成大美。忆往昔战国年间,赵国将军廉颇与大臣蔺相如本有间隙,但终握手言和,二人于团结协作中为赵国打下一片天地;再回首中国内战时期,战争纷纭民不聊生,但终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于共同目标中击退外敌,立我中华之雄风。正如约翰·多恩所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若只为一己私利而吹灭他人孤灯,阻挡他人之路,必将遭人排斥,终是自断前程。(2023年全国乙卷《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点评:选文最大的优点是善于从课本中大胆选材。墨子、老子等名言,出自高中语文课本,廉颇、蔺相如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国共两党历史在历史课本中,作者对课本中的事例信手拈来,推陈出新,体现了深厚的阅读积淀。二、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作文材料也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就不愁笔下无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作者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典型材料写成的一篇优秀通讯。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即使走进一条很平常的街道,也能从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发现有趣的文化现象,甚至观察到社会的各种不同形态。要积累一些新的、属于自己的材料,不能依赖“公用材料库”。在考场作文中,成千上万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哥白尼”“牛顿”“爱迪生”,就连表述的语句也相似甚至雷同,那样的作文很难展现个人独特的思维品质。【范文】何谓好故事?是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话语,是改变思想结构、联系心灵的情节。它们的八音合奏便成了好故事,沁人心脾。时代的大海深邃浩渺,我们何不燃新火,试新茶,挺膺而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当人们听黛玉在绿影婆娑前吟诵一段段奇巧清谲的故事;当人们听取谢公隐于东山不仕,于会稽山留下的洒脱故事;当人们听着伯牙绝弦只为探求知音的故事:当一段段美好的故事佳话于我们身侧萦绕,此时更应拨开迷雾,去探寻美好故事下的真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探寻中国故事,彰我民族风范。多少年的春消暑散,我们从璞玉磨砺成了美玉;多少千年的古韵流传,我们成就了这看不尽的华夏故事。从年轻的宋濂负箧曳徙,不畏天寒砚坚、足肤皴裂,传诵勤学不辍的故事;到鲁迅手执椽笔唤醒国人,传诵顽强不屈的故事;再到新时代的祖国凝聚世界眼光,祝融探火、北斗覆盖,传诵华夏锐意昂扬的故事:“我们的祖国从不缺少披坚执锐的少年。”我们不应忘记先辈的谆谆教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毅力、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意志,彰我华夏民族的风范,讲好中国故事。波涛汹涌,勇进者胜,体悟中国故事,涵养自身品格。君可见,逐梦苍穹,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冲破云霄;逐梦蔚蓝,“福建号”下水,C919正式交付腾飞;逐梦冰雪,健儿们驰骋赛场,拉动三亿人加入冰雪运动。于新时代,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故事家,不断在自我、集体的故事中增添斑斓。李文莱边摆摊边学写诗,古稀之年不甘庸碌,造就有生命厚度的人生故事;“刮腻子”的马宏达用热爱造就精益求精,为技能人才的破圈写好序言;樊锦诗奔赴茫茫大漠,只为那文化亮色造就敦煌生生不息的故事。诚然,吾辈青年要体悟伟大的故事,力戒沉暮之气,厚植故事中的大爱情怀。故事精彩纷呈,同样需要明眸以待,善于攘除生活中腐朽的坏故事,不被世俗的潮流裹挟,不做自甘堕落的躺平之人,充分发挥故事的积极作用,陶冶性情,弘扬中国伟大而又瑰丽的故事,向世界彰我民族风范。时代洪流愈演愈烈,让我们挺膺而起,让我们栉风沐雨,让我们昂首发出嘹亮的声音,讲好中国好故事。(2023年新课标Ⅰ卷《挺膺而起,讲好中国故事》)点评:本文被评为一等文,有几个突出地方:(1)审题精准,立意确切。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精准到位,开篇界定“好的故事”的概念,写作的重心落在“中国故事的力量”上,沉稳大气。行文之中从“个人”到“国家”,层次鲜明,既有紧扣材料议论,亦有拓展联系,更有自我认识的论证,结构完美。(2)例证确切,贯通古今。