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前导学_第1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前导学_第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前导学_第3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前导学_第4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前导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正确教育侵权必究!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前导学【基础夯实】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2.土地永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都适时地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之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3.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4.1927年,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5.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6.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的广大地区。7.(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8.东北野战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初,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9.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0.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人民解放军残余势力退往。【实战演练】1.伴随着260万名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上千万名农民投入支援前线的行动,不仅决定战争最终胜利的大局,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解放战争”,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经济基础。材料叙述的是()A.重庆谈判的结果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C.渡江战役的过程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2.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3.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场战役应该是()开始时间参战部队结果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5.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材料体现了渡江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武器装备的先进 B.国际军事的援助C.人民群众的拥护 D.地理条件的优势6.一名老兵在回忆某一战役时称:“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我……换上一面我军冲锋时用的红旗。这时正是(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八时。”这位老兵描述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7.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项战役民工(万人)担架(副)小车(辆)大车(辆)牲畜(头)粮食(万斤)辽沈战役160138006750300007000淮海战役225739004109003070630057000平津战役1542000020000380000100000031000——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答案以及解析【基础夯实】1.答案:耕者有其田1947解析:根据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的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答案: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析:根据所学,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所以答案是中国土地法大纲。3.答案:彭德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因此,①处填写“彭德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因此,②处填写“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4.答案:井冈山大别山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②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5.答案:锦州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与关内的联系,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然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题干空白处应填锦州。6.答案:华东野战军长江中下游以北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7.答案:淮海战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因此填写淮海战役。8.答案:北平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北野战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9.答案:150多万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0.答案:南京台湾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人民解放军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实战演练】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伴随着260万名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上千万名农民投入支援前线的行动,……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经济基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因此,题干描述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D项正确;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签订了双十协定,排除A项;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重庆谈判,排除B项;渡江战役的过程与题干“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经济基础”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与表格信息一致,A项正确;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发动的,参战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发起的,参战部队有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胜利结束,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D解析:根据“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可知,题干主旨是老百姓支持下的淮海战役,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群众在战役胜利中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解放军的兵力如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体现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排除B项;解放区当时并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也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所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C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先进,排除A项;渡江战役没有得到国际军事的援助,排除B项;地理条件的优势不是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我……换上一面我军冲锋时用的红旗。这时正是(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八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可知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可知这位老兵描述的战役是渡江战役,D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主力决战,即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都与1949年4月23日,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7.答案:题目:人民的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正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援人民解放军,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实践证明,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是历史的必然。解析:例如根据材料“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中的数据,拟定一个观点:人民的支持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