考生在例子的列举上丰富多样,跨越时空,让我们在生动的例子中与之共情,更使接续例子后的议论顺“理”成章,极具说服力。(3)思维辩证,理性表达。本文用分层联系的方式,利用“个人”和“国家”的架构将“故事”和“力量”相连。特别是在倒数第二段,用一分为二的明眸看待“故事”,提出充分发挥故事的积极作用,攘除腐朽的坏故事,立意深刻。三、材料要真实可靠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如果材料不够严谨甚至不真实,即使你的认识是积极的,也可能因言害意。有些经常被人引用的材料,辗转流传,已失去原貌,一定要核对鉴别;如果找不到出处,没有把握,应当果断放弃。【范文】存烟火温情于世,并非镜中花、水中月,唯有劳动方可实现人间烟火之恢弘气象。“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泥腿子教授”李保国,23年耕耘太行山区农民致富之路,以“勤勤恳恳老黄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终化荒漠孤烟为稻菽千重,使贫瘠山岳亦显人间烟火。揆诸当下暗流,总有缺乏悲悯精神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妄图沽名钓誉,躺在他人的功劳簿上骋嗜奔欲于自己的“半亩方塘”,置他人烟火于不顾,成为名缰利锁中“套子里的人”。吾辈自当以先人为鉴,躬行劳动之道,用青春挥汗之身形筑起人间之美丽烟火。(2022年天津卷《以劳动躬行,守人间烟火》)点评:李保国是“时代楷模”“改革先锋”,材料真实可靠,代表性很强;“揆诸当下暗流”,列举当下沽名钓誉、置他人烟火于不顾的现象,立足于现实,取材于人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四、材料要恰当使用有了高质量的材料,还要注意恰当使用。如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中全文收录致日本官兵的信,使这篇回忆录有了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材料运用恰当,能深化文章主旨,引导读者思考,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材料,如果运用不当,与观点、主旨偏离,只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凌乱,令人不知所云。【范文】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甚至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于个人,焦裕禄的故事影响了习总书记一生,总书记挥泪题下“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中国航天的故事鼓舞了鲍硕,她坚毅勤奋,成长为“北京明白”;秦良玉的故事激励了廖华清,她无畏险阻,蜕变为军营“火凤凰”。于国家,春秋战国的动荡使中华民族自古向往和平;列强侵略的痛楚使泱泱中华倡导独立自主;中国革命的历程使中华儿女坚信矢志不渝的力量。这些故事不仅为个人发展提供启示,更为民族复兴注入活力。现实也要求我们领会好的故事,呼唤我们传承好的故事。时代大潮滚滚向前,期间繁花怒放,亦不乏野稗。君不见躺平摆烂蚀少年意志,君不见虚拟世界侵同学理想,君不见所谓“捷径”损书生毅力。而此般种种,皆可以好的故事作为药方。在此情形之下,“故事”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2023年新课标Ⅰ卷《借故事之力量,谱青春之华章》)点评:材料恰当使用,要符合思维的层次。可以借助一些衔接词展开思维,合理使用材料。选文中的思维模式如下:“于个人,……”“于国家,……”;“君不见……”“君不见……”“君不见……”。类似的表述还有:“酌古,……”“察今,……”;“且听,……”“且看,……”“且叹,……”;“揆诸当下,……”“反观当下,……”等。(2023·临沂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铭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题分析】写作材料用于提炼立意,一共两段;写作任务,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和硬性要求,重点在“联想和思考”“主题”和“结合现实”。材料第一段引用了《孝经》中的一句话引导考生思考“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内涵及其关系。从材料中的表述不难理解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内涵:立身,说白了就是人生顺利时就努力干出一番事业,人生不顺利时也能在逆境中追求精神的完满,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行道,即始终坚持和践行正义;扬名,侧重的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万古之名,而不是一时之名利。写作时,尤其举例时应紧扣其内涵行文。至于关系,材料的字面上,立身和行道是因,扬名于后世是果。这就要把“果”和“目的”予以区分。扬名作为果,是做好立身和行道的一种可能出现的客观结果,而非直接的功利目的。既然扬名不是目的,那立身、行道就成为了目的本身。当然,限于以上理解,已完全可以写出切合题意的好文章。但文章要写出深度,完全可以把“立身和行道”的关系往深处、细处挖掘:或立身是手段,行道是目的——“以立身行道”——为了行道,要么通过入世奉献社会和他人,要么出世完善自己影响后世;或行道是手段,立身是目的——“行道(以)立身”——只有做任何事情都始终坚持和践行正义,人才能立于世间,故“行道”是“立身”的必由之路;或行道与立身是相辅相成的并列关系——立身(且)行道——行道是为了立身,立身也是为了行道,行道伴随立身的全过程,立身也伴随行道的全过程。如果说材料第一段侧重理论阐述,材料第二段则侧重在古今对比中摆事实,且第二句尤其关键: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正是这一句,不仅让作文有了现实的指向性,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而“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中“直接”的表述,更是提示学生思考:既然名利不应直接做目的,那么“立身”和“行道”谁才是目的?写作任务中,尤其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两个要求。联想,可以分为正反联想:正面,能想到哪些事例和历史、社会现象?反面,又能想到哪些事例和历史、社会现象?思考,当然是对三者关系及其揭示的事理的思考。结合现实,是一个硬性任务,必须完成。【立意参考】①安身立命,修心崇德。正道直行,立功为民。②扬名不可耻,取之要有道。③扬名后世,功成有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范文借鉴】扬名不必在我,立身行道为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昔时《孝经》所言,今有同慨,立身行道乃为根基,失去了立身行道的“扬名”则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江东去,青山依旧,在如今的大浪淘沙里,我们亦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不求扬名,立身行道为先。立身之根固,方成扬名叶。立身乃为修身锤炼,涵养自我,唯有蛰伏方能有新生,唯有立身方能铸就铜墙铁壁、坚硬铠甲。“四周跳女王”特努索娃在冰场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爬起、跳跃,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中“立身”,终以五个四周跳亮相冬奥,把女子花滑带入新高度;屠呦呦在千百次的试验中总结发现,在与古籍的对话中探寻真相,“十年饮冰”的立身,必定有回报,疟疾康愈人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案;三毛在漫漫黄沙中感悟生命,将灵魂寄予撒哈拉,在立身中找到心灵归宿,为中国文坛留下永恒的倩影。立身于己,我们才能积蓄力量,行稳致远。行道之源浚,才得扬名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箴言如炬,响彻古今。行道,当行大道,行正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天下苍生,人间道义贡献一束星光。樊锦诗投身戈壁,为敦煌赓续文明之脉;黄旭华隐姓埋名,为国防贡献一生;吴天一在高原奔走,壶瓶济世。追溯历史,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弃医从文,一句“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点亮暗夜。行大道之人才能被历史铭记,走正道之精神方可万古弥新。扬名不必达,立身行道必至。究其本质,扬名并非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不过是我们立身行道后的一个结果。当我们勇于立己身,坚于行大道,我们不必在乎扬名与否。然而揆诸当下,既生繁花,亦生野稗。在这个流媒时代,“一夜成名”已不再是梦想,因此追逐名利、声望之人蜂拥而上,沉迷网络世界的流量,甚至不惜枉顾道义,只为博眼球,人仿佛成了“名”的附属品。更有甚者,追名逐利,蔑视法律,最终锒铛入狱,害人害己。面对如此“娱乐至死”的现象,我们当追忆魏征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回首立身行道的初心,“非淡泊无以明志”,功成不必在我。也只有那些不求扬名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之人才能被世代所铭记,达到扬名后世,扬名世世的成就。青山遮不住,毕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